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斌看的哲学类书籍比较多。这跟他这一两年在思考的问题有关。“就是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改变,不同层面的问题,应该到底怎么去面对。”9月3日下午,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一次媒体沟通会上表示。
9月2日,蔚来发布了今年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蔚来二季度营收实现190.1亿元,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57.9%;净亏损为49.95亿元,同比收窄1%,环比收窄26%。
在9月2日晚间的财报电话会上,李斌强调,第二季度是蔚来今年的底部,从第三季度开始,蔚来将迎来销量、营收、毛利、现金流等多个关键指标的环比改善。“我们有信心在今年内实现毛利率20%的目标,第四季度实现经营性现金流转正,进而实现盈利目标。”李斌说。
早在2024年年底,李斌就给出了2025年第四季度将实现盈利的业绩预期,但持续的巨额亏损让外界对蔚来的盈利目标表示担忧。在交流会上,李斌不否认这个目标挑战很大,但蔚来已经到了不得不盈利的关键节点。
能否盈利,不仅影响到销量转化,还是企业经营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体现。
为实现盈利目标,今年以来蔚来聚焦运营效率、执行力提升的组织能力建设等方面,并且在公司内部推行CBU机制(Cell Business Unit,即基本经营单元),让每个经营单元建立明确的经营目标、成本目标和投资回报目标,提质增效。反映在财报上,二季度蔚来研发费用同比下降6.6%至30.07亿元,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环比下降9.9%。李斌称,明年蔚来会继续减少研发费用的投入,保持每个季度20亿至25亿元。
李斌算了一笔账——蔚来四季度目标是交付15万辆,整车毛利率实现16%~17%,同时销售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为此,到今年第四季度,蔚来、乐道、萤火虫三个品牌的总产能要达到月均5.6万辆,才能实现季度目标。
这已经不是蔚来第一次置身谷底。跟2019年的困境相比,李斌认为,这次蔚来进入的谷底更深更长,但从谷底走出来不再是靠运气,而是组织能力,“组织有了更好的韧劲,也开始长了一些本事”。
改变的不仅仅是组织,李斌称自己也需要成长。“这两年,整个公司从我开始,到一线的同事,大家开始完成自己的心理建设,就是老实干活。”
我们整理了此次沟通会上,李斌发言的部分内容(有删减):
李斌:今年外界对我们的关注点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销量怎么样;第二,什么时候可以赚钱,能不能赚钱。实际上,大家对蔚来的产品、技术和品牌本身并没有太多担忧,更关注的是经营状况、效率和可持续性。
从刚刚发布的二季度财报看,蔚来经营状况正在向好,环比改善幅度很大。一些组织优化带来一次性调整,剔除这些因素,实际改善幅度更大。对于蔚来来说,从今年二季度开始,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重新回到了上升通道。
今年是蔚来的技术大年、产品大年、基建大年。8月份交付超过3.1万辆,创造历史新高。L90作为战略性的一款产品,首月交付达到10575台,创造了纪录。我们预计三季度交付指引是8.7万~9.1万辆,营收指引是218亿~228亿元。
摄影:
大家非常关注我们第四季度能不能盈利,我在内部说,可能只有1%的人相信我们能实现四季度盈利,现在更多的人开始相信。我们内部清楚,挑战非常大,但也是有可能性的。
蔚来不是第一次遇到危机,我们其实2019年~2020年经历过一个周期,我们到了谷底,在死亡边缘,然后回来了,进入一个高光时刻,又进入了一个更长的周期。今年因为一些外部压力,整个公司的同事知道我们必须完成(四季度盈利)这个使命。
我认为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可能从L90开始,大家觉得我们是有机会的,新ES8出来确实比预期更好一些,大家的信心更强了。要靠一个一个小的胜仗,让大家的士气更高涨一些。
大家对于蔚来的可持续性非常关注,也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品牌形象、销量等各个方面。蔚来二季度财报发布后,大家很关注我们亏了多少钱,这种关注不仅影响用户的转化效率,也涉及招聘、供应链合作等方方面面。所以我觉得,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点去证明我们能够实现盈利,非常重要。
所以从经营和发展阶段来看,我们内部很清楚到了这个时间点,需要做(四季度盈利)这件事。
李斌:从销量看,我们今年四季度目标是平均每个月交付超过5万台。另外是毛利率,随着全新ES8、乐道L90高毛利产品在整个产品组合里面交付比例的上升,我们认为今年四季度有机会实现整车毛利率16%~17%的目标,实现盈亏平衡。
费用控制方面,研发费用过去每个季度差不多30亿元,是一个高强度投入。从今年一季度,我们推行CBU的经营机制,全面计算ROI(投入产出比),效率大幅提升,我们有信心把每季度研发费用控制在20亿左右,并实现原有30亿的产出。
