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宣布,取消与 Luminar 签订的五年合同,这是激光雷达传感器公司与其最大客户之间日益激烈的争斗的最新升级。沃尔沃汽车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沃尔沃做出此项决定是为了限制公司供应链的风险敞口,这是由于Luminar未能履行其对沃尔沃汽车的合同义务所致。” Luminar未对此置评。
这场争斗正值Luminar公司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该公司近期拖欠了多笔贷款。尽管Luminar正在与这些贷款方协商解决方案,但该公司已警告投资者,公司可能不得不申请破产。
Luminar由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Austin Russell于2012年创立。值得一提的是,在创立这个公司的时候,他才16岁。在后续的发展中,该公司采用1550nm波长,从芯片层面构建了一种新型激光雷达。因此,在他们看来,其创造出的激光雷达传感器能够为汽车制造商带来更先进的安全性和自动驾驶功能。
据了解,激光雷达技术自 20 世纪 60 年代问世以来,已应用于包括太空旅行在内的各种领域,但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进入手机和汽车等消费级应用。借助激光雷达,我们能够打造更安全的车辆,并为真正的自动驾驶铺平道路。
汽车是激光雷达应用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应用之一,它既需要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又需要对性能有极高的要求,这带来了一些极具挑战性的设计考量。低性能激光雷达和高性能激光雷达之间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波长,即所用光的“颜色”。对于汽车激光雷达而言,有三个因素会受到所选波长的显著影响:
眼部安全
天气条件下的性能
日夜性能
基于这个思考,在Luminar看来,波长超过 1200 纳米的激光器不但对眼睛更安全,而且可以向外界发射的光子数量是波长低于 1000 纳米(例如 905 纳米、940 纳米)激光器允许发射光子数量的 17 倍。这意味着 1550 纳米激光雷达的分辨率潜力是 905 纳米激光雷达的 17 倍,探测范围潜力是其 4 倍。这也促使他们选择了这个波段打造了激光雷达。

如图所示,这是常见道路场景的3D激光雷达数据俯视图。两个传感器均以每秒10帧的速度进行采集,视场角为120°,采用扫描模式,且孔径相近。在此对比中,1550nm Luminar激光雷达的分辨率是905nm激光雷达的5倍以上,探测范围约为其2倍(其他方面则略有不同);5 x 22 = 20,远超前文所述的17倍优势。当然,这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例如环境条件(阳光充足)等。

凭借这些领先技术和思考,该公司在2018年就宣布了Lidar的量产。
在2018年,Austin Russell表示,Luminar当年每个季度将生产5000个单元,足以装备路上行驶的每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我们之前一直聘请光学博士手工组装这些单元;到2019年年底,我们每8分钟就能生产一个。”Austin Russell接着说。
到了2020年,Luminar宣布取得一项关键里程碑式的成就——沃尔沃将于2022年开始生产配备其激光雷达和感知堆栈的汽车。Luminar的技术将被用于部署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在这个新闻搞不三个月后,该公司表示,将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Gores Metropoulos Inc. 合并,交易后的市值将达到 34 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年6月,被Austin Russell认为是全球最好激光雷达公司的Velodyne Lidar也与市值18亿美元的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Graf Industrial Corp.达成合并协议。
由此可见,沃尔沃不仅仅是Luminar的客户。过去十年间,两家公司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沃尔沃投资了Luminar,并帮助这家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初创公司将其技术应用到首批量产车型中。
双方的合作关系是互惠互利的。Luminar 的技术让沃尔沃更有信心做出宏伟承诺,即通过提供自动驾驶功能来提升道路安全。沃尔沃也为 Luminar 赢得了信誉,促成了2020 年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SPAC) 合并,使 Russell 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白手起家亿万富翁之一。
从上述报道可以看到,Volvo是Luminar能成功上市背后的重要贵人,这也为后来Luminar的出售或破产买下了伏笔。
据此前的财报说明会介绍,2025年第三季度,Luminar营收为1870万美元,环比增长约20%,同比增长21%。他们指出本季度营收增长主要受三个因素驱动。首先,第三季度我们交付了约5400个IRIS传感器,而第二季度为4800个,其中绝大部分交付给了沃尔沃;其次,公司目前正在为客户开展研发工作,由此产生的非经常性工程费用(NRE)收入有所增加;最后,由于国防和航空航天相关支出持续增长,LSI收入也环比增长。
与此同时,Luminar首席执行官强调了公司的战略转型,他表示:“我们正在更加积极地开拓非汽车市场,并提升LSI光子业务的地位。”他指出,LSI目前约占Luminar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凸显了其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他同时重申,Luminar已暂停发布2025年财务预期,表明公司正处于战略重新评估阶段。这包括评估出售公司资产或整个业务的可能性,反映出公司战略的重大转变。
在他们当时财报说明会的介绍中,他们认为与volvo合作的不确定性给公司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现在,随着沃尔沃的宣布,他们悬着的心应该已经死了。
其实,Luminar与沃尔沃的冲突于10月31日公开化。该公司当天在一份监管文件中告知股东,沃尔沃决定不再将Luminar的“Iris”激光雷达作为其EX90和ES90车型的标准配置。沃尔沃还告知Luminar,已“推迟”是否在其未来车型中采用Luminar的下一代“Halo”传感器的决定。
Luminar 在文件中表示,它已“向沃尔沃提出重大损失索赔”,并“暂停了 Iris 对这家汽车制造商的进一步承诺”。Luminar公司写道:“公司正在与沃尔沃就此次纠纷进行磋商;然而,无法保证纠纷能够得到有利的解决,甚至根本无法解决。”
沃尔沃的决定不仅威胁到Luminar的收入,也对Luminar自身产生了连锁反应。在10月份提交的文件中,Luminar表示已停止为沃尔沃采购虹膜传感器,而传感器供应商则声称Luminar此举违反了双方的协议。
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Luminar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该公司难以摆脱对沃尔沃的依赖,并在2024年裁员五分之一,同时决定将传感器生产外包。今年5月,Luminar首席执行官Russell突然辞职,此前该公司透露,董事会已启动一项关于“商业行为和道德准则”的调查。
为了避免破产,Luminar近期还裁员25%,并试图将公司本身或部分业务出售给潜在买家。其中一位潜在买家是Luminar创始人奥斯汀·罗素,最新文件显示,Luminar目前也正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调查。
沃尔沃周一指出,其“产品能够提供高水平的安全性和驾驶辅助功能,这得益于车辆强大的核心计算能力以及先进的传感器系统——无论是否配备激光雷达。” 但该公司补充说,“这种情况会对部分客户订单产生影响。” 沃尔沃并未立即解释这是否意味着延迟交付,还是其他情况。
在这些企业挣扎之际,中国激光雷达厂商已然崛起。
据Yole在今年三月的一份报告中称,全球汽车激光雷达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8.61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38.04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8%。2022年,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PC&LCV)市场与无人驾驶出租车市场处于交汇点;而到了2024年,PC&LCV的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是无人驾驶出租车市场的四倍多。

