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诉】瀚川智能涉货款纠纷被起诉,涉案金额超 2900 万元,银行账户部分冻结
1 天前 / 阅读约9分钟
来源:集微网
瀚川智能涉货款纠纷被起诉,涉案超2900万元;GIC起诉蔚来传闻不实;华域汽车收购上汽清陶股份跨界固态电池;东风汽车称具身智能体是未来汽车形态;雷军称小米汽车已交付约40万辆。


1.瀚川智能涉货款纠纷被起诉,涉案金额超 2900 万元,银行账户部分冻结

2.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起诉蔚来?真相来了

3.收购上汽清陶股份完成并更名,华域汽车正式跨界固态电池领域

4.东风汽车杨青:具身智能体是未来汽车主要形态 有3个新特点

5.雷军:小米汽车已交付约40万辆

6.特朗普对华态度再放软 指对中国100%关税不可持续


1.瀚川智能涉货款纠纷被起诉,涉案金额超 2900 万元,银行账户部分冻结

10月17日,瀚川智能发布《关于公司涉及诉讼的公告》,披露公司因货款纠纷被珠海泰坦新动力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泰坦新动力”)起诉,案件已由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立案受理),目前尚未开庭审理。

此次诉讼中,原告为泰坦新动力,第一被告为绵阳高新埃克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绵阳埃克森”),瀚川智能为第二被告。泰坦新动力提出三项诉讼请求:一是判令绵阳埃克森与瀚川智能立即支付货款2780万元及逾期付款利息(暂计123.267946万元);二是判令两被告承担其为实现债权支出的保全担保费5.274万元、律师费15万元;三是判令两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涉案金额合计超2923.54万元。

泰坦新动力在起诉状中称,2023年1月6日,其与瀚川智能、绵阳埃克森签订《设备采购合同》,约定瀚川智能向其采购1套化成分容系统,合同总价7800万元。合同签订后,泰坦新动力已履行交付、验收等义务,但瀚川智能与绵阳埃克森未按协议付款,至今仍拖欠货款2780万元。

针对此次诉讼,瀚川智能在公告中提出两点关键抗辩依据。其一,三方曾签署《货款支付三方协议》,明确《设备采购合同》项下全部剩余未支付货款(截至协议签订时为3120万元),自协议生效起由绵阳埃克森按采购合同约定的付款时间及条件支付给泰坦新动力,发票仍开具给瀚川智能,因货款支付引发的争议及责任与瀚川智能无关,泰坦新动力无权要求其支付,而泰坦新动力在本次起诉材料中未提交该协议。其二,此前瀚川智能曾以绵阳埃克森及其股东为被告向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瀚川智能同意绵阳埃克森以三方协议抵扣应付款项,但若上游设备供应商以诉讼或仲裁方式向瀚川智能主张权利,相关三方协议抵扣无效,绵阳埃克森需在30日内以现金支付抵扣金额。截至公告披露日,绵阳埃克森正常履行该调解协议,已支付货款600万元及保全费、律师费等共计713.2145万元,剩余货款2.02亿元(含承诺以三方协议抵扣的6543.2万元应付设备供应商货款)。

目前,瀚川智能正准备材料向法院提交《货款支付三方协议》并提出异议,同时已将案情通报绵阳埃克森,要求其积极协调处理。

公告显示,泰坦新动力已向法院申请保全瀚川智能银行存款2923.541946万元,截至公告披露日,法院已冻结公司两银行账户共计307.967572万元,尚未足额冻结。此外,截至公告披露日,瀚川智能银行账户被冻结资金合计5717.881028万元,该金额占公司2024年12月31日经审计净资产的8.79%、2025年半年度末净资产的8.46%,占2024年经审计货币资金的31.40%、2025年半年度末货币资金的49.63%。

瀚川智能表示,目前公司经营管理稳定正常,但本次诉讼后续审判结果、判决执行情况均存在不确定性,暂无法预计对公司本期及期后利润的影响。

2.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起诉蔚来?真相来了

近日,一则“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起诉蔚来”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具体来看,GIC指控蔚来通过与其合作伙伴共同成立的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虚增收入和利润,误导投资者,导致GIC遭受投资损失。

