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集微咨询发布《2025中国半导体上市公司数据分析》 预计2025年总营收9175亿元
11 小时前 / 阅读约14分钟
来源:集微网


1.集微咨询发布《2025中国半导体上市公司数据分析》 预计2025年总营收9175亿元

2.扬杰科技调整收购方案 拟现金收购贝特电子股权

3.【IPO一线】好达电子再启IPO征程 更换辅导机构冲刺资本市场

4.中国电池巨头欣旺达和亿纬锂能计划香港上市

5.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落幕,产业面临新变局

6.世运电路拟收购莱尔科技5%股份,转让总价为1.53亿元


1.集微咨询发布《2025中国半导体上市公司数据分析》 预计2025年总营收9175亿元

7月3日-5日,2025第九届集微半导体大会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盛大开幕。作为本届大会的核心战略板块,首届集微投资峰会于7月4日重磅登场,汇聚逾千位全球半导体产业领袖、顶尖投资机构代表及学术专家,聚焦AI驱动下的产业变革与投资机遇,共话半导体未来新格局。

会上,集微咨询资深分析师张浩发布了《2025中国半导体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报告。

张浩表示,由于2023年下半年IPO阶段性收紧,新增半导体上市公司数量几乎停滞,2025年上半年新增数量仅3家。从细分领域来看,设计企业依然占据半壁江山,其次是材料和设备,近几年来,设备企业数量增速明显。与此同时,随着港股的活跃度增加,越来越多的半导体公司在准备去港股上市。

从营业收入来看,尽管受半导体行业下行周期影响,2023年总营业收入同比持平,但过去五年整个半导体行业总体依然保持良好增速,预计2025年总营业收入将达到9175亿元,同比增长9%,近五年总增长100%。

从净利润来看,过去五年里,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既经历了2021年芯片缺货带来的净利润大幅增长,也经历了2023年行业下行面临的净利润大幅下跌,预计2025年净利润将达到513亿元,同比增长9%,近五年总增长45%。

张浩特别指出,尽管2023年整个半导体行业遭遇了下行周期,但设备领域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近五年营业收入增长了368%,净利润增长了252%。但与此同时,设备企业净利润增速在放缓,可见设备企业的竞争开始变得激烈。

另外,张浩对近五年上市公司员工总数、货币资金、资本支出和境外营业收入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除此之外,本次报告还对比了中美半导体上市公司。据集微咨询统计,美股半导体上市公司有134家,而A股上市公司数量有203家。从总市值来看,美股半导体公司的总市值达86754亿美元,是A股14倍,从营业收入来看,美股总营收达7482亿美元,是A股6.4倍。从净利润来看,美股总净利润达1697亿美元,是A股24.2倍。

张浩表示,从中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对比来看,中国半导体公司上市单位营收创造的净利润仅为美股的四分之一,特别是设计和制造领域,中国半导体上市公司单位营收创造的净利润仅为美股的八分之一。

“过去一年在AI和算力需求的推动下,以英伟达为代表的企业市值和业绩一路高歌猛进,加速了美股半导体公司的整体发展,”张浩最后补充道,与此同时,英特尔的巨幅亏损也为美股半导体产业的变局带来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另外,集微咨询还发布了22份细分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包括晶圆代工、封装测试、前道设备、后道设备、硅片、电子化学品、电子特气、高端通用计算芯片、MCU、信号链芯片、存储芯片、存储模组、电源管理芯片、无线通信芯片、端侧AI芯片、显示驱动芯片、前端射频类芯片、EDA/IP、被动元器件、LED芯片、CIS传感器上市、功率半导体等覆盖设备材料、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报告基于海量数据与量化分析,旨在为投资机构、企业及政策制定者提供精准的决策参考。

2.扬杰科技调整收购方案 拟现金收购贝特电子股权

7月3日,扬杰科技发布公告调整收购方案,决定终止原定的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的交易。公告显示,由于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及交易对方数量较多(涉及67名交易对方),双方未能在交易条件上达成一致。考虑到审计评估进度等因素,预计年内难以完成股份收购的交割。

