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MCU加上AI,安谋科技发布新一代CPU IP
2.长电科技2025年三季度营收超百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9.3%
3.明微电子实控人王乐康减持210万股
4.北京君正V系列芯片将扩展至64位架构
5.又一千亿级大市场要来了!企查查:动力蓄电池回收相关企业近20万
6.【每日收评】集微指数跌0.15%,地平线机器人拿下日本TOP OEM主流车型平台订单
7.扬杰科技终止现金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双方因经营理念等分歧友好解约
1.为MCU加上AI,安谋科技发布新一代CPU IP
日前,安谋科技Arm China发布“星辰”STAR-MC3 CPU IP解析长图,清晰展现了该产品的五大亮点、核心应用领域与“星辰”CPU IP系列产品图谱。
“星辰”STAR-MC3是安谋科技Arm China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高能效嵌入式芯片IP,基于Arm®v8.1-M架构,向前兼容传统MCU架构,集成Arm Helium™技术,显著提升CPU在AI计算方面的性能, 较上一代提升超200%。
“星辰”STAR-MC3具备优异的面效比,较上一代提升10%,是目前支持Helium技术中面积最小的CPU IP。
“星辰”STAR-MC3的能效比相较上一代产品提升3%,较第一代产品增幅超一倍,实现高性能与低功耗设计。
“星辰”STAR-MC3面向AIoT智能物联网领域,为主控芯片及协处理器提供核芯架构,也可作为手机和服务器芯片中系统控制器或Sensor Hub等子系统的核心CPU,助力客户高效部署端侧AI应用。

2.长电科技2025年三季度营收超百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9.3%
2025年10月23日,长电科技公布了2025年三季度报告。财报显示,长电科技今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00.6亿元,环比增长8.6%,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人民币4.8亿元,环比增长80.6%,利润总额人民币6.1亿元,同比增长29.3%。前三季度累计实现收入人民币286.7亿元,同比增长14.8%,创历史同期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人民币9.5亿元。
今年以来,长电科技加快先进封装业务升级和产能建设步伐,推动前沿技术创新及应用落地,并加大全球化与本地化的多元客户拓展。一至三季度,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其中晶圆级封装、功率器件封装及电源管理芯片封装等产线接近满产。同期,公司多个业务板块收入实现显著同比增长,其中运算电子、工业及医疗电子、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9.5%、40.7%和31.3%。公司正处于加速转型阶段,依托在高附加值领域的持续投入,不断推动新产品导入与量产。随着需求复苏和产能利用率提升,公司将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优先保障高毛利产品的产能分配,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长电科技持续开展先进封装技术的探索与创新,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4.7%至15.4亿元,并在光电合封(CPO)、玻璃基板、大尺寸fcBGA封装、高密度系统级封装(SiP)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同时,公司不断引进全球人才,增强研发力量储备,为未来持续发展筑牢基础。(来源: 长电科技)
3.明微电子实控人王乐康减持210万股
10月23日,明微电子(688699.SH)公告称,实际控制人王乐康于2025年10月15日至10月21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向华宝万盈资产明鸿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转让公司股份210万股,占扣除回购股份后总股本的1.97%。

公告显示,本次股份转让价格区间为27.84元/股至29.10元/股。转让完成后,王乐康持股数量由1292.22万股降至1082.22万股,持股比例由12.13%降至10.16%。
公司说明称,本次股份变动系实际控制人与其一致行动人之间的内部股权转让,合计持股数量未发生变化。该行为不涉及公司控制权变更,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不产生实质性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明微电子主要从事高性能模拟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产品涵盖LED驱动、电源管理芯片、智能照明控制等领域。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芯片产品结构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股权内部转让体现了股东之间的资金与持股结构优化需求,对公司经营层面影响有限。随着智能照明及节能电子需求增长,公司在模拟芯片赛道的布局有望带来长期增长动力。
4.北京君正V系列芯片将扩展至64位架构
10月23日,北京君正(300223.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确认,其V系列芯片将规划向64位架构扩展。这一消息引发业内对国产MCU(微控制器)未来发展方向的广泛关注。结合此前公司在3D DRAM芯片研发与市场拓展方面的布局,本次V系列升级有望进一步增强其在物联网与工业控制领域的竞争力。

