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元禾控股和合肥建投联合领投,兴泰投资、合肥产投、包河创投跟投,老股东中科创星持续加注。
成川科技是一家半导体自动物料搬运系统(Automatic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AMHS)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AMHS系统主要用于芯片制造工厂的自动运输和调度,被视为工厂自动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它负责在封闭的洁净环境中完成晶圆、物料及载具的自动搬运,实现生产线间的高效衔接和信息化管理。
受近年来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市场化驱动及国产替代等因素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持续完善,为AMHS的发展带来机遇。
成川科技创始人顾晓勇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热能工程专业(1985级),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顾晓勇曾在三星半导体(苏州)任职超过20年,深度参与多条晶圆生产线的新建与改扩建,对行业极为熟悉。
2020年,顾晓勇抓住国产半导体装备崛起的窗口期,在苏州工业园区正式创立成川科技,聚焦半导体 AMHS 整体解决方案研发。
创业初期,团队面临技术与市场的双重挑战:一方面,日企已构建成熟专利壁垒,核心技术难以借鉴;另一方面,国内晶圆厂对国产 AMHS 缺乏信任。
顾晓勇带领团队从基础研发突破,2021年成功研制出第一代天车(OHT)设备,建成国内首条可模拟半导体洁净车间场景的 AMHS Demo线,通过每秒5.2米运行速度、±1 毫米定位精度的实测数据,验证国产系统的技术可行性。
2022年,成川科技的12寸先进封装线AMHS整线项目通过验收,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国产 AMHS 整线交付并获终验的案例;此后,团队延续“从封测到晶圆制造”的拓展路径,先在封测、碳化硅等细分领域积累客户(如长电科技等龙头企业),2024年成功切入12寸晶圆厂市场,拿下核心生产场景订单。
成川科技产品图
截至2025年,成川科技天车产品已有8个品类,近三年营收保持翻倍增长。
半导体行业生产环节复杂、自动化要求高,物料搬运系统是其中的重要支撑。
在传统模式下,物料转运往往依赖人工或半自动设备,效率有限,难以满足高洁净度的生产要求。因此AMHS系统需求增长,并且始终与晶圆制造规模和技术需求同步升级,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萌芽期(1990年前):人工为主的初步探索
这一时期,晶圆厂以 6 寸及以下产线为主,晶圆重量轻、生产规模小,对物料搬运的自动化需求较低,未形成标准化自动化系统。
2、兴起期(1990-2015年):海外系统的垄断起步
2000年后12寸晶圆厂成为主流,单盒晶圆重量达8-15公斤,人工搬运无法满足需求。此时,日本大福、村田机械推出第一代 AMHS 系统,以天车(OHT)为核心实现工序间自动搬运,迅速成为 12 寸晶圆厂标配。
3、崛起期(2015 年至今):国产替代的破局阶段
300mm晶圆厂普及后,先进制程工艺复杂度提升,对 AMHS 的智能化、动态调度需求显著升级。但海外厂商垄断导致设备采购成本高、国产替代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第四代 AMHS 系统融入动态决策、智能调度功能,成川科技、弥费科技等本土企业突破技术壁垒,推出国产整线解决方案。
全球AMHS市场呈现稳健增长态势,2015-2022年从6.7亿美元增长至30.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4%,2022年即便面临行业波动仍逆势增长12%,预计2025年将达39.2亿美元。2015-2022年,中国AMHS市场规模5.1亿元增长至47.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8%,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81.5 亿元。
当前AMHS市场面临三大核心痛点:一是技术壁垒高,2023年国内 AMHS 国产化率仅 5%,海外企业长期垄断;二是进口设备成本高、服务响应滞后,增加国内晶圆厂运营成本;三是先进制程下,对系统动态调度、高精度定位的需求持续升级。
对应的主流解决方案分为两类:海外方案以日本大福、村田机械的成熟系统为代表,技术稳定但成本高昂;国产方案则以成川科技等企业为核心,主打高性价比整线解决方案,既适配本土晶圆厂需求,又兼顾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成为推动国产替代的关键力量。
从市场份额看,全球 90% 以上的 AMHS 市场由日本大福、村田机械垄断,国内市场格局类似,本土企业份额不足5%。行业尚未形成本土头部企业,处于“海外双寡头垄断 + 本土企业突围”的阶段。
日本大福作为全球龙头,业务覆盖半导体、显示面板等多领域,技术积累深厚且系统稳定性强,与全球主流晶圆厂建立长期合作;日本村田机械聚焦半导体高端制程 AMHS 设备,高精度定位技术与定制化服务能力突出。
本土企业中,弥费科技聚焦 AMHS 系统集成,优势在于软件算法与本土晶圆厂适配经验;华芯智能主攻封测领域 AMHS 设备,以高性价比、短交付周期为核心竞争力。
与竞争对手相比,成川科技的差异化优势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技术突破领先,率先实现12 寸先进封装线 AMHS 整线国产交付验收;二是市场策略务实,采用“从封测到晶圆制造”的梯度拓展路径,先在封测、碳化硅等领域积累案例,降低市场验证门槛;三是供应链协同高效,与本土晶圆厂、零部件企业协同,在响应速度与成本控制上优于海外企业。
当前 AMHS 行业正朝着智能化、高精度化与国产化方向升级:智能化方面,系统融入 AI 动态调度算法,可实时优化物料流转路径,提升生产效率;高精度与高速度方面,天车设备运行速度突破 5 米 / 秒,定位精度达 ±1 毫米,能适配先进制程需求;国产化方面,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逐步实现本土替代,降低对外依赖。
行业未来将迎来三大机遇:
一是国产替代红利,国内 AMHS 国产化率仅 5%,随着晶圆厂扩产与供应链安全需求,预计 2030 年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 30% 以上,替代空间巨大;
二是先进制程需求,3nm 及以下制程对 AMHS 的智能化、精细化要求更高,本土企业可通过技术迭代抢占高端市场;
三是跨领域延伸,AMHS 技术可复用至显示面板、新能源电池等高端制造领域,打开增量市场,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未来,随着国内半导体制造项目的推进和自动化需求增加,AMHS系统有望进一步普及。
产业基金、地方资本与科技企业之间的协同,成川科技的这一轮融资,也反映出国产高端制造装备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正在逐步提升。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