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芝麻智能辅助智驾芯片上车德赛西威
2、中汽协:10月销售新能源汽车171.5万辆,渗透率首次超50%
3、宁德时代曾毓群:推动新能源产业加速迈入「全域增量时代」
4、机构:比亚迪计划2026年海外销量达160万辆
5、再创新纪录!速腾聚创10月交付激光雷达突破12万台
1、黑芝麻智能辅助智驾芯片上车德赛西威

11月11日,智能汽车计算芯片引领者黑芝麻智能宣布,其旗舰产品华山A1000车规级高性能辅助驾驶芯片已成功搭载于德赛西威全新低速无人车品牌“川行致远”S6系列。该芯片以副域控核心身份与主控系统构建“双脑冗余”架构,为末端物流无人化运营筑牢安全防线,此次合作成为汽车电子与芯片产业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
作为汽车电子领域的领军企业,德赛西威将“川行致远”定位为“专注低速无人配送的可靠解决方案”,旨在通过车规级标准破解城市“最后一公里”物流效率难题,而安全冗余正是其实现规模化运营的核心支撑。据介绍,川行致远S6系列采用的“双脑冗余”方案中,黑芝麻智能华山A1000芯片承担“安全备份大脑”职责,可实时监控主控系统运行状态,一旦检测到异常便能快速接管控制权,有效消除园区、商超、社区等场景下的失控风险,为配送安全提供双重保障。
华山A1000芯片的技术实力成为此次合作的关键支撑。该芯片已通过ISO 26262 ASIL-B功能安全认证及AEC-Q100 Grade2车规可靠性认证,内置双核锁步安全处理器与独立安全岛,从硬件层面构建安全底座。性能方面,芯片搭载黑芝麻智能自研的DynamAI NN引擎,具备58TOPS高性能算力与低功耗特性,既能高效处理多类型传感器数据,又能保障关键场景下的实时响应。同时,其丰富的车规级接口与灵活的计算架构可实现与系统的高效协同,更能在-40°C~105°C的宽温范围内稳定运行,全面覆盖户外、低温仓储等多场景运营需求。
此次合作的达成,也得益于双方近期稳固的发展态势。德赛西威10月27日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业绩持续向好: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6.92亿元,同比增长5.63%;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达223.37亿元,同比增幅17.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88亿元,同比增长27.08%。资产规模与现金流表现尤为亮眼,截至9月30日,公司总资产达272.4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6.81%;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22.6亿元,同比激增169.3%。
值得关注的是,德赛西威定向增发事项已顺利完成,实际募集资金净额43.93亿元已于9月16日到账,为其在厂房建设、产线投入、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资金支持。财务数据显示,受募集资金到账影响,公司货币资金较上年度末大幅增长577.05%,资本公积增长158.53%,资产结构持续优化,为业务扩张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芯片供应方,黑芝麻智能近期同样动作频频。其首席市场营销官杨宇欣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披露了公司在智能汽车和机器人领域的双线布局策略。杨宇欣指出,端侧计算需求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智能汽车成为端侧AI的核心应用场景,而计算效率已成为后大模型时代的关键竞争力。对此,黑芝麻智能构建了华山与武当两大芯片系列,形成全覆盖产品矩阵。其中华山系列专注辅助驾驶,华山A1000芯片作为本土首个车规级单芯片支持领航辅助驾驶的平台,已在多个车型落地;即将发布的华山A2000家族则全面拥抱大模型,集成业界领先的多功能计算单元。
武当系列则聚焦跨域计算,其C1200家族实现了电子电气架构的创新突破,将成为全球首个量产的舱驾一体芯片平台,目前已在多场景落地并获良好反馈。杨宇欣同时透露,黑芝麻智能即将发布机器人产品线,将汽车行业的技术积累延伸至新领域,通过融合高性能SoC芯片、模块化硬件及全栈软件生态,降低开发门槛,加速产品落地。
业内专家表示,黑芝麻智能与德赛西威的此次合作,不仅实现了车规级芯片与低速无人车解决方案的精准匹配,更凸显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重要性。随着德赛西威在无人配送领域的布局深化,以及黑芝麻智能芯片技术的持续迭代,双方有望在智能物流、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拓展更多合作空间,为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2、中汽协:10月销售新能源汽车171.5万辆,渗透率首次超50%

1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2025年10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数据显示,当月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新能源汽车延续高增长态势,出口表现尤为亮眼,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幅接近100%。
从整体产销来看,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35.9万辆和332.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5%和3%,同比分别增长12.1%和8.8%。1-10月累计数据更为可观,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69.2万辆和276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2.4%,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发展节奏。
乘用车领域贡献主要增长动力。10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99.5万辆和296.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3.3%和3.6%,同比分别增长10.7%和7.5%。1-10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423.7万辆和24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2.9%,增幅略高于汽车行业整体水平。
新能源汽车持续领跑市场,10月产销再创新高。当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7.2万辆和17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1%和20%,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比例达到51.6%,首次过半,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力量。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01.5万辆和129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1%和32.7%,累计销量占比达46.7%,全年高增长趋势明确。

