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马智行港交所IPO备案获批,股东包括广汽、丰田;
2.文远知行港股IPO备案获批,拟发行1.02亿股股份;
3.尊界同款氛围感:艾为全场景车载氛围灯方案;
4.助力智能驾驶! 顺络电子车载摄像头PoC电感获美国ADI GMSL2 SerDes芯片认证;
5.速腾聚创全栈自研芯片通过AEC-Q车规认证;
6.渤海汽车:重大资产重组获北京市国资委批复;
1.文远知行港股IPO备案获批,拟发行1.02亿股股份;
10月1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WeRide Inc.(文远知行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这意味着文远知行回港上市备案正式获批。《通知书》显示,文远知行拟发行不超过102,428,2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文远知行自2017年成立,致力于通过无人驾驶技术变革人类出行,提供从L2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产品和服务。其五大产品矩阵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小巴Robobus、货运车Robovan、环卫车Robosweeper,以及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智慧出行、货运和环卫领域。
2024年10月25日,文远知行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其股票代码为“WRD.US”。
2025年7月31日,文远知行披露Q2财报,二季度公司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60.8%;Robotaxi业务二季度营收4,59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836.7%,创公司成立以来单季度新纪录;Robotaxi业务占二季度营收比例大幅提升至36.1%,创2021年以来单季度历史新高;毛利同比增长40.6%,增速稳步提升;阿布扎比Robotaxi车队规模自2024年以来增长到3倍,规模化效应显著提升;Robotaxi安全运营超2,200天,树立行业安全新标杆。
受地缘政治影响,此前市场消息称,文远知行计划回港IPO。
2.尊界同款氛围感:艾为全场景车载氛围灯方案;
当智能座舱迈入“体验为王” 的时代,车内灯光早已跳脱 “照明工具” 的单一属性——它既是氛围的营造者、情绪的传递者,更是串联人与车的 “情感纽带”。
当旋律在座舱内流淌,灯光便随之律动,细碎光影在中控、门板的内饰肌理间穿梭漫延;原本冰冷的驾驶空间,瞬间被赋予了温度与节奏,驾驶体验也从单纯的 “代步出行”,升华为一场与车共鸣的沉浸式感官之旅。如今的汽车照明,早已告别 “有无” 的基础需求,正朝着 “舒适质感与高阶体验共生” 的方向持续进阶。
以 “尊界” 车型为例,其凭借创新光学设计与人性化灯光交互逻辑,将车内视觉体验推向新高度。中国数模龙头艾为电子为这类高端智能座舱打造全场景氛围灯解决方案,为 “光” 赋予更细腻的表达。
1. 扶手+扬声器氛围灯:随音联动,光影交互
图1 侧边门氛围灯
图2 扬声器氛围灯
侧边门氛围灯:光影反射+律动交互,打造沉浸式氛围。侧边门氛围灯并未采用直白的直射发光,而是通过 “光源投射至结构件再反射” 的设计,让光线更柔和、更具层次感,避免了直射光的刺眼感,营造出环抱式的座舱氛围。
同时,它具备声光律动功能,灯光可实时捕捉音乐节奏切换色彩与明暗,让听觉享受同步转化为视觉互动,让每一次听歌都成为沉浸式体验。
扬声器氛围灯:打破固有形态,用灯光提升部件高级感。扬声器彻底摆脱了 “仅负责发声” 的固定认知,在结构设计中融入了氛围灯元素。灯光与扬声器本体巧妙结合,不仅通过色彩变化丰富了座舱视觉层次,更让原本低调的扬声器成为座舱内的 “视觉亮点”,直接提升了内饰部件的精致度与整车高级感。
