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26 日消息,前 OpenAI 研究员、前特斯拉高管安德烈・卡帕西(Andrej Karpathy)主张:学校应停止试图监管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作业。在他看来,识别 AI 生成文本的做法已然失败,整个学生作业评估体系亟需根本性重构。

卡帕西的核心观点十分明确:教育者无法将技术“收回瓶中”。他主张,学校应默认所有课外完成的作业均使用了 AI。
“你永远无法检测作业中是否使用了 AI—— 句号。”卡帕西在社交平台 X 上写道。
他认为,当前的 AI 内容检测工具实际效果有限,易被多种方式绕过,且“从原理上注定失败”。不过,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至少有一种 AI 文本检测器在特定测试条件下表现可靠。
但卡帕西指出,即便检测技术部分有效,也远远不够。对 AI 使用的监管不仅加剧师生压力,还助长了作弊文化,这种做法在一个孩子们与 AI 共同成长的时代显然不合时宜。
因此,卡帕西主张,大部分成绩评定应转向课堂内完成的任务,由教师现场监督学生作答。这一转变可促使学生保持学习动力,掌握独立解题能力,因为他们清楚:最终评估将在无 AI 辅助的环境下进行。
卡帕西强调,他并非倡导“反技术”的教育体系。学生理应学习如何使用 AI,因为“AI 已成常态,且能力极为强大”。正如他所言:没人希望学生“赤手空拳地走入现实世界”,对如此关键的工具一无所知。
他将 AI 比作计算器:尽管计算器无处不在,能大幅提升运算效率,学校仍需教授基础数学,确保学生能手算验证结果。同样,学生必须深入理解学科原理,方能识别工具输出的错误,例如,当提示词(prompt)欠佳导致 AI 给出错误答案时,学生需具备判断力予以纠正。
卡帕西特别指出,这种验证能力对 AI 尤为重要,因为当前的大模型“在诸多方面远比计算器更易出错,且错误形式更为多样”。
对卡帕西而言,合乎逻辑的解决方案是转向“面对面评估”模式。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决定评估形式,例如禁止使用任何工具、允许携带提纲、开卷考试,甚至直接开放 AI 访问权限,但评估场景应移至课堂内进行。
他将教育目标定义为“双重胜任力”:学生既要熟练运用 AI,又须具备“脱离 AI 独立工作”的能力。在他看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路径是“彻底重构课堂模式”,将主要测评环节移至课堂内完成。
IT之家注意到,卡帕西近期创立了名为 Eureka Labs 的初创公司,旨在探索 AI 与教育的融合路径。该公司计划打造一所“原生 AI 学校”:由人类教师设计课程内容,AI 助教则负责规模化分发内容,并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