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摄影师Dirk Oppelt,来自CPU-Collection.de)
五十年前,一款芯片开启量产,它不仅为AMD的辉煌未来奠定了基石,更催生了我们如今所评测的诸多顶级CPU。AMD的Am9080芯片,其诞生之路虽略显不光彩——源自对英特尔8080的逆向工程与克隆,但正是这一举动,让那些大量采购8080微处理器(如军方)的组织意识到第二供应商的重要性。最终,英特尔与AMD达成了许可协议,而后的故事,便如人们所说,成为了历史。
Am9080的诞生,源自一系列既艰难又富有创新性的工作。据维基百科记载,1973年夏,Ashawna Hailey、Kim Hailey和Jay Kumar在施乐公司工作的最后一天,对英特尔8080的预生产样品进行了详尽的拍摄。
凭借约400张精细图像,这三人成功绘制出了该芯片的原理图和逻辑图,随后在硅谷四处探寻是否有对此感兴趣的合作方。
不出所料,AMD上钩了,他们认为这款处理器能够适配其新研发的N沟道MOS工艺。有资料显示,AMD于1974年首次销售Am9080,而同年英特尔也将该处理器推向了商业市场。然而,直到1975年,AMD才正式将Am9080推向市场并实现量产。
从我们所掌握的关于AMD制造Am9080的成本及售价的信息来看,量产这些芯片无疑是一项极具潜力的基础商业建设事业。多方消息显示,单个Am9080处理器的制造成本仅为50美分(每个晶圆可产出100个),但AMD却能以每个700美元的价格将其售予军方客户。
1976年,AMD迎来了从其英特尔8080克隆芯片中获利的又一良机。为避免无休止的法律纠纷,AMD抓住机遇与英特尔签署了交叉许可协议,从而获得了成为“第二供应商”的资格。
当然,这并非英特尔的善意之举。一些利润丰厚的合同(如军方合同,再次提及)要求关键部件必须有第二供应商。因此,AMD与英特尔签署了一项协议,AMD需在签署时向英特尔支付25,000美元,并每年支付75,000美元的许可费。该协议还免除了双方对过去侵权的责任。
WikiChip(顶部链接)指出,该协议将成为芯片制造竞争对手间未来重要协议的基础,特别是1982年的扩展协议,该协议允许AMD制造自己的x86 PC处理器。根据扩展协议,AMD的首款芯片将是其Am286(1982年),它是英特尔80286的授权版本。
 
(图片来源:Via WikiChip)
AMD生产了众多Am9080变体以推动其芯片制造业务的发展。在WikiChip列出的28个版本中,时钟频率范围从2.083到4.0 MHz不等,最低/最高工作温度范围从适中的0-70摄氏度型号到符合MIL-STD-883标准的“AM9080ADM”(例如),该型号能在低至-70摄氏度到高达125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计算。
Am9080芯片的晶圆尺寸远小于其复制的英特尔8080。这得益于AMD更先进、紧凑的N沟道MOS制造工艺。与现在相似,更先进的半导体工艺也带来了更高的时钟频率。英特尔8080处理器型号的时钟速度从未超过3.125 MHz。
 
在谷歌新闻上关注Tom's Hardware,或将我们设为首选来源,以便在你的资讯流中获取我们的最新新闻、分析与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