1.已换标,尚未投入使用!深蓝汽车确认接手北京现代重庆工厂
2.LG电子将与韩国Fabless企业共同开发“机器人AI芯片”
3.亚马逊斥资500亿美元在美加码算力
4.Meta斥资数十亿美元购买谷歌TPU 谷歌硬件供应商迎重大机遇
5.900亿美元只是暖身! 谷歌CEO:全力冲刺「全端AI」
1.已换标,尚未投入使用!深蓝汽车确认接手北京现代重庆工厂

11月24日,长安汽车旗下深蓝汽车确认企业确有接手北京现代重庆工厂的计划。目前该工厂已完成深蓝汽车标识更换,但尚未投入使用,具体投产时间及车型信息仍待官方后续公布。这一消息标志着曾为北京现代"旗舰工厂"的优质制造资产,即将在新能源转型浪潮中迎来新生。
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区的北京现代重庆工厂,承载着一段合资车企的兴衰记忆。作为北京现代在国内的第五座整车制造基地,该工厂于2015年动工建设,2017年7月正式落成,同年8月实现首款车型全新瑞纳轿车投产,总投资达77.5亿元,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工厂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构建起"五个100%"智能生产体系,焊接、冲压、喷涂等关键工序自动化率均达到100%,设计年产能涵盖30万辆整车及30万台发动机,投产后直接将北京现代在华年产能提升至165万辆。
在运营初期,该工厂先后导入昂希诺(KONA)、菲斯塔、ix25等多款车型,累计生产车型覆盖紧凑型轿车、小型SUV等主流细分市场,支撑了北汽集团在渝的多品牌产业布局。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汽车市场向新能源转型加速,北京现代销量持续下滑,这座投产仅四年的工厂于2021年12月出现停产迹象,2022年正式关闭,沦为闲置资产。
从挂牌转让到最终易主,这座工厂的处置历经波折。2023年8月首次挂牌时,其转让底价为36.84亿元,历经两次降价仍无人问津,最终在当年12月以16.2亿元成交,仅为初始建造成本的约20%,不足首次挂牌价的一半。转让资产包含187.2万平方米土地使用权及五大工艺车间设备,接盘方为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完成此次资产转让后,北京现代保留北京第二、第三工厂及沧州工厂,总产能调整为85万辆/年,标志着其在华战略收缩进入新阶段。
此次深蓝汽车接手该工厂,背后是新能源车企快速发展的产能需求。作为长安汽车新能源战略的核心载体,深蓝汽车自品牌发布以来成长迅猛,2025年前10月累计零售销量已达20.60万辆,多款车型销量突破万辆大关。但产能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此前S07车型就曾因产能受限面临交付压力。此次纳入重庆工厂后,深蓝汽车将形成南京、北京、重庆多基地协同生产格局,为其冲击2025年40万辆交付目标及未来5年推出30款全新车型的规划提供坚实支撑。
2.LG电子将与韩国Fabless企业共同开发“机器人AI芯片”
LG电子将与韩国领先的终端人工智能(AI)半导体公司组成技术联盟,同步开发多款用于机器人的半导体芯片。
据业内人士11月19日透露,LG电子计划在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牵头的“K终端半导体项目”框架下,与韩国AI半导体无晶圆厂企业在机器人和家用电器两大领域组建联盟。该项目由韩国政府出资1万亿韩元,旨在到2030年开发世界一流的终端AI芯片,应用领域涵盖国防、家电和人形机器人等。
LG电子正在与包括Movilin和HyperAccel在内的三家公司洽谈组建联盟事宜。该公司将与每家合作伙伴共同开发至少三款用于家电和物联网 (IoT) 应用的人工智能芯片。这些芯片将应用于“人工智能家电”中,而“人工智能家电”已成为全球家电市场的关键战场,能够支持根据个人用户和实时环境量身定制的高级功能。
尤其在 LG 电子内部,这些用于家电的新型人工智能芯片被视为提升扫地机器人竞争力的利器。尽管面临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激烈挑战,韩国企业在冰箱、洗衣机和电视等传统白色家电领域仍保持着高端地位,但在扫地机器人领域,情况却截然相反。中国领先的扫地机器人公司石头科技在今年上半年占据了全球 21.8% 的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一,并在国内市场也超越三星电子和 LG 电子,占据领先地位。
据报道,在人形机器人领域,LG 电子正在与Movilin展开合作。人形机器人芯片必须稳定运行控制机器人在现实世界中运动的机器人基础模型,并且需要实时处理比普通家用电器更多的数据类型,因此其性能要求高于家用电器芯片。最初,该公司计划仅在家用电器领域组建联盟,但经过讨论后,他们认为,在全球竞争激烈的人形机器人半导体领域,同样是当务之急。
3.亚马逊斥资500亿美元在美加码算力
当地时间11月24日,科技巨头亚马逊宣布将投资高达500亿美元,用于扩展公司面向美国政府客户的AWS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HPC)能力。
亚马逊在官网声明中写道,这项投资计划将于2026年启动,通过在AWS Top Secret、AWS Secret和AWS GovCloud(美国)区域建设配备先进计算和网络技术的数据中心,新增近1.3吉瓦的人工智能和超级计算能力。亚马逊称,这些能力将帮助美国超过11000个政府机构开发定制化AI解决方案、优化海量数据集处理,并提高员工生产力,以支持新一代创新。
