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1月18日消息(水易)随着AI从模型训练走向千行百业的规模化应用,城市对算力的需求正从集中供给向随时随地、灵活高效的获取方式转变。然而,算力资源的随需随取并非易事,需要高品质的算力网络,支撑AI时代数据高效流通、算力高效协同。
在此背景下,1ms城市算网可实现城市或都市圈内1毫秒联算和1毫秒入算,从而整合分散在城市中不同类型的算力资源,让算力成为像水电一样触手可及的社会级服务,为城市发展提供普惠、优质、经济、安全的算力保障。
近日,“1ms城市算网中国行·上海站”顺利举办。来自中国信通院、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地方监管部门、基础电信企业、设备供应商和算力应用企业齐聚一堂,分享上海在建设1ms城市算网的经验、实际应用成果以及后续的发展规划。
需求驱动 政策支撑:1ms城市算网意义重大
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的提出为算力网络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3年来取得诸多成果。最新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到,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和集约高效利用,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总编辑王保平介绍,算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城市算网整合算力资源、协同匹配算力需求,对城市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他指出,城市算网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未来的必然趋势,未来需持续加强统筹规划、聚焦技术创新,推动城市算网基础设施赋能千行百业高效应用。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凌坚介绍了上海市算力产业发展现状,上海积极落实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以“算力浦江”专项行动为指引,积极推进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在5G-A基站、光纤网络等基础设施、算力平台建设及绿色算力发展方面成效显著,综合算力指数位居全国前列,未来上海市将持续拓展算网应用场景,凝聚产业合力,为全国数字经济稳定增长贡献上海力量。
中国信通院首席专家石友康认为,城市算网作为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其建设运营正逐步成为城市智能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中国信通院正通过体系化开展产业研究、标准研制、应用案例遴选等工作助力城市算网综合服务能力提质升级,并建议持续深化行业赋能、打造开放协作生态,共推城市算网规模化实践与高质量协同发展。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基础设施管理处副处长吴南竹介绍,上海经信委通过出台智算中心建设导则、推动上线算力统一调度服务平台、开展“算力强基揭榜行动”工作等不断夯实算力基础底座力量,并推出10亿元专项补贴,发放“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助力企业便捷高效用算,未来将持续积极推动城市算网服务能力提升。
上海实践:全光架构夯实1ms城市算网底座
运营商作为城市算网的建设和运营的主力军,在网络基础设施、算力资源调度、数据服务以及智能化应用等方面扮演着核心角色。在座谈会上,上海的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分享了关于1ms城市算网建设和运营的相关经验和思考。
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云网发展部副总经理吴飞表示,随着AI大模型、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等新兴应用的爆发式增长,算力需求正从资源密集型向体验确定性跃迁,低时延、高可靠、智能调度的网络已经不再是算力的配套基础设施,而是释放算力潜能的核心引擎。上海电信打破传统城域网核网、汇聚、接入的层级管理架构,向以算力中心为核心的扁平化、MESH化的全光架构演进,实现用户与算力、算力与算力之间的最短路径直达,更重要的是带来网络确定性的提升,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质量保障。此外,面向金融等对时延尤为敏感的业务场景,上海电信积极开展空芯光纤等新型传输介质的探索。
上海移动规划技术部副总经理黄焕乾介绍,上海移动从三方面推动1ms城市算网建设和运营。一是以临港青浦双翼为核心,构建“2+N+X”三级算力服务体系,目标构建高品质运力网络,提供强大的网络支撑。二是打造1ms浦江算力光网,构建单城域规模最大的OTN网络,持续构筑1ms算力互联、1ms泛在入算、一体化算网感知、一体化超高安全等领先能力。三是提供入网即入算的一站式服务,目前已通过OTN精品算网,协助AI科技公司开展医疗大模型训练,不仅以存算分离机制保障数据安全,还提升AI诊断准确率超过95%;通过OTN精品推理算网,帮助某航空企业实现AI云质检,大幅提升检测精度;通过OTN精品云享算网为高校提供大模型的科研算力服务。
上海联通云网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廖思忆从网络、算力和应用三个维度阐述1ms城市算网的实践。网络层面,基于6+16的算力DC架构,构建以低时延、高可靠和大带宽为特征的1ms城市算网,城域的核心层正式商用400G智能全光传送网,并积极开展800G试点,算力集群间通过部署OXC,实现核心算力节点间的MESH组网和一跳直达,在上海全域构建内中外环0.5-0.75-1ms超低时延圈,并通过自研运力地图,确保算力一跳直达、精准传输。算力层面,打造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强化多元化算力供给,构建了从芯片适配到平台集成到模型训练到场景落地的全栈服务体系。应用层面,联合成立人工智能气象应用中心,联合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大模型建设,联合多家三甲医院推进AI医疗大模型部署等。
国家(上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项目经理周涛介绍,按照1ms城市算网思路,基于国家(上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高速算力网络基座打造中国算力平台(上海),通过构建算力交易门户,打造中立平台,绕过中间环节一线拉通算力供需双方,切实解决算力数据传送成本高、算力资源忙闲不均、算力供需匹配不畅的问题,目前已在教育、游戏等行业应用实践。
在构建1ms城市算网过程中,设备商的作用同样重要。华为光传送领域总裁谷云波介绍,为更好支撑1ms城市算网建设,华为创新性推出AI-OTN解决方案,从三个关键方向助力城市构建高品质的算力网络底座。一是打造AI时代的全光架构,构建运力的坚实底座,为算力调度提供确定性的大带宽和确定性的低时延能力;二是构建智能运维能力,实现网络状态实时可视,故障精准定位,提升网络的可用性与服务性体验;三是增强场景适配性,支持智算中心、城市边缘等多种组网模式,推动算网资源高效协同。
1ms城市算网落地,深度赋能上海算力普惠
1ms城市算网的落地也在深度赋能上海本土算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凭借前瞻性的布局,商汤科技已经形成覆盖“算力-平台-方案-服务”的端到端系统化能力,既为商汤日日新大模型的迭代提供了核心动力,也快速承接了各行业客户的大模型创新需求。
在赋能行业大模型落地的过程中,1ms城市算网以其低时延特性解决大模型分布式训练的通信瓶颈,使跨智算节点高速互联成为可能,从而大幅提升模型训练效率;并且,在低时延网络支持下,中心节点可承担更多高频计算需求,中心节点的池化资源可提供按需动态分配、按量计费的方式,提供更具性价比的服务,加速AI应用。
无问芯穹依托“多元异构、软硬协同”的核心技术理念,致力于构建连接“M种模型”与“N种芯片”的AI基础设施新范式,实现各类大模型算法在多元芯片架构上高效部署与协同运行。1ms城市算网的建设与运营将推动突破物理距离对算力协同的限制,进一步助力无问芯穹跨地域、异构异属的算力资源灵活并网与统一调度的能力,在供、需两侧赋能算力运营平台,强化异构异属数据中心算力互联协同,提升用户入算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