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朗普宣布11月1日起对中国加征100%新关税
2.蓝心智能战略“全链”演进:vivo 2025 VDC解密个人化智能构建之道
3.案件新进展公布!上海立可芯破产困局持续
4.美参议院通过法案,要求英伟达、AMD优先供货美国
5.高通公司,被立案调查
6.中国对三大关键材料实施出口管制,将如何冲击全球供应链?
1.特朗普宣布11月1日起对中国加征100%新关税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五(10 日) 表示,美国将自11 月1 日起,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 的新关税,「这是在目前所支付关税之上额外加征的税率」。同时,特朗普宣布,美国也将于同日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
这项宣布发表前数小时,特朗普才威胁要大幅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以报复中国近期对稀土矿物出口实施的新管制措施。
特朗普在其「Truth Social」贴文中写道:「刚刚得知,中国声称自2025 年11 月1 日起,将对几乎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甚至包括一些非中国制造的产品,实施大规模出口管制。」
特朗普补充说:「基于中国采取了这种前所未有的立场,我仅代表美国,而非其他同样受到威胁的国家宣布,自2025 年11 月1 日起(或更早,视中国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或改变而定),美国将对中国加征100% 的关税,这是额外于他们目前已支付的税率之上。」
他并表示:「同样在11 月1 日,我们将对所有关键软体实施出口管制。」(钜亨网)
2.蓝心智能战略“全链”演进:vivo 2025 VDC解密个人化智能构建之道
随着端侧AI技术迭代和场景应用不断深化,用户对智能的期待已转向更深层的“懂心意、有温度”情感联结。对此,通过进一步强化构建“个人化智能”和深化AI与操作系统和应用的集成,vivo在大模型、技术框架、开放平台三大技术基石的思考实践中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25年10月10日,以“同心•同行”为主题的vivo开发者大会(VDC)在深圳成功举办。vivo副总裁周围在主论坛指出,过去两届VDC见证了vivo蓝心智能战略的发布,步入2025年AI技术发展迈入到场景价值创造的新阶段。在AI时代大潮中,vivo始终秉持“本心而为”精神,与开发者、生态伙伴携手同行,不断为用户创造智能、温暖的个人化AI体验。
这场大会不仅是一次战略发布,更是vivo对“AI服务于人”的深度作答,即依托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技术积淀与前沿探索,从战略锚定到技术突破,从架构革新到生态共建,vivo通过一条以“用户”为核心的智能进化之路,全链革新并重新定义AI与生活的相处方式。
战略演进:以“用户感知”为尺,重塑AI价值内核
在AI技术竞速的浪潮中,行业常陷入“参数崇拜”误区:模型参数越大、算法越复杂,似乎就等同于技术越先进。但稳居市场头部的vivo,在2025年VDC的战略思考中,却选择一条更“贴地”的路径——AI的价值,不该由技术的复杂度和冰冷参数定义,而应由亿万用户的真实感受衡量。“它是不是够智能?有没有真的懂我?”这两句朴素追问,成为蓝心智能战略演进的核心标尺。
这种判断源于对海量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更植根于vivo多年来“用户导向”的基因底色。
正如vivo创始人沈炜在2025年9月18日在公司成立30周年大会上所言,真正的用户导向,是一场突破“自我茧房”的换位思考,“我们就是用户,用户就是我们”,真切、具体地洞察他们的痛点和潜在需求。他还称,“坚持用户导向,是我们价值创造的原点。我们所有的沉淀,最终要化作温暖而具体的行动,为用户带来有意义的改变,去回应用户的期待和信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在过去两届VDC上,业界见证了vivo蓝心智能战略的发布。步入2025年,AI技术发展迈入到场景价值创造的新阶段。权威调研机构数显显示,作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核心玩家,vivo在拓展AI场景价值上具有重要的基础优势,其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出货量达2290万台,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至8%,海外市场实现两位数增长;在中国市场,其表现更为亮眼,第二季度以18%的市场份额与华为并列第一,第三季度前八周更以19%的份额登顶销冠,较第二名领先3个百分点。
