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辅助驾驶新规要来了,用户脱手必须干预,OTA升级需备案
8 小时前 / 阅读约7分钟
来源:36kr
两部门重拳整顿乱象!智能网联汽车或将迎来9项强监管。

两部门给车企上“紧箍咒”,辅助驾驶即将告别蒙眼狂奔年代。

车东西8月14日消息,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起草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15日。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征求意见稿

该征求意见稿主要涵盖4方面内容,分别是: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缺陷调查与召回管理力度、强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加强企业广告活动和商业宣传行为监督、强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事件事故报告与深度调查。

行业要给辅助驾驶监管进一步上强度了。 

早在今年4月份,工信部发布公告称,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工信部发布公告

辅助驾驶行业规范化正稳步推进。

01.脱手必干预!不得关闭驾驶员监测系统

《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主要包括9项要求。

在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缺陷调查与召回管理力度方面,两部门提出了4项要求。 

1、企业应当在车辆App、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显著位置和用户手册中显示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提示和使用说明,以便于消费者阅读、理解和操作,避免驾驶员将组合驾驶辅助功能视为自动驾驶功能使用。

2、企业应当开发、使用安全优先的驾驶员监测、警示和处置功能,密切监测驾驶员的驾驶状态,在驾驶员出现脱手、睡眠等脱离动态驾驶任务的情形时,及时采取语音警告、方向盘震动、限速、靠边停车、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禁用等警示或控制措施,以便驾驶员及时接管车辆和降低安全风险。 

这要求企业开发“安全优先”的监测系统,发现驾驶员出现“摆烂”行为或失去驾驶能力时,立即强制接管。

3、企业应当强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缺陷信息监测,减少网络攻击、网络威胁和漏洞引发的车辆事故风险。

针对黑客远程控制车辆、窃取数据、利用系统漏洞引发事故等乱象,这一项要求企业加强车辆网络安全防御,实时监控缺陷和攻击风险。 

4、企业不得通过用户操作或系统逻辑主动关闭驾驶员监测、警示和处置功能。市场监管总局将对驾驶员监测、警示和处置功能不足的问题开展专项调查,必要时纳入缺陷分析与调查工作。 

这一条要求禁止任何形式主动关闭驾驶员监测、警示和处置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自行破解系统逃避监控、车企为营销噱头弱化警报等场景,市场监管总局将专项严查。 

整体来看,这几项要求强制车企用“监测+警示+强制干预”三件套盯紧驾驶员,随时准备抢方向盘救命,全程保障安全功能。 

02.OTA升级需备案,重点抽查频繁OTA企业

在强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方面,两部门要求: 

5、企业应在机动车合格证系统中完整、准确填报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储能装置单体及总成等关键信息,并严格执行软件在线升级(以下称OTA升级)活动分类管理要求,未经备案不得开展OTA升级活动,不得将未经充分测试验证的软件版本推送给用户,不得通过OTA方式隐瞒缺陷,并承担产品安全责任。 

▲车辆OTA升级

发现企业未按照要求补充报送有关技术参数及验证材料、车辆性能与报送技术参数不一致、未经备案开展OTA升级活动、或与备案不一致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频繁开展OTA升级活动的企业,市场监管总局将进行重点抽查和专项核查。 

这项要求剑指车企虚标续航里程、隐瞒电池品牌差异、实际功能与宣传不符、半夜偷偷OTA升级等乱象,勒令车企必须老实报备车辆关键信息,OTA升级前必须备案、禁止推送未充分测试的软件、禁止用OTA掩盖缺陷。

这也意味着今后车企想靠“后期打补丁”蒙混过关是不可能了,意见稿要求车辆从生产到升级必须全程留痕。

03.不得暗示辅助驾驶为自动驾驶,不能夸大宣传车辆性能

在加强企业广告活动和商业宣传行为监督方面,该意见稿着重介绍了3项要求。 

6、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有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驾驶自动化等级、系统能力、系统边界等信息时,应当真实、全面,不得做虚假、夸大系统能力或引人误解的宣传,确保消费者正确理解和驾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7、企业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或功能命名及营销宣传中,不得暗示消费者可以视其为自动驾驶系统、具备实际上并不具备的功能,防止驾驶员滥用。 

8、企业应当避免夸大宣传车辆驾驶性能,误导消费者以不合理的高速驾驶车辆。

▲组合辅助驾驶仍需要人工接管

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大对企业广告活动和商业宣传行为中夸大组合驾驶辅助功能、欺骗或误导消费者等情形的监督检查力度,组织召回技术机构开展过度宣传等问题的技术认定工作,并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专项联合调查,依法做好整治规范工作。

此前,车企在设计和宣传其车辆的L2级辅助驾驶功能(如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时,消费者可能混淆其能力边界,误以为车辆能完全自动驾驶,如在驾车时出现双手长时间离开方向盘、睡觉、玩手机等危险行为,从而导致安全隐患。 

结合这3项要求来看,企业无论是在产品定义、还是营销宣传方面,都必须明确告知消费者“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防止驾驶员误用引发事故。 

04.辅助驾驶事故严格报告,强化事故报告与深度调查

在强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事件事故报告与深度调查方面,两部门做出了如下要求: 

9、企业应当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的要求,及时报告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使用期间发生的安全事件和碰撞等事故。

对企业事故报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经发现企业未按要求报告事故信息的,将向社会公开通报并督促整改。对企业在事件事故报告中存在隐瞒或遗漏重大事实的,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行专项核查。 

这条规定的核心是,辅助驾驶出事,车企必须立刻报告,一旦瞒报就会面临全社会曝光+专项彻查,进一步堵死了瞒报的后门。

05.结语:辅助驾驶规范化提速

监管收紧,目的是让辅助驾驶回归“辅助”本质,强调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辅助驾驶规范化提速,能够进一步保障用户驾乘安全,也推动车企按规推进辅助驾驶布局,减少事故风险和舆论风险,同样还能推动中国辅助驾驶行业有序平稳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