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增】iPhone在华销量,猛增22%
1 天前 / 阅读约15分钟
来源:集微网
iPhone17系列发布后首月苹果iPhone中国销量增22%;TCL华星攻克印刷OLED技术;存储器价格上涨,2026年智能手机及笔电出货将下降;Ceva与微芯科技合作推动AI应用;爱芯元智展示智能汽车芯片产品。

1.iPhone 17系列发布后首月,苹果iPhone在中国总销量增长22%

2.TCL华星曹蔚然博士:12年攻克“无人区”,印刷OLED局部领跑

3.机构:存储器价格上涨,2026年智能手机及笔电出货将下降2%及2.4%

4.Ceva与微芯科技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在边缘设备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的加速应用

5.爱芯元智仇肖莘:“技术通用、芯片专用”,助力汽车智能普惠


1.iPhone 17系列发布后首月,苹果iPhone在中国总销量增长22%

机构调查显示,尽管整体市场疲软,iPhone 17系列发布后的首月,苹果在中国的iPhone销量仍同比增长22%。

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数据显示,自9月19日发布以来,新款iPhone 17系列成为苹果在中国智能手机销售的主要驱动力,其中该系列销量占消费者总销量的近80%。

作为对比,iPhone 16系列于2024年9月发布,此后首月iPhone在中国的销量下降5%。

iPhone 17发布当天,数百人涌入苹果北京旗舰店,这表明尽管面临中国本土手机品牌的激烈竞争,消费者对苹果品牌的热情依然不减。

Counterpoint表示,受消费需求低迷的影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依然疲软,第三季度销量同比下降2.7%。

2.TCL华星曹蔚然博士:12年攻克“无人区”,印刷OLED局部领跑

11月14日,TCL华星全球显示生态大会(DTC 2025)在苏州举行。大会现场,TCL华星多款全新显示解决方案亮相,包括全球首款Real Stripe RGB OLED手机显示(5.65")、全球最高分辨率单片全彩硅基Micro LED显示(0.28")、全球最高PPI Real RGB玻璃基OLED显示(2.56")、全球首款分区分频OLED平板显示(13.2")等产品,充分展现TCL华星在半导体显示产业全技术布局的创新力,以及在全链路技术突破、标杆性新品、产品标准立新、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引领性成果。

在此期间,集微网对话TCL华星印刷OLED中心长曹蔚然博士,深度解码技术攻坚往事、产业生态布局逻辑,以及印刷OLED技术对中高端显示市场的重塑价值。

TCL华星印刷OLED中心长曹蔚然博士

攻克 “无人区”,打造多维度优势

印刷OLED被业内视为 “首个由中国企业引领全球进入商用阶段的显示技术”,其突破背后是TCL华星团队对核心技术的持续攻坚,以及攻克“无人区”、实现多项关键技术攻坚的付出。

“12年间,李东生董事长把我们保护得很好,给予了非常大的、持续的支持;同时,团队也以坐冷板凳的信念,要把印刷OLED技术研发成功,”谈及研发往事,曹蔚然博士向集微网介绍,研发中的挑战当然很多,材料的短缺、技术的瓶颈、供应链的不完善,它们都是一道道壁垒。团队要把项目一一拆解,分为子系统、子元素、子材料,结合现有技术储备,和产业链上下游联合研发。

比如,一个手机屏需要几百万个像素点,印刷时需要上千万的滴液精确滴落到手机屏大小的基板上。为此,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国内外设备制造商,三方协作攻关。制造工艺突破后,量产的难题又接踵而至……过去3年,团队一步步打通印刷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良率,终于迈过量产门槛。

相较于传统OLED技术,印刷OLED的优势尤为突出:从工艺上看,传统OLED技术需要在真空环境下操作,而印刷OLED大幅减少真空制程的需求,其制程可通过增加打印头的数量灵活应对不同尺寸面板的生产需求;从画质来讲,目前在所有的OLED工艺中,印刷OLED采用的像素排列是规则竖状排列的Real Stripe RGB,可实现最好的画质;从功耗方面看,印刷OLED开口率更高,在同等发光效率的前提下,对比传统OLED,印刷OLED功耗更低……随着印刷OLED的规模化,相比其他OLED技术还有超过15%的成本优势。

曹蔚然博士坦言:“OLED技术发展初期,我们也有过摇摆,但正如董事长所强调的,技术创新没有捷径,必须依靠自主研发和长期投入。”

构建核心竞争力,差异化竞争破局

在全球印刷OLED竞技场上,我国企业核心优势日益凸显。TCL华星与国内产业链伙伴共同构建起覆盖多技术路线、多应用场景的产业矩阵,在市场空间、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协同三大维度形成合力。