全球庞大的用户基数让vivo清晰感知到:当AI渗透到通话、办公、创作等高频场景,标准化服务的“水土不服”愈发明显,例如用户晨起通勤时,通用导航不会记得其偏爱避开早高峰高架的习惯;智能修图时,模板化滤镜难以匹配用户钟爱的胶片质感;忙碌工作中,语音助手常因听不懂“帮我整理下周出差资料”这类模糊指令而误事等。
基于此,vivo敏锐捕捉到行业发展的“需求缺口”,更加坚定蓝心智能战略的演进方向,以进一步“深化AI与操作系统和应用的融合”,创造智能、温暖的“个人化”服务体验,即不是让AI成为独立的“工具”,而是让它化作操作系统的“智慧神经”,能感知用户的时间与空间、理解用户的个人行为与偏好,最终打破“千人一面”的服务局限。同时,vivo明确提出参与“未来数字服务标准共建”,强调手机作为服务平台的责任,进而推动生态共建。
从行业趋势来看,端侧AI已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个人化智能深层演进则是端侧AI真正落地的关键要素。而vivo的蓝心战略最新定调既体现出踩准了趋势节点,也藏着vivo对“智能温度”的独特理解。例如当AI能记住用户喜欢的闹钟铃声、懂得用户在会议中需要自动静音、甚至能根据用户当天的心情推荐音乐,这样的“个人化”,才是智能应有的模样。正如周围所言,“我们希望手机使用体验是自然的、舒适的,给人智能温暖的感觉。”
在蓝心智能战略指引下,vivo正通过进一步加强构建“个人智能化”,将AI与操作系统的融合推向深处:系统不再只是承载应用的“容器”,而是能联动AI感知用户状态的“智能中枢”。
周围指出,“vivo在AI手机领域的布局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功能创新,而是深入系统底层,通过AI重构整个手机的交互方式和服务框架。vivo追求的不仅是功能的堆砌,而是如何让AI更自然、更符合直觉地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提升整体使用体验。”同时,进取心重要,但vivo更追求平常心,会始终有一份公平心的态度。
模型突破:蓝心矩阵强“核”,注入全方位动能
在AI演进中,大模型已从“百家争鸣”升级至语音、多模态和端侧化兴起,再到智能体通信协议成为新方向。而如果将战略视作方向与指引,那么大模型就是驱动vivo个人化智能探索的“引擎”。
在2025VDC上,vivo发布的蓝心大模型矩阵,以全维度覆盖、端侧化深耕、个性化定制构建起“全栈”能力体系,尤其是蓝心3B端侧大模型的突破,更是重新定义了端侧AI的能力边界,成为行业从“通用智能”向“个人智能”跨越的关键一步。
这款被称为“OneModel”的3B量级模型,是行业首个将五大核心能力集成于一体的端侧解决方案,专注解决用户个性化问题,堪称“小身材大能量”。
第一,拥有卓越的语言能力,能离线完成通话和录音总结、重要通知的识别提醒,全局写作能力,让你在任何场景都能轻松、高效地完成文字输入,无需依赖云端网络。
第二,全新升级的多模态能力,天生就能“看懂”图像,这意味着可以用它开发出更智能的图像理解相关功能。
第三,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模型从一个“聊天机器”进化为“可靠助理”的核心,大幅提升在端侧独立分析并解决复杂问题的表现。
第四,独家自研长文本算法,攻克了端上运行超长上下文时的高内存占用问题,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2G内存运行128K长上下文的能力,这意味着能更快处理更长的本地文件,无需联网或等待上传云端,效率与隐私兼得。
第五,面向未来的Agent能力,让模型能理解APP界面逻辑,自动完成各类跨应用操作,让复杂任务“一步到位”,告别多APP切换的繁琐。而这可能是全球首个专门为端侧Agent构建的3B模型,并将成为开发者构建下一代智能应用的核心引擎。
这些能力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经权威验证的断层领先“硬实力”。
