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人工智能(AI)护理解决方案提供商Guidehealth再获1000万美元战略融资,此轮融资由Memorial Hermann Health System牵头投资。
这笔资金将用于加速公司下一阶段发展,同时强化在转变患者护理模式、推进疾病预防及扩大高质量价值导向的医疗保健服务可及性等方面的实践。此次合作是Guidehealth与Memorial Hermann Health System携手开展,双方重点聚焦于改善乔治亚州数十万人口的初级保健服务与人口健康管理。
这家创立于2023年的年轻公司,成长速度令人瞩目:2024年便完成14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同样由Memorial Hermann Health System牵头,医疗保健企业家Sidd Pagadipati等共同参与,所筹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及优化此前收购的Arcadia托管服务组织,为业务扩张铺路。
成立仅两年便斩获两轮融资,总融资达2400万美元,背后是资本市场对其商业模式与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这家快速崛起的企业,究竟凭借什么赢得资本青睐?
价值医疗(Value-Based care, VBC)是一种医疗模式,概念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2006年出版的《Redefining Health Care Creating Value-Based Competition on Results》中提出,核心理念在于强调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的性价比,力求用合理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医疗健康效益。
当前,医疗领域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医疗机构普遍面临成本高、人员紧张、管理负担重、医疗服务不连贯等难题,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增加了不必要的医疗支出。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无法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许多患者难以享受优质医疗。与此同时,医疗成本持续攀升,仅在美国,根据美国医学会研究,美国医疗系统每年因低效操作和过度医疗导致的浪费高达6000亿至1.9万亿美元。
这样的严峻形势下,传统医疗模式亟待变革,Guidehealth也因此应运而生。公司由护理初创公司Upstream的前首席执行官Sanjay Doddamani和Arcadia的前首席战略和创新官Michael Gleeson联合创立。其以解决医疗服务领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为目标,开发了一个由人工智能提供支持的数字医疗保健平台,为医疗系统和临床网络提供护理支持。
具体来看,Guidehealth构建了以“精准预测、高效连接、深度参与、持续优化”为核心的技术平台,通过多项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实现价值医疗的落地。
用同理心+人工智能引导的全流程技术平台来自:Guidehealth官网
传统医疗中,医护人员常陷入“被动应对”的困境:患者病情恶化到出现明显症状时才来就诊,此时干预难度已大幅增加,不仅治疗效果打折扣,医疗成本也居高不下。例如,高血压患者可能因连续几周血压波动未被察觉而突发脑卒中,慢阻肺患者可能因忽略“咳嗽频率增加” 的细微变化而发展为呼吸衰竭急诊入院。这些本可预防的健康事件,既让患者承受额外痛苦,也让医疗系统耗费大量资源在“补救性治疗”上。
Guidehealth则通过个性化AI技术打破这种困局。具体来看,系统不仅整合患者的基础医疗数据,如过往病史、诊断记录、用药清单,还纳入了更细致的动态信息,如生活习惯、基因数据等,这些多维度数据构成了患者的健康全息画像,避免了单一数据导致的判断误差,以此精准识别高风险人群。
此外,不同于一刀切的通用模型,Guidehealth的AI会针对特定疾病和特定人群进行专项数据训练,更精准捕捉疾病恶化的独特信号。这种精准性既能针对性评估慢性疾病患者的恶化风险并提前提醒干预,也能基于细分数据实现更科学的风险分层,最终帮助医疗机构合理分配资源、减少可避免的健康问题。
传统医疗链条中,“脱节”是普遍存在的痛点:患者出院后易遗忘注意事项,慢性病患者因不知如何复诊而拖延,独居老人不适时难以及时咨询医生。这些断裂点常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病情反复,甚至引发本可避免的急症,而这正是价值医疗的服务可及性与人文关怀需要填补的空白。
Guidehealth通过虚拟嵌入的Healthguides技术,将被动等待转为主动触达。Healthguides充当初级保健医生(PCP)的延伸,会根据AI预测的风险信号、患者的诊疗节点主动出击,在患者需要干预前建立联系并融入其所在社区,通过线上沟通收集日常健康信息、建立信任关系,为后续医疗服务奠定基础。