汽车出口市场表现强劲,新能源汽车出口成核心增长点。10月汽车出口66.6万辆,环比增长2.1%,同比增长22.9%;1-10月累计出口561.6万辆,同比增长15.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幅显著,10月出口25.6万辆,环比增长15.4%,同比增长99.9%。细分来看,新能源乘用车出口25万辆,环比增长15.3%,同比增长1倍;新能源商用车出口0.6万辆,环比增长20.6%,同比增长26.7%。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201.4万辆,同比增长90.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94.4万辆,同比增长89.3%,新能源商用车出口7万辆,同比增长1.3倍,展现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3、宁德时代曾毓群:推动新能源产业加速迈入「全域增量时代」
2025 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作为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汇聚了行业各界力量,共同探讨能源转型与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在此背景下,宁德时代董事长、总经理曾毓群博士发表主题演讲,以《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为时间坐标,回顾中国新能源产业十年成长历程,展现宁德时代在技术研发、产业布局、绿色实践中的关键成果,更提出推动新能源产业加速迈入 “全域增量时代” 的核心路径。
演讲不仅呈现了以 “新三样” 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披露了宁德时代在锂电池出口、生产基地建设、研发投入与专利积累等方面的具体数据,更从技术突破、场景拓展、模式创新、零碳生态四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产业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实践方向,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共筑零碳未来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路与参考。

如下为宁德时代董事长、总经理曾毓群博士在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的演讲实录:
十年前,《巴黎协定》正式签署,全球190多个国家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十年后的今天,一场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深刻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展开。
这十年,也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高速成长的十年。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已成为中国出口的新支柱。宁德时代有幸参与并见证了这一时代变迁。
今年前三季度,「新三样」出口总额超过9000亿元,其中锂电池贡献近4000亿元,占比超过四成。在近200GWh的锂电池出口总量中,宁德时代出口120GWh,占比近六成。我们在全球13大生产基地创造了近15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宜宾基地已拥有3万名员工,未来将突破5万名。仅今年前三季度,我们纳税245亿元,同比显著增长。
十年来,我们持续坚持长期研发投入,总额超过800亿人民币,仅今年前三季度就投入超过150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我们累计拥有和在申请专利近5万项,是海外申请专利最多的中国企业之一。
这些努力也带来技术与产业的双重突破。目前全球超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搭载宁德时代电池。同时,这也意味着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00万吨,相当于为地球种下数亿棵树。
这一切,不仅是宁德时代的成长轨迹,更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十多年的积累,让品质成为宁德时代最重要的标签。但高品质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面对全球能源转型的艰巨任务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产业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加速迈入「全域增量时代」。
具体而言,我们正从四个维度持续探索新的增长空间。
首先,技术突破,打开性能与品质的上限。
在材料与结构创新上,我们持续深耕。
目前,我们量产的第四代磷酸铁锂电池,在高比能、长寿命、高功率方面,全面领先行业主流的第二代、第三代产品。在此基础上,近期,我们的第五代产品已经开始量产,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我们在三元体系电池上更是保持着长期领先,已在宁德时代麒麟、骁遥等电池中广泛应用。
今年推出的「钠新」钠离子电池,有效降低对锂资源依赖,更安全、更低碳,并解决了低温性能痛点,为北方高纬度地区的新能源车普及提供了新路径。
此外,我们的「骁遥」双核电池实现多体系自由组合,让电池真正走向「定制化」,让每位用户都能根据自己的真实需求,选择最优方案。
而在全固态电池方面,我们的研究和产业化进度也处于全球前列。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支撑了产品升级,更在推动产业标准的持续提升。
其次,场景拓展,从「电动汽车」到「电动社会」。
只有拓展更多使用场景,才能形成真正的「全域增量」。
我们的电池正从乘用车,走向商用车、电动船舶、电动飞机。在商用车领域,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创下历史新高,宁德时代天行电池已成为纯电重卡首选;针对矿区、工程机械等高强度工况,我们还推出了专用高强度版本。
在电动船舶领域,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各类电船已近900艘,覆盖内河与近海多种航区,我们还参与打造全国首艘纯电海上客船和全国首个货船换电项目。
在低空出行领域,我们的两吨级eVTOL已在复杂环境下完成多次飞行验证,已经取得TC(型号合格证)、PC(生产许可证)、AC(单机适航证),正在取得OC(运营合格证),展示了电能驱动的全新可能。
这些探索,让「绿色交通」真正延伸到海陆空全域。
第三,模式创新,释放能源服务新价值。
技术创新之外,模式创新同样关键。我们正在推动「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让电池从商品变为服务。
今年,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联盟」已覆盖全国45个城市。到年底,我们将建成1000座换电站,未来将在全球建成3万座,让用户随时随地都能「补能如加油」。
最近,我们与京东、广汽合作推出的「国民好车」,正是基于巧克力换电系统。该车采用我们最新的耐高温电池,所以不需要水冷,寿命更长、安全性更高。换电体系还能灵活兼容固态电池,让用户始终享受最前沿科技。
第四,零碳生态,构建产业第二增长曲线。
新能源产业的终极使命,是实现能源体系的零碳化。宁德时代正积极布局风光储一体化,打造绿电直连的零碳产业园区。在四川宜宾以及海南、福建、山东等地,我们正在落地「零碳样板」。
我们还牵头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国家标准。当前,我们镍钴锰回收率已达99.6%,锂回收率达96.5%,均为全球最高。今年在欧洲发起「全球能源循环计划(GECC)」,联合全球伙伴共同推进循环经济转型。
这条零碳之路,将成为产业的「第二增长曲线」,为未来发展注入长期动力。
各位朋友,新能源产业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从高速度到高质量,从局部突破到全域增量,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广阔、更系统的增长时代。
宁德时代愿与各方携手,以品质为基石,以创新为动力,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加速迈入「全域增量时代」,共创更加美好的零碳社会与绿色未来!谢谢大家!
4、机构:比亚迪计划2026年海外销量达160万辆