“目前,终端客户对印刷OLED有充足信心。一方面,我们率先量产,积累的宝贵的量产经验和良率提升经验;另一方面,我们技术更新迭代很快,像本次大会展出的不仅有小尺寸上的突破,还有独特的3边bezel less设计的MNT显示(印刷OLED 4K 3BL MNT显示 (27")),以及240Hz电竞显示(印刷OLED WQ 240Hz电竞显示(16"))等产品。”面对不同技术路线的竞争,曹蔚然博士表现得很乐观。他认为,技术本身就是需要多元发展的,竞争也是无处不在的,只有做出优质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打动客户、打动消费者,才能获得市场。

关于印刷OLED后续的量产,曹蔚然博士介绍,优先将其广泛应用于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车载显示等中尺寸领域。据三方数据预测,到2030年,笔记本电脑OLED面板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3%,车载显示器为27%,桌上型显示器为19%,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已徐徐展开。

据悉,武汉G5.5代印刷OLED生产线(t12)已于去年11月起实现量产及产品交付,不仅整体量产情况好,良率也在不断提升(t12产线良率已从个位数提升至70%以上)。“5.5代线的量产,为我们积累了非常多的关于量产良率爬坡和产能稳定生产方面的经验,也为高世代t8项目提供了可靠的量产经验。”曹蔚然博士说道。

“1到100”小步快跑,持续攻坚

站在规模化落地的新起点,TCL华星明确了未来3至5年的核心攻关方向。至少包括,高分辨率(PPI)、成本优化、底层工艺等三大维度,以及构建从材料、喷墨打印设备到检测和修补设备的完整供应链,是保障大规模量产稳定性的前提。

围绕如何将新品迅速推向消费终端的话题,曹蔚然博士谈了两点:在产业协作上,TCL华星积极与上下游伙伴“共享、共创、共研”整个材料体系,旨在联合突破印刷OLED的材料和工艺瓶颈,这有助于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加速技术成熟;在市场推广上,TCL华星与多家主流IT品牌客户深入接触,就印刷OLED的产品化规划达成共识,通过联合终端品牌共同定义和验证产品规格,确保新产品能精准贴合市场需求。

针对消费电子市场,TCL华星努力将印刷OLED的技术潜力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卖点。例如,利用其 Real Stripe RGB像素排列带来的文字显示锐利、无串扰的特点,主打办公和文本阅读场景;同时,通过优化材料和器件,将其全屏亮度下的功耗降至与传统OLED同等水平,解决用户体验的短板。

关于未来技术方向,曹蔚然博士强调,印刷OLED技术从“0到1”,TCL华星用了12年;现在“1到100”,TCL华星可以做到小步快跑,整体的规模化商业落地和技术创新也在加速。

随着AI浪潮的涌进,以及“Display for AI”趋势下,印刷OLED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有望成为连接数字与物理世界的核心枢纽。据悉,印刷OLED可以凭借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满足小批量、多批次、定制化及异形化OLED产品的生产需求,这使得印刷OLED在AI硬件创新层出不穷,并满足特殊AI场景下的应用需求。

12年前入局 “无人区” 到如今全球首条高世代线开工,TCL华星的突破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成长,更标志着我国显示产业从 “跟跑”“并跑” 向 “局部领跑” 的跨越。随着8.6代线量产推进与产业链生态完善,印刷OLED有望重塑全球中高端显示市场格局,让“中国屏”在核心技术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3.机构:存储器价格上涨,2026年智能手机及笔电出货将下降2%及2.4%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研显示,存储器已进入强劲上行周期,导致终端设备成本攀升,厂商将被迫提高产品售价,进一步冲击消费市场需求。基于此,集邦咨询调低了2026年全球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出货预测,从原先的同比增长0.1%及1.7%,分别下调至同比下降2%及2.4%。

集邦咨询指出,若存储器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剧,或终端售价上调幅度超出预期,出货预测可能面临进一步下修。

集邦咨询表示,DRAM涨势强劲,低端智能手机首当其冲。2025年智能手机存储器价格上涨主要由DRAM带动。2025年第四季度DRAM合约价格较去年同期已上涨超过75%。按存储器占整机物料成本约10~15%估算,2025年该成本已提高8~10%。

随着DRAM及NAND Flash合约价格持续攀升,预计明年整机物料成本将在今年基础上再增加约5~7%,甚至可能更高。对于本就利润微薄的低端机型而言,品牌商必将减少此类产品比重,同时对全系列产品分层提价以维持正常运营。

此外,2026年笔记本电脑市场同样将面临明显压力。以今年存储器上涨前的成本结构为基准,DRAM及NAND Flash合计占笔记本电脑整机物料成本的比重约10~18%。在如此大幅且持续数季的上涨下,预计存储器占整机物料成本的比重将进一步扩大至20%以上。若品牌选择转嫁成本,预计2026年笔记本电脑终端售价将普遍上调5~15%,对需求形成实质压力。

综合来看,存储器价格持续上涨将使2026年笔记本市场面临物料成本上升、渠道压力扩大、需求疲软等三重压力。品牌厂商需在规格调整、库存管理与渠道补贴间取得平衡,以减轻对销售与利润的冲击。

4.Ceva与微芯科技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在边缘设备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的加速应用

