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士兰微“MEMS微镜及其制备方法”专利获授权
2024-09-10 / 阅读约0分钟
来源:集微网

1.士兰微“MEMS微镜及其制备方法”专利获授权

2.智芯微“光刻胶均匀覆盖晶圆表面的仿真方法”专利公布

3.西安交大未来技术学院科研团队在锂电池健康状态估计领域取得新进展

4.和胜股份:获颁两项发明专利证书

5.上海交大团队及合作者在《自然·通讯》发表关于膜通透性肽在细胞膜上穿孔的最新研究


1.士兰微“MEMS微镜及其制备方法”专利获授权

天眼查显示,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取得一项名为“MEMS微镜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15268060B,授权公告日为2024年8月16日,申请日为2022年7月27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EMS微镜及其制备方法,在内框架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置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用于施加同向的电流,使得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产生的洛伦兹力可以叠加,增强驱动力。本发明通过将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布置在所述内框架的顶面和底面上,在施加同样的电流时,与将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布置在同一个表面上相比,线圈发热量更少,且在器件尺寸一定时,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长度可以增加,从而进一步提高驱动力的大小以获得更大的偏转角度,且本发明无需增大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通入的电流,可以避免由于线圈发热导致功耗增加或可靠性问题。

2.智芯微“光刻胶均匀覆盖晶圆表面的仿真方法”专利公布

天眼查显示,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光刻胶均匀覆盖晶圆表面的仿真方法”专利公布,申请公布日为2024年8月16日,申请公布号为CN118502201A。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工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光刻胶均匀覆盖晶圆表面的仿真方法,包括:在仿真工具中输入沉积光刻胶和硬掩膜的命令,在晶圆表面形成均匀厚度的第一光刻胶和第一掩膜版;利用仿真工具中的photo命令,在第一掩膜版表面形成具有预设图形窗口的第二光刻胶第二掩膜版;输入刻蚀命令,在第二掩膜版的保护下对第一掩膜版进行刻蚀,在第一掩膜版形成刻蚀窗口;输入刻蚀命令,在第一掩膜版的保护下沿第一掩膜版的刻蚀窗口对第一光刻胶进行刻蚀;输入刻蚀命令,刻蚀掉第一光刻胶表面剩余的第一掩膜版,得到均匀覆盖晶圆表面的光刻胶。本发明解决了仿真工具中photo命令下涂覆光刻胶的高度不能随晶圆表面的高度变化而变化的问题。

3.西安交大未来技术学院科研团队在锂电池健康状态估计领域取得新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储能科学与工程方向依托整合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众多理工优势学科,借助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平台,直接瞄准储能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聚焦规模化先进储能+碳中和技术、电力储能装备与系统应用、高效储能器件研发、储能系统集成及优化调度等研究方向,为能源转型和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为国家培养能源产业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电化学储能元件,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然而,在电池实际使用过程中,各种老化机制同时发生并相互耦合导致电池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退化路径复杂。同时由于用户随机的充电行为,充电片段的起始和结束电压也是随机的,因此,准确捕捉实际应用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健康状态(SOH)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针对上述问题,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储能科学与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郑琨在宋政湘、孟锦豪老师的指导下,提出了一种基于残差卷积和变压器网络(R-TNet)的方法,使用随机段中稀疏维度的特征——起始和结束电压、充电温度、充电电流倍率和安培小时吞吐量实现准确的锂电池SOH估计,同时设计了一种基于ElasticNet的特征迁移策略来使用任意充电长度的片段。

该工作在66个具有不同工作条件的镍钴铝酸锂(NCA)进行了验证。对于200mV的随机电压段,该方法SOH估计的均方根误差(RMSE)仅为0.57%,与最佳比较方法相比,RMSE提高了17.2%。同时仅使用50mV电压段可以得到RMSE小于1.7%的SOH估计结果,证明了特征迁移策略的有效性。所提出方法也在55个镍钴锰酸锂(NCM)电池上进行了验证,证明了所提出方法在不同化学成分电池的有效性。该工作涉及电气工程和人工智能等学科,主要解决了当电池由电动汽车车主个人习惯或储能电站受电网支配随机充放电时难以实现灵活SOH估计的问题,为实现不同工况的任意充电片段的锂电池SOH估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加速了下一代储能系统健康管理云平台的开发。

