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冷革命!震撼散热台链 “微流体”从芯片下手舍弃现有元件
9 小时前 / 阅读约3分钟
来源:集微网
微软发展微流体技术,通过水冷液流经芯片微小管道散热,优于现有方案,有利开发更强芯片,或颠覆AI伺服器散热技术,影响散热厂股价。

微软发动新一波“冷革命”,宣布正发展“微流体(microfluidics)”技术,透过水冷液直接流经在芯片蚀刻出的微小管道来散热,效果优于现有解热方案,有利开发更强大的芯片,并且不再需要既有散热元件,恐冲击健策、奇鋐、双鸿等台湾散热相关厂商后市。

微软的微流体技术可能颠覆当下AI伺服器散热技术,改从直接从芯片端结构下手,不再需要均热片、水冷板等元件,将导致现有散热厂无生意可做,震撼业界。相关消息冲击,专门制造资料中心冷却系统的Vertiv周二股价收盘大跌6.2%。Eaton和Modine Manufacturing也分别下跌2.6%和3.4%。

微软发动新一波“冷革命”

健策(3653)、奇鋐及双鸿等台湾散热指标厂昨(24)日股价同步软脚,类股股王健策大跌105元,收2,250元,下滑105元、跌幅4.46%最重;奇鋐则掼破千元大关,收994元,下跌21元;双鸿失守900元大关,终场下跌26元,收879元。

业界分析,AI算力愈来愈强,能耗同步激增,英伟达AI新平台Rubin与下一代Feynman平台功耗恐高达2,000W以上,带来庞大解热问题,英伟达为此从2023年起,几乎每年都发动一次“冷革命”,从传统气冷一路进化到水冷,到最近传出的全新“微通道水冷板(MLCP)”技术,为的就是要解决AI伺服器愈来愈热的问题。

每次英伟达“冷革命”,都为台湾散热厂带来新商机,不过,微软有意打破现有路径,另觅新解方,也将颠覆现有产业生态。

微软系统技术主管艾莉沙(Husam Alissa)表示,微软正在内部的原型系统测试“微流体”,应用于支援Office云端应用的伺服器芯片、以及处理AI运算任务的绘图处理器(GPU)。

微软的“微流体”技术是透过冷却液直接流经芯片蚀刻出的微小管道,直接在芯片上散热。由于冷却液直接在芯片上散热,因此在相对高温(在某些情况下高达摄氏70度)下依然有效。

微软上周在总部园区展示显微镜下的这项技术,并表示迄今的测试已显示,这种技术效能明显优于传统散绕方式,可望允许微软借由堆叠方式,开发效能更强大的芯片。

微软也能借由“微流体”技术,刻意运用“超频”让芯片在使用高峰期过热,换取更佳效能。微软技术院士柯礼温(Jim Kleewein)指出,微软不必额外增加芯片数量,只需让现有芯片超频几分钟即可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