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大跌97%、估值腰斩后,腾讯系AI独角兽闯关港交所
14 小时前 / 阅读约7分钟
来源:凤凰网
明略科技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业绩和估值经历“过山车”,2025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公司推出DeepMiner大模型,定位“数据驱动的可信生产力”,计划拓展全球市场。

近日,上海明略人工智能(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明略科技”)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距离上市更近一步。作为中国数据智能应用软件市场的头部企业,明略科技为宝洁、麦当劳、可口可乐等超过135家《财富》世界500强公司提供服务。

在这家AI独角兽冲击资本市场的背后,其业绩和估值均经历了“过山车”。明略科技净利润在2024年同比骤降97.5%,其估值也从2020年顶峰时期的近30亿美元,在2024年初的一轮融资中“腰斩”至15亿美元。

不过,2025年上半年明略科技已实现扭亏为盈,这似乎又可以向资本市场讲述一个触底反弹的新故事。

业绩“过山车”背后

明略科技的创始人吴明辉,是一位典型的“北大学霸”创业者。2000年保送至北大数学系,后又进入计算机系人工智能实验室深造,其创业历程与中国互联网及数据智能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吴明辉创业历程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彼时他创办了“秒针系统”,一个专注于互联网用户行为和营销数据分析的平台。在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秒针系统凭借为品牌主优化广告投放的价值,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广告数据分析公司之一,并赢得了宝洁等全球知名客户认可。

2014年,吴明辉预见到数据应用的广阔前景,从秒针拆分团队成立了明略软件,将业务从线上营销拓展至安防、金融、制造等更广泛的行业数字化转型领域。2019年,明略科技集团正式成立,标志着公司从单一的数据分析工具商,向综合性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目前,明略科技的业务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营销智能、营运智能和行业解决方案。营销智能是公司的传统优势和主要收入来源,其核心产品便是传承至今的“秒针系统”,为客户提供媒体支出优化、社交媒体管理和用户增长等软件服务。2025年上半年,该板块贡献了3.54亿元的收入,占总营收的55%。营运智能则主要面向线下业态,通过智能门店营运系统等产品,帮助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等客户实现“人、货、场”的数字化管理。行业解决方案则为金融、制造、轨道交通等特定行业提供定制化的AI解决方案。

从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2.69亿元、14.62亿元和13.81亿元,2024年出现小幅下滑。同期,公司净利润断崖式下跌,从2022年的16.38亿元,骤降至2023年的3.18亿元,并在2024年进一步萎缩至795万元,降幅高达97.5%。

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净利润的大幅波动,主要归因于优先股、认股权证及可转换票据等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这些属于非现金的会计处理项目。为了更清晰地反映经营状况,招股书披露了经调整净亏损数据。该数据显示,公司经营性亏损正在持续收窄,从2022年的11亿元,减少至2023年的1.74亿元,并在2024年进一步收窄至4511万元。

2025年上半年,明略科技实现营收6.44亿元,同比增长14%;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50.6%提升至55.9%;更重要的是,公司实现了614万元的运营利润,成功扭亏为盈,经调整运营利润则为2688万元。

从巨额亏损到盈利拐点的转变,背后是公司在研发投入和成本控制上的战略调整。2022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7.51亿元,占当年收入的59.2%。2024年,研发费用已降至3.53亿元,占收入比重为25.6%。在经历了前期大规模的技术投入后,公司开始进入成本优化和商业化变现的阶段。同时,其经营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也从2022年的5.61亿元,大幅减少至2024年的0.28亿元,现金流状况得到改善。

股东阵容豪华,但估值腰斩了

与业绩的剧烈波动相伴的,是明略科技市场估值的“过山车”。这家曾被资本热捧的明星独角兽,在短短几年内经历了从顶峰到谷底再到逐步回升的完整周期。

明略科技自成立以来,获得了众多顶级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的青睐。其估值顶峰出现在2020年。当年2月,明略科技完成E1轮融资,投前估值23.62亿美元。同年11月,在继续完成E2轮融资后,其投前估值攀升至29亿美元。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明略科技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AI明星企业。

随着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资本市场对科技股估值的重新审视,明略科技的估值也开始回调。进入2024年,公司启动了F轮系列融资,其估值逻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024年10月,公司完成F-1轮3000万美元融资时,投前估值仅为5亿美元。同月,完成F-2轮5087万美元融资时,投前估值回升至7.5亿美元。到了2024年3月,完成F-3轮2993万美元融资时,投前估值最终定格在15亿美元。

这意味着,即便以IPO前最后一轮融资的估值计算,明略科技市值也较2020年高点缩水近一半。这种“腰斩”式的估值调整,一方面反映了资本市场从狂热回归理性,对未盈利科技企业的估值体系进行了重构;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投资者对明略科技商业模式和盈利前景的判断更为审慎。

尽管估值经历了大幅调整,但明略科技的股东名单依然堪称“豪华”,这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背书。

根据招股书,腾讯是明略科技的第一大股东,通过其控制的实体合计持股26.96% 。腾讯不仅是财务投资者,更是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明略科技旗下的私域工具“微伴助手”等产品,便是基于腾讯生态系统构建。

除了腾讯,公司的股东名单中还包括红杉中国(持股7.46%)、快手(持股2.48%)、淡马锡(持股4.14%)、华兴资本(持股3.97%)以及春华资本、金沙江创投等一众国内外知名的投资机构 。这些机构的加持,不仅为明略科技提供了充足资金,更在产业资源、客户拓展等方面带来协同效应。

创始人吴明辉个人持股比例为12.23%,是最大的个人股东。值得一提的是,吴明辉近期已经收获了一个IPO——他作为重要股东的酒店机器人公司云迹科技,也已于近期在港交所上市。

面对业绩和估值的双重压力,明略科技将未来的增长希望寄托在了AI大模型上。2025年9月,公司正式推出了专有大模型产品线DeepMiner,定位为“数据驱动的可信生产力” 。

在吴明辉看来,企业级AI应用的核心是“可信”,即结果必须准确、可追溯。DeepMiner并非单一模型,而是一个由Foundation Agent(智能中枢)统一调度的多智能体协同工作系统,旨在解决企业AI应用中的知识连接和“幻觉”问题。

在AI战略上,吴明辉强调创始人必须亲自下场做模型,并认为垂直领域模型将是未来的趋势。他指出,明略科技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将模型推向全球市场,并将企业客户从中国出海企业拓展至海外本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