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特尔拥有25年经验的资深人士、前先进封装技术开发总监Narahari Ramanuja即将离职,转而执掌亚德诺半导体(ADI)新扩建的俄勒冈晶圆厂。资料显示,Narahari Ramanuja将于9月底出任ADI公司比弗顿晶圆厂的董事总经理兼总经理。
全球领先的模拟芯片公司ADI保持了与英特尔截然不同的产品线,最近斥资10亿美元对比弗顿工厂进行升级,这是其最大的生产线。该公司还在华盛顿州卡马斯附近设有一家工厂,这加强了其在太平洋西北地区制造业的发展承诺。
随着英特尔面临日益增长的竞争和财务压力,Narahari Ramanuja的离职是该公司一系列高管离职中最新一例。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正力图获得英特尔10%的股份,这给其战略方向又增添了一层不确定性。
在Narahari Ramanuja任职期间,英特尔建立了显著的先进封装产能。业内观察人士指出,3D晶圆级封装的需求,尤其是来自英伟达和其他AI芯片制造商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台积电的供应,但由于推广力度有限,英特尔的资源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利用。TechInsights副主席Dan Hutcheson曾表示,“英特尔先进封装产能过剩一直是业内最隐秘的秘密之一。”
英特尔代工厂已开始敦促客户将设计从台积电的CoWoS封装转移到其自有的Foveros平台,并且在许多情况下还会转移到 EMIB。该公司称此举是无缝过渡,几乎无需重新设计。包括英特尔封装和测试副总裁Mark Gardner在内的高管们强调了公司在可用产能方面的优势。Mark Gardner表示:“客户非常看重英特尔代工厂先进封装产能不受限制这一事实。”他还补充说,这在供应紧张的环境下提供了颇受欢迎的灵活性。
由于市场对先进芯片的需求减弱,英特尔在过去一年中裁减数万个工作岗位。据报道,英特尔在2024年裁减约1.5万个职位,随后在7月份又裁减1.5万个职位。此次裁员导致英特尔在俄勒冈州的员工人数至少减少5400人,但该公司仍然是该州最大的私营雇主,并继续在其希尔斯伯勒园区开发尖端半导体。
近几个月,英特尔多名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离职或退休。曾负责英特尔制造业务的Ann Kelleher于今年3月退休。另外英特尔半导体封装技术首席工程师段罡(Gang Duan)已离职,加入三星电机,预计将监督三星电机美国子公司的技术营销与应用工程业务。其他备受瞩目的离职人员包括英特尔院士Matt Prince和Glenn Hinton,两人均将于2025年退休,以及工厂技术研究副总裁Sanjay Natarajan,后者于今年6月卸任。另外,英特尔副总裁Kaizad Mistry和Ryan Russell也计划退休。(校对/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