为维护投资者利益、提高交易效率,公司经审慎研究后决定调整收购方式,将转为通过现金方式收购贝特电子全部或部分股权。具体交易方案将在协商一致后提交董事会审议。此次调整将避免发行股份收购的复杂流程,有望加快交易进程。

今年3月,扬杰科技曾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并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

贝特电子成立于2003年,前身为德国百年电路保护企业Wickmann的在华技术合资公司。经过20余年发展,该公司已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形成覆盖熔断器、温度传感器等全场景电路保护元件的产品体系。

其核心产品车规级熔断器已通过AEC-Q200认证,并在800V高压快充系统保护方案领域建立技术壁垒。终端客户包括特斯拉、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新能源头部企业,在新能源汽车BMS熔断器市场占有率超30%。

2023年6月,贝特电子创业板IPO获受理,但在经历两轮问询后,因未能及时回复监管问题,于2024年8月撤回申请。深交所在问询中重点关注其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募投项目必要性,以及是否存在“拼凑上市”情形。此次扬杰科技调整收购方式,或有助于加速交易落地,规避IPO审核的不确定性。

3.【IPO一线】好达电子再启IPO征程 更换辅导机构冲刺资本市场

7月3日,证监会官网披露信息显示,无锡市好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好达电子”)已提交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辅导机构为民生证券。这意味着这家老牌射频芯片企业在经历前次IPO折戟后,再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好达电子并非首次接受上市辅导。2023年2月,该公司曾由国投证券(原安信证券)辅导备案,但因上市计划调整,于2025年6月5日终止原辅导协议,转而选择民生证券作为新的保荐机构。民生证券表示,将在认可前任辅导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好达电子的上市进程。

值得提及的是,这并不是好达电子首次冲击IPO。该公司曾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送《无锡市好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报告》及相关申请文件,并于2021年6月30日收到《受理通知书》, 于2021年11月26日经科创板上市委员会2021年第89次审议会议审核通过。公司于2022年12月26日提交了《无锡市好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 2023年2月6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 委员会终止公司的发行注册程序。

此次撤回原因未明确披露,但业内猜测可能与市场环境变化、估值调整或监管问询等因素有关。

好达电子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较早布局声表面波(SAW)滤波器的厂商之一。2001年,公司成功研发用于对讲机、遥控器等领域的声表面波滤波器及谐振器,奠定了在射频前端芯片领域的技术基础。

经过20余年发展,好达电子已成为国内SAW滤波器产量领先的企业,产品性能接近国际水平,主要客户包括小米、中兴、三星、联想、富士康等知名厂商。随着5G通信、物联网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国产射频芯片替代需求旺盛,好达电子若能成功上市,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在国产半导体自主可控趋势下,射频前端芯片作为关键元器件,市场空间广阔。然而,好达电子此前IPO的终止,也反映出监管对技术竞争力、客户依赖度及业绩可持续性的关注。此次更换辅导机构再战资本市场,其上市进程及估值表现值得持续关注。

4.中国电池巨头欣旺达和亿纬锂能计划香港上市

中国电动车电池制造商如欣旺达和亿纬锂能已制定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计划,寻求筹集资金以增加海外生产能力并提升全球竞争力。

欣旺达董事会本周通过了一项决议,旨在香港上市。根据这项有效期为两年的决议,公司将发行不超过其已发行股份总数15%的股份,包括新股。欣旺达目前已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此次上市后将成为一家双重上市公司。

欣旺达为国有汽车巨头东风汽车集团以及东风与日本日产汽车在国内的合资企业提供电池,同时也为中国私营汽车制造商吉利供货。该公司表示,此次上市将使其资本平台国际化并提升品牌形象,以推进其全球战略。

亿纬锂能也于6月底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相关文件。其上市时间和筹资金额尚未确定。