业内分析指出,64位架构相较于现有的32位架构,在寻址能力和数据处理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扩展至64位后,V系列芯片将具备处理更复杂任务、支持更大内存容量及运行更高级操作系统的能力。该架构升级将为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及汽车电子等领域带来显著性能提升。
例如,在智能座舱领域,更高性能的MCU将支持更流畅的交互体验和更多元化的应用功能;在自动驾驶与车载感知系统中,高算力MCU能够更高效地处理传感器数据,助力车辆实现更精准决策与控制。
北京君正近年来持续加大在存储芯片与计算芯片领域的投入。公司计算芯片业务增长迅速,特别是在智能安防、可穿戴设备及物联网领域表现突出。V系列扩展至64位架构后,产品线将进一步丰富,有助于公司在高端MCU市场建立更强竞争壁垒。
此外,北京君正正积极布局车规级市场,LED驱动芯片已在车灯领域实现量产,3D DRAM芯片研发稳步推进。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高可靠性MCU需求不断攀升,公司有望借助技术协同与产品矩阵优势把握新一轮增长机遇。
业内人士认为,国产MCU正处于快速崛起阶段,但仍面临国际厂商的激烈竞争。北京君正通过架构创新与生态协同,为国产芯片产业注入新动能。随着64位架构与3D DRAM等技术的应用落地,公司有望在智能硬件与汽车电子赛道持续突破。
5.又一千亿级大市场要来了!企查查:动力蓄电池回收相关企业近20万

据人民网报道,近日从市场监管总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电池使用寿命推算,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据统计,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司长刘洪生说,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围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积极推进相关国家标准研制发布,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其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建设,围绕动力电池绿色设计、余能检测、放电、存储、定向循环等方面,推进相关国家标准制修订,更好发挥标准支撑引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作用。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国内动力蓄电池回收相关企业现存量达19.23万家,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占比达31.61%,其次为华南地区,占比达16.18%。注册量方面,近十年动力蓄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年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2024年,每年注册量均在4万家以上,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3.5万家,其中前九月注册量达3.34万家,同比增长7.3%。从城市线级分布来看,今年新注册的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三线城市,占比达24.67%,其次为新一线、二线城市。
1、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国内动力蓄电池回收相关企业现存量达19.23万家,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占比达31.61%,其次为华南地区,占比达16.18%,分布在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的相关企业,占比在10%-15%之间。
2、前九月注册量达3.34万家,同比增长7.3%