中国基金报报道指出,此起诉讼并非基于蔚来近期经营动态,而是源于2022年6月做空机构灰熊(Grizzly Research)对蔚来发布的一份做空报告。

针对彼时灰熊指控,蔚来随即发布公告称该报告毫无价值,包含大量错误、未经证实的猜测,以及误导性结论和诠释。

蔚来于2022年8月26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对做空报告完成独立内部审查,审查全程由独立委员会在第三方专业顾问的协助下进行,包括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以及一家知名法务会计师事务所(非蔚来公司审计师)的法务会计专家,均未发现不当之处,所有指控均不成立。

此外,针对灰熊的做空报告,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JP摩根、大和资本等机构相继发布报告称,不支持灰熊的报告结论,并指出灰熊提出关于蔚来电池资产管理业务(BaaS)的相关质疑,是对BaaS模式的误读,混淆了相关概念和数据。(来源: 凤凰网)

3.收购上汽清陶股份完成并更名,华域汽车正式跨界固态电池领域

10月17日,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741,简称“华域汽车”)发布《关于收购上海上汽清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9%股权的进展公告》,宣布此前披露的股权收购事宜已完成,标的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更名。

据悉,华域汽车早在2025年8月28日便发布公告,披露拟以20589.69万元人民币收购控股股东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上海上汽清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汽清陶”)49%股权,该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随着近期股权收购事宜的完成,原“上海上汽清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清陶动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简称“清陶动力”)。股权结构方面,华域汽车持有清陶动力49%股权,清陶(昆山)能源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其51%股权,双方共同持股构成标的公司新的股权架构。

资料显示,上汽清陶是由上汽集团与清陶能源共同投资设立的企业。清陶能源成立于2016年,由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策文团队牵头创立,是国内最早实现量产交付的固态电池企业之一。

2024年,上汽清陶实现营业收入为0,净利润为-6334.67万元;2025年上半年,上汽清陶营业收入为4.66万元,净利润为-4067.87万元。

华域汽车曾表示,本次股权收购标志着公司首次进入固态电池领域,有利于补全“智能动力”平台产品矩阵,实现“固态电池”业务与“电驱动”“热管理”等业务的协同发展。

4.东风汽车杨青:具身智能体是未来汽车主要形态 有3个新特点

东风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表示,具身智能体是未来汽车的主要形态,将进一步丰富汽车内涵,具体有三个方面的新特点:

一是自主感知,汽车从被动执行向主动决策进阶,并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不断学习和进化。

二是共情,依托大模型多模态交互技术,智能座舱实现无感交互融合,汽车更具人性。

三是人、车、路网、云深度融合,汽车及储能、移动、感知、决策于一体,与其他社会体共同组成了社会的数字网络。

(来源: 凤凰网)

5.雷军:小米汽车已交付约40万辆

10月16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表示,小米汽车上市一年半以来,累计交付约40万辆。

雷军指出,小米自进入智能汽车领域以来,坚持自研与全栈自控路线,全面布局智能驾驶、智舱及电子电气架构系统,致力于构建智能出行生态体系。

在智能驾驶方面,小米持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据雷军介绍,小米组合辅助驾驶第一期总投入达57.9亿元,智能驾驶团队规模超过1800人,覆盖算法、感知、数据、仿真及系统集成等核心环节。

业内人士认为,小米在短时间内实现智能驾驶能力快速突破,与其在AI算法、芯片算力及操作系统方面的长期积累密不可分。当前,小米智能驾驶方案已在城市、高速及泊车场景实现融合式体验。

小米汽车自上市以来表现亮眼,其高性价比与科技属性推动销量持续增长。据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小米汽车单季交付量再创新高,位居国内新势力品牌前列。

雷军在发言中表示,智能汽车是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关键一环,公司将持续加码智能化与电动化方向,坚定投入研发,以技术创新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6.特朗普对华态度再放软 指对中国100%关税不可持续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放话对中国征收100%关税,最新态度再度转弯。 Fox新闻引述特朗普表示,对中国实施的100%关税不可持续,并预告两周后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会面。

对于中国关税问题,特朗普表示,这是中国逼他作出这种做法,但美国会和中国打好关系,并必须达成公平协议。他指出,中国一直在寻求优势,而中美将在几周后就贸易举行会谈。(来源: 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