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今年6月,三花智控正式在港交所上市。短短三个月过去,公司股价大涨。其中A股市值涨超千亿,最新超1900亿元。
这是A股今年最火的公司之一。
身后是一对绍兴父子——张道才、张亚波。早年从空调制冷配件厂起家,后来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三花智控成为特斯拉等车企的核心供应商。最新一幕,则是公司布局人形机器人,成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供应商。
乘上人形机器人东风,财富效应显现。根据《2025年新财富500创富榜》,张道才家族以193.7亿元位列第165位,如今市值大涨,收获百亿财富。
三花智控起源于浙江新昌县的一家农机修配厂。
1984年,张道才带领工厂转型为“新昌制冷配件厂”——彼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他考虑到冰箱开始进入百姓家庭,于是确立以精密制冷配件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不过,这类产品加工部件精度高,对技术有着很高要求。1987年,工厂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力量,研发出第一款“两位三通电磁阀”,不仅打破海外垄断,还为企业创造超千万的年利润,这为三花智控日后发展攒下重要资金。
另一个重要转折点是1994年,一家名为三花不二工机有限公司的中日合资企业成立,这便是三花智控的前身,张道才将“三花”归纳为“管理之花、科技之花、人才之花”。他带领公司瞄准“四通换向阀”这一技术含量高的空调用控制部件,全力投入攻关,一举打破美国兰柯公司60多年的垄断。
期间还有一段并购往事。1996年,美国兰柯公司专程登门,希望以10倍溢价收购三花同类业务,却被张道才拒绝了。此后10年,三花以成本优势反超对手,并在2007年反向收购兰柯公司四通阀业务,上演精彩一役。
与此同时,家族二代开始崭露头角。
1997年,上海三花电气公司成立,上海交大毕业的张亚波便被父亲派去担任总经理助理,开拓新业务。2000年,张亚波回到三花总部,历任公司各级主要经营管理岗位。之后三花正式转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5年在深交所上市。
到2014年,64岁的张道才卸任集团总裁一职。次年,张亚波正式接任总裁,全面负责控股集团的经营管理。
时至今日,在张道才与张亚波父子接力下,三花智控从小县城新昌出发,主要分为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和汽车零部件业务。官网介绍,公司净利润连续三年突破26亿元,2024年达31.12亿元。
今年6月,三花智控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启“A+H”双平台布局。现场,张道才、张亚波父子现身,一同敲响上市铜锣。
今年6月,三花智控A股市值约为930亿身家,但最新市值超1900亿身家,这意味着短短三个月市值翻了超一倍。
秘密藏在赴港招股书里。据悉本次港股上市,三花智控募资总额为93.36亿港元。其中,募资所得款项净额约10%将用于仿生机器人及其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
为抓住仿生机器人行业新商机,三花智控计划投资研发机电执行器等仿生机器人的主要组成部分,到2028年招聘约200名研发人才。从空调零部件起家,经历新能源汽车转型,如今的三花智控则闯入人形机器人供应链,背后的战略眼光值得研究。
其实从2007年起,三花智控就预判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确定的未来。彼时,公司擅长的热管理系统已经用在燃油车上,这对电动车更为关键。经过几年的摸索,三花终于在2014年成功研发出“车用电子膨胀阀”。
2017年,三花智控大手笔布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成为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的核心供应商,由此被市场视为特斯拉概念股。从2022年起,公司又开始布局具身智能赛道,将第三增长曲线押注于此。
一切悄然埋下伏笔——正是在空调阀、泵和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技术积淀,为其切入机器人领域提供了天然的竞争优势。与特斯拉多年的合作,也注定使其成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重要合作伙伴。
马斯克雄心勃勃,甚至公开表示特斯拉未来“约80%的长期价值”将来自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此前特斯拉董事会向马斯克提出的万亿美元股权激励方案,解锁条件之一是在10年内累计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
毫无疑问,一旦人形机器人迎来量产时刻,供应链厂商也会随之起飞。其中,三花智控所聚焦的机电执行器,主要由伺服电机、减速机构、编码器等核心部件组成,相当于“新能源车中的动力电池”,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大头便来自机电执行器硬件。
不出意外,三花智控乘上人形机器人东风——据相关研报,三花智控是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Tier1(一级供应商)之一。
投资人同样收获颇丰。三花智控H股公开发售获超747倍认购,引入18名基石投资者,包括Schroders、GIC、香港景林、上海景林、Green Better、Verition、钟鼎资本八期、Mirae Securities、工银理财、中邮理财、泰康人寿等。实际上,三花智控港股上市首日便破发,一度使基石投资者陷入到浮亏状态。但随后反转,三个月下来,这些基石投资人已浮盈不少。
不过,风险仍然存在。前不久,对于“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拿下1万台订单”传闻,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予以否认。作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三花智控股价随即回落。毕竟,这也实实在在影响着每一个供应链厂商的订单。
造富故事轮番上演。
有意思的是,另一个借着人形机器人概念大涨的同行,也来自浙江。拓普集团,同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一级供应商之一。
和三花智控发展历程相似——拓普集团早年从一间汽车配件厂起家,后来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2023年,拓普集团分拆出机器人事业部。今年以来,拓普集团录得超50%的涨幅,最新市值超1300亿元。根据《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邬建树以590亿的身家位列第382位,登顶宁波本土首富。
由此,股民们总结出“机器人中的易中天”——三花智控和拓普集团,另一个则诞生在均胜电子和卧龙电驱之间。令人惊讶的是,它们都来自浙江,坐落在长三角经济带。
这并非巧合。放眼长三角,这里不仅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还集聚了包括伺服器、减速机、控制器等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上游企业。
毫不夸张地说,仅靠长三角区域的供应链,就能打造出一款全球顶尖的人形机器人。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在一次交流中提及,“上海乃至长三角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供应体系。智元机器人几乎所有核心硬件均从国内采购”。
背后重要原因之一,是智能汽车与具身机器人在供应链上高度重合。调研数据显示,汽车产业链的上游(电驱动、通信等部件)、中游(系统及解决方案)、下游(终端器件及整机)各环节,均可与具身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产业链深度衔接,60%以上的产业链可以被聚合智能所用。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实力的缩影。这一边,长三角长期积累的先进制造环境,从精密加工到智能制造,为人形机器人“身体”制造提供了坚实支撑;那一边,珠三角依托同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高度重合的汽车、工业机器人两大优势主业,构建起涵盖零部件生产到产品组装的完备机器人供应链,形成显著的规模效应与成本优势。
来自中国的供应链军团,正在猛虎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