在多模态行业权威榜单OpenCompass上,这款3B模型以“轻量身躯”超越所有主流8B模型,实现“越级挑战”;在SuperCLUE手机端侧评测中,其拿下10B以内总榜第一,文字识别、信息提取等能力甚至对标云端大模型;在中国信通院“终端智能服务能力分级”测试中,vivoAI更斩获行业最高的L3卓越级认证。
显然,vivo端侧大模型的落地离不开对端侧优化和性能突破的极致追求,包括通过2.8bit量化技术、并行加速方案,模型实现每秒超200token的极限出词速度,并将内存控制在2GB,且日常耗电750mA,让用户在手机上体验到“丝滑不卡顿”的智能交互,进而打破“端侧模型性能弱”的刻板印象。
与此同时,蓝心大模型矩阵的“全栈”能力,还体现在对语言、语音、图像等场景的深度覆盖,从而为个人化智能注入全方位动能。
其中,蓝心语言大模型重构意图中控,能将“生成季度工作总结并同步至团队群”等复杂任务拆解为多个子步骤,结合更强大的推理能力与自我反思能力,边执行边动态调整,以及能结合长期记忆,实现更个性化交互。同时,蓝心小V增加了深度思考能力,能为用户提供更准确的优质问答,帮助用户解决头部1%的最难问题。此外,通过深度研究能力的积极布局,其能够仅用时十几分钟完成一周工作量的信息调研,生成数千字高质量报告,成为用户推进工作的得力助手。
蓝心语音大模型2.0更实现多重突破——不仅具备端到端语音交互,还升级支持“全双工交互,思考与响应并行”,可自然打断,并显著提升流畅感;“超拟人音色2.0”采用“自回归+扩散模型结合”技术,让音质全方位提升,语调和韵律更像真人对话;新增“近麦免唤醒”功能,通过抬腕+气息检测触发指令,提升便捷性与科技感;“同声传译”支持“端到端语音大模型 + 双麦信号算法”软硬件协同优化,拾音距离扩展到3米,适配多场景跨国沟通;“声音记忆”功能优先服务于听障用户,可“实时感知‘谁、在什么时候、说了什么’”,兼具科技突破和人文关怀。
此外,蓝心图像大模型则为创作注入“个人化基因”:图文一致性和美观度大幅提升,通过长中文文字创作图片的能力提升33%,人像创作有更强的真实感;“图像编辑大模型”更支持任意风格、任意主体的创作需求,例如“魔法构图”“AI路人消除”等功能。同时,其在净性能显著提升同时,资源占用还下降4倍,对比云端链路性能提升46%,让用户在手机上能轻松实现“所想即所得”的创作自由,而且在部署上能实现无网、弱网可用和保护隐私安全。
最体贴动人的莫过于“个人专属模型”带来的“私人定制”体验。vivo推出行业首个“端侧模型训练引擎”,攻坚了核心技术难题,将以往只能在云端大算力GPU的训练带到了手机上,让用户拥有个人专属模型。例如用户只需上传少量以前修好的照片,模型就能快速“学会”修图习惯,帮用户自动修图。而这得益于vivo在旗舰平台上,从底层硬件联合优化,才发挥极致性能。
进一步来看,这种“专属感”正是vivo吸引用户的重要原因,让AI从千篇一律的“模板工具”,蜕变为能读懂用户审美的“私人创作助手”,大幅提升了用户对个性化体验需求的契合度。
架构革新:四大维度筑“基”,锻造个人化智能
若将大模型比作个人化智能的“肌肉”,那么底层架构就是支撑其灵活运动的“骨架”。在2025VDC上,vivo发布的全新“蓝心个人智能框架”,从实时感知、个人记忆、自主规划、可控执行四大维度,为个人化智能搭建起坚实底座,让真正“懂用户”的理念不再是空中楼阁。
其中,实时感知能力,是蓝心个人智能框架赋予AI的“感官系统”,随时能理解上下文,实现全场景的主动智能。其首要特征是“全域感知”,融合用户在物理世界状态和数字世界任务,通过对时间、空间、行为等多维信息强化理解,构建端内和端外的上下文;再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精准理解用户意图,为将来“具身智能大脑”积累关键技术。
这种感知不是简单的数据堆砌,而是对“人”的深度理解。例如当用户在地铁上收到长文档,AI会感知“移动场景+碎片化时间”,自动提示生成摘要;当用户拍摄会议白板,AI结合“工作时段”主动询问是否识别文字同步至备忘录。这种“主动智能”,让AI不再被动等待指令,而是像朋友一样“懂你此刻需要什么”。
进一步来看,个人记忆能力是蓝心个人智能框架的“智慧行囊”,即持续强化用户高价值个人化数据的长期沉淀。其把感知到的短期信息进行重要性识别和抽象,通过记忆存储、动态更新和检索增强,不断深化对用户的理解,让用户实现高效的个人信息管理。同时,所有重要信息全程都在本地离线识别、加密、存储,安全可靠。
例如这一能力会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筛选与沉淀”,识别对用户有价值的“个性化线索”,包括日常处理邮件、喜欢分类照片、偏爱海鲜餐厅、咖啡不加糖等。这些记忆全程在本地离线加密存储,既保障隐私安全,又能通过“记忆检索增强”技术快速调用。当用户周末找餐厅时,AI会推荐“常去的海鲜类店铺”,点外卖时默认勾选“咖啡不加糖”。这份“记得”,正是个人化智能的核心温度,让用户感受到“被重视”的温暖。
