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CES上惊艳亮相,并创下近400万美金众筹记录的AI眼镜,再次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其背后的创业公司Gyges Labs官宣已于10月完成Pre A+轮融资,投资方为Granite Asia和璀璨资本。

此前,Gyges Labs已在2024年11月完成一笔Pre‑A融资,金额为数千万人民币量级,由朱啸虎的金沙江创投领投,投资者包括韶音创始人陈皞等。
其CEO为斯坦福大学博士贾捷阳,曾在多家硅谷初创公司担任核心研发职责,团队核心成员包括曾参与苹果Vision Pro研发的CTO吕正,拥有十多年消费电子产品经验的COO邓旭东,以及曾就职于Google的AI綦思源博士。

△
在AI硬件赛道日益拥挤、探索方向众多的当下,Gyges Labs能获得资本加持,与其独特的产品切入点密切相关。
当所有人都认为AI可穿戴的战场是功能“大而全”的军备竞赛时,Gyges Labs的联合创始人邓旭东却在分享会上,展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分享中,他反复提到一个词——“克制”。
“无论如何,我们做的是首先是一副眼镜。”
邓旭东强调,Gyges Labs的核心理念是“Glass First”,即他们的眼镜,首先要能够日常佩戴。

这与雷军在发布小米AI眼镜时提出的理念不谋而合。
市面上的智能眼镜,无论是追求大屏影音体验的,还是主打拍摄功能的,都或多或少地在眼镜的本体属性上做了妥协——它们太重、太突兀、太“智能”,以至于无法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邓旭东指出,带着随身大屏式的眼镜去开会,在社交上是不成立的。即便是Ray-Ban那样的拍照眼镜,闪烁的提示灯也会让旁人产生“你不要拍我”的警惕感。
而Gyges Labs的目标,是做一副可以天天佩戴,却不会被任何人察觉是智能眼镜的产品。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Gyges Labs拿出了他们的核心自研技术——DigiWindow。
邓旭东将其称为“全世界最小的近眼显示系统”。他自豪地补充,团队曾犹豫是否要用“最小”这个词,但“几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人比我们更小”。

小是实现“Glass First”的第一性原理。因为足够小,Gyges Labs的工程师得以做出一个颠覆性的设计——
将整个显示模块放到了眼镜的横梁(鼻梁架)位置,通过直射入眼的方式在视网膜直接成像。
这一设计带来的优势是连锁性的。
首先,它彻底告别了传统智能眼镜粗大的侧面镜腿,让外观无限接近普通眼镜,整机重量也被控制在35克(不带镜片约28克),功耗也极低,实现了真正的全天候佩戴。
同时,由于没有漏光和彩虹纹干扰,佩戴者在获取信息时,对面的人也完全无法察觉。

邓旭东将此总结为一个理念:“显示,但是不显露”。正是这种对眼镜本体的极致回归,击中了那些早期用户的内心。

Gyges Labs在硬件形态上的极致追求,也体现在其AI功能的取舍上,最鲜明的体现是,Halliday没有摄像头。
面对“缺少视觉是否会让AI瘸腿” 的疑问,邓旭东坦诚地承认,这确实少了一个信息维度。
但他紧接着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如果你要加上这些功能,产品就会变得不可日常使用。
他指出,视觉采集会带来续航、外观和隐私三大难题。你真想做到一天里面持续采集视觉信息,那基本上这个眼镜就废掉了,两小时就用完了。
这正是Gyges Labs“有节制的创新”在功能上的体现。
当其他厂商都在追求“大而全”时,Gyges Labs做了非常极简的减法,只做单色、以信息提示为主的功能。
邓旭东认为,在目前的技术和消费者认知下,大而全的产品并不一定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与其一步登天要把所有功能做齐,”邓旭东说,“不如基于语音,基于周边的声音感知,先把这个维度的AI功能做好。”
这种“减法”换来的,是Halliday Glasses得以专注实现的“主动式AI”。

在被问到这个AI能做什么时,邓旭东描绘了几个场景。
首先是实时翻译与会议纪要,这是基础功能,并且几乎是没什么延时;
其次,它能扮演主动的知识外挂。邓旭东举例:“比如在会议过程中,当你提到一个陌生词汇,我的AI知道我不懂这个词,它就会在我眼前显示出来,这个词什么意思。”
这种设计的巧妙在于避免了社交尴尬,邓旭东这样解释:
“我不需要问它,因为如果在聊天时问一下我的助手,那就很尴尬了。我们还是让这个AI能够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里面来。”
最后,这个AI甚至能做到即时的“谎言”纠错。邓旭东设想:“如果你跟我说,你刚刚去了一下日本,是欧洲的一个城市。那我这边的AI就会说,日本不是欧洲的一个城市,它在东亚。”
而且这个个人AI助手,正是Gyges Labs布局AI可穿戴的核心。在邓旭东看来,它未来将不仅仅运行在一副眼镜上。
面对“大厂入局,创业公司怎么活” 这样的灵魂拷问,邓旭东的答案是,Gyges Labs并不在单一维度上竞争。
他强调,Gyges Labs并非一家“AI眼镜公司”,而是一家“AI可穿戴公司”,其核心是“AI+可穿戴”。
公司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下一代的显示、交互和计算平台。邓旭东认为,这个平台很可能不是一个单一设备,而是一套分布式的系统。
他解释了携带式与穿戴式的区别——智能手机虽然强大,但它始终是携带式的,最大的劣势在于占手。而穿戴式设备,如眼镜和戒指,能够真正“感知我的感知,然后24小时的陪伴”。

在这一理念下,Gyges Labs的布局清晰可见。眼镜是第一个产品形态,而邓旭东透露,Gyges Labs的第二个产品会是一个智能戒指,计划在2026年的CES上发布。
无论是眼镜还是戒指,它们都是承载AI能力的载体。
Gyges Labs的真正愿景,是将AI能力“赋予到各式各样的可穿戴设备里面去”,以实现其创业的初衷。
“我们公司叫做Gyges Labs,”邓旭东回到了起点,“这个名字来自于柏拉图理想国里面的一个传说,有一个叫盖吉斯的年轻人,捡了一个戒指,转一下之后发现能够变隐身……我们想借这样一个戒指的寓意,希望做一系列的设备,让人的能力变得更强大,让每个人变成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