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gent 暗战,大厂电商如何排兵布阵?
7 小时前 / 阅读约9分钟
来源:36kr
电商进入拼算法、拼Agent时代,淘宝、美团、支付宝等平台推出AI助手,国外科技巨头积极布局Agent产品,AI Agent市场快速扩张。

电商的故事不再是流量有多大,而是Agent有多懂你。

不知道你有没有察觉,最近打开淘宝、美团、支付宝这些国民App,都能看到AI助手的身影。

美团前脚刚把首个Agent产品“小美”拉出来内测,淘宝后脚就甩出了主打引导用户下单的“AI助手”。

而支付宝的“AI付”服务,已经抢先在瑞幸咖啡的AI点单助手“Lucky AI”上线,用户只需要说一句“下单”,完成身份验证就能自动结账。

腾讯也不甘寂寞,在2025年的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喊出了“以人为本”的AI口号。

流量红利见顶,电商的牌桌早已悄悄洗牌,当行业从堆规模、抢流量进入拼算法、拼Agent的暗战时代,大厂们的AI布局又如何呢?

一、各平台应用场景虽不同,但AI Agent逻辑相通

淘宝主打商品搜索和推荐,帮用户在海量商品里精准锁定心仪好物。找到搜索结果页右下角的“AI”图标、商品信息流中的提问卡片,用户能通过多轮对话让AI明确需求、精准推荐。

“AI助手”仍在测试阶段,尚未全面上线。而在这之前,淘宝还推出了AI万能搜和AI找低价。

前者,位于手淘搜索功能页面,用户可以直接提问,它会生成一份包含文字、商品和视频图片的详细答案报告,帮助用户解决购物攻略、口碑评测、优惠咨询等问题。它还能根据用户的购物偏好提供个性化推荐。

后者通过拍立淘识图后,用户可以找到同款商品的最低价和高性价比商品,帮助用户节省购物成本。

美团侧重于本地生活服务,如外卖点单、餐厅推荐和生活消费问答。“小美”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帮助用户完成这些服务,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订单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

“小美”不是嵌入在美团App里的一个功能,而是一个独立的C端智能体,用户可以直接下载使用。支付宝则专注于支付环节的智能化,通过“AI付”服务实现语音指令下单和支付。

这种服务在瑞幸咖啡的AI点单助手“Lucky AI”中得到了应用,用户只需说“下单”,完成身份验证后,支付就会自动完成。

尽管三者在应用场景和功能实现上各有侧重,但AI Agent的核心逻辑在于通过感知用户的需求和偏好,规划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购物路径,并通过调用相应的工具或服务实现用户的购物需求。

二、国内外企业All in Agent,不只为降本增效

事实上,不仅国内大厂入局围猎AI Agent,国外科技巨头如OpenAI、Google、Microsoft等都在积极布局Agent产品。

比如Google推出了ADK,这是一个开源框架,旨在简化单个Agent及复杂多Agent系统的创建过程。开发者仅用不到100行代码就能构建一个功能性的Agent,该框架鼓励开发者和企业围绕Google Cloud构建各式各样的Agent。

再比如OpenAI推出了一套开发工具,包括Responses API、内置工具、开源Agents SDK和监控工具。Responses API是Chat Completions API的升级版,融合了对话生成与工具调用的能力,支持网页搜索、文件搜索和计算机使用等功能。

AI Agent作为新兴技术,正逐渐改变众多行业的运作模式。在许多流程明确、规则固定的场景里,如客服、营销、数据分析等,Agent已经展现出降本增效的价值。企业可以通过部署Agent产品,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另外Agent产品可预见的盈利模式也很多元化,比如提供付费订阅服务、收取企业客户的服务费用、与广告商合作等。随着Agent产品的广泛应用和用户数量的增加,盈利模式将更加多元化,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入。

据预测,AI Agent市场正在快速扩张,规模从2023年的37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73.8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

按照蚂蚁集团数字支付事业群首席技术官朱林的话说,随着AI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和智能终端的普及,预计未来5年内,更自然的新交互支付占比可能会超过50%,智能设备支付将增长10倍,AI支付市场规模可达万亿级。

