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千亿补贴美国制造,iPhone 17会涨价吗?
4 小时前 / 阅读约8分钟
来源:36kr
这次不涨,下次不一定。

千亿补贴 美国制造 

美国制造的 iPhone,终于不只停留在特朗普的幻想。 

在白宫椭圆办公室宣布「美国制造业」计划后,苹果公司 CEO 蒂姆·库克将那块刷屏各大媒体的纯金底座圆形奖牌,送到了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手中。 

这块奖牌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 100% 美国制造,玻璃来自肯塔基州,纯金底座则是犹他州生产,甚至连设计师,都是一名美国前海军陆战队士官。 

当然,除了用全金礼物在个人层面上讨好特朗普外,库克更大、更具挑战的任务,是在施政纲领上配合本届美国政府。 

所以,一起送到白宫的,还有还有苹果最新的投资承诺:1000 亿美元,用于扶持本土的制造业发展,让 iPhone 的包装盒上,出现「美国制造」的字样。 

截至目前统计,苹果未来四年在加大美国本土制造方面的投资总额,累计已达 6000 亿美元。 

但在今年年初关税战打响的时候我们就曾经做过分析:如果 iPhone 转向美产,根本不现实。 

核心的矛盾在于,iPhone 不是 New Balance,精密生产和组装 iPhone 这种水平消电产品的供应链,在美国根本不存在。 

但无论如何,苹果还是被迫走上了这条道路。 

所以,下个月就发布的 iPhone 17 系列,会因此涨价吗? 

美国制造的 iPhone,会有什么新意? 

首先需要强调,所谓的「美产 iPhone」,绝对不会比国产/印度产的 iPhone 有什么更特别的设计,或额外的功能。 

主要的区别,可能在于供应链选择的层面。不过这并没有什么稀奇,在各种关键零部件上苹果早已采用多重采购的策略(例如屏幕来自三星/LG/京东方、基带采用高通/原英特尔等)。 

新增加的这笔 1000 亿美元投资,侧重点在芯片生产领域,可以看作是对美国最新「对境外生产的半导体芯片征收 100% 关税」政策的回应。 

库克表示,这笔投资将促进今年在美国总共 12 个州的 24 家工厂生产 190 亿颗芯片,用于全球销售的苹果设备。 

苹果一起官宣的「美国制造」供应链同盟有:康宁玻璃、德州仪器、环球晶圆美国公司、Coherent 公司、应用材料公司、三星、格芯、安靠和博通等公司。 

让我们首先来看芯片:

苹果和三星建立新的芯片制造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正在与位于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工厂合作。据说,这座工厂将采用「世界上从未使用过的芯片制造创新技术」……

但在公告中,苹果并没有说明这将会是什么芯片,只提到了芯片会「优化功耗和性能」。 

苹果三星合作开发的,很可能是下一代 iPhone 18 的图像传感器。今年年初,有消息源称,三星正在为苹果开发一款「三层堆叠传感器」,其中的「三层」就是指将三颗芯片进行堆叠,能显著提升手机镜头成片的处理速度。 

而苹果的芯片「老伙计」台积电,也已经公开表示,由于自己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设有芯片工厂,将获得芯片关税的豁免权。 

尽管工艺制程方面和三星势均力敌,台积电和苹果的合作经验却领先了十多年。所以,iPhone 的 A 系列,以及电脑和部分 iPad 的 M 系列芯片主体,苹果会否交给三星处理,有待观察。 

爱范儿也讨论了此前曝光的一颗苹果自研图像传感器,目标是超高的宽容度,实现「接近人眼的动态范围」,不过目前还未知与三星有没有关系。 

目前,iPhone 的影像传感器由索尼独家供应,但索尼在美国并没有设厂,因此将面临 100% 的境外生产芯片关税,与三星的合作可能就是一种应对的方式。 

然后来看屏幕玻璃:

在所有的美国生产计划的合作当中,康宁最先敲定的。苹果宣布,将和康宁将全球规模最大的智能手机玻璃生产线迁至美国肯塔基州哈罗兹堡的一家工厂。 

很快,全球销售的每一台新 iPhone 和 Apple Watch 都将采用肯塔基州出产的盖板玻璃,和献给特朗普的奖牌同源。 

此前爱范儿已经讨论过iPhone 17 系列有望搭载抗反射屏幕的爆料,而康宁一直是三星手机抗反射玻璃的提供商,因此此番合作,很可能坐实了这个消息。 

右边是康宁抗反射玻璃的三星 Galaxy S25 Ultra,图源:Sam Mobile 

不过,苹果并没有官宣这个生产线正式启用投产的时间,预计最早也要等到明年,在短期内也很难承担全球 iPhone 和 Apple Watch 的玻璃生产。 

除了这些大众更熟悉的知名供应商,苹果也将和德州仪器、应用材料公司、格芯、安靠等多家品牌,将更多半导体制造业务引入美国,这些供应商主要提供的组件是无线通讯、电源管理方面的芯片。 

推进这些供应链落地美国,好处就是苹果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进一步推进双方的合作,能加速 iPhone 新功能的研发。 

但代价也很显而易见。 

这次不涨,下次未必 

六千亿美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不禁让人担心,接下来的 iPhone 17 系列,会不会涨价? 

但投资者给出的反应要乐观很多,「千亿补贴」宣布之后,苹果股价涨 5.1%,创近三个月来最大涨幅。

原因很简单,这笔大额投资,可以说水分很大,毕竟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苹果目前公布的计划也比较模糊。 

特别是苹果官宣将带回国内的供应链阵容,目前来看不少属于「借花献佛」,因为其中都是供应商自己已经宣布或者完成的投资计划,比如台积电和三星,原本已经在美国设有工厂。 

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 

这笔投资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缓兵之计」,长达四年的兑现期,似乎就是对标现任总统特朗普的任期。

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分析, 至少在十年内,美国都不可能大规模生产 iPhone。特别是未来两年准备推出的折叠 iPhone 和「全玻璃 iPhone」,这种更加复杂的产品只能由中国独家生产。 

苹果也表示,短期内 iPhone 还是境外组装,这点连特朗普都无计可施只能同意,毕竟本土确实不具备足够的条件。 

投资者认为,继续在中国、印度组装,能确保 iPhone 利润率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并且,由于这一千亿美元的补贴,特朗普也给苹果开出了「关税豁免」,虽然具体细节没有公布,但有望能缓解苹果此前所面临的「一个季度损失 9 亿美元」关税压力,iPhone 17 系列大概不会涨价。 

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不到万不得已,苹果很可能不会去大幅调整 iPhone 的价格,特别是 Pro 系列。

从 2017 年开始一直到去年,Pro 系列(以及相同定位的 s 系列)的起步价格一直是这个数字:999 美元。 

根据消费者物价指数通胀计算器,当年 999 元的 iPhone X,在今年对应的价格,其实已经来到 1298 美元——这样看来 iPhone 的售价其实还更便宜了。 

从营销的角度去看,999 这个数字极具魔力,给人造成一种 iPhone Pro「几百美元」的错觉。如果涨价来到 1049 美元,那 iPhone 就成了妥妥的「千元机」,一下子能劝退不少人。 

不过,在当下动荡的局势,没有什么是能说「一定」的。将供应链引回美国,也可能会带来许多预料不到的风险。 

即使苹果目前只计划在美国本土生产部分部件,可以预见随之而来的进一步投入以及生产成本,会不会影响未来 iPhone 的品质和价格,都需要进一步静观其变。 

但至少还有一个月就到来的 iPhone 17 系列,基本不会有太多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