Yole指出,在乘用车方面,自2018年以来,已有约120款车型搭载了激光雷达(LiDAR)。激光雷达的部署正在加速,预计2023年和2024年将有约40款新车型配备激光雷达。
中国汽车制造商积极采用激光雷达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包括经济型车型在内的各种细分市场。D级车仍然是激光雷达应用的最佳切入点。新的变化在于,激光雷达现在已被集成到售价较低的汽车中,甚至一些售价在2.5万美元左右的车型也在2024年配备激光雷达。
相比之下,欧美汽车制造商对激光雷达的应用更为谨慎,主要局限于高端或豪华车型,导致产量较低。目前只有少数几家汽车制造商,例如奥迪、奔驰、宝马和沃尔沃,正在部署这种传感器。激光雷达的应用正在稳步增长,预计到本十年末,全球汽车制造商将推出更多相关项目。
Yole强调,纵观全球汽车激光雷达市场(包括无人驾驶出租车和乘用车),禾赛科技仍以30%的市场份额领跑,其次是RoboSense、华为和Seyond。这四家中国厂商共占据88%的市场份额。
而乘用车市场的排名与去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RoboSense以29%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其次是华为(24%)、禾赛科技和RoboSense。这四家中国厂商共占据92%的市场份额。
过去几年,RoboSense和禾赛科技一直是市场主导者。但到了2024年,华为凭借与Aito、Luxeed和Avatr等多家汽车制造商的合作,跃升至第二位。这些制造商的多款车型都标配了激光雷达。
中国企业凭借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和政府支持占据主导地位,而西方厂商(如Valeo、Luminar和Innoviz)则面临更高的成本和更慢的市场普及速度。
按照Yole所说,早期的激光雷达系统,包括Velodyne公司2005年推出的3D实时激光雷达,主要采用905nm波长,由于半导体技术成熟,该波长具有成本效益。自那时起,905nm(或新兴的940nm)仍然是激光雷达制造商的首选波长,预计未来五年内不会改变。少数制造商,例如Seyond和Luminar,使用1550nm波长,但这项技术成本高昂,难以满足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的要求。
在发射器方面,EEL(电子发射激光器)是早期激光雷达系统中的主流发射器。它们具有高功率和远距离探测的优点,但体积庞大且功耗高。因此,它们的使用正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因其尺寸小、功耗低和阵列可扩展性强等优点而在激光雷达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二维可寻址阵列增强了视场角和点密度,多结技术提高了输出功率,预计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将在新型激光雷达设计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得到广泛应用。
接收器也在快速发展。雪崩光电二极管(APD)是早期激光雷达的标准配置,但已被灵敏度更高的硅光电倍增管(SiPM)和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PAD)所取代。这些新型接收器具有更好的噪声抑制能力、更紧凑的设计以及可扩展性,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一种将SPAD和处理芯片堆叠在一起的SPAD-SoC结构正在兴起。这种结构的主要优势在于更高的光子探测填充因子和更小的芯片面积。该结构将SPAD阵列与用于信号处理的定制ASIC垂直集成,从而降低了尺寸、延迟和成本。
第一代激光雷达的分辨率低于30万点/秒,探测距离约为150米,而最新一代激光雷达的分辨率将达到2400万点/秒,探测距离约为300米。
“随着激光雷达产量的增加以及与大规模生产兼容的技术的发展,激光雷达的平均售价正在迅速下降,2025 年后,一些入门级激光雷达的价格将在 200 美元左右。”Yole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