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3日,OpenAI发布《人工智能时代保持领先:领导力指南》(Staying Ahead in the Age of AI: A Leadership Guide),旨在帮助企业在快速发展的AI浪潮中找准方向、提升竞争力。
OpenAI指出,当前AI技术迭代速度正以史无前例的态势推进。自2022年以来,前沿大模型的发布数量增长5.6倍;运行GPT-3.5级模型的成本在18个月内大幅下降280倍;AI的行业采用速度更是桌面互联网时代的4倍。技术爆发带来的商业价值同样显著:早期布局AI的企业,收入增长速度已比同行高出1.5倍。
人工智能迅猛的发展节奏也让许多企业陷入困境:多数企业表示难以对AI发展进行有效规划,在“如何跟上技术步伐”、“如何赋能员工掌握AI工具”、“如何构建以AI为核心的组织模式” 等关键问题上缺乏清晰路径。
正是基于这一痛点,OpenAI梳理了和企业的合作实践,提炼出对齐(Align)、激活(Activate)、放大(Amplify)、加速(Accelerate)、治理(Govern)五大核心原则,涵盖从战略规划到团队执行、成果推广及风险管控的各个环节,为企业制定AI战略、落地AI应用提供了可落地的行动框架和实施路径。
在AI变革落地过程中,员工对新举措的接受度,往往取决于能否清晰感知AI对个人技能提升、工作价值深化及公司竞争优势增强的实际作用。而领导者正是推动“对齐”的核心力量,需通过明确传递AI举措目的、展现坚定承诺、全力支持员工转型,让企业从战略到执行层面形成AI共识。
结合OpenAI提供的实践指导与客户案例,可通过以下具体方式落地“对齐”:
1.高管讲故事,锚定AI愿景:领导者需清晰阐释AI对公司未来的关键意义——无论是为应对竞品挑战、匹配客户需求升级,还是支撑业务持续增长,都要让员工理解“为何要做”。当员工明确AI举措背后的逻辑,会更易建立信任、找准定位,将个人工作与公司AI战略关联。例如Moderna首席执行官斯特凡纳・邦塞尔(Stéphane Bancel)直接要求员工每日使用ChatGPT 20次,把AI融入日常工作核心,以明确指令传递AI的战略优先级。
2.设定全公司可衡量的AI目标:将AI采用与日常工作绑定,制定具象化目标,比如挖掘新的AI应用场景、明确AI工具使用频率基准、设定团队AI实验数量等,并将这些目标纳入公司整体规划与KPI体系。同时通过全员会议、公司公告等渠道同步目标,营造“AI是常规工作方式”的氛围,避免AI举措流于形式。
3.领导者以身作则用AI:要求高管定期分享个人AI使用场景,比如如何借助AI洞察市场趋势、快速分析客户数据等,用实际行动打消员工对AI的顾虑,激发尝试意愿。像OpenAI首席财务官萨拉·弗莱尔( Sarah Friar),就常公开分享自己使用ChatGPT的经验,并鼓励团队大胆实验,最终使其带领的部门成为OpenAI内部AI应用最领先的团队之一。
4.职能领导者牵头联动:业务线负责人需主动搭建AI与团队工作的连接桥梁,通过召开专项会议,展示与本部门相关的AI应用案例、收集员工疑问与反馈、解答实操难题,帮助员工直观理解AI如何解决日常工作痛点。OpenAI还特别提示,可借助GPT的“ChatGPT工作用例”功能,辅助识别不同岗位的生成式AI应用方向,让案例更贴合团队需求。
为确保“对齐”效果,还需通过三个核心问题反思优化:一是通过定期员工调查,判断员工是否清晰AI对公司战略的重要性;二是搭建并公开AI目标进展仪表板,检查是否做到透明沟通;三是统计职能领导者召开 AI 相关会议的频率,评估其是否有效帮助员工关联AI与部门目标。
生成式AI落地的核心难题,在于近半数员工缺乏使用所需的培训与支持,而他们普遍将培训视为AI成功应用的关键。对此,OpenAI建议企业聚焦“赋能员工”,通过针对性培训、实践场景搭建与激励机制,让AI 成为员工善用的工具。结合实操指导与客户案例,“激活”可从四方面推进:
1.落地结构化AI技能计划:围绕具体岗位设计培训,优先教授贴合工作流程的实操技能(如财务用AI整理报表),而非抽象概念。圣安东尼奥马刺将培训融入日常工作,使AI熟练度从14%升至85%。企业可加入 “OpenAI学院”,获取培训内容与社区资源。
2.搭建AI先锋网络:筛选并培训对AI有热情的员工成为“内部导师”,通过工作坊、非正式指导普及AI,帮同事打消顾虑。API或ChatGPT企业版客户,可派负责人加入“OpenAI先锋网络”,获取官方资源。
3.推动AI实验常态化:设固定“实验时间”(如每月首个周五为“AI探索日”),举办无代码AI黑客马拉松,支持跨职能团队原型化解决方案并快速审批。Notion借AI黑客马拉松开发出核心产品Notion AI,OpenAI也通过定期分享用例促进实验。
4.关联AI参与与职业发展:将AI目标纳入OKR,在绩效评估、晋升中突出AI贡献(如展示AI带来的效率提升),让员工明确 “用AI有回报”。
此外,可通过三组问题自查优化:跟踪AI工具活跃用户、培训完成率,判断员工参与度;检查职业标准是否含AI内容,确认激励到位;统计实验想法落地情况,验证探索价值。
