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问我2025年柏林IFA消费电子展上的最大收获,那便是AI营销已蔚然成风。即便我专注于智能家居领域,也很难寻得一款新产品或新发布的信息,其宣传中不提及“AI”。这对普通科技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难题,因为如今已难以分辨AI的真实含义,不清楚它是否真正具备现代AI的特质(有人甚至认为这根本算不上真正的AI),也不清楚它是否能带来实质性的价值。
何时才算是真正的AI?
三星Bespoke等AI产品听起来科技感十足,但有时其底层技术不过是基础算法。Ajay Kumar/CNET
当我说AI在IFA展上无处不在时,我是认真的。这个热门词汇不仅出现在了SwitchBot的毛绒熊机器人和基于提示词的墙面装饰中,也出现在了Roborock的智能绘图机器人割草机和海信的食谱冰箱指南里。三星更是将旗下三个AI品牌悉数带到了IFA展,包括家电领域的Bespoke AI、家庭娱乐领域的Vision AI以及手机领域的Galaxy AI。而且,你最好相信,只要有机会,语音助手现在都会被冠以“AI语音助手”之名。
然而,当如此多的公司都贴上AI标签时,这个标签便开始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这些新设备中,有多少真正符合现代对AI的定义呢?我指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由大语言模型驱动的生成式AI,如谷歌Gemini和ChatGPT,它们能够总结信息,并以对话的方式与我们互动。许多设备确实具备一些生成能力,但将它们与功能完备的聊天机器人归为同一类AI,显然有些牵强。
AI的其他应用则更清楚地表明,它只是一个品牌术语,是当下营销所需的噱头。当一款标榜AI的产品中却找不到标准的AI功能时,这确实令人失望和困惑。例如,三星称其Bespoke AI能够节省洗衣机的能耗,但实际上它似乎只是指控制洗涤周期的算法和传感器,这在几年前根本不会被称作“AI”。
这种做法可能会贬低AI术语的价值,并分散人们对真正内置人工智能产品的注意力。当万物都被贴上AI标签时,AI便失去了其独特性。或者至少人们会开始有这种感觉,而这也是企业才刚开始面对的营销难题。
另一方面,要表扬照明公司乐普(Lepro),该公司来到IFA展,明确解释了其语音助手确实是使用基于设计概念训练的大语言模型创建的,可帮助用户选择与各种活动相关的正确颜色。这样的细节让人更容易判断AI是否真的存在,以及它在做什么(这对我作为评测者来说也大有裨益)。
何时AI才值得拥有?
你如何判断家中的哪些AI功能是值得的?让我们来测试它们。亚马逊
AI品牌化的激增带来了另一个困境:AI在智能家居中真的物有所值吗?这些标榜AI的功能真的值得它们常常标出的高价吗?这是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AI绝对是物有所值的,尤其是当你希望AI能够训练识别特定面孔,或为你扫描视频片段时。
但在其他场景下,AI则几乎毫无用处。海信努力在其所有IFA发布信息中都融入AI元素,但某些例子却不尽如人意。比如其U8 S Pro空调中的AI语音助手,它似乎只是一个普通的语音助手,甚至算不上高级。它仅限于18条语音指令。其厨房技术中宣传的AI烹饪助手和AI洗衣助手看起来则完全多余,干扰了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日常任务,或者我们可以通过谷歌快速搜索或在智能显示屏上提问找到更多可学习的指南。
SwitchBot的生成式AI艺术画框看起来既有趣又创新,但它并不会让你的生活更轻松。SwitchBot
即便是SwitchBot的创新AI提示电子墨水画框,我也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一番,但它也带有一定的“我为什么需要这个?”的疑问。许多最新的AI推广都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家中和生活中的新智能科技空间有限:AI在为我们节省时间和减少麻烦时效果最佳,而不是为我们创造更多需要管理的东西。
这时候就到了我自卖自夸,以及我们CNET所有评测者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们并不指望普通科技买家有时间或精力去探寻所有这些细节,或用每条指令来考验语音助手。这就是我们评测设备、手机、应用和聊天机器人的原因:看看哪些值得购买,哪些能让生活变得更好,哪些存在隐私问题,哪些会产生太多幻觉,以及所有其他繁琐的细节。当如此多的产品都被称为这个AI或那个AI时,你需要专家来沙里淘金。而IFA 2025则为我带来了一整张新的科技筛选清单。
如果你想了解相关的家庭安全想法,不妨看看我对家庭安全AI的看法,看看它是否也能帮到你。
不要错过CNET任何公正的科技内容和基于实验室的评测。在Chrome上将我们添加为首选的谷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