该公司表示,将利用筹集的资金投资于匈牙利的电动车电池工厂(计划于2027年投产),以及在马来西亚部分已投入运营的摩托车电池工厂。

亿纬锂能在圆柱形电池领域具有优势,为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以及广汽集团和初创企业小鹏汽车生产产品。今年1月至5月,其汽车电池装机量在全球排名第九。

行业领导者宁德时代于5月底在香港上市,筹集了356亿港元(按当前汇率计算约45亿美元),是自2021年快手科技以来规模最大的港股IPO。

5.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落幕,产业面临新变局

当地时间7月4日,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大而美法案》(H.R.1),这一举措意味着长达17年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正式画上句号。根据该法案,自9月30日起,购买或租赁新电动汽车的7500美元(约合人民币5.37万元)联邦税收抵免将不再有效,二手电动车的4000美元(约合人民币2.87万元)抵免也将同步取消。同时,商用清洁能源车辆的税收抵免截止日期也从2032年提前至今年9月30日。

2008年,美国国会首次批准了7500美元的电动汽车税收减免政策,旨在推动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该政策规定,当汽车制造商生产的电动车达到20万辆后,税收抵免将逐步取消。2022年,政策进一步扩大至租赁车辆,并取消了每家制造商的上限。在过去17年中,这一政策为消费者提供了显著的经济激励,有效促进了电动汽车的普及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然而,《大而美法案》的通过使这一政策即将成为历史。这一变化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日前,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对美国参议院关于大规模税收与支出法案的最新草案表示强烈批评。马斯克认为,该法案“将摧毁美国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并对美国造成巨大的战略伤害”。他指出,这项法案极其疯狂和具有破坏性,它给过去的产业提供了援助,却严重损害了未来的产业。

马斯克的言论反映了他对美国电动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担忧。近年来,电动汽车产业作为未来交通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美国作为电动汽车产业的重要市场之一,税收抵免政策的取消可能会对产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消费者在购买电动汽车时将失去重要的经济支持,这可能会导致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对于电动汽车制造商来说,失去税收抵免政策的支持可能会增加生产成本,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决策。

尽管如此,也有观点认为,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渐成熟,产业最终将能够摆脱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过,在政策调整的过渡期内,如何平衡产业发展和市场稳定之间的关系,将是美国政府和相关企业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综上所述,美国国会通过《大而美法案》终止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这一举措无疑将对美国电动汽车产业产生深远影响。未来,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而相关政策的调整也将继续受到全球关注。

6.世运电路拟收购莱尔科技5%股份,转让总价为1.53亿元

世运电路于7月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协议受让的方式,收购广东特耐尔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耐尔”)持有的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尔科技”)7,759,000股股份,占莱尔科技总股本的5%。此次交易转让价格为19.74元/股,转让总价为153,162,660元。此次交易完成后,世运电路将持有莱尔科技5%的股份,双方将在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低空飞行、人形机器人、AI服务器等领域展开深度战略合作。

世运电路此次收购莱尔科技股份,旨在通过战略投资实现双方在多个新兴产业领域的协同发展。根据公告,双方已于2025年7月3日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在技术创新与联合研发、资源互通与协同开发、全球化销售网络共建与渠道共享、供应链协同优化合作、产业链协同与战略投资布局等方面的合作意向。通过此次合作,世运电路将借助莱尔科技在功能性胶膜及应用产品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客户资源,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公司在新兴产业中的竞争力。

莱尔科技作为一家专注于功能性胶膜及应用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等领域拥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其自主研发的纳米复合改性技术,产品矩阵正加速向智能座舱、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新兴领域的关键材料延伸布局。通过与莱尔科技的合作,世运电路将能够整合双方的技术资源,增强高端产品竞争力,共同切入国内外一线汽车终端客户的智能座舱、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供应链。

世运电路表示,此次交易是基于公司发展战略进行的,旨在发挥协同效应,提高股东回报。交易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不会对公司财务及经营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不影响公司的独立性,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通过此次战略投资,世运电路将能够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在新兴产业领域的竞争力,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