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1日上市的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到8月7日的一汽奥迪A5L、Q6L e-tron家族,预热大半年之后,奥迪在中国市场的节奏终于开始加速了。
再加上8月17日即将开启预售的AUDI首款车型E5 Sportback,不到20天的时间,南北奥迪今年乃至未来几年最重要的车型,都将悉数登场。
作为对比,BBA中的另外两家,奔驰C级、宝马3系明后年才能迎来换代;电动车方面,奔驰MMA平台首款车型CLA计划9月发布,宝马的新世代电动车明年也才能国产。
可以说在尝新和转型这件事上,奥迪也和母公司大众一样,成了BBA乃至整个传统豪华品牌里落地最快的一个。
在8月7日的发布会现场,一汽奥迪破天荒打出了“百年奥迪,王者归来”的口号。作为一向沉稳的豪华品牌,这样的直接并不常见。而在这背后,奥迪近年来的市场表现其实一直不算理想。
到今年上半年结束,不管一汽奥迪还是上汽奥迪,都没有发布官方销量。而根据第三方数据,两家合资公司都出现了明显的同比下滑。在整个BBA里,奥迪也依旧排名第三。
作为唯一一个有两家合资公司的豪华品牌,过去几年,南北奥迪的叠加优势一直没有发挥出来。至于能不能实现“王者归来”的期望,这波新平台、新车型的密集发布,大概率是他们接下来几年最重要的机会。
奥迪A5L及Q6L e-tron家族
最近两周的汽车圈,几乎每天都有新车发布。但除了奥迪A5L和A5L Sportback,其他几乎清一色都是新能源车型。
两款新车的到来,算是奥迪“油电共进”转型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这样的策略虽然有市场需求做支撑,但在当下中国车市的舆论环境里,也难免不被看做是现实压力下的无奈妥协。
在2025年的中国,怎样让一款燃油车吸引眼球?这是一个很难的课题。即使像A5L这样有海外同款车型做背书,也依然不够。
为了跟上当下的竞争焦点,奥迪想出的方案是——华为智驾。
两场发布会,都有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高管上台介绍乾坤智驾
从A5L Sportback到A5L,两款车型全都搭载了定制的华为乾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再加上德系的机械素质,主打一个“德系精工”+“中国智慧”。通过这样的方式弥补上过去短板的同时,最好还能重新成为燃油车新时代的标杆。
到新能源板块,奥迪也是同样的策略。
和A5L同时上市的Q6L e-tron,是奥迪最新纯电平台PPE平台的首款车型。这一平台是合资品牌里第一个800V纯电平台,在三四年前Q6L e-tron刚刚完成产品定义时,的确有着不俗的实力。但时至今日上市,在与自主品牌车型单纯对比参数时,就显得没有那么突出了。
奥迪同样选择用华为智驾弥补上了短板。用一汽奥迪销售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的话说,“在智能化上,Q6L e-tron虽不敢说遥遥领先,但已经来到了第一梯队”。再加上传统大厂长达百年的造车可靠性积淀,奥迪的新能源车型在中国市场也算有了与新势力一战的资本。
除此之外,在当下市场竞争中最最重要的价格层面,这次奥迪多少也是听劝了。
去年底Q6L e-tron还在试制阶段时曾有消息传出,关于这一车型的定价,股东双方曾一度产生分歧。彼时奥迪方面“给出了相当于理想L9的价格”(理想L9价格40.98万-43.98万元),而中方主导的销售公司“想定的价格可参考理想L8”(理想L8价格32.18万-37.98万元)。
从8月7日发布会的最终售价来看,34.88万-39.88万元的价格,最终外方还是让了一步。
A5L的价格也同样如此。在整场发布会的前半部分,A5L价格发布时算是达到了一个高潮。最低23.98万元的起售版本,虽然有人认为配置太低,也有人在和同样搭载华为智驾的享界S9等车型对比得出“不划算”的结论,但不管是和此前的预售价相比,还是和当年A4L的官方指导价相比,都已经便宜了很多。
头顶百年奥迪的光环,在卷价格这件事上,奥迪一定程度上还是妥协了。
在一汽奥迪的发布会上,当介绍到PPE平台以及Q6L e-tron时,他们一直在提及一个前缀——四环奥迪,似乎已经开始有意与上汽奥迪旗下的新能源品牌“AUDI”打造差异。
在中国市场上,奥迪与其他豪华品牌最大的不同之一,就在于它是唯一一个有两家合资公司的品牌,因而也多了协同与竞争的问题。
从诞生之初的规划来看,当年上汽奥迪瞄准的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个性化需求,另一个就是新能源转型。为了避免两家公司正面竞争,也为了更好形成合力,在2021年时,奥迪就确定了双方的产品原则,即上汽奥迪将生产专为中国用户需求量身打造的车型,而一汽奥迪将负责与世界同步的国产车型、进口车型和PPE平台车型。
在车型选择上,双方也的确一直在遵循这一方向。只是在“追新”的中国市场,依靠A7L、Q5 e-tron、Q6几款小众的燃油车,上汽奥迪很难大展拳脚。
直到去年下半年AUDI的发布,以及A5L Sportback的到来,奥迪算是终于给两个合资公司找到了更合适的产品。
上汽大众的A5L Sportback和一汽奥迪的A5L,是奥迪在华第一次采取双车战略。前者主打个性、运动,后者主打商务,既符合两家企业原本的定位,对于上汽奥迪来说,也不再是聚焦一个完全小众的市场。
在正式上市时,上汽奥迪曾宣布这一车型在预售期间共收获了将近一万个订单。对于当下的燃油车来说,这是一个还算不错的成绩。
未来,两家合资公司的空间和机会还在于还在于PPE平台和AUDI。一个是与全球同步的系列,一个是针对中国市场打造的豪华新势力。
四环奥迪与AUDI,既有差异,又有PK。
谁能更胜一筹,关键在于产品。正如前面所说,如今四环奥迪PPE平台的首款车型已经上市,为了紧跟市场焦点,他们选择将“德系精工”+“中国智慧”作为标签。接下来,就看中方话语权更大的AUDI如何出牌了。
在几款新车上市的前两天,奥迪全球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财报——税后利润大跌37.5%,利润率创下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除关税影响之外,新能源转型的拖累是最主要原因。
据大众集团CEO奥利弗·布鲁姆表示,今年也将是奥迪业绩触底的一年,从明年起势头即将改变。但前提是,“奥迪能在当前的市场的变局中找到新的平衡点”。
而作为奥迪全球第一大市场的中国,显得尤为重要。
不管是上汽奥迪还是一汽奥迪的发布会上,他们对于百年技术底蕴和安全底线的强调贯穿始终。而在发布会之外的网络平台上,吐槽则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流量,一眼可见的参数表和价格是更多普通消费者关注的要素。
这就是合资品牌们面临的现实环境。和曾经的燃油时代相比,自主与合资的地位、口碑,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有统计数据显示,到今年上半年结束时,华为旗下的鸿蒙智行系列已经完成了对BBA从销量到成交均价的超越:
6月份时,鸿蒙智行的单月销量为5.3万辆,比奥迪(5.1万辆)、宝马(4.8万辆)、奔驰(4.5万辆)都要高;
而在5月份时,BBA的成交均价在34万元以下,鸿蒙智行已经达到了39万元左右。
市场已经彻底变了。新车密集到来之后,奥迪在中国市场的仗依然不好打。
至于接下来的AUDI能不能一炮打响,还要看它敢不敢定一个出乎意料的价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