针对这两个部位的设计需求,艾为提供的方案可精准适配:既能支撑侧边门氛围灯的 “光影反射控制” 与 “声光律动算法”,也能满足扬声器氛围灯的 “小型化光源集成” 与 “色彩稳定性” 需求,从技术端保障了两处设计的体验落地。
单路氛围灯方案
图3 AW23003QNR-Q1功能框图
方案特点:AW23003QNR-Q1单路最大60mA驱动能力,支持分时复用,低EMI,无啸叫,低温升,已通过ACE-Q100 Grade1,ISO7637,ISO17987-6,ISO17987-7等车规认证,契合汽车电子高可靠性要求。
同时配套完整SDK,含温度补偿、颜色校准功能,直接提供声光律动解决方案,简化开发、降低成本。
适用场景:内饰氛围灯,脚踢氛围灯,侧边门氛围灯,中控氛围灯
多路氛围灯方案
图4 动态氛围灯方案
方案特点:支持LIN通讯,支持多颗LED Driver组合显示,单个AW21036支持12颗RGB,单个I²C总线上支持48颗RGB,每个LED最大支持50mA,总体方案低EMI,无啸叫。提供声光律动算法,温度补偿,颜色校准算法。
适用场景:侧边动态氛围灯,扬声器氛围灯等多灯珠场景
2. Logo 灯+门把手灯+迎宾灯:光影联动,质感升级
图5-6 Logo灯
图7 门把手灯
图8 脚踏迎宾灯
艾为适配方案
方案特点:AW23004QNR-Q1单路具备最大60mA驱动能力,在12V供电场景下,通常可串联3颗 LED(具体数量需根据LED实际正向节压动态调整)。
当前示意图中,每路 LED 采用 “3串3并” 的拓扑结构设计:串联回路确保电流一致性,并联支路则实现电流分流,结合单路 60mA 的驱动上限,最终使单颗 LED 的工作电流稳定在 20mA,兼顾亮度与功耗平衡。
该方案具备高度灵活性:若需扩展 LED 数量以满足更丰富的光效需求,只需结合 LED 的正向节压参数与目标驱动电流,通过调整灯珠的串并联组合方式,即可实现精准适配,充分覆盖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
适用场景:logo灯,迎宾脚踏灯等单色大电流场景
艾为呼吸灯产品驱动介绍
中国数模龙头艾为电子坐拥丰富的呼吸灯驱动芯片家族。即便面对多样的 LED 路数配置,其芯片仍能稳定保持卓越的降噪性能,全方位覆盖多元化场景的设计诉求,为各类应用提供灵活可靠的技术支撑。
若您需深入了解其他型号的详细参数与适配场景,欢迎参考下方产品选型表,获取精准选型指引。
3.助力智能驾驶! 顺络电子车载摄像头PoC电感获美国ADI GMSL2 SerDes芯片认证;
图片来源于顺络
PoC技术应用背景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子化的推进,自动驾驶已经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素有“智能驾驶的眼睛”之称的车载摄像头,是自动驾驶系统感知层的核心部件。目前自动驾驶L2等级搭载的摄像头数量在5-8 颗,L3等级达到8 颗以上。Power-over-Coax(PoC)同轴线供网供电传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传输方式,在车载摄像头上具有广泛应用。根据据QYResearch调研团队最新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汽车PoC电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4.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4.3%。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汽车行业对高效电力传输和信号完整性的日益增长需求,以及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的快速发展。
除此之外,PoC技术也将广泛用车载雷达、工业相机、人形机器人中。PoC技术不仅精准破解各个核心领域痛点,更能全面满足痛点背后机器小型化、传输抗干扰、成像高精度的核心需求,为视觉升级提供关键解决方案。
什么是PoC?
