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打造世界最灵敏“单光子眼睛”
9 小时前 / 阅读约9分钟
来源:集微网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研制出高效光子数可分辨单光子探测器,vivo获NFC无线充电专利,OPPO公布折叠装置专利,宁德时代公布电极组件卷绕专利,国网信息公布客户端认证方法专利。

1、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在光子数可分辨单光子探测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vivo“NFC无线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专利获授权

3、OPPO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专利公布

4、宁德时代“同步卷绕电极组件的装置及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专利公布

5、国网信息“一种基于国密算法的客户端认证方法”专利公布


1、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在光子数可分辨单光子探测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简称 “上海微系统所”)李浩、尤立星研究员团队在量子探测领域取得关键进展。该团队创新性融合高效率超导单光子探测与片上空间复用读出技术,成功研制出具备 98% 系统探测效率、可分辨 32 个光子的光子数可分辨单光子探测器,为光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的实用化突破提供了核心器件支撑。相关研究成果以 "Photon-Number-Resolving Single-Photon Detector with a System Detection Efficiency of 98% and Photon-Number Resolution of 32" 为题,于 7 月 4 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CS Photonics》正式发表,并被选作附加封面。论文 DOI 链接为:https://doi.org/10.1021/acsphotonics.5c00508。

图 1 探测器结构与效率性能图:(a)探测器结构示意图;(b)探测效率和暗计数曲线图

光子数可分辨单光子探测器是量子信息领域的 “核心感知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量子技术从理论走向应用的上限。长期以来,传统光子数可分辨探测技术始终面临性能瓶颈:超导转变边缘传感器虽能实现一定的光子数可分辨能力,但存在探测速度慢(通常低于 1MHz)、时间抖动大(约纳秒级)、且需超低温(约 100mK)极端环境等问题,难以满足高重复频率实验需求;而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则受限于材料带隙特性,探测效率始终难以突破关键阈值,制约了量子系统的整体性能。

针对这些行业痛点,上海微系统所团队提出了颠覆性的技术方案,通过 “双结构优化” 实现探测效率和光子数可分辨率的突破,具体包括:一方面,采用 NbN/SiO₂/NbN 三明治式超导纳米线结构,并将其集成在中心反射带为 1550nm 的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DBR)上。这种设计不仅大幅提升了纳米线对光子的吸收效率,还显著增强了光子响应的信噪比,为接近 100% 的探测效率和高效信号读出奠定了硬件基础;另一方面,团队通过“分段设计 + 分流电阻” 构建片上空间复用读出系统,将 32 个纳米线像素串联,每个像素均并联 40Ω 电阻,使探测器输出的脉冲幅度与入射光子数形成精准的线性映射关系,从原理上突破了传统器件探测效率和光子数可分辨能力有限的技术障碍。

图2(a)器件分辨 1-32 个光子事件波形图。(b)1-8 个光子输出幅度统计分布图。(c)不同光子数本征预报概率,对于 1-6 个光子,准确分辨的概率超过 99%。

实验测试数据显示,该探测器的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单光子系统探测效率最高达 98.6%,逼近理论极限;光子数可分辨能力覆盖 1-32 个光子,远超传统超导纳米线探测器(通常不超过 10 个光子)的分辨上限;同时,对2光子、3光子、4光子事件的探测保真度分别达到 87.4%、73.4% 和 40.5%,为高保真度多光子态探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案,可有效支撑复杂量子态的精准测量。该成果不仅为量子信息科学的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提供关键器件保障,更向全球量子探测领域贡献了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的 “中国方案”。

上海微系统所为该研究的第一完成单位与通讯单位,博士生丁超梦、已出站博士后张兴雨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李浩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U24A20320、62401554)、科技创新 2030—“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 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23ZD0300100)、上海市量子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9SHZDZX01)等项目的联合资助。

2、vivo“NFC无线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专利获授权

天眼查显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近日取得一项名为“NFC无线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的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13141064B,授权公告日为2025年3月21日,申请日为2021年4月28日。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NFC无线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所述NFC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NFC天线,所述NFC天线贴近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正面或反面,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预设角度阈值、且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面朝向预设方向的情况下,开启NFC无线充电探测功能探测待充电设备。

3、OPPO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专利公布

天眼查显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专利公布,申请公布日为2025年3月21日,申请公布号为CN119676340A。

本申请提供了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折叠装置包括基座、转动件及承载件。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基座,承载件滑动与转动连接转动件的一端。当折叠装置折叠时转动件的另一端沿远离基座的底面方向转动,承载件沿靠近基座的底面方向移动。当折叠装置展开时转动件的另一端沿靠近基座的底面方向转动,承载件沿远离基座的底面方向移动。本申请通过基座、转动件及承载件的相互配合,使得折叠装置折叠时承载件向下移动增加了容屏空间的尺寸,可增加柔性屏的R角,降低柔性屏的弯折应力,即降低柔性屏内各个叠层间的应力,导致柔性屏不易失效。另外,在折叠或跌落过程中柔性屏与周围结构件因碰撞失效的概率降低,可有效提高柔性屏的显示可靠性。

4、宁德时代“同步卷绕电极组件的装置及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专利公布

天眼查显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步卷绕电极组件的装置及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专利公布,申请公布日为2025年3月21日,申请公布号为CN119678288A。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同步卷绕电极组件的装置及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装置包括:卷绕部件、切断部件和缓存部件:其中,缓存部件位于切断部件和卷绕部件之间;卷绕部件用于同步卷绕多个极片;缓存部件用于对多个极片中的第一目标极片进行缓存,其中,第一目标极片为多个极片中参考极片以外的极片,参考极片为多个极片中具有最长的检测长度的极片;切断部件用于在第一目标极片被缓存的情况下,切断多个极片。这样,同步卷绕电极组件的装置及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降低不稳定因素对同步卷绕电极组件产生的影响,减小同步卷绕装置宕机的概率,提高了电极组件的生产速度。

5、国网信息“一种基于国密算法的客户端认证方法”专利公布

天眼查显示,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一种基于国密算法的客户端认证方法”专利公布,申请公布日为2025年3月21日,申请公布号为CN119675872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国密算法的客户端认证方法,包括:客户端发起请求时携带Http请求头X‑CL‑Access‑Key和X‑CL‑Authorization,其中请求头X‑CL‑Access‑Key为客户端注册时生成的AccessKey,请求头X‑CL‑Authorization为该次请求的签名;网关服务接收到请求后,根据该次请求头X‑CL‑Access‑Key中的AccessKey查询本地缓存中的客户端注册列表查找该AccessKey所对应的SecretKey对请求头X‑CL‑Authorization中的签名数据进行解密和校验;该方法可以帮助用户防止未经过授权的客户端访问受保护的资源,防止恶意用户伪装成合法用户访问服务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