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cid公司宣称,借助英伟达的人工智能技术,其最终将面向市场推出“私人拥有”的自动驾驶汽车。尽管在理论层面与物流环节上存在诸多挑战,但该公司已然成为最新一家宣布有意向客户出售L4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厂商。
Lucid的自动驾驶汽车(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面世)将采用英伟达的Drive AV平台。英伟达将此平台描述为一种“模块化、灵活的解决方案”,能够助力汽车制造商按需获取所需技术与功能。英伟达的这一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收集与整合能力,可汇集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数据,并借助无线软件更新实现持续优化与升级。
Lucid借鉴了特斯拉的成功经验,将其现有的驾驶辅助系统DreamDrive Pro定位为通往L4级自动驾驶的过渡桥梁。目前,该汽车制造商旗下拥有两款车型,分别是Air轿车与Gravity SUV,且第三款中型SUV计划于2026年正式推出。这款尚未命名的新型中型电动汽车,将配备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和雷达在内的一系列先进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将为打造“首款真正意义上的全无需关注(L4级)消费者自主拥有型自动驾驶汽车”提供有力支持。该车的“智慧核心”将由两台英伟达Drive AGX Thor计算机构成,运行于英伟达的DriveOS软件之上。
对于众多企业而言,私人拥有的自动驾驶汽车正逐渐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且充满挑战的发展方向。早期,不少专家对这一构想嗤之以鼻,认为支撑完全自动驾驶的技术成本过高,难以实现私人销售。相反,车队运营的机器人出租车被视为更为稳妥的选择,有助于分摊实现自动驾驶汽车所需的各类传感器及高性能计算能力的成本。然而,如今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诸多设备成本正不断下降,这使得自动驾驶汽车能够以相对亲民的价格销售给普通消费者的想法再次成为可能。
这一构想能否真正落地实施,仍有待时间的检验。在机器人出租车领域,明显占据领先地位的Waymo目前仅在少数几个市场开展运营,且预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难以实现盈利。私人拥有的自动驾驶汽车或许终将成为现实,但销售这些汽车的企业可能会因此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次Lucid的宣布,是汽车制造商在7500美元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到期后,重新调整其产品阵容的最新举措。在没有税收抵免政策支持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的销量预计将出现大幅下滑。汽车制造商正试图向投资者证明,其产品线足够丰富多元,足以抵御经济放缓所带来的冲击。此前,通用汽车已围绕部分自动驾驶汽车及家庭能源领域发布了一系列公告。如今,专注于豪华与高性能电动汽车生产的Lucid也采取了类似的行动。
此外,Lucid还计划向Uber出售数千辆汽车,并将其改装为机器人出租车,预计首个服务项目将于2026年正式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