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芯国际:三季度产能利用率95.8%,产线供不应求
2.海外芯片股一周涨跌幅:传三星内存芯片涨价飙升60%,费城半导体指数跌1.96%
3.【IC风云榜候选企业20】上扬软件:myCIM4.0加速落地,引领国产MES系统新阶段
4.普冉股份:拟收购诺亚长天31%股权,间接控股高性能闪存公司SHM
5.安弧科技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加速半导体静电卡盘国产化
6.国科量光:在合肥首发,看高端科学仪器的国产突围
1.中芯国际:三季度产能利用率95.8%,产线供不应求
11月17日,中芯国际(688981.SH)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其表示,三季度,公司整体实现销售收入 23.82 亿美元,收入环比增长 7.8%。三 季度末,公司折合 8 英寸标准逻辑月产产能达到百万片,增至 102.3 万片。12 英寸和 8 英寸晶圆收入占比分别为 77%和 23%,占比平稳;产能利用率达到 95.8%,出货量继续提升,销售片数环比增长 4.6%至 249.9 万片折合八英寸标准逻辑晶圆,主要是因为产业链切换加速进行,以及渠道还在备货补库存,公司积极配合客户保证出货;晶圆平均销售单价 环比增长 3.8%,主要是因为产品组合变化,制程复杂的产品出货增加。
三季度,销售收入以地区分类来看,中国、美国、欧亚占比分别为 86%、11%和 3%,其中中国区收入绝对值环比增长 11%,主要是因为前面提到 的产业链切换加速进行,加上国内的市场还在扩大,客户有拉货的需求。为了支援紧急需求,公司调整了产能分配,使得季度地区收入占比有了波动。
晶圆收入以应用分类来看,智能手机、电脑与平板、消费电子、互联与可穿戴、工业与汽车占比分别为 22%、15%、43%、8%和 12%。其中,消 费电子环比增长15%,主要因为在国内加速替代海外份额的阶段,公司 长期布局和合作的客户获得产业链机会,包括多样化的家用电器在内, 各类电子产品供应链需求都比较旺盛。 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2.0%,环比上升1.6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产 能利用率上升,产出增加抵消了折旧上升带来的影响。
中芯国际强调,产线实际上还是非常满的。 三季度产能利用率都到 95.8%了,这说明订单很多,产线是供不应求的状态。四季度指引没有大的跃升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是手机市场现在存储器特别紧缺,价格也涨得非常厉害。客户担心,就算其他芯片都备齐了,万一存储器不够,整机也组装不起来。而且存储器价格高,其他芯片的成本也需要控制。大家都在为这个事谈判和观望。
最后在急单方面,中芯国际承接了大量模拟、存储包 括 NOR/NAND Flash、MCU 等急单,为保障交付,主动将部分非紧急手机订单延后,这也使得手机业务占比短期有所下降。整体来看,存储的影响是双向的。对当前是提拉订单,对来年是看不清。
据我们的观察,存储供应短缺或过剩 5%就有可能给价格带来成倍的影响。目前行业供应存在缺口,预计高价位态势将持续。此外,NOR Flash、NAND Flash 及 MCU 等产品验证周期长、替代门槛高。即便有新厂商尝试进入,从流片到规模化量产也需至少 16 个月。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现有供应商的市场地位将保持稳定,难以被快速替代。
2.海外芯片股一周涨跌幅:传三星内存芯片涨价飙升60%,费城半导体指数跌1.96%
编者按:一直以来,爱集微凭借强大的媒体平台和原创内容生产力,全方位跟踪全球半导体行业热点,为全球用户提供专业的资讯服务。此次,爱集微推出《海外芯片股》系列,将聚焦海外半导体上市公司,第一时间跟踪海外上市公司的公告发布、新闻动态和深度分析,敬请关注。《海外芯片股》系列主要跟踪覆盖的企业包括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全球半导体主要生产和消费地的上市公司,目前跟踪企业数量超过110家,后续仍将不断更替完善企业数据库。

上周,全球重要指数涨多跌少。美股方面,道指涨0.34%,纳指跌0.45%,标普500涨0.08%。欧洲地区,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16%,法国CAC40指数涨2.77%,德国DAX30指数涨1.30%。亚洲地区,日经225涨0.20%,韩国综合涨1.46%,台湾加权指数跌0.92%。另外,费城半导体指数跌1.96%。
整体行情:传三星内存芯片涨价飙升60%
北京时间11月15日凌晨,美股周五收盘涨跌不一,道指收跌逾300点。纳指反弹收高,但本周录得跌幅。投资者在科技股引领华尔街遭遇一个多月来最惨交易日的次日大举买入关键科技股。