此外,Healthguides可实时反馈患者的健康动态,帮助医生制定更贴合个体需求的护理计划,解决传统医疗中服务与需求脱节的问题,这种持续连接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健康价值。
慢性病管理中,患者常因多机构护理计划混乱而陷入困境:可能出现看完心内科医生到手一张“低盐低脂、每日运动30分钟”的医嘱,转身在营养科又收到“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的建议,再到康复科可能被告知“近期不宜剧烈运动”。这些来自多科室的护理计划看似专业,却因表述差异、建议冲突让患者无所适从。
更糟的是,医生往往因时间有限难以逐字解释,患者只能凭感觉执行,最终导致治疗效果打折。这种由信息混乱导致的低依从性,不仅让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更让价值医疗中患者主动参与的核心目标难以落地。
Guidehealth正是通过大语言模型(LLMs)与生成式AI的协同,打破这种信息壁垒。LLMs会自动抓取多机构电子医嘱,识别冲突点后结合临床指南整合为无冲突的清单,并将复杂计划转化为易懂内容,方便患者及家属理解;生成式AI则根据患者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生成个性化科普内容,助力患者认知自身疾病与护理要求。
Healthguides借助这些技术,与患者家属紧密协作,共同监控护理情况和健康状态,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当患者能看懂医嘱、认同计划、主动执行,医疗服务才能从医生单方面付出变成医患共同努力,而这正是提升质量、降低成本的关键。
传统医疗中,效率低下如同隐形的枷锁,既困住了医护人员的精力,也拖慢了患者获得优质服务的速度。医生接诊时需在多个系统间切换查询数据,护士手动整理随访清单易漏记,多科室会诊因病历信息不同步而低效。这些琐碎的低效最终转化为患者的等待时间、重复检查与医疗系统的资源浪费。
Guidehealth则通过相关技术优化流程并整合数据,让医护人员从机械劳动中解放,把时间还给患者,让数据从分散的孤岛变成可用的资源,让决策更精准、服务更顺畅。
其中包括两大技术:
AI原生工作流程技术:将Healthguides与AI驱动的工作流程结合,在关键节点自动汇总患者预测数据并处理海量信息,为医护人员提供决策支持。例如,患者就诊时,系统可基于AI分析自动推荐检查项目和治疗方案,减少人工操作,降低出错率,提升服务效率。
电子健康记录(EHR)集成技术:实现与电子健康记录系统的无缝对接,让医疗团队快速获取患者的完整健康档案(包括病史、检查结果、治疗记录等),基于全面信息做出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决策,避免重复检查和错误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通过上述技术的协同应用,Guidehealth的平台不仅打通了“预测—连接—参与—优化”的全流程,更推动了患者、医护人员、医疗系统的高效联动,最终实现对患者健康、群体健康及医疗财务成果的正向影响,让价值医疗从理念转化为可落地的实践。
在合作与业务拓展上,Guidehealth自成立开始便积极地开展业务布局,2023年便收购了医疗保健技术公司Arcadia的托管服务组织(Management Services Organization)和基于价值的护理服务部门。通过此次收购,Guidehealth获得了简化就诊访问和转诊、事先授权管理等关键工具,不仅在转诊和利用管理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还能帮助卫生系统增加患者黏性。
同时,双方签署技术协议,Guidehealth得以借助Arcadia强大的数据分析平台为新收购业务提供支撑,这一举措大幅增强了其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为服务客户奠定了更坚实的技术基础。
次年,Guidehealth与宾夕法尼亚临床网络达成合作,在宾夕法尼亚州引入AI解决方案,通过技术赋能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效果与质量。
2024年7月,公司进一步拓展业务边界。Guidehealth与虚拟专业护理提供商Story Health达成合作,为卫生系统和临床整合网络(CIN)启动心脏病护理计划,覆盖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公司从慢性病管理向专科医疗的延伸,更验证了其技术平台的跨病种适配能力。
从成立之初的战略收购,到与多方伙伴的协同布局,再到以AI为核心的技术平台落地。如今,这家年轻的企业已构建起覆盖数据管理、AI应用、专科护理的业务生态,服务超50万患者,既为医疗系统提供了降本增效的工具,也让患者在更精准、更贴心的服务中获得了对健康的掌控感。
卫生经济学家将“价值医疗”定义为“最高性价比的医疗”。未来,随着AI技术的迭代与合作的深化,Guidehealth或将持续推动价值医疗从理念走向更广泛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