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发布iPhone 17系列和iOS 26时,错失了一个利用自身市场优势造福社会的绝佳契机——而这一功能,谷歌早已在其Pixel 10系列中得以应用。当下,海量AI生成的图像充斥着我们的信息流,辨别图像真伪变得愈发关键。
谷歌在Pixel 10手机中引入了一项名为C2PA内容凭证的基础功能,以此实现图像真伪的甄别。C2PA,即内容来源与真实性联盟,其宗旨在于判断图像是否由AI生成或编辑,进而助力剔除虚假图像。AI虚假信息问题日益严峻,特别是用于生成这些信息的系统正飞速改进——而谷歌,正是推动这项技术发展的企业之一。
别错过我们任何一篇公正的技术内容以及基于实验室的评测。将CNET设为Google优选来源。
然而,苹果并未加入承诺采用C2PA内容凭证的企业联盟。但要知道,苹果售出的iPhone数以百万计,这些设备堪称全球最受欢迎的图像制作工具之一。是时候让苹果在其iPhone 17相机中应用这项技术了。
从AI编辑的图像中甄别出真实照片
C2PA是Adobe发起的一项倡议,旨在为媒体添加内容凭证,以确认其是否由AI生成或编辑。谷歌便是该联盟的成员之一。自Pixel 10系列起,相机拍摄的每一张图像都会嵌入C2PA信息。倘若你在Google相册应用中使用AI工具编辑照片,该照片也会被标记为AI编辑。
在手机上通过Google相册查看图像时,向上滑动即可显示该图像的相关信息。除了相机设置等用于拍摄该图像的数据外,底部还新增了一个“此图像的制作方式”板块。这一板块的内容并非十分详尽——一张普通照片仅会显示“通过相机拍摄的媒体”——但倘若使用了Pro Res Zoom等AI工具,则会显示“使用AI工具编辑”。(我能在Pixel 10 Pro XL和三星Galaxy S25 Ultra上看到这一信息,但在iPhone 16 Pro的Google相册应用中却无法显示。)
放大图像
Pixel 10 Pro XL拍摄的照片包含C2PA信息,表明使用了AI工具,在此例中是Pro Res Zoom,它运用生成式AI重建放大100倍的图像。Jeff Carlson/CNET截图
再举一例,若你使用帮我编辑功能在拍摄后编辑照片以替换图像背景,生成的版本在信息中也会包含“使用AI工具编辑”。
放大图像
在Google相册中使用谷歌的描述性编辑工具,会添加“使用AI工具编辑”的标识,因为背景已被AI生成的图像替换。Jeff Carlson/CNET截图
平心而论,几乎每一张你用智能手机拍摄的照片都有AI的参与,毕竟按下快门按钮时捕获的曝光快照需要更好地合并,且机器学习被用于识别对象和场景。Pixel 10将这些照片标记为“使用非AI工具编辑”,所以谷歌专门将AI标签应用于使用生成式AI处理的图像。不过,到目前为止,实施情况参差不齐:我在Pixel 10 Pro XL上使用Google相册中的照片转视频功能制作的一个AI生成的短视频,完全没有显示C2PA数据,尽管视频角落确实有一个“Veo”水印。
这些视频帧是由一张静态照片(左)通过AI生成的,但由于结果是视频,Google相册并未显示C2PA标签。Jeff Carlson/CNET供图
重要的是C2PA信息存在
但关键在于:谷歌所做的远不止是给经过AI处理的图片打上标签。相机应用正在为拍摄的每一张照片添加C2PA数据,即便那些拍摄后你未做任何处理的照片也不例外。
目标并非突出显示经过AI编辑的照片,而是让你能够查看任何照片并了解其来源。
在Pixel 10发布前,我与Pixel相机产品组经理Isaac Reynolds交谈时,C2PA是一个重要话题,尽管从实际角度来看,这一功能远不如Pro Res Zoom或全新的相机教练功能引人注目。
“我们致力于在每一张Pixel相机拍摄的照片中保存这些元数据,是为了让人们开始对没有任何信息的照片产生怀疑,”Reynolds说,“我们只是想让市场上充斥着这种标签,以便人们开始期待这些数据的存在。”
这便是我认为苹果需要采用C2PA并为每一张用iPhone拍摄的照片打上标签的原因。这将带来大量打上标签的图像,并强化这样一种观念:没有标签的图像可能并非真实。倘若一张图像看起来不对劲,特别是当它涉及当前事件或旨在模仿企业以欺骗你时,查看其信息能够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谷歌并非孤例。三星Galaxy手机会给包含AI生成材料的图像添加AI水印和内容凭证标签。遗憾的是,由于苹果甚至未被列为C2PA成员之一,我承认期望该公司采用这项技术似乎有些不切实际。但考虑到苹果在市场上的规模和影响力,为iPhone拍摄的每一张图像添加C2PA凭证都将产生影响,并有望鼓励更多企业加入这一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