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星为三折叠手机准备2万~3万个零部件 初期产量稀少;
2.核心组件价格上涨 三星Galaxy S26系列价格或将上调;
3.三星将在韩国推出Galaxy A17智能手机;
4.机构:Q3全球显示玻璃收入同比增长11% 中国主导市场;
5.我国将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 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新规划
1.三星为三折叠手机准备2万~3万个零部件 初期产量稀少
据报道,三星已为其三折叠智能手机生产2万~3万个零部件。消息人士称,这意味着该公司将信守承诺,在年内发布这款手机。然而,他们表示,零部件的总产量表明出货量将很小。
一位供应商的消息人士称,他们不确定三星是否会追加零部件订单。另一位消息人士也表示,三星计划先少量推出这款手机,然后在评估市场反响后决定是否增产。
三星上周在韩国庆州举行的APEC峰会上发布了这款三折叠手机。
今年7月,三星曾告知其供应商,预计9月份将生产1万部这款手机。但截至11月,该计划尚未推进,三星也未向合作伙伴通报最新进展。
消息人士称,虽然目前有所延迟,但三星可能很快会更新其发布计划,因此供应商预计最迟在12月会收到一些更新信息。三星11月早些时候表示,这款手机将于年内发布。
2.核心组件价格上涨 三星Galaxy S26系列价格或将上调
据报道,随着内存市场升温,核心组件价格上涨,智能手机制造商正面临成本压力,预计今年三星Galaxy S26系列的价格将比上一代上涨。
应用处理器(AP)等智能手机零部件的价格全面上涨,根据三星2025年8月发布的半年报,设备体验(DX)部门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显示,移动应用处理器价格较2024年平均水平上涨12%,摄像头模块价格上涨8%。此外,由于芯片制造商优先为人工智能(AI)服务器生产HBM内存,导致LPDDR5移动内存供应短缺,其价格也上涨超过16%。
分析人士指出,价格调整很可能成为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普遍现象。苹果公司已经提高iPhone 17系列的价格,预计iPhone 18系列也将跟进。
AI相关半导体需求的激增可能会挤压智能手机组件的供应,内存芯片价格涨幅高达50%。此前小米针对其新款Redmi K90系列手机的定价问题作出回应,小米总裁卢伟冰在微博上表示,由于内存芯片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手机制造成本增加,这一成本压力最终反映在了新产品的定价上。
3.三星将在韩国推出Galaxy A17智能手机
三星电子11月7日表示,将在韩国市场推出具有增强人工智能(AI)功能的中低端智能手机“Galaxy A17 LTE”。
这款新产品支持谷歌的Gemini和Circle to Search等提高日常便利性的人工智能功能,用户可以使用Circle to search在屏幕上轻松搜索感兴趣的对象。通过使用Gemini Live,用户可以通过实时屏幕或摄像头共享功能获得针对当前情况的优化帮助。
据悉,Galaxy A17 LTE的主要配置包括169.1毫米的大屏幕、7.5毫米的轻薄设计、5000万像素的广角摄像头、人工智能功能等。此外,它配备了支持高达90Hz屏幕刷新率的超级AMOLED显示屏,后置摄像头采用了光学防抖(OIS)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在黑暗环境中拍照时的抖动和光出血,正面采用康宁大猩猩玻璃Victus+,增强耐用性。
4.机构:Q3全球显示玻璃收入同比增长11% 中国主导市场
近日,市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在报告中指出,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显示玻璃收入同比增长11%,强劲的出货量和价格上涨共同推动了收入增长。其中,出货量同比增长4%,价格同比增长7%。
该机构研究总监Bob O’Brien表示,“显示器玻璃收入达到至少10年来的最高点,由于日元贬值,2024年下半年价格上涨,显示器玻璃收入在2025年的每个季度都实现了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我们预计这种好势头将在第四季度结束,因为我们预计不会再有价格上涨,而且出货量预计将环比下降。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玻璃出货量和收入将环比下降3%,同比增速放缓至3%。”

从国家和地区表现来看,显示屏玻璃市场日益被中国主导,其收入份额从2020年之前的约50%上升至目前的近75%。随着三星显示和LG显示都转向OLED并关闭了LCD生产线,它们在韩国的总显示屏产能有所下降。由于自2017年以来新增的OLED产能仅需一片玻璃,而LCD则需要两片,因此它们对玻璃的需求进一步降低。
5.我国将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 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新规划
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于11月3日至4日举行。“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了规模、创新与融合三个维度的突破,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7400亿元,同比增长12%。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产业发展新规划,不断优化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引导国内产业有序布局,推动资源要素整合聚合,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新型显示产业是信息时代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承载影像信息的关键载体和人机交互的重要界面。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2025)》显示,2024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产值规模达到7400亿元,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49%。面板市场占有率达到55%,材料市场占有率达到43%,均位居全球第一。
产业创新与融合应用也在不断突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大会上表示,TFT-LCD和OLED等主流显示技术持续迭代,Micro LED、硅基OLED、电子纸、3D显示等前瞻技术取得系列突破。显示技术与5G通信、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在智能终端、智慧文旅、车载医疗、元宇宙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转型。
“人工智能正在加速与显示产业融合,推动显示产业从单一的硬件制造向智慧终端、场景生态升级,不断催生新需求与新应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说,显示产业正在进入“AI+泛显示”的融合发展新周期。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显示面板生产制造基地和研发应用地区,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升级,推动显示产业实现从“规模领先”到“质量领跑”的跨越。
不过张立也进一步分析指出,我国显示产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原创性技术储备仍有不足、传统应用与新兴应用的承接速度不及预期、产业配套体系尚不完善等。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立足产业的创新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发展水平,完善多元化供应体系,持续筑牢产业根基。
具体而言,熊继军表示,在加强顶层设计上,将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产业发展新规划,不断优化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在加快科技创新上,将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新型显示技术的创新和产品升级。
与此同时,相关部署将持续推动融合应用,深化国际合作。熊继军说,将积极拓展显示技术产品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家居、智能终端、元宇宙等新兴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新型显示产业与垂直产业的深度融合,加速培育全球新型显示产业新的增长点。(文章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