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PO价值观】“突击分红+股权腾挪”套现近亿元 尚鼎芯IPO前资本运作引质疑;
2.联合光电拟购长益光电100%股权并停牌;
3.阿尔特联合成立人工智能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
4.韦尔股份拟将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豪威集团;
5.小米雷军官宣:小米YU7将于5月22日发布;
6.太极实业拟出资7200万元参设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半导体等领域
1.【IPO价值观】“突击分红+股权腾挪”套现近亿元 尚鼎芯IPO前资本运作引质疑
近日,功率半导体器件供应商尚鼎芯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其IPO前的一系列资本操作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家由刘道国、吴映灵夫妇控股95%的“夫妻店”,在上市前夕不仅突击调整股权架构,还进行了异常激进的现金分红,其公司治理规范性与上市动机备受质疑。
“夫妻店”控股95%,上市前突击分红
尚鼎芯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研发的无晶圆厂供应商。公司主要产品包括MOSFET、IGBT以及第三代半导体GaN MOSFET和SiC MOSFET,通过技术专家团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功率器件解决方案。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其产品主要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的功率管理模块。
在启动港股IPO进程之际,尚鼎芯的资本运作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公司实际控制人刘道国、吴映灵夫妇通过一系列股权架构调整,在上市前夕进一步巩固了控制权。
2024年8月,尚鼎芯密集设立了尚晶一号、尚晶二号和尚晶三号三家员工持股平台,同时对原有的尚晶投资、宇拓志承投资等控股平台进行重组。值得注意的是,宇拓志承投资在2024年7月刚刚完成从普通合伙到有限合伙的改制。通过这些操作,刘道国夫妇最终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掌控了公司95%的股权,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控制结构。
更令市场瞩目的是公司激进的利润分配政策。2022年和2024年两个财年,尚鼎芯累计分红金额高达8380万元,占报告期净利润总额的70%。其中2024年的分红操作尤为引人注目:公司在当年仅实现3511万元净利润的情况下,却向股东派发了5130万元分红,不仅分光了当期利润,还动用了1618万元的历史留存收益。考虑到刘道国夫妇持有公司约95%的股份,这意味着超过九成的分红资金流入了实际控制人的口袋。
值得玩味的是,在大额分红完成后,公司随即启动了IPO募资计划。这种操作时序上的紧密衔接引发了市场对其上市动机的质疑。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此类情况通常会受到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港交所可能会要求公司就多个关键问题作出说明:包括大额分红决策的合规性、资金最终流向,以及上市融资的实际必要性等。特别是控股股东在上市前通过复杂架构强化控制权的行为,可能需要履行更严格的信息披露义务。这些问题的解释将直接影响尚鼎芯的上市进程和市场认可度。
现金流承压:应收账款与存货双增
在大举分红的同时,尚鼎芯的财务状况亦显隐忧。数据显示,在实施大额现金分红的同时,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存货水平持续攀升,流动性压力日益凸显。
2022年-2024年(简称:报告期内),尚鼎芯的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各期末余额分别为6090.6万元、3713.6万元、5381.1万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108天延长至139天,2024年虽略有改善但仍达116天,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尚鼎芯在招股书中坦言存在收款风险:“客户可能面临突发情况,导致我们无法按时足额收回账款,这可能对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尚鼎芯的存货管理同样面临挑战。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余额维持在2390万元至3260万元的高位区间,存货周转天数从68天攀升至91天,2024年虽回落至74天但仍高于期初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各期的存货减值拨回呈现大幅波动,分别为230万元、30万元、70万元,反映出存货价值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高企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直接影响了公司的现金流状况。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5113.3万元锐减至2482.2万元,年末现金及等价物更是在2023年一度跌至285.8万元的低位。尽管2024年回升至1621.9万元,但考虑到公司刚完成5130万元的大额分红,其实际流动性仍显紧张。
值得提及的是,尚鼎芯此次IPO募资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产能扩张和营销网络建设等常规项目。然而,公司此前在现金流紧张时期仍选择大举分红而非投入研发的财务决策,与其宣称的发展战略形成鲜明对比。此外,持续恶化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能力,更暴露出公司在运营效率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既要大额分红,又要上市融资”的操作模式,加之持续恶化的运营指标,很可能成为港交所审核的重点关注对象。尚鼎芯需要向投资者充分证明其募资计划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否则恐难获得市场认可。
2.联合光电拟购长益光电100%股权并停牌
5月20日,联合光电(300691.SZ)发布公告,公司计划通过发行股份等方式购买长益光电100%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此次交易将导致公司股票自2025年5月20日开市起停牌。
联合光电此次公告的核心内容涉及对长益光电的全资收购。公司表示,预计在不超过10个交易日的时间内披露本次交易的具体方案。这一决策标志着联合光电在扩大业务范围和市场影响力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收购完成后,联合光电将完全控股长益光电,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公司在光电领域的竞争力。
联合光电此次收购长益光电的行动,可能是基于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的考虑,旨在通过并购来加速业务扩张和市场布局,增强公司在光电行业的综合实力。此次收购对联合光电而言,将有助于公司在光电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份额的提升。对于行业而言,可能会引发行业内的进一步整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投资者来说,此次收购可能会对联合光电的股价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也需要关注后续的交易细节和市场反应。
联合光电在公告中提到,公司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及时披露交易进展。同时,公司也将积极与监管机构沟通,确保交易的合规性,并在交易完成后,尽快恢复股票的正常交易。