POC(Power Over Coaxial)是一种基于同轴线缆中形成影像传输、控制信号、电源叠加的技术。即把高清影像、控制信号与电力复合在一根同轴线上传输;为了给摄像头侧串行器芯片供电,需要从ECU端引入电源与信号线复合在同轴线上传输,由此会出现信号线信号串入电源线中,同时因交流信号成分会泄漏到电源线,沿同轴电缆传输的信号成分会大幅衰减。由此催生对信号进行阻隔的PoC电感。
PoC电路拓扑及信号走线示意图
图片来源于顺络
PoC电感作用分析
PoC电路中通常包含多个电感器和电阻器组成宽频带滤波器,该频带覆盖GMSL正向和反向通道使用的全部频谱,阻断信号线信号往电源线的流动;确保信号线不会因电源端低阻抗导致的阻抗失配。为了保持信号完整性和良好的信噪比,PoC滤波器要求具有高阻抗,通常为高于1kΩ. 使用多个级联电感可以在整个频段内保持这种高阻抗,如下图:
PoC电感阻抗曲线示意图 图片来源于顺络
顺络电子PoC电感获ADI GMSL2 SerDes芯片认证
ADI的GMSL技术在车载摄像头SerDes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超80%。顺络电子与ADI在GMSL-PoC技术上合作紧密。近期,顺络电子不同电流的PoC电感方案通过ADI GMSL2 SerDes芯片认证并加入到最新的官方GMSL2 Hardware Design and Validation Guide中,认证信息参考如下,ADI客户可直接点击链接获取详情:https://www.analog.com/media/en/technical-documentation/user-guides/public-gmsl2-hardware-design-and-validation-guide.pdf
顺络PoC电感方案认证List
表格来源于ADI
ADI GMSL 技术介绍
GMSL(Gigabit Multimedia Serial Link),则是一项由ADI于2008年推出的技术。第二代 GMSL(称为 GMSL2)于2018年上市,数据速率高6 Gbit/s。GMSL2支持全高清 (FHD)显示器和分辨率高达800万像素的摄像头。GMSL2增加了显示流压缩功能,以根据需要增加链路容量,从而通过单根电缆支持4k显示器。GMSL2也是第一代支持以太网隧道的GMSL。
ADI在官网透露,自2008年以来,GMSL链路总传输距离已超过20万亿公里,公司也已为汽车级平台交付了超过10亿颗GMSL SerDes芯片。为数百万人改善了道路安全、用户界面和车内娱乐体验。
ADI公司的GMSL技术中所用IC型号举例
表格来源于顺络
顺络PoC电感介绍
AWL-FP系列—高频段滤波
AWL-FP系列—中低频段滤波
AMWPH/ASWPA系列—低频段滤波
以上表格均来源于顺络
4.速腾聚创全栈自研芯片通过AEC-Q车规认证;
10月14日,RoboSense宣布其全栈自研芯片通过AEC-Q车规认证,成为全球唯一一家达成此成就的企业,这标志着其在激光雷达技术领域构建了断代领先的竞争力。
SPAD-SoC:全球首款激光雷达接收处理SoC芯片
RoboSense的SPAD-SoC芯片是全球首款激光雷达接收处理SoC芯片,也是行业唯一通过AEC-Q102认证的芯片。该芯片具备高性能、高集成度和高可靠性,能够有效提升目标识别率至99%。其440亿次/秒的采样能力,可有效防止漏检;384-Core的信号高效并行处理能力,确保了高动态响应,能够有效探测低反物体。此外,该芯片还具备抗雨雾、灰尘干扰的能力,能够在复杂场景中进行精细区分检测,其0.25cm的高分辨率回波输出,超出行业3倍水平。
三大独创专利技术
RoboSense的全栈自研芯片还拥有三大独创专利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其性能和可靠性。抗串扰编码技术Crosstalk Immunity Encoding(ClE)通过信号独立编码,突破了雨雾、强光干扰,将抗阳光噪声能力提升了95%,抗对射串扰能力提升了90%。皮秒级精细抖动技术PicoSecond Timing Technology(PTT)将发射偏差从纳秒级提升至皮秒级,测距精度提升了15倍至3cm,同时功耗也同步降低。自适应融合算法Adaptive Fusion Algorithm(AFA)能够自适应提取回波,筛选优化后的信号最优部分,将盲区缩小了70倍。
3D堆叠与铜-铜键合技术
RoboSense在全球首次将SPAD与SOC通过3D堆叠集合于一颗芯片,实现了体积缩小50%以上的高度集成。铜-铜键合技术赋予每颗SPAD独立处理电路,确保了低损耗、低延迟的信号高效传输。
2D VCSEL:行业唯一可量产的二维可寻址VCSEL芯片
RoboSense的2D VCSEL芯片是行业唯一可量产的二维可寻址VCSEL芯片。该芯片率先采用二维可寻址扫描,成功抑制了高反膨胀,是行业唯一通过AEC-Q102认证的产品。其支持灵活矩阵扫描,激光发射效率大幅提升。VCSEL与驱动双芯SiP合封技术,不仅提高了精度,还大幅降低了寄生参数,使激光脉冲宽度小于2ns,测距精度有效提升。此外,该技术还实现了更小的体积,PCB占用空间减小了70%。
数字化芯片架构与E平台
搭载全系通过AEC-Q车规认证的SPAD-SOC+2DVCSEL芯片,RoboSense的E平台成为行业首个可量产的全固态数字化激光雷达平台。这一平台的推出,不仅展示了RoboSense在激光雷达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RoboSense的全栈自研芯片通过AEC-Q车规认证,是其在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RoboSense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可靠性方面的卓越能力,也为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渤海汽车:重大资产重组获北京市国资委批复;