当地时间11月10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了两项最终规则,一是决定将其在2025年9月30日发布的“扩大最终用户管制以涵盖某些所列实体的关联方实体”(Affiliates Rule)规则(简称“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暂停实施一年,二是决定将艾睿(中国)电子贸易有限公司/Arrow China Electronics Trading Co., Ltd.和艾睿电子(香港)有限公司/Arrow Electronics (Hong Kong)Co., Ltd.的六个别名从实体清单中移除。
公告指出,BIS对关联企业规则实施为期一年的暂停。该规则将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自2025年11月10日起生效,至2026年11月9日结束,为期一年暂停关联企业规则。在第二阶段,自2026年11月10日起继续生效并无限期延长,除非未来另有延期更改,第一阶段移除的关联企业规则中的修改将重新纳入《出口管制条例》。
北京时间11月14日晚间消息,知情人士透露,三星电子本月将部分内存芯片的价格较9月份上调了高达60%。芯片分销商Fusion Worldwide的总裁Tobey Gonnerman称,三星11月份32GB DDR5内存芯片的合同价格从9月份的149美元上涨至239美元。他补充说,三星还将16GB DDR5和128GB DDR5芯片的价格上调了约50%,并将64GB DDR5和96GB DDR5芯片的价格上调了30%以上。三星拒绝就此事置评。
受美国出口限止收紧影响,芯片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公司预计明年在华支出将减少,该公司股价于周五开盘前下跌 6%。美国政府正加大对外国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的打击力度,重点针对那些通过子公司及关联企业规避芯片制造设备及相关产品出口限止的行为。这一举措对应用材料及其竞争对手的销售额造成了冲击。
应用材料的业绩被视为未来半导体需求的风向标,此前其竞争对手阿斯麦与科天半导体也针对中国市场发出了类似预警。不过分析师认为,应用材料整体销售额所受冲击将有所缓解——近年来该公司在华销售额占比已从近40%降至25%左右。应用材料预计,2026年下半年整体营收将实现增长。
韩国产业通商部11月12日表示,荷兰芯片设备制造商阿斯麦(ASML)华城园区竣工仪式举行。阿斯麦华城园区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设有深紫外(DUV)光刻、极紫外(EUV)光刻等高新设备零部件再制造中心和先进技术培训中心。阿斯麦将以华城园区竣工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同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韩国半导体企业在工艺及技术方面的交流合作,同时与韩国零部件、材料和设备企业构筑生态系统,实现与韩国半导体产业的互利共赢。据悉,阿斯麦曾发布到2025年投资24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在华城市打造半导体设备集群的计划。
美国存储半导体公司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将于下月在韩国进行首次公开招募,这一举措标志着其人才招聘策略的重大转变。此前,美光科技主要从中国台湾地区招募半导体人才,而此次转向韩国市场,旨在与韩国的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在高端带宽存储器(HBM)市场展开竞争。
据业内人士透露,美光科技计划通过大型招聘信息发布会,在韩国主要招聘平台上公布其公开招募计划。此次招聘政策的调整,源于存储半导体市场中心向高性能、低功耗的人工智能(AI)存储器转移的趋势。在传统的DRAM和NAND竞争中,企业主要通过低成本供应相似规格的产品来获得优势,这对拥有大规模生产能力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较为有利。
个股方面:欧美地区涨跌不一,亚洲地区态势分化
爱集微跟踪的106家境外半导体上市公司表现较差,其中29家上涨,77家下跌,费城半导体指数跌1.96%。
美股57家公司涨少跌多,10家上涨,47家下跌,其中涨幅居前的是TOWER半导体(18.07%)、超威半导体(5.68%)、美光科技(3.74%)、高通(1.81%),跌幅居前的是康特科技(-19.25%)、INDIE SEMICONDUCTOR(-17.84%)、SITIME(-13.57%)、蓝博士半导体(-11.54%)、英特格(-9.68%)、IPG光电(-9.38%)、奇景光电(-9.09%)。
欧洲方面,8家公司,5家上涨,3家下跌,其中涨幅居前的是英飞凌科技(7.52%)、AIXTRON(6.81%),跌幅居前的是ASM INTERNATIONAL(-5.01%)。
日韩地区,13家公司,3家上涨,10家下跌,其中涨幅居前的是瑞萨电子(5.42%),跌幅居前的是胜高(-9.72%)、RORZE半导体(-6.72%)、东京精密(-4.73%)、LASERTEC半导体(-3.45%)。
中国台湾及中国香港地区28家公司中,11家上涨,17家下跌,其中涨幅居前的是创意电子(9.30%)、旺宏(7.94%)、南亚科(7.82%),跌幅居前的是祥硕科技(-9.93%)、硅力-KY(-7.95%)、力旺(-6.68%)、联合再生(-5.94%)。
