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取消三星、SK海力士与英特尔特别豁免再限技术流入
2.从周期波动到全面进阶:AI浪潮下的存储新机遇——GMIF2025邀您共探破局之道!
3.集中度风险浮现? 英伟达前两大神秘客户 撑起Q2近四成营收
4.营收利润双增,中芯国际距离万亿市值大关仅一步之遥
5.端侧AI芯片新架构与新应用专题研讨会即将召开,前沿洞见引领产业方向!
6.台积电躲过一劫?美国公告取消三星等业者陆厂豁免
7.英特尔与美国商务部修订《芯片法案》协议,提前获得 57 亿美元
1.美国取消三星、SK海力士与英特尔特别豁免再限技术流入
根据《彭博》周五(29 日) 报导,特朗普政府宣布将撤销三星电子、SK 海力士以及英特尔在中国厂区使用美国技术的特别豁免,并设定120 天宽限期。此举意味这些企业未来若要引进先进制程设备,必须逐案申请许可,等同收紧出口管制,也凸显美方限制中国取得尖端晶片技术的决心。
根据美国联邦公报(Federal Register) 公告,这些企业的豁免将在120 天后到期,之后若要继续进口芯片制造设备,必须逐案申请许可。此举将修改原先的「已验证最终用户」(Validated End-User, VEU) 规则,可能限制它们在中国的芯片生产,并危及北京获取特定技术的能力。
美国商务部在声明中强调,不会批准任何允许企业「扩大产能或升级技术」的中国厂区许可,凸显收紧管制的决心。负责出口管制的商务部次长Jeffrey Kessler 表示,特朗普政府致力于堵上出口管制漏洞,尤其是避免美国企业陷入竞争劣势,此次决定是迈向这一承诺的重要一步。
三星与SK 海力士高度依赖中国生产基地,两家公司在中国设有大型存储晶圆厂,产能占比不小,并供应智能手机与消费性电子产品的零组件。英特尔则在大连设有业务部门,也将受到影响。外媒指出,这些韩国与美国芯片公司尚未对此回应。
这些豁免措施最初可追溯至2023 年,当时拜登政府曾批准三星与SK 海力士继续向中国工厂引进所需的先进设备,以维持并扩大生产规模。当时华府相当于对更广泛的出口管制给予了无限期豁免,允许韩国量大存储厂在中国持续营运。如今特朗普政府的逆转决策,代表这段宽限期即将结束。
此决策也正值特朗普普本周与南韩总统李在明于白宫会晤后不久。两人周一刚敲定协议,将韩国商品关税定为15%,避开了特朗普原先威胁的25%。韩国业通商资源部则表示,美方在宣布前已向首尔简报,并将持续与美方沟通,以减轻对韩国企业的冲击。该部门并强调,中国厂区的稳定运作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至关重要。(钜亨网)
2.从周期波动到全面进阶:AI浪潮下的存储新机遇——GMIF2025邀您共探破局之道!
过去数十年,存储产业一直是半导体领域中波动最为剧烈的板块。价格起伏、供需失衡、产能扩缩,几乎成为行业常态。而进入2025年,随着AI大模型、海量数据与边缘智能的加速落地,存储产业正在经历从“周期驱动”向“结构性增长”的深刻转型。
全球存储市场正从“容量扩张”向“更高性能、更高能效与系统协同”全面跃迁。新一代内存与闪存产品快速演进,先进封装、接口协议与架构创新加速落地,驱动整个产业链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H1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 3460 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半导体存储增长20%。多方机构预测,2025年第三季度存储产品价格将持续上扬,尤其是企业级SSD、高速内存等高附加值品类涨势更为显著。这一轮由AI应用催生的结构性需求,正成为存储产业新一轮增长周期的起点。
