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获10亿美元押注,人形机器人量产时代将至?
8 小时前 / 阅读约5分钟
来源:36kr
Figure AI宣布C轮融资超10亿美元,用于扩大产能、建设GPU算力基础设施,加速训练与模拟,目标是量产机器人、打造AI引擎及收集训练数据。

Figure人形机器人工作场景。图片来源:JOHN KOETSIER

当地时间9月16日,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 AI宣布,已在C轮融资中筹集“超10亿美元”。资金将用于扩大机器人产能、建设英伟达(NVIDIA)GPU算力基础设施,进而加速训练与模拟进程、拓展人类工作生活场景的数据采集。

最终目标是量产可交付的硬件,也就是机器人;打造让机器人变得智能的AI引擎,以及收集该引擎运行所需的训练数据。

“Figure的目标是攻克通用机器人的难题,”CEO布雷特·阿德考克(Brett Adcock)当天在一段YouTube视频中表示,“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头一回具备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条件。”

Figure的志向极为远大。其Figure 02机器人去年年底成为全球第二个获得有偿工作的人形机器人。今年早些时候,阿德考克宣布,公司计划在未来四年交付10万台人形机器人,并补充说Figure的客户名单中已经包含了“美国最大企业之一”。

Figure的野心远不止于仓库与工厂。

Figure定期发布机器人在厨房工作、端送饮品、将碗碟放进洗碗机、折叠衣物及执行其他家务的视频。而支撑这一切的核心是Helix AI——Figure为每个机器人注入的智能系统。借助Helix AI,Figure机器人具备了适应真实世界的智能,即使面对从未见过的物体也能识别理解,并基于认知采取明智合理的行动。

这对推出实用型人形机器人至关重要——满足了这一点,机器人无需针对家中或工厂中每一个细微的极端应用场景进行专门训练,就能完成辅助或工作任务。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阿德考克说。但他补充道,“团队已经就位,机器人已经建好,前进的道路也十分清晰。”

当然,超过十亿美元的融资会提供很大帮助。英特尔(Intel)、英伟达、LG、Salesforce、高通(Qualcomm)和T-Mobile都通过各自的投资部门参与了本轮融资,不过领投方是Parkway Venture Capital。

近期,融资额达到10亿美元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并不止Figure一家。据报道,来自中国的优必选科技本月初也完成了同等规模的融资,但该公司尚未确认此消息。此前,优必选还签下了目前公开披露的最大一笔人形机器人合同,金额高达9051.15万元人民币(约合1270万美元),采购方为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人形机器人似乎前景光明,毕竟,全球每年由体力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高达4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一半),对人形机器人而言意味着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不过,业内也存在一些质疑的声音。资深机器人专家、Kinisi Robots首席执行官布伦·皮尔斯(Bren Pierce)便是其中之一。

近期,他在一档名为 TechFirst 播客中发问:“给机器人安上双腿的用途何在?当然了,未来肯定会有双足机器人出现……但问题是,我们是否忽视了让它们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也就是人工智能呢?”

布伦·皮尔斯认为,双腿设计虽然看起来很酷炫,但在工厂和仓库里,轮式机器人足以胜任,而且在承载重物和电池续航方面可能表现更佳。至于真正的技术难点,其实在于“手”。

尽管如此,仍有数十家制造商正全力推进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并在过程中持续获得资本支持。

在一个竞争者可能多达数十乃至上百家的市场中,Figure对自己定位是行业领军者。

Figure创始人布雷特·阿德考克在声明中表示:“这一里程碑对于开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下一个阶段至关重要。它将帮助我们拓展人工智能平台Helix和完善BotQ制造体系。”他补充道:“新伙伴的加入,加上现有投资人的持续支持,不仅彰显了Figure作为行业领导者的地位,也反映出大家的共同信念,即未来人形机器人将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随着资本的不断涌入,这一天或许会比我们预想得更早到来。

本文作者为福布斯资深撰稿人,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文译自:https://www.forbes.com/sites/johnkoetsier/2025/09/16/humanoid-robotics-company-raises-1-billion-for-nvidia-chips-ai-data-collection-production/

原文标题:《人形机器人公司融资10亿美元用于采购英伟达芯片、AI数据收集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