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加速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决战下半场
5 小时前 / 阅读约4分钟
来源:集微网
重庆永川自动驾驶网约车行驶,标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入新阶段。我国已建成完整产业体系,技术广泛应用。面临政策、标准、数据等挑战,需加强协同,构建安全防御新范式,推动产业生态开放融合。

2025年4月13日,重庆永川城区迎来自动驾驶网约车的正式行驶,标志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正深刻改变产品形态、产业格局、基础设施和出行方式。

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41.4%和40.3%。专家指出,我国已建成涵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网联云控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大算力芯片、智能线控底盘等技术广泛应用,搭载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超过60%。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表示:“如果把新能源汽车比作体育比赛的上半场,智能网联汽车则来到比赛的下半场。我们在上半场已经取得一定优势,但最终决定比赛胜负还要看下半场的表现。”当前,人工智能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关键变量,基于端到端技术的自动驾驶发展路线迅速成为行业焦点。该技术将感知、规划、控制、执行等模块整合到统一神经网络模型,显著提升信息流通效率。

在感知端,企业普遍采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方案,提高影像可视性。随着市场规模扩大,L3级自动驾驶功能车辆价格仍有较大下降空间。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等智能底盘技术是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关键环节。此外,人工智能在座舱智能化、全流程智能化等领域也发挥重要作用,信息娱乐大模型正加速向全场景出行大模型演进。

今年前7个月,我国乘用车市场搭载L2级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新车渗透率已达62.58%,较去年同期增长6个百分点。从封闭场地测试到开放道路应用实践,再到“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示范,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应用部署稳步推进。全国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3.5万多公里,部署智能化路侧单元超过1.1万套,建设5G基站超过460万个。

然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仍面临政策法规协调、跨区域协同、标准统一、数据共享等挑战。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建议,加强地区协同,开展规模化城市级、长期性试点示范项目,探索更多场景应用。同时,要共建高质量实车真实数据库和高保真仿真数据库,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安全问题亦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议题。苗圩指出,机器驾驶在标准化操作、避免人为疏忽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仍需警惕罕见场景下的决策失效和传感器误识别风险。他建议,强化跨行业协同,科学有序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在自动驾驶、AI伦理与数据安全等领域的规则制定。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韩夏强调,安全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行稳致远的基石。面临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与功能安全交织的挑战,要构建“以智对智”的主动防御新范式,完善数据安全与跨境流动规则。苗圩进一步提出,鼓励车企加大智能化研发投入,突破关键算法瓶颈,推动车企与科技型企业深度协同,构建开放融合的产业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