企查查数据显示,注册量方面,近十年动力蓄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年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2024年,每年注册量均在4万家以上,其中,2024年注册量达4.33万家。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3.5万家,其中前九月注册量达3.34万家,同比增长7.3%。
3、今年新注册的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三线城市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城市线级分布来看,今年新注册动力蓄电池回收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三线城市,占比达24.67%,其次为分布在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相关企业,占比分别达19.42%、18.37%。
6.【每日收评】集微指数跌0.15%,地平线机器人拿下日本TOP OEM主流车型平台订单
10月23日,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上涨,截止收盘,沪指涨0.22%,收报3922.41点;深证成指涨0.22%,收报13025.45点;创业板指涨0.09%,收报3062.16点。沪深两市成交额16439亿,较昨日小幅缩量239亿。
半导体板块表现较差。集微网从电子元件、材料、设备、设计、制造、IDM、封测、分销等领域选取了117家半导体公司。其中38家公司市值上涨,麦捷科技、英唐智控、顺络电子等公司市值领涨;79家公司市值下跌,楚江新材、万业企业、神工股份等公司市值领跌。
近日,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孙仲研究员团队联合集成电路学院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基于阻变存储器的高精度、可扩展模拟矩阵计算芯片,首次实现了在精度上可与数字计算媲美的模拟计算系统。该芯片在求解大规模MIMO信号检测等关键科学问题时,计算吞吐量与能效较当前顶级数字处理器(GPU)提升百倍至千倍。
全球动态
周四,美股三大指数普跌。标普500指数收跌35.95点,跌幅0.53%,报6699.40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跌334.33点,跌幅0.71%,报46590.41点;纳指收跌213.27点,跌幅0.93%,报22740.396点。
美国科技七巨头表现分化,亚马逊以2.56%的涨幅领涨,收盘价222.03美元,成交额达106.83亿美元;苹果、微软、Meta分别小幅上涨0.20%、0.17%、0.15%,收盘价依次为262.77美元、517.66美元、733.27美元;而英伟达、特斯拉、谷歌则呈现下跌态势,英伟达跌0.81%报181.16美元,特斯拉跌1.08%报442.60美元。
热门中概股里,网易跌超4%,新东方收跌超3%,阿里跌超2%,百胜中国、百度、小鹏、拼多多跌超1%。
个股消息/A股
香农芯创——10月22日,香农芯创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2.76亿元,同比增长6.58%,创下单季度收入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下降3.11%;扣非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0.65%。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64亿元,同比增长59.9%;归母净利润3.59亿元,同比下降1.36%;扣非净利润3.56亿元,同比下降15.29%。
东软集团——近日,东软集团宣布收到国内某知名大型汽车厂商的定点通知,将为该厂商供应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预计生命周期内总金额约56亿元人民币,这标志着东软集团在汽车电子领域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格林美——10月23日,锐明技术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9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9.18亿元下降11.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亿元,同比增长2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幅达21.62%。基本每股收益1.55元,同比增长22.0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93%,较上年同期提升0.11个百分点。
个股消息/其他
特斯拉——10月23日,特斯拉正式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在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供应链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公司实现车辆交付量创纪录增长,能源存储业务爆发式扩张,整体展现出强劲的业务韧性与多元增长潜力。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特斯拉总收入同比增长12%至280.95亿美元,自由现金流同比提升46%达39.9亿美元,为后续技术研发与产能扩张奠定坚实基础。
地平线——10月23日,据钛媒体报道称,中国智驾科技公司地平线机器人已成功拿下日本TOP OEM主流车型平台订单,根据合作规划,地平线将为该平台提供基于征程6系列芯片的中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极氪汽车——10月20日晚,极氪汽车苏鲁战区总经理亲自致电顾客,就门店销售不当言论事件郑重致歉,并通报了相关处理结果:两名涉事销售被立即开除,相关管理层受到连带处罚。
集微网重磅推出集微半导体产业指数!
集微半导体产业指数,简称集微指数,是集微网为反映半导体产业在证券市场的概貌和运行状况,并为投资者跟踪半导体产业发展、使用投资工具而推出的股票指数。
集微网观察和统计了中国“芯”上市公司过去一段时间在A股的整体表现,并参考了公司的资产总额和营收规模,从118家集微网半导体企业样本库中选取了30家企业作为集微指数的成份股。
样本库涵盖了电子元件、材料、设备、设计、制造、IDM、封装与测试、分销等半导体领域的各个方面。
截至今日收盘,集微指数收报6000.99点,跌9.29点,跌幅0.15%。
【每日收评】作为长期专题栏目,将持续关注中国“芯”上市公司动态,欢迎读者爆料交流!
7.扬杰科技终止现金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双方因经营理念等分歧友好解约

10月23日,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300373,证券简称:扬杰科技)发布公告,宣布终止以22.18亿元现金收购东莞市贝特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特电子”)100%股权暨关联交易事项。该决定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及第五届监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据悉,扬杰科技此前已就本次收购事项完成多项关键流程。2025年9月10日,公司董事会与监事会分别审议通过收购议案;9月29日,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进一步审议通过该议案,并授权董事会办理交易相关事宜,包括签署协议、签订补充协议等。
此次交易终止源于贝特电子方的主动提议。2025年10月23日,扬杰科技收到贝特电子实际控制人及主要股东签署的终止股份转让通知书。通知书指出,交易推进过程中,双方在业务类型、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且对贝特电子未来经营理念与管理思路分歧较多,故决定终止股份转让,并希望扬杰科技同意友好终止《股份转让协议》履行,且不追究相关方违约责任。
鉴于核心交易方终止股份转让导致收购目的无法实现,结合《股份转让协议》相关约定,扬杰科技董事会经研究决定同意终止本次全部交易。因截至公告披露日,标的股份尚未交割,转让对价也未支付,公司同意不向贝特电子相关股东主张违约责任,并授权管理层与其他协议方签署交易终止协议。
资料显示,东莞市贝特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力电子保护元件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
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25日,注册地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园区南朗路19号,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为韩露。其主要产品包括过流保护元件、过温保护元件等,如熔断器、热熔断体等。产品应用覆盖3C及各类家电、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储能、轨道交通等众多领域。
公司聚焦中高端电子、电力电路保护元件,专注产品研发及创新,销售规模及产品类别稳居国内行业前列,为细分行业龙头。公司已通过ISO9001、ISO14001等多项管理体系认证,产品也通过了UL、CCC等多项认证。集团旗下拥有三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两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两个广东省电路保护元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