10月14日,渤海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960,证券简称:渤海汽车)发布公告称,其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已获得北京市国资委的批复。
渤海汽车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川”)持有的多项股权,包括北京北汽模塑科技有限公司51%的股权、海纳川安道拓(廊坊)座椅有限公司51%的股权、英纳法智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廊坊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50%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这一重组方案于2025年10月14日获得北京市国资委的批复,原则同意公司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海纳川部分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总体方案。
渤海汽车同时预警称,尽管获得了北京市国资委的批复,但本次交易仍需渤海汽车股东大会审议,并经有权监管机构批准后方可正式实施。因此,重组方案能否最终实施仍存在不确定性。
资料显示,渤海汽车是国内最大的活塞生产企业,多年来一直稳坐国内活塞产品产销量第一的宝座,是国内极少数具备大批量生产欧V以及国VI标准活塞产品能力的企业之一;同时公司还拥有较强的轻量化铝制部件生产能力,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和降低产品成本,通过自主研发到规模化工业生产的无缝连接,公司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开展境内外资源整合,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成本合理配置境内外产能。
6.小马智行港交所IPO备案获批,股东包括广汽、丰田;
10月1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Pony AI Inc.(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这意味着小马智行港交所IPO备案正式获批。《通知书》显示,小马智行拟发行不超过102,146,500股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小马智行于2016年成立,致力于提供安全、先进、可靠的全栈式自动驾驶技术,实现未来交通方式的彻底变革,最终达成“让自动驾驶触手可及(Autonomous Mobility Everywhere)”的美好愿景。怀揣这样的梦想,我们以技术为基础,以应用为导向,向全球布局自动驾驶技术。
其发展历程如下:
12 月:小马智行成立,并建立硅谷研发中心。
3 月:获得美国加州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开启公开道路测试。
10 月:建立广州研发中心。
2 月:与广汽集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广州落地中国首支常态化运行的自动驾驶车队。
6 月:获得北京 T3 级别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9 月:发布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 PonyAlpha,亮相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12 月:推出国内首个 Robotaxi 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PonyPilot。
4 月:宣布自动驾驶长途货运领域布局。
6 月:获得美国加州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许可;获得广州市首批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8 月:与丰田建立合作,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10 月:与现代合作推出加州首个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11 月:自动驾驶测试总里程突破 100 万公里。
2 月:完成 5.45 亿美元 C 轮融资,包括丰田 4 亿美元战略投资。
4 月:与电商亚米网合作,疫情期间提供自动驾驶无接触运输服务。
5 月:获得北京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牌照。
7 月:建立上海研发中心。
11 月:发布标准化产线,推出自动驾驶系统 PonyAlpha X;与一汽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建立合作。
