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由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主办的“服务贸易产业深化改革与投融资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行。此次论坛以“融智汇力,创新发展,共绘服贸产业发展新蓝图”为主题,旨在引导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拓宽企业和子基金融资渠道,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聚焦服务贸易产业机制改革与投融资创新,助力服务贸易数字化、国际化、专业化升级,为建设贸易强国提供支撑。
本次论坛创新打造“1+N”双轨活动模式,设计了一场高峰论坛与多场区域投融资大会,整合政策资源、产业资本和区域优势,构建集战略引导、行业交流、生态圈资源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二级巡视员朱光耀,服贸基金总经理、执委会主任刘平,招商银行杭州分行行长王波出席并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商务部财务司专项资金管理处处长闫振江、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二处处长刘玉龙出席。
兴橙资本创始合伙人、总经理张亮应邀出席,并在论坛上发表以《“芯”联世界:半导体产业跃迁中的资本创新与生态共建》为题的主题演讲。
张亮先生以《“芯”联世界:半导体产业跃迁中的资本创新与生态共建》为题在本次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分享了在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深刻变革的背景下,资本如何助力产业实现从“有”到“强”的跃迁。
张亮先生指出,半导体芯片是所有现代服务贸易蓬勃发展的核心引擎,它不仅是贸易关键商品,更是支撑5G、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等前沿产业的根本。而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关键的“产业跃迁”,这场跃迁不仅是制造环节的攻坚,更是向上游设备、材料、EDA等“根技术”的纵深突破,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半导体产业长周期、高风险的特性与传统追求短期回报的资本模式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兴橙正坚定不移地践行"资本+产业"双轮驱动模式。张亮先生强调,单纯的财务投资无法解决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资本必须深入产业一线,与企业共同成长。
"资本+产业"双轮驱动模式的第一个轮子是"长期资本"。兴橙聚焦半导体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优质企业,提供的是有耐心、有温度的"陪伴式资本"。兴橙自2014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半导体领域投资,经过十年耕耘,已投资各细分领域半导体企业70余家,重投企业(持股超过10%)超过20家,现上市企业已达10家,今明两年预计还有3-5家上市。也为投资人取得了丰厚的业绩回报,仅中微公司一个项目,投资1亿美金回报近百亿人民币。这组数据背后,体现的正是兴橙作为"长期合伙人"的坚守与价值。
"资本+产业"双轮驱动模式的第二个轮子是"实业耕耘"。兴橙战略控股了1家12寸晶圆厂——增芯科技;2家先进封装厂——越海集成、越摩先进,面向全球构建“MEMS智能传感器+BCD平台+Logic平台”三大特色工艺平台。其中增芯科技项目2022年12月启动建设,占地370亩,完成建面近20万方,固定资产投资近百亿,18个月实现通线,今年底一期可达满产状态,创造了业内奇迹。该项目不仅多次被央视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更获得了工信部、发改委、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张亮先生强调:“控股增芯不是终点,而是兴橙生态共建战略的新起点。”兴橙致力于将增芯打造成为一个开放、创新、国际化的平台,并积极链接全球顶尖的产业生态资源,实现真正的协同创新。为实现这个美好愿景,目前增芯已努力达成了与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的携手合作,重点引入了这家全球领先半导体制造商的一流制造工艺和运营管理经验。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转让,而是一次深度对标与融合,旨在帮助增芯快速提升技术能力,打造世界级的工艺平台。
与格罗方德等国际巨头的合作,正是兴橙"生态共建"理念最生动的实践。是技术生态与市场生态的深度融合,展现了中国半导体企业以开放姿态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决心与智慧。张亮先生向大家展示了这个正在形成的"兴橙生态圈":“通过兴橙的资本纽带,我们正努力构建一个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增芯的制造产能可以优先赋能给我们投资的设计公司;而设计公司的创新产品定义,又可以反馈给制造平台,驱动其技术迭代。我们从'投资组合'的管理者,进化成为'产业生态'的构建者。”
中国半导体的未来,不仅需要技术的突破,更需要生态的繁荣。兴橙愿以资本为纽带、以实业为根基、与所有同行者一道,深耕这片创新的沃土。兴橙相信,当长期主义的资本、专注创新的企业与支持创新的政策同频共振,中国半导体必将跨越山海,芯联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