4.Meta斥资数十亿美元购买谷歌TPU 谷歌硬件供应商迎重大机遇
Meta Platforms据悉正考虑斥资数十亿美元购买谷歌的TPU,包括用于Meta的数据中心建设。
此前,谷歌正式发布第七代TPU"Ironwood",是目前谷歌性能最强大、能效最高的定制芯片。中泰证券研报指出,谷歌凭借从芯片(TPU)、网络(OCS)、模型(Gemini)到应用(云计算/搜索/广告等)的完整技术闭环,构建起强大的AI护城河,并推动资本开支持续增长。随着TPU出货量预期上修、OCS渗透率提升以及1.6T光模块放量,相关硬件供应商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中际旭创是谷歌光模块的核心供应商,公司1.6T产品正在持续起量。
长芯博创旗下长芯盛是全球领先的光电互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在MPO(多光纤推送)连接器领域优势明显。
5.900亿美元只是暖身! 谷歌CEO:全力冲刺「全端AI」
谷歌(GOOG-US)执行长皮查伊(Sundar Pichai)20日在硅谷总部接受BBC专访,重申该公司AI优先战略的坚定承诺与全面布局,强调900亿美元的投入仅是一个开始。
皮查伊指出,自他担任执行长以来,这项AI优先策略一直是公司的核心指导方针,而这项承诺的具体展现,就是谷歌在AI基础设施方面累积投入的巨额资金,已从四年前的不到300亿美元,大幅增长至今年的900亿美元。
皮查伊强调,这900亿美元的投入仅是一个开始,它代表了谷歌采取「全端式」(Full-Stack)方法的决心,旨在从最底层的实体基础设施,如自研的TPU芯片与服务器,到技术研发,再到终端产品与平台的部署,打造先进AI所需的一切环节。
这种三位一体式的布局,使谷歌成为全球少数能同时掌握基础硬件、大模型和终端应用群的科技巨头。
Gemini 系列:构建 Agentic AI 超级引擎
在模型方面上,谷歌正以Gemini系列大模型为核心,大力押注「代理式AI」(Agentic AI)的未来。 从Gemini 1在原生多模态处理上的突破,到Gemini 2奠定代理能力的基础,直至最新Gemini 3系列模型的推出,谷歌正不断提升AI的深度推理、多模态理解和自主任务执行能力。
Gemini 3 不仅能处理更复杂的问题、进行多步骤规划,更大幅提升了自动化能力,可零样本生成复杂的交互式 Web UI,并支持 Agentic 编码。 这意味着未来的 AI 将不再只是回应问题的聊天机器人,而是一个能自主进入编辑器、终端和浏览器,规划并执行复杂软件开发任务的智能代理。
皮查伊描绘了未来 AI 将为用户和企业带来的「智能代理体验」(Agentic experience)。 他预期在未来12个月内,AI将能完成更复杂的个人任务,例如将购物或购买礼物等交给聊天机器人处理。
长远来看,AI 甚至能在关键时刻辅助决策,例如权衡复杂的治疗方案或评估股票投资。 AI 的价值核心,在于自动化大量的重复性任务,从而减轻现代人日益增长的工作压力。
用电需求爆炸:积极投资新能源技术
面对AI对能源需求呈爆炸性增长的挑战,谷歌正积极投资新能源技术,包括与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签署企业核融合能源采购协议,并采购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器的能源,同时在数据中心应用地热能源,倒逼能源版图的全面升级。
在 AI 带来的潜在社会冲击方面,皮查伊持谨慎乐观态度。 他认为 AI 将创造新的机会,如同 YouTube 赋予了每个人成为内容创作者的机会一样,但同时也会引发现有岗位的变迁,社会需要学会适应。
皮查伊同时提醒公众,AI 模型基于「预测下一个词」的底层机制,本质上容易犯错,因此不应盲目信任任何一个大模型。 他强调,谷歌正将搜索能力融入Gemini以提升准确性,但信息生态的丰富性必须超越单一AI产品的局限。
谷歌坚信没有任何公司应该独占AI这项强大的技术,并致力于推动创新、尊重创作者权利,并与政府合作应对潜在的滥用风险。
跨时代科技突破:量子计算与生命科学
除了AI,谷歌亦在多个尖端领域推动跨时代突破,展现其作为科技巨头的深远影响力。
在量子计算领域,皮查伊判断该技术正处于AI五年前的阶段,预计5年后将迎来突破。 Google Quantum AI 团队已完成多项里程碑,包括实现「首次可验证的量子优势」,未来将应用于材料科学、药物研发等领域。
此外,谷歌旗下DeepMind团队研发的AlphaFold技术,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取得了革命性进展,能够在数小时内完成传统实验方法耗时许久的结构解析,极大提升了全球生物学家和化学家在新药研发上的效率。 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则将在减少交通事故和挽救生命方面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总结而言,Google 的 900 亿美元投资仅是其全端 AI 战略的起点,该公司正通过基础设施、模型迭代、应用落地以及在量子计算、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持续创新,不断拓展人类边界,为未来的社会带来深远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