扩展AI影响力的核心,是避免各团队重复解决同类问题,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AI成功经验、方法转化为全组织可共享的知识资产。结合OpenAI提供的指导与实践建议,“放大” 可通过以下策略落地:
1.搭建集中式AI知识中心:在Confluence、Notion或SharePoint等平台,创建易于访问的资源库,整合AI培训材料、黑客马拉松日程、使用政策、操作指南及最佳实践案例。这能减少信息混乱,避免“重复造轮子”,帮团队快速获取所需资源。OpenAI提示,可借助ChatGPT连接器,让员工在日常工作场景(如办公软件界面)中直接调取这些知识,降低使用门槛。
2.定期分享AI成功案例:通过月度简报、内部网络研讨会或全员会议的短环节,常态化展示AI成果,既包括推动业务的重大突破,也涵盖优化日常工作的小改进,同时清晰同步落地步骤,方便其他团队直接借鉴。例如用ChatGPT搭建“AI简报”项目,可快速将原始案例、进展更新转化为格式化内容,提升分享效率。
3.建立活跃的内部AI社区:创建Slack或Teams专属群组,或设立内部AI卓越中心,供员工实时交流AI使用心得、协作解决问题。依托此前搭建的“AI先锋”团队,由他们定期发起讨论、分享资源,保持社区活跃度,让知识在互动中快速流动。
4.在团队层面强化AI价值:要求部门负责人在常规会议中,主动分享本团队的AI成功案例,强调AI带来的效率提升或工作优化。这种来自直接领导的认可,能让员工直观感受到AI的实用价值,同时带动更多人参与AI实践。OpenAI还建议,鼓励员工和管理者在企业社交平台公开分享AI成果,形成正向反馈循环。
为验证“放大”效果,可通过三组问题自查:是否每月分享至少3个新的AI案例或资源?是否有专人维护AI知识中心且每月更新至少2次?AI社区的活跃贡献者、帖子及共享资源数量是否稳步增长?
要让AI从试点快速走向生产,关键是为团队提供灵活的支持、清晰的决策机制,消除流程中的摩擦点。结合OpenAI的建议与客户案例,“加速” 可通过以下方式推进:
1.畅通AI工具与数据访问:确保团队能快速获取测试、搭建AI项目所需的工具和干净数据。OpenAI建议,可赋予员工推荐高价值AI工具的权力,减少层层审批,直接提升AI采用效率。
2.建立透明的项目受理机制:设计简单的流程,让团队能轻松提交AI项目想法,同时快速获得反馈,并明确项目优先级的判定标准。这能减少混乱与重复投入,确保精力集中在潜力最高的用例上。例如用 ChatGPT 起草项目受理表格、简报模板及优先级评估标准,还可借助其推理能力对潜在项目做初步评估,提升筛选效率。
3.组建跨职能AI委员会:成立由高管支持的小型团队,授权其解决AI项目推进中的障碍(如跨部门协作问题),加速高潜力项目的审批,同时确保项目符合合规要求、对齐公司目标。以BBVA为例,其搭建的中央 AI网络,通过审查项目想法、优先高价值用例、协调部门协作,成功将AI项目从概念验证快速推向生产。
4.奖励高价值AI实践:对通过AI实现效率提升或成本节约的团队,额外提供资源(如预算、时间)支持其进一步探索创新;在表彰、晋升中突出这些团队的贡献,传递“高影响力AI实践会获得更多支持” 的信号。例如Promega通过跟踪AI使用情况,识别高活跃团队并加大投资,有效激励了AI创新。
自查 “加速” 效果可关注三点:AI项目从试点到生产的平均时长是否缩短?工具与数据的审批时间是否控制在合理范围?获得资源支持的项目,是否与业务影响力高度相关?
快速推进AI不代表忽视风险,而是通过清晰、实用的规则,让团队在安全范围内自主行动——好的治理应支持创新,而非成为流程障碍。结合OpenAI的指导,“治理” 可通过以下方式落地:
1.制定简洁的负责任AI手册:梳理易于遵循的指导方针,明确“安全尝试AI”的范围(如哪些场景可自主使用AI)、需要上报的情况(如涉及敏感数据或核心业务的AI项目),帮团队无需频繁申请合规审查,也能做出合规决策。OpenAI提示,可基于手册创建自定义GPT,员工用日常语言即可查询政策问题,仅在涉及敏感、重大事项时才需联系合规团队,兼顾安全与效率。
2.定期审查AI治理实践:每季度开展轻量化审计,检查当前AI系统、流程及治理规则是否合理。可借助ChatGPT的深度研究功能,跟踪行业最新治理标准、法规更新,提炼与企业相关的要点,用于优化内部治理框架。
验证 “治理” 有效性可通过三组问题:团队是否能在无额外监督的情况下,正确应用 “安全尝试” 规则?治理手册是否每季度联合法律、风险及业务团队更新,适配新法规与工具?是否存在因治理流程导致的 AI 项目延误,且已根据团队反馈优化瓶颈?
OpenAI的这份指南为企业提供了一份实用蓝图,希望企业能从容应对AI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将AI融入战略与运营,实现生产力与竞争力的双提升。在快速变革的时代,率先拥抱AI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能够引领行业新潮流,创造更大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