12 月:获得广东首张自动驾驶卡车测试牌照。
2 月:百台搭载 PonyAlpha X 自动驾驶汽车从标准化产线批量下线。
3 月:宣布卡车业务品牌名小马智卡(PonyTron)。
4 月: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在广州和北京向公众全面开放。
5 月:获得加州全无人自动驾驶测试许可;获得货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开展自动驾驶卡车商业营运。
6 月:全无人自动驾驶车辆加入广州 PonyPilot+ 车队。
7 月:获得北京首批自动驾驶卡车测试牌照,以及北京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乘用车及卡车首批高速公路测试许可。
10 月:获准在北京开展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
11 月:获准在京开启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与如祺出行达成合作,推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落地;建立深圳研发中心。
12 月:完成国内自动驾驶卡车公开高速路首测;获得深圳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
1 月:发布第六代面向车规级量产的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设计;与英伟达加深合作,推出自研车规级计算单元。
3 月:与中国外运合作的合资公司青骓物流(CYANTRON)注册成立,于 4 月 1 日开启运营。与四维图新达成战略合作,聚焦智能驾驶软硬件解决方案、高精度地图及定位等领域。
4 月:获准在京开启自动驾驶无人化示范应用,即主驾驶位无人的 Robotaxi。与如祺出行签订战略合作及投资协议,共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车队。成为国内首个获得出租车经营许可的自动驾驶公司。
5 月: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在深圳开启。
6 月:基于 NVIDIA DRIVE Orin 芯片的域控制器完成大规模路测,已交付样品。获得广州市首个自动驾驶出租车及物流车示范运营资格。
7 月:获准在京开启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与三一重卡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打造高端自动驾驶重卡品牌。
9 月:与上汽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启合作,推进无人驾驶技术应用落地。获得 ISO 26262:2018 汽车功能安全 ASIL-D 流程认证。
10 月:与速腾聚创开展战略合作,基于 RS-LiDAR-M1 平台共研定制激光雷达,推动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规模化应用。
11 月:获准在京开启自动驾驶前排无人测试。与中国外运、三一集团成立战略联盟,打造“技术 + 车辆 + 场景”黄金三角。发布第三代自动驾驶卡车系统,由一骥智卡首款智能重卡搭载下线。
12 月:获准在京开启全车无人(车外远程)测试。搭载于广汽 AION LX Plus 车型的第六代自动驾驶系统入选广州智能网联汽车第二批车型目录。
1 月:宣布成立乘用车智能驾驶事业部,发布三大产品线小马识途、方载、苍穹。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打造兼具高性能与高性价比的智驾产品。
3 月:获准在京开启全车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4 月:搭载第六代自动驾驶乘用车系统的全新一代 Robotaxi 车型在北京、广州上路测试。
5 月:获得深圳市级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测试许可,开启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与锦江出租达成合作,开展智能出租示范运营活动。
6 月:2023 年 6 月,完成业内首个 10 小时全无人驾驶双城直播。与深圳前海管理局、如祺出行达成合作,共同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试点运营。
7 月:获得上海浦东首批“无驾驶人”道路测试许可,开启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
8 月:获准开启全车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商业化试点,标志产业有序进入业务造血阶段。与丰田中国、广汽丰田成立合资公司,推动 L4 级自动驾驶前装量产。
9 月:获得深圳市级首个无人化示范应用许可,开启自动驾驶无人化出行服务。成为北京首家获准开启自动驾驶卡车示范应用的企业,与中国外运携手提供示范性货运服务。开启北京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自动驾驶接驳测试。