自主规划能力,旨在让AI从一个全方位规划大师,升级为越用越懂用户的个人化智能体。凭借超过90%的多模态意图识别精度,蓝心个人智能框架的自主规划能力能将用户模糊的口语化指令,通过深度语义解析,精准转化为结构化任务,进而调度超过1000个原子化技能,与联网API的庞大服务生态,生成最优执行路径。例如面对“准备下周出差的资料”等模糊指令,蓝心个人智能框架通过精准识别,将其拆解为“查询出差目的地天气、整理会议议程文档、预订交通住宿、设置行程提醒”等结构化任务,然后通过联网生态生成最优出差方案和路径。
未来,随着强化学习框架的引入,vivo蓝心个人智能框架还能让AI“越用越懂”,比如记得用户出差偏爱靠窗的机票、习惯住在距会场1公里内的酒店等,让规划方案更贴合用户个人偏好。
此外,可控执行能力是将“规划蓝图”变为“实际服务”的关键,可实现化繁为简、一步即达,将规划方案变成具体的服务执行。作为原子化技能联动设备,这种“化繁为简”的执行逻辑,让个人化智能真正落地为“看得见、用得上”的便捷体验,并能将用户意图稳稳落地。
生态共建:以“开放平台”为桥,推动行业百花齐放
“个人化智能不是独角戏,而是生态的大合唱。”vivo打造的蓝心智能开放平台,以开放共享的姿态连接全球开发者,让个人化智能从手机系统延伸至全场景生活,这一布局深刻践行了其蓝心智能战略的另一大核心理念,即一起做大做强AI生态,共创探索为AI应用增强“更懂用户”的个人化服务。
目前,蓝心智能开放平台上已有超过50家生态伙伴合作,接入100多类意图,引入了200多项服务。从生活服务APP能“记住用户的外卖偏好”,到办公软件可“按用户习惯自动排版文档”,再到健康应用能“根据用户体质推荐运动方案”等,vivo个人化智能的触角正不断延伸,围绕用户的全场景智能生态正在持续拓宽和夯实。
在这背后,显然得益于vivo构建的四大开放能力体系,为开发者扫清技术障碍。
首先,升级后的意图框架,兼容MCP协议并融入大模型增强能力,让开发者的服务能更精准对接用户需求,比如导航APP可调用系统的“用户通勤习惯”记忆,推荐更贴合的路线。
其次,全新的智能体协议A2A,支持开发者基于Agent协议,全流程、线上化进行智能体创建、卡片配置,再通过统一的意图框架和智能体容器,在vivo全渠道分发、触达用户。这使得开发者能够降低开发门槛,实现高效接入,小型开发团队也能快速落地创意,同时无需担心流量与推广问题。
另外,端侧模型能力开放,提供基座模型与一站式LoRA部署方案,大幅降低开发成本并提升应用体验。这意味着开发者(尤其是中小开发者)无需从零搭建模型,即可快速为应用添加“长文本处理”、“多模态识别”等能力,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用户体验优化上,进而实现经济收益。
再者,更完备的上下文工程,将让所有大模型应用的决策更高效、更精准和更贴合用户场景,从而优化用户体验。比如笔记软件能利用系统感知的“用户工作状态”,自动调整文档编辑模式,在会议中默认开启“语音速记”,在通勤时默认开启“精简视图”等。
这种开放不仅是技术共享,更是“用户视角”的重要传递。通过以上开放体系建立,vivo站在操作系统的视角,将意图感知、技能调度、上下文理解等核心能力开放给开发者,让每一个第三方应用都能拥有“懂用户”的基础。这种“生态级”的个人化智能,远比单一、碎片化的应用优化更有力量,同时让用户在不同场景中都能感受到“被理解”的连贯体验。
技术的价值,唯有通过开放共享、协同研发和产学研合作,才能在更多场景中绽放光芒。在这一理念驱动下,vivo同时也在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和研究应用落地,与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携手,围绕大模型的结构优化、强化学习以及模型压缩等前沿方向,进行深入研究与应用落地,进而为生态建设注入了长期创新活力和新鲜“血液”。
例如今年vivo联合南开大学,继续承办第二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AIGC创新赛,并增设港澳台赛区,融汇了6300多位两岸三地青年创客,分享AIGC创作的无限创意。这些年轻开发者带来的创意成果,或许将成为未来个人化智能的“新火花”。
结语
从战略锚定到技术突破,从架构革新到生态共建,vivo在2025年铺就的个人化智能之路,在向不断深化AI与操作系统和应用的集成方向演进,同时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让AI服务于人,而非技术本身。当蓝心大模型能记住用户偏好,当蓝心个人智能框架能感知用户的场景需求,当开放平台能让更多应用“懂你”,AI便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带着温度的智能伙伴。