GMIF2025:
共话AI时代的存储未来
在这场产业范式的跃迁期,企业亟需一个能够联动上下游、链接技术与市场的协同新枢纽,汇聚全球存储生态的关键力量,共同探寻趋势、对接资源、寻找合作。
第四届 GMIF2025 全球存储器行业创新峰会将于 2025年9月24–25日 在深圳湾万丽酒店隆重举办。
本届峰会由深圳市存储器行业协会与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主办,爱集微协办,以“AI应用,创新赋能”为主题,聚焦AI技术驱动下的存储突破与生态共建。
四大核心议题
01 存储技术趋势与迭代路径
CXL、Chiplet、近存计算等新型架构落地路径,存储正加速从单点优化迈向系统协同。
02 AI应用创新与落地实践
AI服务器、AI手机、AIPC、智能汽车等前沿场景的发展趋势与存储创新需求。
03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共赢
原厂、主控、存储解决方案厂商、封测、材料与设备企业协作突破,共建技术与市场双引擎。
04全球生态联动与新格局重构
在后全球化时代,如何重塑供应链本地化、标准共建与跨境协作新范式。
峰会亮点
GMIF2024数据回顾
不容错过的产业盛会
GMIF不仅是一场技术峰会,更是一个兼具交流、展示、合作、传播功能的全球化高端平台:
对企业而言:这是展示技术成果、拓展上下游合作的最佳窗口
对产业人士而言:这是把握趋势、链接资源、寻找新机会的重要场域
对投资机构而言:这是预判行业拐点、发掘产业价值的重要信号源
对媒体与学界而言:这是掌握一手资讯、影响产业话语权的核心阵地
我们诚挚邀请您,于金秋九月相聚深圳湾,与全球产业领袖共话AI时代的存储创新,见证产业协同的新阶段,共同开创存储产业的全新未来!
观众报名咨询
林女士:13430497244
yixian.lin@gmif.com.cn
合作咨询
刘女士:18618416028
lin.liu@gmif.com.cn
媒体联系
谷女士:15064010336
wenjing.gu@gmif.com.cn
3.集中度风险浮现? 英伟达前两大神秘客户 撑起Q2近四成营收
CNBC 周四(28日)报导,英伟达(Nvidia)(NVDA-US)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前两大神秘客户合计共现第2季39%营收,引发投资人对客户分布过度集中的担忧。
根据英伟达周三盘后公布的第2季财报,来自客户A的营收占了整体的23%,客户B则占了16%。
相比之下,英伟达去年第2季前两大客户分别占14%和11%,意味着今年明显攀升。
集中度风险
英伟达定期透过季报揭露主要客户的信息,但本周的讯息却再度引发讨论:英伟达的爆炸性增长,是否仅由微软(MSFT-US)、亚马逊(AMZN-US)、Google(GOOGL-US)、甲骨文(ORCL-US)这少少几家大型云服务供应商撑腰?
英伟达首席财务官Colette Kress周三在声明中表示,英伟达数据中心营收有50%来自大型云服务供应商。 这一点之所以引人瞩目,是因为英伟达第2季整体营收有88%都来自数据中心业务。
英伟达在申报文件中说:「我们曾经历大量收入来自有限数量客户的时期,而这个趋势可能持续下去。」
汇丰(HSBC)分析师 Frank Lee 周四说:「我们认为在短期内,英伟达获利上修或股价上涨的空间有限,除非我们能更清楚看到(云端服务厂商)2026年的资本支出预期。」他对英伟达的投资建议评等是「持有」。
神秘客户是谁?