3.【IC风云榜候选企业20】上扬软件:myCIM4.0加速落地,引领国产MES系统新阶段
【编者按】自2020年举办以来,IC风云榜已成为半导体行业的年度盛事。今年进一步扩容升级,共设立三大类73项重磅大奖,覆盖投资、上市公司、市场、AI、具身智能、职场、知识产权、汽车、海外市场九大核心领域,全方位挖掘半导体产业各赛道的标杆力量。评委会由超过100家半导体投资联盟会员单位及500+行业CEO组成。获奖名单将于2026半导体投资年会暨IC风云榜颁奖典礼上揭晓。
【候选企业】上扬软件(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扬软件)
【候选奖项】年度最佳解决方案奖

在高科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工业软件是核心支撑。上扬软件(上海)有限公司深耕行业二十余年,以自主研发的 CIM/MES 解决方案,破解国内市场技术痛点,成为半导体、光伏、LED及光学等高科技领域国产替代的关键力量。
上扬软件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上海,并在成都、合肥、北京、西安、武汉、南京及新加坡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公司专注于为半导体、光伏、LED和光学等高科技制造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提供包括制造执行系统(MES)、统计过程控制系统(SPC)、设备自动化方案(EAP)、配方管理系统(RMS)、先进制程控制系统(APC)、故障检测分类系统(FDC)、良率管理系统(YMS)、缺陷管理系统(DMS)以及远程控制管理系统(RCM)等多方面的产品、服务与技术咨询。是国内首家实现12英寸半导体MES系统国产化的软件公司,拥有完全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公司始终致力于以数据赋予机器洞察力,让生产的脉络流淌智慧,将微小的误差消弭于未形。
作为国内最早自主研发半导体MES的厂商,上扬软件于2001年成功推出基于Java技术的myCIM系统,先后被国内外众多半导体厂家使用验证,深耕半导体领域的同时,公司自2007、2008年先后进入LED及光伏领域,多项案例被行业内头部客户成功验证。;2018年起,上扬软件连续获得大规模订单,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半导体和光伏MES市场的份额。
近年来,MES系统概念在半导体生产管理中逐渐得到重视,然而国内市场长期面临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IBM和应用材料公司几乎垄断了12英寸全自动量产线的MES系统,国产厂商仅能在4至6英寸晶圆厂实现应用。上扬软件在此背景下持续投入研发,2019年公司推出的my CIM 4.0系统填补了国内12寸半导体MES系统空白。
上扬软件的myCIM 4.0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同时支持6英寸、8英寸及12英寸FAB产线,可根据不同行业客户需求灵活搭配组合,在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同时实现最大投入产出比;同时,该产品能完美支持工厂全自动化(Fully Auto)生产,既契合工业4.0的高灵活性要求,又可助力产线实现个性化生产模式。
myCIM4.0在研发线、中试线及量产线经过大量客户验证:具备人机料法环多维度数据库设计、亿级并发事务处理能力、高可靠系统集成及多异构系统实时数据同步等关键技术,能够满足复杂制造场景的实时监控与智能决策需求。

图:上扬软件myCIM产品方案模块
截至目前,上扬软件已累计服务80余座晶圆厂,客户包括中芯国际、格科微电子、豪威半导体、芯业时代、华虹集团等行业龙头。公司凭借稳定可靠的产品与服务,助力众多晶圆制造工厂完成从手动、半自动到全自动化生产的转型。公司明星MES解决方案myCIM持续获得市场认可和经营突破,服务客户已超过200余家。
长期的技术研发与项目实践,使其对半导体制造工艺流程、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客户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能够为客户提供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晶圆厂合作过程中,上扬软件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项目实施和服务体系,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秉持“科技赋能产业”的理念,上扬软件持续推进自主研发与国产替代进程,致力于用可控、可持续的工业软件体系推动中国高科技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
【奖项申报入口】
2026半导体投资年会暨IC风云榜颁奖典礼将于2025年12月在上海举办,奖项申报已启动,目前征集与候选企业/机构报道正在进行,欢迎报名参与,共赴行业盛宴!