领先的智能边缘芯片和软件IP授权商Ceva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EVA)宣布与微芯科技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MCHP) 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微芯科技是全面的半导体供应商,致力于通过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简化创新设计。此次合作将把Ceva的NeuPro™系列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集成到微芯科技的产品中,从而加速在其广泛的计算、通信和安全产品系列中部署可扩展的人工智能。

微芯科技选择Ceva的NeuPro系列产品,涵盖从最小型嵌入式应用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所需的各种NPU,体现了该公司致力将人工智能作为数十亿设备原生功能的战略承诺。此举巩固了微芯科技在工业、数据中心、航空航天、汽车、消费电子和通信市场领域的领先地位。微芯科技将Ceva的NeuPro Studio(一个用于NeuPro NPU系列的统一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工具包(SDK)) 无缝集成到自己的SDK中,能够为其客户提供全面的开发体验,用于训练、导入、优化和部署人工智能模型。

微芯科技负责人工智能业务的副总裁Mark Reiten表示:“微芯科技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打造成为我们所有产品组合的差异化优势。与Ceva的合作使我们能够将人工智能的全部潜力融入到我们的产品中,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丰富、更快速、更智能的体验。”

Ceva首席执行官Amir Panush表示:“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各种设备、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基础。我们与微芯科技的合作体现了这一行业趋势。通过提供可扩展的NPU技术以及NeuPro Studio软件,我们协助微芯科技巩固其领先地位,并将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直接带给他们的客户。”(CEVA IP)

5.爱芯元智仇肖莘:“技术通用、芯片专用”,助力汽车智能普惠

近日,第三届英飞凌汽车创新峰会(IACE)暨第十二届汽车电子开发者大会在苏州隆重举办。此次峰会以“智行万象”为主题,聚焦芯片与汽车的深度融合,探讨智慧出行的无限可能。

作为英飞凌的深度合作伙伴,爱芯元智在本次盛会中集中展示了多款智能汽车芯片产品及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基于M55H芯片打造、已进入大规模量产的ADAS前视一体机解决方案,CMS模型;基于M57芯片的最新一代ADAS参考设计平台;此外,爱芯元智的合作伙伴融感科技也联合展示了基于爱芯雷达信号处理芯片与英飞凌核心器件共同构建的AI 4D毫米波雷达解决方案。

爱芯元智创始人、董事长仇肖莘博士应邀出席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入剖析了打造高智价比AI芯片、构建芯片生态圈、推动智能汽车普惠发展的实施路径。

仇肖莘博士在演讲中表示,爱芯元智始终专注于打造平台型AI芯片公司,致力于为边缘侧和端侧的AI推理应用提供芯片解决方案。公司采用“技术通用、芯片专用”的策略,基于通用核心技术底座开发针对不同市场的专用芯片。

在智能汽车领域,公司发展迅速,自2023年6月首颗车规级辅助驾驶芯片量产至2025年底,预计将有接近百万颗芯片达成量产上车。这一数字,标志着爱芯元智的发展进入了规模化与商业化共振的新阶段。

智能汽车被视为全民AI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边缘应用场景。在仇肖莘看来,智能驾驶市场可分为“AEB法规市场”和“高阶辅助驾驶市场”两大阵营。在法规驱动的市场中,具备自动紧急制动(AEB)功能的智能前视一体机是核心产品,其全球市场规模预计每年在5000-6000万辆。与此同时,高阶辅助驾驶市场(涵盖L2+至L4级别)在中国展现出极高的增长潜力。预计到2025年,该市场全球装车量将达约1000万台,其中中国市场约占650万台,领跑全球。

仇肖莘博士表示,“作为芯片公司,爱芯元智既要规模化,也要持续向高端化和国际化布局。”爱芯元智不仅服务国内车企,也为全球市场带来更多更好的选择,基于这样的战略部署,爱芯元智与英飞凌等诸多全球化的企业开展了深入合作,以开拓全球市场,“In China,For Global”(在中国,为全球)。

爱芯元智在峰会现场展示与合作伙伴融感科技一起带来的AI 4D毫米波雷达解决方案

爱芯元智始终强调核心技术自研,在AI引擎(爱芯通元混合精度NPU)和视觉感知技术(爱芯智眸AI-ISP)方面投入大量精力,致力于用AI技术提升传统感知信号处理效果,如在图像处理方面实现“黑夜如白昼”的效果,在毫米波雷达信号处理方面创新性地应用AI技术将误检率降低了95%。

当前,爱芯元智与英飞凌正携手融感科技,基于英飞凌的雷达收发器芯片与爱芯元智的雷达处理芯片,创新性地运用AI技术进行雷达信号降噪等处理,以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智能感知解决方案。

在演讲最后,仇肖莘博士重申了爱芯元智在智能汽车领域一贯的战略定位:作为坚实的Tier2,公司始终专注于芯片设计与技术创新,致力于为合作伙伴提供卓越的芯片平台。她表示,“我们今日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所有合作伙伴的信任与支持。展望未来,爱芯元智志在成为智能汽车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持续创造长期价值。”(爱芯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