这体现出在蓝心智能战略框架下,vivo对于研发、创新和产品工程学、技术应用都有一套完整的“用户导向型”创新战略布局和方法论,并致力参与“未来数字服务标准共建”。正如vivo所秉持的“本心而为”和积极践行用户导向的“五个倡导”,在AI时代浪潮中,唯有始终以用户为中心、对用户真心,方能让智能真正走进人心,让每个用户都能感知和体验到专属的全场景智能生活。
在端侧AI和个人化智能演进中,用户导向需要痛点导向,需要以终为始。但随着AI产业快速发展演进和用户需求变化,vivo这条全链进化之路没有终点,并坚定认为用户是其所有努力的“目的地”,更是价值创造的“阅卷人”。由此,vivo正基于蓝心智能战略持续奋力推进“个人化智能”升级完善和AI技术普惠,在大模型、技术架构和开放平台的思考、探索与实践中不断迈进。
3.案件新进展公布!上海立可芯破产困局持续
2025年10月9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公布了一则案件信息,涉及集成电路企业上海立可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案件编号为“(2025)沪0115破167号”,案件由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受理,被申请人上海立可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正面临着破产风险。天眼查显示,上海立可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为“已歇业”状态。
今年7月14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发布了“(2025)沪0115破申172号”信息,刘某某以债务人上海立可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偿清全部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对该公司进行破产清算。法院已受理此项申请,并明确要求上海立可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若对申请存有异议,需在收到通知之日起七日内向法院书面提交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逾期未提供将依法处理。同时,法院告知本案将于2025年8月21日上午9:00,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28号第四法庭组织听证,提醒该公司准时到庭。
(来源:天眼查)
公开信息显示,立可芯成立于2017年,原为大唐电信旗下全资子公司联芯科技的下属全资子公司。2018年,联芯科技以立可芯全部股权出资,联合高通中国、建广资产等共同设立瓴盛科技,专注于智能物联网和移动通信芯片研发, 产品线涵盖智能物联网和智能手机SoC两大领域。立可芯随后成为瓴盛科技的全资运营主体,目标直指国产手机芯片的技术突围。
立可芯曾不负众望,在2019年和2022年连续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但立可芯陷入经营泥潭早有迹象,立可芯此前已遭到多位员工起诉。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立可芯身为被告的案件数量已经达180余件,案件金额超1.07亿元,涉及劳动合同纠纷、债权纠纷、服务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
4.美参议院通过法案,要求英伟达、AMD优先供货美国
近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两党共同支持的法案,要求先进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 Corp.)和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在向中国出口产品前,必须优先保障美国企业的获取权。此举被视为对芯片行业反对该措施的打击。
法案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印第安纳州共和党参议员吉姆·班克斯(Jim Banks)表示,该法案旨在增强美国在尖端行业的竞争力,并限制对中国及其他外国对手的出口。
