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以省油耐用且经济实惠而著称的韩系车,如今正在被中国消费者遗忘。市占率已经从2013 年的8.8%,降到2024 年的1%。这一年,现代与起亚在中国一共卖了32 万辆新车,仅相当于比亚迪月销量九成。
「过去,我们店一个月能卖600 台车,在全国名列前茅。如今,每个月销量只剩100 多台。」在北京现代工作了十多年的销售人员郑鹏说,这些年来,身边同事来来往往,有的去了自主品牌,有的去了「新势力」,唯有他留守至今。
据《界面新闻》周六(8 日)报导,十多年前,北京现代旗下的索纳塔、伊兰特凭借节油耐用、维修成本低的优势,成为北京、重庆等城市的出租车主力车型,逐步取代了「老三样」(捷达、富康、夏利),迅速建立良好口碑,占领市场。
现在,找到一家韩系品牌的经销商都要费一番功夫。郑鹏称:「巅峰时期,现代品牌仅在北京就有28 家经销商,目前就剩下三四家了。其中还有两家不想卖车,就靠给老车主做维修保养维持经营。因为卖车不光不赚钱,甚至可能还会赔钱。」。
统计数据显示,北京现代4S 店数量已从2013 年的700 多家锐减至200 多家。仅2020 年至2023 年,北京现代的经销商数量就减少超过300 家,几乎每年都有100 余家经销商撤店。
与此同时,北京现代的五家工厂也缩减至一家,仅剩顺义基地维持生产。
在传统品牌深陷困境之际,韩系品牌的高端化尝试也未能实现突破。现代汽车旗下高端品牌捷尼赛思(Genesis)自2020 年入华以来,始终未能获得市场认可。
随着「卖一台赔两台」的问题在捷尼赛思内部发酵,韩国总部于2023 年11 月派遣专项审计组,全面审查中国区过往支出,重点核查营销费用合理性及亏损原因。
时任捷尼赛思中国区执行长李哲(Wells Lee)曾表示:「进入中国三年,竟无一名捷尼赛思员工购买自家车辆。」
这意味着,曾在2013 年创下年销百万纪录的韩系车,如今在中国几乎被遗忘在主流叙事之外。
不过,韩系品牌在中国市场举步维艰,却在全球表现持续领先。 2024 年现代起亚集团销量达723 万辆,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三,前两名是丰田和福斯。
为何韩系车在全球市场游刃有余,却在中国市场陷入困境?前奥纬咨询全球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说,现代起亚集团未将中国视为战略重点,导致资源投入不足。 「中国车市竞争过于激烈,韩国车企不愿意跟随中国市场,追求非盈利性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