但是,英伟达的「客户 A」和「客户 B」不一定是云端供应商。 英伟达拒绝透露两者的身份。
在财报中,英伟达表示自家客户包括「直接客户」和「间接客户」,而「客户 A」和「客户 B」被列在「直接客户」这一类。
直接客户并非英伟达芯片的终端用户,它们买进英伟达的芯片、用来建造完整的系统和电路板,之后再卖给数据中心、云端服务商和终端用户。
在直接客户里,有一些是像鸿海(2317-TW)或广达(2382-TW)这样的ODM或OEM,也有一些是经销商,或是戴尔(DELL-US)这类的系统整合厂商。
间接客户则包括云服务供应商、网络公司和企业,它们通常向英伟达的直接客户购买系统。 英伟达表示,只能依据采购订单或内部销售数据,来预测对间接客户的销售收入。
要判断这些云服务供应商当中,是否有哪一家是英伟达的「神秘客户」并不容易,部分原因在于,英伟达对「直接客户」与「间接客户」的定义保留弹性。
举例来说,英伟达在文件中说明,有些直接客户购买芯片,是为了打造自用系统。
此外,英伟达指出,有两名间接客户在总营收占比中各自都超过10%,主要是透过客户A与客户B采购系统。
让谜团更加深的是,英伟达表示,某家「AI 研发公司」同时透过直接与间接客户,贡献「相当可观」的营收。
看好 AI 基建商机
英伟达周三表示,来自 AI 系统的需求依旧强劲,不仅来自云端供应商,还有其他类型的客户,包括为 AI 采购系统的企业,以及「新型云端」(neoclouds) 厂商,后者正在挑战云端供应商巨头,目标是提供更符合 AI 的服务。
英伟达还提到各国政府,表示今年将靠「主权 AI」带来200亿美元营收。 以上所有产品类别,都在推动英伟达的营收增长。
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也表示,到本世纪末,AI基础建设规模将达到3万亿至4万亿美元。 他表示,在一座规模500亿美元、以AI为核心的数据中心中,英伟达可望拿下约70%的总成本,不仅包含绘图处理器(GPU),还有其他销售中的芯片。
黄仁勋告诉投资人,这是未来五年的合理目标,因为大型超级云端厂商的资本支出规模与承诺正在不断增加——光在今年就达到6000亿美元。 他并表示,包括企业或海外云商在内的新型客户,也正加入这波AI建设潮。
他说:「如大家所知,随着 AI 革命风起云涌,光是前四大超级云端厂商的资本支出,在过去两年间就翻了一倍。」
4.营收利润双增,中芯国际距离万亿市值大关仅一步之遥
2025年8月28日晚间,国内半导体产业龙头中芯国际披露的2025 年上半年财务报告,为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仍处于复杂调整期、区域竞争持续加剧的背景下,中芯国际交出了一份营收与利润双增长的亮眼成绩单,不仅彰显了自身经营韧性,更折射出国内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
财报披露(28日)当日,资本市场迅速给予积极反馈。中芯国际股价盘中大幅冲高,最终以17.45%的涨幅收盘,创下近期单日最大涨幅。截至当日收盘,公司市值达到 9521.29亿元,距离万亿市值大关仅一步之遥,成为A股市场中少数有望突破万亿市值的半导体企业之一。次日,截至午间收盘,中芯国际跌4.39%。
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芯国际实现营业收入323.48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增长23.1%,这一增速远超全球半导体行业平均增长水平,在主流晶圆制造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
从收入结构来看,增长动力主要源于两大核心业务:一方面,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AIoT、消费电子等下游市场需求的稳步复苏,对成熟制程芯片的需求持续旺盛,中芯国际在28nm、40nm等成熟工艺节点的产能利用率维持在高位,成为营收增长的 “基本盘”;另一方面,公司在先进制程领域的布局逐步见效,14nm FinFET工艺已实现规模化量产,且良率与成本控制能力不断优化,相关订单量稳步提升,为营收增长提供了 “新引擎”。
利润端表现更为亮眼。同期,中芯国际实现归母净利润23.0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39.8%,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这意味着公司的盈利能力正在持续增强。利润增长背后,是多重积极因素的叠加:其一,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摊薄了单位固定成本,规模效应进一步凸显;其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附加值的先进制程产品占比提升,带动整体毛利率改善;其三,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供应链效率优化等方式,有效控制了运营成本,进一步增厚了利润空间。
股价与市值的飙升,本质上是市场对中芯国际长期发展价值的认可。从行业逻辑来看,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正加速重构,国内对芯片自主可控的需求日益迫切,中芯国际作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晶圆制造企业,承担着保障国内半导体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使命,其战略地位无可替代。从公司自身来看,一方面,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的稳定产能,能够持续承接下游市场需求,为业绩提供稳定支撑;另一方面,14nm及更先进制程的技术突破与产能释放,打开了长期成长空间,让市场看到了其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潜力。
此外,近期全球半导体设备供应逐步缓解,中芯国际部分扩产项目进度超预期,也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产能释放的信心。
5.端侧AI芯片新架构与新应用专题研讨会即将召开,前沿洞见引领产业方向!