美国科技界领袖和团体对此法案表示批评,认为这将限制竞争并削弱创新。
美国参议员们在经过一个月的僵局后,将该措施作为年度国防政策法案的一部分予以通过。然而,该法案能否最终成为法律仍存在不确定性。众议院在9月通过的版本中并未包含出口管制条款,两院议员现在必须协商出一个最终方案,该方案可能不包含这一条款。
此次美国参议院的行动紧随今年夏天特朗普政府与英伟达和AMD达成的协议,该协议旨在放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预计反对者将继续向国会施压,要求放弃该措施。英伟达上个月表示,美国是其最大的市场,并称该法案虽然出于好意,但解决的是一个不存在的问题。
人工智能政策非营利组织“美国人负责任创新”总裁布拉德·卡森(Brad Carson)在声明中表示,该措施是“美国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胜利”。
5.高通公司,被立案调查
据央视新闻10月10日消息,因高通公司收购Autotalks公司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高通公司开展立案调查。
2023年5月8日,高通宣布,其子公司高通技术公司已达成收购Autotalks的最终协议。这一交易将遵循业界惯例的成交条件。
公告表示,在创新和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汽车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演进。连接在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持续发挥关键作用,为下一代软件定义汽车奠定基础,并赋能全新服务、个性化体验以及最重要的安全特性,从而支持全新商业模式并变革驾乘体验。旨在赋能汽车与其它车辆和周围环境通信的车联网(V2X)通信技术,成为了汽车安全系统的关键传感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utotalks是一家从2009年开始便致力于V2X通信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公司提供兼容多个V2X标准的车规级双模全球V2X解决方案,旨在减少车辆相撞事故,改善出行体验。Autotalks的专长和行业先进的产品与高通技术公司20年的汽车行业经验和对V2X技术发展的承诺相结合,将助力V2X解决方案的加速发展和普及,提高交通效率,保护驾驶员和道路参与者的安全。
高通称,通过此次收购,可量产的双模Autotalks独立安全解决方案将被纳入高通技术公司日益扩展的一整套云连接汽车平台——骁龙®数字底盘的产品组合中。
6.中国对三大关键材料实施出口管制,将如何冲击全球供应链?
中国对稀土、锂离子电池和超硬材料的新出口管制令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感到震惊,许多人认为,此举可能会重新引发中美的紧张关系。中国采取了最全面的举措之一,对海外交易进行监管,称含有某些中国材料的外国制造商品的出口也受到控制。但问题依然存在,从这些规则将如何实施,到这一声明是否仅仅是与美国贸易战中的一种谈判策略。
以下是关于最新规定需要了解的五件事:
中国最新限制涵盖哪些?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将五种稀土元素纳入管制清单,此前四月份已将七种稀土元素列入管制清单。新增元素可用于军事用途,例如激光技术,而铕等元素则用于电视和智能手机屏幕。
商务部表示,各类稀土生产和加工设备也将受到出口管制,高密度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用的正极和负极材料也将受到出口管制。用于切割工具等工业用途的合成钻石也在名单上,但用于珠宝的合成钻石除外。
除这些限制外,商务部还公布了新规定,禁止未经授权出口与稀土开采、加工和磁铁制造相关的技术。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措施之一是,要求任何在海外生产含有中国特定原料的产品的企业也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才能将产品销往第三国。
商务部发言人表示,这些措施“不针对任何国家和地区”,将“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安全”。
全球供应链面临哪些风险?
