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美国咨询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本周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电动汽车供应链企业去年海外投资约160亿美元(约1147.9亿元人民币),高于国内投资的150亿美元(约1076.2亿元人民币)。这是自2014年有记录以来,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海外投资额首次超过国内投资额。
该集团的另一份报告则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汽车行业是中国对外投资第二活跃的领域,共计29笔重大投资,总规模达68亿美元(约487.9亿元人民币),仅次于材料与金属行业。
对此,专注于企业战略投资的时代撼动(北京)国际咨询有限公司全球战略合伙人夏青(以下简称时代撼动)向观察者网肯定了这一趋势,并将其原因归结于四个方面:
在宏观层面,国内产能过剩与价格战加剧,推动外需成为新增量。当前我国已连续两年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中国车企的“当地生产供应当地市场”策略更加迎合海外市场需要;
奇瑞瑞虎8海内外销售经济性测算 国金证券研究所
在产业发展层面,国内大部分中小车企和零部件制造商,正面临客户转产、订单减少、企业盈利能力不足等挑战,特别是中小零部件制造商又缺乏与主机厂的紧密合作关系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迫切寻求海外新机会,解决企业生存问题;
在地缘政治与合规层面,去年以来,欧美相继对中国电动汽车及相关国产零部件加税,正在倒逼车企与供应链赴海外“本地化”。
在海外市场层面,部分地区和市场正面临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挑战,需要新技术和新资本,共同开发当地汽车产业和市场,也有部分市场期望加强汽车产业生产制造能力,新能源和新技术有利于提升当地汽车产业能力。这些海外需求,将成为中国车企和零配件制造商利用自身技术和供应链优势,进入对应市场并价值创造的机会。
我国新能源车企主要海外布局 高力国际
但相较于过去中国汽车由“主机厂主导”的模式不同,夏青表示,目前的出海形式正转变为“供应链占比更高、主机厂与头部零部件一起走”,这种做法与早年德系、日韩车企的全球化布局形式类似。
中国零排放汽车供应链已宣布的制造业投资规模(浅色为海外投资,深色为国内投资)荣鼎集团报告
荣鼎在分析报告中也指出,中国在电动汽车供应链中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电池领域,在海外投资占比高达总投资的74%。报告称,“这是中国零排放汽车企业的海外投资首次占据主导地位,是一项历史性转变。此前,约80%的投资都集中在国内市场。”
不过,时代撼动还提到,与大型主机厂以及成熟的供应商相比,中小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缺乏能力和机会直接进行海外投资,更多的是借助海外考察机会,了解当地市场、开拓市场渠道、建立合作关系,找到新市场和新的获客机会。
在市场方面,时代撼动认为,目前中国汽车相关企业出海考察的方向与整体出海趋势接近,但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出海投资与主机厂海外销售目标的转变并不完全一致。荣鼎报告也指出,中国相关企业依据自身所处的市场细分领域,采取了不同的对外直接投资(FDI)策略。
东北证券行业报告截图
据东北证券发布的行业报告,今年一季度,墨西哥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国,但从投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投资却在北美呈现出降温趋势。
自今年年初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对墨西哥的关税封堵以及对中国的贸易挑战,已经直接影响中国车企与供应商借助墨西哥进入美国市场的目标。从投资热情来看,2023—2024年的拜登执政时期,中国车企在墨西哥建厂便逐渐降温。
但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对于巴西、比利时、英国、沙特、澳大利亚与菲律宾等国家的出口量上升,则同步展现着这些国家代表区域的投资潜力。
我国新能源车零部件企业主要海外产能布局 高力国际
时代撼动称,欧洲作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依然应当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战略市场,尤其在意大利、法国、德国等主要汽车生产国身处转型窗口期之际,产业转型需要新技术、新设备、人才和资本,将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出海投资产生利好。
据匈牙利投资促进局(HIPA)官网新闻报道,2024年中国在欧直接投资总额达100亿欧元(约8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为2016年以来首次年度增长。中国对匈投资主要集中在汽车领域,尤其是电动汽车制造,占中国在欧电动汽车相关投资的62%。
而以乌兹别克斯坦为首,GDP增长稳定、人才结构年轻、地缘政治稳定的中亚市场,也正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发展,这些地区也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参加生态建设的窗口期。
此外,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地区则依然是中国头部汽车产业的重点市场,目前,大多数头部车企已经在当地完成产能布局,其长尾的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为中国汽车供应商提供了较大渗透空间。
而在东南亚市场,中国汽车产业则通过主机厂与供应链协同进入的模式,打破日系汽车产业在当地数十年的产业链布局,据统计,近年来,除了长城、长安、比亚迪、小鹏等车企在当地投资建设工厂外,截至今年3月,在泰中资汽车零部件法人数量达165家,较2017年增长3.4倍。
不过,在海外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时代撼动结合海外投资考察项目的经验,向观察者网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在出海之前应当首要考察目标是识别有创造价值的机会(Value Creation),以及中国车企进入当地市场的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中国车企如何定位自己产品、服务和品牌的价值,如何更准确地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平衡利益相关方(政府、竞争对手、工会、产业链等等)的诉求,最大化体现在海外地区和市场的自身价值。”
其次,企业需要挖掘当地市场的需求、行业的痛点、机遇和挑战,并需要思考如何能够让战略落地并且转化这些机会成为公司收入。
在明确首要战略目标后,荣鼎和时代撼动均提到了海外投资的共同风险与关注要点:即更高的监管与政治风险。
荣鼎在报告中提到,“中国国内的电池工厂通常在3至12个月内即可启动建设,而海外工厂则需要10至24个月。在部分案例中,开工前的筹备流程甚至超过两年。”这也增加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成本。报告称,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在海外宣布的电动汽车制造项目中,只有25%已经完工,而国内的完工率则高达45%。
蜂巢能源官网
同时,由于贸易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比亚迪上个月搁置了在墨西哥建立大型工厂的计划,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则在去年取消了99%已宣布的海外投资。
时代撼动称,海外的运营合规风险、产业链成熟度、关税、法律、人力和ESG等重要评估因素,均需要专业机构进行尽调和评估,才能确保将可见的海外市场机遇转化为企业收入。
该公司举例称,为应对当地政策风险,会包含帮助客户绘制政策情景图:例如,跟踪欧盟关税周期(5年)、FSR(外来补贴条例)适用范围扩展、美国关税与《通胀削减法案》窗口变化,量化不同情景下的盈利能力。针对合规问题,将建立电池护照与碳足迹追溯体系,帮助企业在立项初期即引入IT与供应链数据方案,而非投产后被动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