【年度最佳解决方案奖】
专为那些能够为行业提供高品质、创新性解决方案,且其产品已获得行业客户广泛认可和好评的企业而设立的。作为企业的‘明星方案产品’,通过‘IC风云榜-年度最佳解决方案奖’的评选加持,更将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并在技术层面加强了市场对它们的青睐与认可。
【报名条件】
1、提供申报《方案》的市场情况及市场反馈,需要行业大客户采购或行业多客户采购清单,客户名称可以是代号形式;
2、企业的产品得到市场验证,至少有1款产品已经实现大规模应用;
【评选标准】
1、评委会由“半导体投资联盟”超100家会员单位及数百位半导体行业CEO共同组成;
2、每位评委限投5票,最终按企业得票数量评选出“年度最佳解决方案奖”
3、产品进度(30%)
4、行业影响力(20%)
4.普冉股份:拟收购诺亚长天31%股权,间接控股高性能闪存公司SHM
11月17日,普冉股份(688766.SH)公告称,公司与珠海诺亚长天存储技术有限公司3名股东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公司拟收购诺亚长天31%股权,交易金额合计人民币1.44亿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对标的公司的持股比例将达到51%,实现对标的公司的控股,从而间接控股SHM。SHM为一家注册在中国香港的半导体企业,专注于提供高性能2DNAND及衍生存储器(SLC NAND,eMMC,MCP)产品及方案,核心竞争力为固件算法开发、存储芯片测试方案、集成封装设计、存储产品定制,因其产品具有高性能品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家电安防、可穿戴、智能终端等领域。
2025 年前三季度,随着各研发项目的深入开展,普冉股份共计研发投入 2.24 亿元,同比增长 29.93%。其持续推进已有产品线的新项目 研发,以及新增产品线研发,如 VCM Driver 以及 SPD 等。
5.安弧科技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加速半导体静电卡盘国产化
据常春藤投资消息,近日,安弧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由常春藤资本领投,长投集团、常见投资跟投。资金将用于静电卡盘及配套控制器等半导体设备核心零部件研发,该公司总部已迁往浙江嘉兴经开区。
安弧科技专注于半导体制造关键部件-静电卡盘(ESC, E-CHUCK)的研发与生产。
目前,我国静电卡盘的研发制造仍处于起步阶段,进口依赖度达95%以上,被日韩美制造商高度垄断,属于“卡脖子”关键零部件,尤其在半导体制裁加剧的背景下,国产替代需求进一步增强。常春藤投资消息指出,安弧科技致力于打破国外厂商在半导体静电卡盘领域的长期垄断,推动国内半导体设备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提升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
安弧科技创始人兼CEO李瀛龙拥有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与密歇根大学(美国)航空航天工程双学士学位,联合创始人兼COO韩绍庭拥有复旦大学数学学士学位,二人作为硕士研究生同学共同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毕业后分别在海外半导体设备研发与资本市场投融资头部企业任职十余年。归国后,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创业组建团队。据悉,该公司团队成员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特鲁瓦科学技术大学(法国)、东京工业大学(日本)等国内外顶尖高校,曾就职于ASML等知名企业,在半导体设备零部件领域拥有丰富的研发实战经验。
静电卡盘相较于传统的机械卡盘与真空卡盘,能有效避免传统机械卡盘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压力、碰撞等机械原因对晶片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减少颗粒污染,增大晶片的有效加工面积,同时克服了真空卡盘不可应用于低压环境的缺陷。静电卡盘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机械卡盘与真空卡盘成为半导体装备中非常重要的通用零部件。

(来源:常春藤投资)
在静电卡盘材料选择上,安弧科技聚焦玻璃基,其工艺选择多、材料成本低、难度可灵活适配,热膨胀系数可调且有更加优异的耐压表现,在先进制程等领域具有突出优势 。
此外,安弧科技还提供高稳定性、低电磁干扰的配套器件,涵盖传感、偏压、热控等数字控制和电源模块,与静电卡盘产品形成协同,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长投集团表示:本次投资安弧科技,将进一步增强区域产业链韧性,带动嘉兴市半导体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6.国科量光:在合肥首发,看高端科学仪器的国产突围
一枚小小的芯片,想要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核心挑战就在于其纳米级工艺的精密控制。然而,这些微观结构往往藏在原子尺度的深处——要想看清它们,过去只能依靠造价高昂、体积庞大的同步辐射装置。如今,这样的专业检测被“搬”上了一张两平方米的实验桌。