我们觉得,每季度20亿~25亿元的研发投入既能满足在基础核心技术方面的长期竞争力,也可以满足我们在新车型,包括一些车型迭代方面开发的需求。减少的投入主要是在人和事方面。我们今年一季度、二季度进行了一些组织调整,在事的方面排优先级,不合算的项目就不搞了。但我不觉得这会影响我们的竞争力,钱少有一个好处,就是你会关注什么是本质。
销售及管理费用也在不断提效,四季度有信心控制在销售收入的10%以内。综合来看,四季度实现NON-GAAP盈利是有机会的。
来源:受访者
今年四季度主要任务就是完成15万辆车的交付目标。目前L90和全新ES8预订情况良好,还有L60和萤火虫,共有四款车型订单等待生产,需求强劲。产能方面,10月L90产能可实现1.5万辆,12月ES8产能可提升到1.5万辆。总体看,乐道总产能2.5万辆,蔚来2.5万辆,萤火虫6000辆,总产能5.6万辆,为月交付5万辆奠定了基础。
李斌:持续输出爆款是每个汽车公司CEO做梦都想的事情,有的时候它能爆,有的时候不能爆,有的时候可能一开始没有那么好,但是随着组织能力提升,它会回到一个应该有的水平。在营销的组织变革方面,我们今年的动作非常大,对外说得少,但是脱胎换骨的。比如5月份和4月份比,乐道的人减了40%,L60销量涨了40%。
这背后反映了很多调整,一方面是把产品的上限推高,另一方面是整个营销组织能力、体系能力也要跟得上,这样我们就可持续,或者说每一款产品都可以把潜能发挥出来。久久为功,就是现在整个蔚来的心态,踏踏实实干活,下笨功夫。
在产能方面,主要改变是要适应智能电动汽车的变化。现在的新车效应是上来需求很旺,然后会下降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升进入稳态,这个曲线跟消费电子越来越像。供应链怎么去匹配?上来都要备货,然后快速交付。比如ES8、L90上市后,都是半夜跟供应商开会,发布当晚的第一时间就根据预订情况,去看哪些需要增加采购,哪些需要提前备货。前一段时间我也密集跟很多供应链老板去做一对一交流,请他们支持。
但是提前备货也是有代价的,比如对资金的占用。要备三千台还是五千台车,占用资金就是20个亿10个亿,如果三十万一台也要占用十几个亿,所以会存在资金占用的问题。
李斌:所有的CEO都希望一声令下大家就去执行,但一个组织形成惯性后,再要改变不是那么容易的。整个组织要形成共识,还要把它变成一个新的流程和机制,甚至调整文化,其实不容易。
2022年我们没有完成年度经营目标,一半是外部问题,一半是内部问题。但因为有外部问题,大家都会认为是外部问题,就忽略了内部问题。从总部、管理团队,到一线同事都形成共识,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一些外部压力,才可以推动这件事。往往最好的时候容易做出差的决定,差的时候反而可以做出好的决定。这就是一个组织的进化过程。蔚来经历过两次组织变革,也可以反映出组织的韧劲和成长学习的能力。
做企业最难的就是知道该坚持什么,该改变什么,对CEO、创业者来说,这是一生需要去修炼的事情。不能别人一说什么就变了,什么都不变也不行。
李斌 摄影:邓攀
我最近这一两年也经常问自己,该坚持什么,该改变什么,也经常思考什么是原则问题,什么是方向问题,什么是战略问题,什么是战术问题,什么是应用问题;不同层面的问题,应该怎么去面对。
我自己也有一些成长。首先我要完成自己的心理建设,真正认识到公司现在必须进行非常彻底的变革,我自己也不要有包袱,要回归商业本质,回归用户价值创造的本质。
最近全新ES8、L90、L60以及萤火虫的热销,证明了我们过去这个周期里面,该坚持的地方坚持对了,该做调整的地方也看到了成效。
汽车行业的竞争,本质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竞争力分为三个层面:最底层是技术路线,中间层是产品规划,上层是产品定义。
第一,蔚来坚持可充可换可升级的纯电技术路线不动摇,坚持建充电桩,建换电站。幸运的是,我们等来了纯电市场的拐点。7月纯电车型同比增长24.5%,增程同比下降11.4%,说明市场正在转向纯电。在全新ES8预订用户里,不含蔚来用户增换购的用户,增程和燃油车的车主占到80%。
第二,我们坚持多品牌产品规划。我们希望通过蔚来、乐道、萤火虫三个品牌服务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并且共享技术和基础设施。其中,蔚来定位高端科技,乐道专注家庭用户,萤火虫主打高端小车。尽管多品牌前期投入较大,财务压力大,但咬牙坚持到现在,三个品牌的协同优势也开始显现,团队高度复用,效率不断提升。
第三,我们要听劝,要学习。产品定义与时俱进,广泛听取用户意见,学习同行优秀做法,灵活多变。以前大家都说蔚来显性价值不够,我们花了很多钱在看不见的隐性价值方面。在第三代ES8我们就把这一课补上了,我们增加了后排娱乐屏,还增加了单电机版本、搞冰箱彩电大沙发。另一个变化是组织提效。L90、全新ES8的发布节奏跟以前比快了很多。
2019年蔚来经历过一次危机,靠着用户支持和政府雪中送炭,走出了困境,但多少有点靠运气,其实没有长太多本事。这次不一样,蔚来进入了一个长又深的谷底,在从坑里慢慢走出来时,我们对自己的竞争优势、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对自己到底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也有了更坚决的决心。这次从谷底走出来,我们开始长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