中国管制措施的范围,加上稀土材料对制造从智能手机到武器等各种产品的重要性,意味着许多行业的制造商都将面临严重的中断。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出口管制将对美国稀土磁体行业造成“非常严重的打击”,因为美国减少对中国依赖的努力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知道依赖程度会降低,所以他们现在就需要出手,”她说道,“美国唯一的稀土磁体制造商诺Noveon Magnetics仍然依赖中国的原材料。”
她表示,对回收技术的出口管制还可能影响苹果与MP Materials在加州回收稀土磁铁的5亿美元合作伙伴关系。
苹果、谷歌和微软供应商的一位高管称,稀土材料广泛用于耳机、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声学元件、电机和电池。
“我们一直在寻找非中国产稀土磁铁的替代品,但只替换了少数几种,因为验证过程很长,短时间内无法全部替换,”这位高管表示。“最新的限制措施出台后,我们预计会造成更多不便,从而扰乱供应链。”
悉尼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经济安全项目主Hayley Channer表示,“一些公司已经感受到中国打压措施的影响。“鉴于中国加大了企业在华经营的难度,一些国防相关企业和科技公司干脆放弃了这块业务。”
她表示,最新举措将“进一步限制西方国家科技和国防公司的生产能力。如果企业投入受限,就无法完成订单。此外,还需要重新申请许可证,这还会增加合规负担。”
如果以先前的限制措施为准,合规负担可能会相当大。业内消息人士此前透露,更严格的规定导致繁琐手续比预期更多,造成了供应延误和瓶颈。
这对于备受期待的中美领导人会晤意味着什么?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国家领导人预计将于本月底在韩国亚太经合组织论坛期间举行会晤,上述举措出台之前,两国之间的关税休战将于11月10日到期。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关键矿产安全项目主任Gracelin Baskaran表示:“出口管制同时增强了中国在即将进行的谈判中的议价能力,并削弱了美国重建工业基础的努力。”
美国已经拥有一项名为“外国直接产品规则”的机制,用于限制美国技术的出口,即使这些技术被用于在中国境外生产产品。该规则于1959年推出,最近已被用来限制对华半导体出口。Baskaran表示,这是中国首次对美国使用类似机制。
稀土专家Thomas Kruemmer表示,新限制措施旨在防止中国稀土被用于美国国防工业。获取供应权可能会被用来强制美国遵守这些“域外”措施。
“这背后的威胁很简单——当你来取下一批货时,我们发现你把这批货卖给了五角大楼的某个工作人员,那你就跟生意说再见吧,因为我们不会再给你供货了,”他说,“虽然这些措施可能会影响即将举行的贸易谈判,但它们不太可能被直接用作谈判筹码,并补充说,由于中国援引国内法和国际法作为这些措施的理由,因此这些措施不会正式摆上谈判桌,他们已经正式关闭了所有谈判渠道。”
不过,一位长期在稀土公司任职的高管表示,信息是明确的。“我认为,随着关税谈判的继续,此举将进一步收紧政策,而且是域外政策,”该人士表示,“此举实际上是在让特朗普和他的团队感到不安,而这支团队从未为自己挑起的贸易战做好准备。现在,附带损害有点失控了。”
投资者和市场有何反应?
中国股市10月9日上涨,这是八天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但10月10日上午,市场对10月9日收盘后发布的部分公告的反应褒贬不一。
人造钻石生产商的股价飙升,河南黄河旋风股价一度涨停,涨幅达10%。中信证券分析师指出,此次超硬材料出口管制范围较去年8月宣布的限制措施有所扩大,凸显了这些材料的“战略重要性”。
另一方面,锂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的股价在香港下跌了6%,天齐锂业等主要锂生产商也出现下跌。近几个月来,锂行业面临动荡,当地媒体报道称,宁德时代旗下一家子公司管理的大型矿山将比预期更快恢复运营,导致限产预期消退。
分析人士预计,新的出口管制对生产的影响有限,因为其涵盖了每公斤300瓦时或以上的高密度电池。
中国宣布这一消息后,西方稀土生产商和开发商的股价大多上涨,延续了中国加强稀土行业管控以及其他政府采取应对措施所引发的强劲牛市行情。全球最大的非中国稀土供应商澳大利亚Lynas的股价在六个月内飙升了159%。
其他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如何应对中国对稀土的控制?
其他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对中国加强对关键矿产的控制感到担忧,其中一些国家已采取措施建立替代供应链。今年夏天,五角大楼入股了美国稀土矿商MP Materials,该公司正在构建磁铁供应链;而澳大利亚则将公共资金投入了矿砂开采商Iluka和开发商Arafura的稀土分离项目。
法国的项目也在取得进展,日本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将投资约1亿欧元(1.09 亿美元)用于稀土精炼项目,比利时索尔维公司也已在法国建立了一座稀土加工厂。
尽管此类努力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盈利能力和可行性质疑,但Kruemmer表示,中国的行动正在为此类替代供应链的成功创造条件。
“中国已经让西方稀土矿商变得具有投资价值。问题不再是价格和成本的问题。问题很简单——‘让我们在最差的中挑选最好的。’”
参考链接:https://asia.nikkei.com/business/technology/china-s-rare-earths-shock-5-things-to-know-about-the-latest-cur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