在如此激烈的电商行业竞争情况下,淘宝通过AI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粘性,应对其他电商平台的竞争。

接下来,淘宝AI产品可能会进一步优化,比如增加更多个性化参数、进入社交关系链、实现预测性推荐等。

支付宝的计划是,继续打造面向AI时代的支付服务,包括“支付MCP Server”、“AI打赏”、“AI订阅付费”、“看一下支付”等多种服务,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支付需求。

美团也将进一步完善,“小美”产品负责人曾表示:作为一款公测中的产品,小美正式立项至今也不过才半年时间,还有进一步完善、成长的空间,希望参与公测的用户也能一起帮助它成为真正小而美的AI生活小秘书。

三、AI Agent成新突围热门,大厂们如何排兵布阵?

曾经,规模与流量是争夺的焦点;如今,人工智能成为了核心竞争力。在这场科技暗战中,各大巨头纷纷基于自身业务基因,展开差异化的AI布局,构筑起各自的护城河,推动行业竞争迈向新的阶段。

美团在2024年全面开启了AI加速之旅。这一年,美团的研发总支出高达211亿元,其中超过100亿元投入到了AI领域,催生了多种AI工具,比如AI编程助手、智能会议系统、文档助手等。美团还推出了“问小袋”“米鲁”等垂直智能助手,用于餐饮推荐和智能问答,让AI技术渗透到美团业务的各个层面。

今年9月,美团又推出了采用混合专家模型架构的非思考型基础模型“龙猫”。这个模型在仅激活少量参数的情况下,推理速度、编程能力和Agent工具调用能力已经能与主流大模型相媲美。龙猫大模型的创新之处在于“零计算”专家机制,它能够根据任务的复杂度动态激活参数。比如,在处理简单的“附近奶茶店推荐”时,仅激活270亿参数。

这种机制不仅保持了高性能,还节省了成本与算力,完美契合美团降本增效的需求。美团的AI布局,不只是为了应对当下的竞争,更是着眼于未来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长期竞争力。在利润微薄的本地生活服务行业,骑手成本高且刚性上涨,AI技术在每个运营环节实现降本增效的能力,显得尤为珍贵。

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布局同样引人注目。纵观它在AI领域的布局,已经涵盖了从底层技术到上层应用的全栈能力。简单来说,是通过AI+云业务的高速增长、AI模型和应用的深度嵌入、即时零售的快速发展以及组织架构的调整和文化的重塑,实现多业务的协同增长。

淘宝闪购作为即时零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不少进展。8月,淘宝闪购的日订单峰值达到1.2亿单,周日均订单量达到8000万单,月度交易买家数达到3亿,对比4月增长了200%。淘宝APP的日均活跃用户数(DAU)在7月领先拼多多近5000万,8月7日活动峰值时,淘宝DAU比拼多多高出超1亿。

目前,阿里体系内的多个应用实现了AI化升级。比如,最近重启扫街榜的高德地图,已经升级为全球首个基于地图的AI原生应用;钉钉完成AI升级,打造全球首个以Agent驱动的工作信息流;淘宝平台也实现了AI搜索、AI广告平台应用升级,提升了消费者体验和商家经营效率。

腾讯的AI战略也颇具看点。它没有盲目追求全能AI,而是聚焦底层技术突破。根据报告数据显示,腾讯自研的混元大模型支持万亿参数规模,通过将推理计算精度从FP16降至FP8,在几乎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算力成本每年降低30%。

自去年四季度AI战略加速以来,腾讯累计资本开支已达831.6亿元。AI已经成为腾讯的新业务基因,推动了腾讯在多个领域的提效与增长。

对内,已有700款智能应用落地,这意味着平均每1.2个工作日就有一款新的AI工具投入使用。对外,腾讯将打造智能化与全球化两大效率引擎,助力企业稳健和可持续增长。

未来,Agent不是谁家独有的新玩具,而是下一回合电商的入场券。当算法能把需求—决策—支付—履约全程压缩成一句对话,电商的故事就不再是流量有多大,而是Agent有多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