花旗银行报告显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计划2026年在海外销售多达160万辆汽车,并加大海外扩张力度,预计从2025年起实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花旗银行的报告援引了比亚迪管理层的会议内容,比亚迪2026年的海外销量预期为150万~160万辆,高于此前预计的2025年海外销量90万~100万辆,“增长主要由新车型推出推动”。
花旗银行指出,比亚迪的“海外销售结构在不同地区之间保持均衡,欧洲、北美和东盟分别占2025年海外总销量的三分之一”。
报告称,比亚迪管理层预计第四季度资本支出将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2026年将出现大幅下降,“前提是车辆和电池产能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花旗集团并未提及比亚迪2026年的整体销售目标。此前,由于近几个月国内销量下滑,比亚迪已将2025年的销售目标下调16%至460万辆。
比亚迪10月公布了四年多来最大的季度利润跌幅。2025年迄今为止,比亚迪已向海外出口约20%的车辆,是2024年水平的两倍。
比亚迪在中国经济型汽车市场面临着来自吉利和零跑汽车等本土对手的激烈竞争。
过去五年,比亚迪已在中国各地至少建设8座大型工厂。据此前报道,该公司一直在匈牙利和巴西等国建设海外工厂进行本地组装,并计划在欧洲建设第三家工厂,西班牙是首选候选地。
5、再创新纪录!速腾聚创10月交付激光雷达突破12万台

11月11日,速腾聚创(RoboSense)官方发布消息称,其10月激光雷达单月交付量突破120,000台,成功刷新行业单月交付纪录。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12万台数字化激光雷达已顺利交付至全球某新能源头部车企。
这一交付成绩的达成,恰逢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2025年以来,我国智能驾驶技术普及进程显著加速,据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至7月份,国内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达776万辆,渗透率高达62.6%。与此同时,激光雷达作为智能驾驶核心感知部件,其装机量与渗透率同步实现明显提升,行业正式迈入前装标配量产时代,技术领先性的比拼已成为定义市场格局下半场的核心要素。
作为激光雷达领域率先布局全栈芯片自研的行业领导者,速腾聚创的规模化交付能力源于长期技术积累。自2017年组建芯片研发团队以来,该企业于2022年实现SPAD-SoC芯片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成为全球范围内唯一实现数字激光雷达发射、接收、处理全链路自研芯片均满足AEC-Q系列车规标准的科技企业。
目前,基于SPAD-SoC与VCSEL先进数字化架构,速腾聚创构建起行业唯一可量产的数字化激光雷达矩阵,旗下EM4、EMX与E1等产品已全面进入规模化量产交付阶段,成为众多新一代车型的首选配置。据了解,9月底至今,极氪9X、智己LS6、智己LS9等多款搭载EM4 520线激光雷达的高端智能车型已陆续完成上市发布。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速腾聚创单月交付量突破12万台,不仅标志着企业自身规模量产节奏迈上新台阶,更意味着数字化激光雷达已驶入规模化应用的快车道。凭借全栈数字化芯片技术与成熟的车规级量产能力,速腾聚创正全面引领激光雷达行业实现规模爆发,为全球智能汽车及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