为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展示最新科技成果,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由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简称CIOE中国光博会)与集成电路创新联盟主办、爱集微与深圳市中新材会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暨2025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展”将于2025年9月10—1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行。
与同期举办的“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形成双展联动之势,为行业搭建技术交流、成果展示的商贸平台。其中,端侧AI芯片新架构与新应用专题研讨会作为“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暨2025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展”的重要议程,将于9月10日下午在16号馆馆内会议室召开。
端侧 AI 芯片作为设备本地数据快速处理的核心载体,正成为弥补云计算时延、隐私保护短板的关键力量,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工业边缘计算等领域需求爆发式增长。当前,产业正面临 “架构创新适配应用需求”“技术成果转化效率提升”“产业链协同深化” 三大核心课题。本次研讨会针对这些痛点,搭建产学研用深度交流平台,推动端侧 AI 芯片从技术研发向规模化应用跨越。
即刻登记免费领取参观证件
北京华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解决方案总监杨祖声将聚焦“EDA 与大模型融合”这一前沿方向,解析行业大模型智能系统如何解决端侧 AI 芯片设计中的痛点。
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孙磊以《国芯科技AI MCU CCR4001S芯片与应用》为主题,重点解读端侧AI芯片在“低功耗、高集成度”方面的开发,助力产品的落地应用。
云天励飞市场总监张衡将围绕《从“芯”出发,智联边缘》展开分享,解析如何通过芯片架构创新+边缘场景适配,实现端侧设备的智能化升级。
广州增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彭坤将以《AI驱动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升级及传感器制造技术》为主题,探讨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升级路径,以及增芯在传感器制造技术上的创新突破。
深圳市铨兴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王瑜琨将围绕《铨兴AI基础设施革命: 基于软硬件架构创新驱动AI时代普及》,阐述如何提升端侧AI设备的稳定性与性价比,推动 AI 技术从的普及。
万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兴科技线下营销中心总经理Rocky Tang将解析端侧AI在企业服务领域的应用提供新思路,展现端侧 AI 技术的商业化价值。
会议议程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 “技术分享的思想盛宴”,更是 “产业协同的对接窗口”。参会者可与来自端侧 AI 芯片设计、模组制造、终端应用、算法开发等领域的企业代表、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精准对接技术需求与合作商机。
论坛时间:2025 年 9 月 11 日下午
论坛地点:14 号馆馆内会议室
了解更多展会及会议详情,请联系:孟女士 13401132466 (微信同号)
邮箱:mengying@ijiwei.com
即刻登记免费领取参观证件
6.台积电躲过一劫?美国公告取消三星等业者陆厂豁免
根据联邦公报(Federal Register),美国将借由撤销从中国大陆采购美国半导体制造设备的许可,提高三星、SK海力士与英特尔在中国大陆生产芯片的难度。
美国商务部先前批准三星、SK海力士与英特尔在中国大陆生产芯片,把这些业者排除在严格半导体设备中国大陆销售限制之外。这些公司如今需要取得许可,才能从中国大陆采购设备。美国调整许可政策可能冲击该国设备制造商KLA、科林研发(Lam Research)及应用材料营收,中国大陆本土设备制造商则可望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媒体6月曾报导,美国打算撤销台积电、三星与SK海力士旗下位于中国大陆芯片工厂,取得美国技术时享有的豁免,但最新公告未提到台积电。(经济日报)
7.英特尔与美国商务部修订《芯片法案》协议,提前获得 57 亿美元
英特尔周五表示,已修改与美国商务部的《芯片法案》资助协议,取消了早期的项目里程碑,并比计划提前获得了约 57 亿美元现金。此举将使英特尔在资金方面拥有更大的灵活性。
修订后的协议修改了 2024 年 11 月的融资协议,保留了一些限制条件,禁止该芯片制造商将资金用于股息和回购、进行某些控制权变更交易以及在某些国家扩张。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英特尔向美国政府发行了 2.746 亿股股票,并承诺政府有权在特定条件下再购买最多 2.405 亿股股票。英特尔表示,已在一个托管账户中预留了 1.587 亿股股票,在政府为旨在扩大先进芯片制造的 Secure Enclave 计划提供更多 CHIPS 资金后,这些股票将被释放。
英特尔还表示,已在符合《CHIPS 法案》资助的项目中花费了至少 78.7 亿美元。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计划进行其他类似交易后,美国政府收购英特尔9.9%股权的举动引发了人们对美国企业前景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