综上所述,联合光电此次收购长益光电100%股权的行动,是公司在光电领域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公司将密切关注交易进展,并及时向市场和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
3.阿尔特联合成立人工智能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北京阿尔特太乙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000万元,经营范围涵盖人工智能双创服务平台、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等。
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英伟特达科技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种子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共同持股。
此次成立的新公司是阿尔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布局延伸。此前,阿尔特已与英伟达、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等机构合作,推出垂直AI创绘工具“TAI”,并启用无锡智算中心,集成高性能GPU产品打造AI赋能汽车研发的标杆基地。新公司的成立将进一步整合其在AI算法、算力资源及行业场景应用方面的积累。
阿尔特近年来持续加码AI技术产业化,2024年成立AI机器人事业部,探索自动驾驶、智能硬件及飞行汽车研发等方向。此次联合成立太乙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标志着其“从设计公司向科技公司转型”的战略进入新阶段,未来或将在汽车设计智能化、工业制造等领域深化技术落地。
4.韦尔股份拟将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豪威集团
5月19日晚间,韦尔股份(603501)披露公告称,公司拟将公司名称从“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英文名称从“WillSemiconductorCo.,Ltd.Shanghai”变更为“OmniVisionIntegratedCircuitsGroup,Inc.”,公司证券简称从“韦尔股份”变更为“豪威集团”,证券代码保持“603501”不变。
据了解,韦尔股份是一家主要从事芯片设计业务的Fabless芯片设计公司,公司半导体设计业务主要由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显示解决方案和模拟解决方案三大业务体系构成。
韦尔股份表示,公司本次变更公司名称、证券简称事项是基于公司战略规划及经营业务开展需要,符合公司战略规划和整体利益,不存在利用变更名称影响公司股价、误导投资者的情形,也不存在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变更后,公司证券代码保持不变,公司将对相关规章制度、证照和资质等涉及公司名称的文件,一并进行相应修改。
5.小米雷军官宣:小米YU7将于5月22日发布
5月19日上午,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发文称,小米战略新品发布会,定在5月22日晚7点,届时将发布多款重磅新品:手机SoC芯片小米玄戒o1、小米15SPro、小米平板7 Ultra、小米首款SUV小米YU7。
小米造芯始于2014年9月,经历了从澎湃到玄戒的多个重要阶段。
2014年10月,小米成立全资子公司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5亿元,主要任务是开发手机芯片。2017年2月,小米发布首款自研SoC芯片澎湃S1,采用28nm工艺,搭载于小米5C手机。澎湃S1定位中端,采用4+4大小核心全A53架构。
2018年,澎湃S2芯片研发完成,但因性能、成本等因素未商业化。此后,松果团队一分为二,大部分人员转入南京大鱼半导体有限公司,从事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芯片研发;另一部分人员留在小米手机部,继续开发手机SoC。
2022年,小米推出澎湃G1电池管理芯片,进一步丰富了其芯片产品线。2023年,小米继续在芯片领域投入,玄戒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专注于高端芯片研发。
首款SUV方面,小米 YU7 采用了家族式设计语言,具有独特的水滴大灯、光环尾灯以及空气动力学风道设计等,整体造型时尚且富有科技感。车头十分修长,车顶线条动感流畅,车尾则沿用了与小米 SU7 相同的尾灯设计。
小米 YU7 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版本。单电机后驱版最大功率 235kW,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分别为 365kW 和 508kW,配备三元锂电池。
AI方面,小米 YU7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配备了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集成了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智能避让等多项功能。
与此同时,小米 YU7智能互联系统支持手机互联、语音控制等功能,驾驶者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车辆的各种功能,如打开车窗、调节空调温度、播放音乐等。
6.太极实业拟出资7200万元参设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半导体等领域
5月19日,太极实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中芯聚源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聚源盛业、无锡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同投资设立聚源启新股权投资基金(无锡)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启新基金”)。该基金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8亿元,重点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新材料及先进制造等硬科技领域。
根据公告,启新基金由中芯聚源担任普通合伙人及管理人,其认缴出资1000万元,占比1.25%。其他主要出资方包括聚源盛业(认缴2亿元,占比25%)、太极实业(认缴7200万元,占比9%)及无锡创投(认缴8800万元,占比11%)。基金将通过投资于中芯聚源关联方管理的子基金或集合投资工具,布局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领域的私募股权或创业项目。
关于本次投资对公司的影响,太极实业表示,本次参与设立启新基金,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需要,有利于公司拓宽投资渠道,借助专业投资机构的管理能力、投资经验及资源优势,把握市场发展机遇,分享行业发展成果,为公司及股东谋取更多的投资回报。
启新基金不纳入公司的合并报表范围。公司以自有资金分期缴付出资,本次投资不会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现金流的正常运转。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所承担的风险敞口以认缴出资额为限,本次投资不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此外,公司强调,本次投资不涉及公司管理层变动、人员安置、土地租赁等情况,不会导致同业竞争。未来如果发生关联交易,公司将严格按照《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