近期,科大硅谷片区企业安徽国科量光技术有限公司在合肥发布国内首台极紫外波段(5—20纳米)物质吸收谱台式化仪器。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实现重要突破,为实现核心检测技术的自主可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光电子谱光路图
国产突围 从“跟跑”到“并跑”
全球范围内,仅有美国和法国的两家科研机构在探索极紫外光源技术相关设备的台式化研发。长期以来,该领域的关键部件、核心参数、光源系统大多依赖进口。如今,随着我国制造业体系日益完备、科研转化机制不断健全,安徽国科量光技术有限公司率先实现极紫外等短波长光源的台式化突破,成为全球范围内首批迈出民用化关键一步的研发团队之一,标志着我国在该前沿领域实现了由“跟跑”向“并跑”的关键跨越。
安徽国科量光技术有限公司的设备采用激光等离子体技术,产生0.4~200nm的短波长高亮度光源,满足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和催化化工等领域高精度微观物质结构检测的需求。国科量光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胡广月表示,该台式化仪器可以让更多单位在自己的实验室全天候进行高质量检测;该技术也可以嵌入工业生产线,实现材料缺陷的实时检测、优化生产工艺、提升良品率。

短波长物质吸收谱台式化仪器系列
该设备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建设周期缩短至180天,整机造价较低。过去难以触及的高端科研装置,如今正逐步实现国产化与规模化应用。未来,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都有望以更低的门槛引入短波长光源,真正实现高端检测能力的普惠化、自主化。
极紫外仪器的三重功能
“紫外线大家都听过,但极紫外波段,是不是更强的那种紫外光?”采访中,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常见的疑问。
“它的波长比可见光更短、能量更高,一般需要在真空环境下使用。”胡广月解释说,以极紫外为代表的短波长光源(0.4-200纳米)是光谱中非常精细的一段,正因为它“细到足够小”,才具备了三个重要功能——能分辨物质成分是什么、能看清它长什么样,甚至能进行物质精细加工。
首先,用极紫外等短波长光源可以检测材料成分和物质结构。每种分子或化合物结构都有独一无二的指纹光谱,在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新能源、催化、生物等领域,很多物质的指纹光谱处于极紫外等短波长波段。该仪器可以识别这些指纹光谱,从而确定物质的成分与结构。
其次,利用短波长光源能对纳米尺寸的物质形貌进行显微成像。极紫外光波长非常短,能够实现比传统光学显微镜更高的分辨率,帮助科研人员观察芯片、电池、光伏材料等表面是否存在缺陷,尤其适用于半导体、生物医学等对精度要求极高的领域。
最后,在特定条件下,它还能直接进行物质加工。通过精确控制光的能量和位置,可以在材料表面蚀刻出纳米级结构,这就是芯片制造中常说的“光刻”。
“比如,在合肥重点布局的新型光伏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良品率不足50%”,胡广月表示,该仪器有望通过纳米级高精度检测帮助精准识别工艺问题,将良品率提升至90%以上水平。
向产业端行进
目前,该台式仪器已完成实验室验证,进入产业化准备阶段。团队正在围绕新型光伏材料、锂电池、光学薄膜、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应用对接与场景验证,后续将根据不同波段的检测需求定制仪器型号,并逐步进入科研、工业双端市场。
“这台设备之所以能在合肥率先实现转化落地,离不开政策支持。”国科量光总经理胡昕月表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国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首批试点单位之一,为科研团队自主转化成果提供了制度保障。
除政策赋权外,合肥市也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包括场地协调、资金支持、人才认定、企业对接在内的全流程保障。项目初创阶段,市科技局及市高新区管委会安排专员对接,协助团队完成企业注册、办公选址、申报“科技领军创业团队”项目,并通过转化奖励等方式提供资金扶持。在设备研发完成后,又组织场景对接,协调新能源、半导体等重点企业进行产品试用。
“选择落地合肥,也因为我们的客户就在周边。”胡昕月说,“我们主要面向新型显示、芯片制造、先进光伏、新能源材料等行业,而合肥恰好是这些产业的集聚地。设备要真正落地应用,就要能快速响应需求、不断试样调试,这些都离不开产业链的协同环境。”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科量光是合肥市构建创新生态、落实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生动实践,展现了地方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显著成效。未来,合肥将继续为更多前沿技术“从0到1”的关键跨越提供坚实支撑。(合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