10 月:小马智行获沙特新未来城 1 亿美元投资,并将成立合资公司。与阿布扎比投资局合作,加入阿布扎比智能驾驶汽车产业集群(SAVI),获准在亚斯岛开展路测。
11 月:第六代自动驾驶车型获得广州远程载客测试许可,手机 App 及车内 HMI 上线全无人交互功能。获得广州市首个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行驶测试牌照。与丰田发布首款纯电自动驾驶出租车概念车,将搭载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
12 月:获得广州市南沙区智能网汽车无人商业化混行试点,开启全无人 Robotaxi 收费。
2 月:首批获准开启大兴机场自动驾驶载客示范应用。第六代 Robotaxi 车型获准在北京开启全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3 月:推进韩国自动驾驶布局,与韩国 GemVaxLink 达成合作。与卢森堡签署自动驾驶合作谅解备忘录。首批获准开启大兴机场自动驾驶测试。
4 月:与丰田中国、广汽丰田合资公司“骓丰”成立,首期向中国投放千台铂智 4X 自动驾驶车型。
5 月:首批获准开展北京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行驶测试,也是国内唯一获准开展双城编队自动驾驶测试的企业。获得广州首家智能网联汽车高快速路测试许可,自动驾驶乘用车和卡车车型均入选。首批获准开启北京南站自动驾驶测试。
6 月:获得深圳市首个智能网联汽车高快速路测试许可。首批获准开启大兴机场自动驾驶出行商业化试点。
7 月:与康福德高签署合作备忘录,推进自动驾驶出租车大规模商业运营。首批获得上海市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
9 月:开启广州南站、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自动驾驶测试。
10 月:与高德达成合作,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接入高德地图 App 和小程序。在卢森堡设立欧洲研发中心,并与卢森堡出行公司 Emile Weber 签署谅解备忘录。首批获准在北京开启自动驾驶高快速路无人化测试。
11 月:与北汽新能源达成 L4 无人驾驶车型开发技术合作,部署千台规模的极狐阿尔法 T5 Robotaxi 车辆。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创下 2024 美股自动驾驶最大 IPO,成为全球 Robotaxi 第一股。
12 月
与广汽埃安达成战略合作,共研全冗余前装量产 Robotaxi 平台,计划推出至少千台规模埃安 Robotaxi 车型。
获得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试点互认资格。
在北京获得国内首个卡车编队自动驾驶跟随车主驾无人测试许可。
3 月
首批获得北京南站自动驾驶出行商业化试点许可,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开进北京市区。
获得深圳市南山区首个全无人 Robotaxi 商业化许可。
与康福德高联合自动驾驶出行服务项目落地广州。
4 月
获得卢森堡交通与公共工程部颁发的首批 Robotaxi 测试许可。
全球首发第七代车规级 Robotaxi 家族车型,首次揭秘 Robotaxi 量产计划“昆仑”。
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打通微信等应用 Robotaxi 入口。
5 月
与 Uber 达成战略合作,Robotaxi 于下半年在中东市场接入 Uber 平台。
与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达成战略合作,将在当地落成 Robotaxi 车队。
与广州公交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推动自动驾驶出行、物流、后服务市场领域的运营商业化。
与德宏股份达成战略合作,围绕 Robotaxi 智慧储能与充电一体化、智能座舱产品等领域。
6 月
第七代埃安霸王龙 Robotaxi 获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在广州、深圳公开路测。
与深圳西湖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在深圳打造 Robotaxi 车队。
第七代极狐阿尔法 Robotaxi 车型获准在深圳公开路测。
与岭南控股达成战略合作,打造“自动驾驶 + 大旅游”的多元应用场景。
成为首个且唯一被纳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的 L4 级自动驾驶公司。
7 月
首批获得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许可,在浦东新区开展全无人 Robotaxi 商业化收费。
在北京、广州、深圳开启 7×24 小时自动驾驶测试。
第七代极狐阿尔法 Robotaxi 车型获准在北京公开路测,多款第七代车型在北京、广州、深圳路测。
L4 级自动驾驶车规级域控制器累计路测超 200 万公里。
多款第七代 Robotaxi 车型启动量产。
在卢森堡开启 Robotaxi 道路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