近日,该研究成果以“通过充电片段调整实现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精细化评估”(Refined lithium-ion battery state of health estimation with charging segment adjustment)为题发表在能源与燃料领域国际期刊《应用能源》(Applied Energy)上。第一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郑琨,通讯作者为电气学院副教授孟锦豪。该工作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支持。(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

4.和胜股份:获颁两项发明专利证书

日前,和胜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取得由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2项《发明专利证书》,具体情况如下:

1、《一种电视机边框整形装置》本专利公开一种电视机边框整形装置,包括机 架及各压紧部分。通过各压紧部分对边框的压紧作用,可对变形的边框型材进行 多个方向的压紧与放松,可对弯曲、扭曲及角度进行整形,操作简单方便,可提 高电视机边框的整形精度和整形效率。

2、《输送装置及锯床》本专利公开了一种输送装置和锯床。输送装置能够运用 于机加工设备,机加工设备设有机座,输送装置包括:移动机构、夹持机构、传 输机构和推料机构。本发明将现有的人工手动下料改为自动向预定工序送料,提 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和胜股份表示,以上专利的取得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但有利于提高公司产品 质量和提升加工效率,同时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充分发挥 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5.上海交大团队及合作者在《自然·通讯》发表关于膜通透性肽在细胞膜上穿孔的最新研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物理与天文学院Jakob Ulmschneider团队及其合作者在膜活性肽穿透脂质双层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对于膜通透性肽:alamethicin和melittin,作者通过分子模拟展示了如何区分平衡和瞬时泄漏过程,并预测了详细的孔结构和穿透机制。这项题为“Melittin can permeabilize membranes via large transient pores”(Melittin通过大型瞬时孔道使膜通透)的研究已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研究背景膜通透性肽在所有生命形式中都很常见,几十年来一直是众多研究的焦点,目标是为制药或生物技术应用进行合理设计。然而,只有极少数肽的穿透分子机制或明确的孔结构在实验上得到详细了解。对于大多数天然和新设计的膜通透性肽,我们所知的通常仅限于其活性:泄漏能力及其针对各种生物体的效力。膜通透性通常非常迅速,涉及到在膜中形成动态且高度异质性的纳米结构肽聚集体,因此采用传统的结构生物学工具是困难的。缺乏结构信息指导设计过程,至今阻碍了将膜活性肽发展为强效药物。研究结果对于两种知名膜通透性肽alamethicin和melittin,作者使用全原子尺度的多微秒级模拟展示了:i) alamethicin形成桶塞型的平衡孔道;ii) melittin并未形成桶塞型孔道;iii) melittin通过一种涉及临时不稳定跨膜孔道的瞬时机制使膜通透,该孔道呈环状结构,其结构与alamethicin的孔道大不相同。模拟结果揭示了“平衡”孔道的形成,即通过单个肽自由聚集形成孔道,与“非平衡”环状孔道的形成之间的区别,后者不是通过聚集形成,而是通过协同成核事件形成。这些结果与这两种肽的大量实验证据高度一致。这表明分子模拟能够直接捕捉关键的膜穿孔现象,从而有可能通过计算筛选加速肽的合理设计过程。结论许多其他膜活性肽被认为与alamethicin和Melittin遵循类似的路径。这表明分子力学模拟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未来可在制药或生物技术应用中特定膜通透性的新序列设计过程中发挥指导和辅助作用。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物理与天文学院的Jakob Ulmschneider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合作者为伦敦国王学院的Martin Ulmschneider教授。该研究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及教育部科学工程计算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