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秘密项目曝出,百名投行精英密训AI,华尔街最贵苦力要失业了?
4 小时前 / 阅读约8分钟
来源:36kr
OpenAI秘密项目「Mercury」招募百名前投行精英训练财务模型,替代初级银行家重复性工作,加速商业化与盈利,引发AI对就业影响的讨论。

刚刚,OpenAI内部秘密项目「Mercury」(水星)曝出!该项目正高薪招募百名前投行精英训练财务模型,旨在替代初级银行家的重复性工作。业内普遍认为,这是OpenAI在算力成本高企背景下,加速商业化与盈利的关键一步。

AI先是找上程序员,现在轮到银行分析师了。

下一个华尔街的培训基地可能是一个提示库!

刚刚,OpenAI内部一个秘密项目曝出!

该项目正在招募100多位前投行从业者来训练它的财务模型,目标是代替初级银行家岗位中大量的繁重、重复性工作,项目代号为「Mercury」(水星)。

对于这次变革的对象——那些银行从业者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终于可以从繁重的Excel表格和无休止的修改工作中解脱出来了,拥抱了期待已久的自动化。

正如网友VibeEdge所言,OpenAI这步棋很有意思:

利用前银行家进行金融建模,确实有望把那些每周80–100小时、又累又折磨人的活儿给精简下来;如果他们能够把准确性和审计追踪做到位,这可能成为改变金融行业规则的大事,很好奇它会如何发展。

然而,这场「看似进步」的变革也暗藏着坏消息的另一面——大量的银行业初级岗位可能因此消失。

近段时间,公众对于这种AI失业带来的焦虑似乎已经疲劳。

科技大佬们一边猛踩油门,力推「AI同事」;一边不断传出「就业末日」的预警。

比如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就多次公开表示:

「未来五年内,最多一半的入门级办公室岗位可能被淘汰,并可能把失业率推至10%–20%。」

百名顶级投行银行家,变身「Mercury」计划外包工

据媒体报道,OpenAI通过「Mercury」项目,以外包形式雇佣了上百名前投行从业者和顶级商学院学生,为其训练专业财务模型。

这些人中有来自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等顶级投行的前员工,也有来自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的MBA在读生。

「Mercury」计划是一个人力外包项目,每名参与者每小时可获得150美元高薪报酬。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各类交易撰写提示词并训练财务模型,包括重组、IPO等常见金融场景。

据知情人士透露,Mercury项目的申请流程几乎不涉及人类面试:

第一轮是大约20分钟的AI面试,它会根据应聘者简历进行提问;第二轮是行业知识测试,测试财务报表等知识;最后一轮,是测试建模能力。

这些被招募者主要负责编写提示词和构建金融模型,以便为OpenAI的模型输入高端、真实、专业的金融工作流程数据。

他们每周会提交一个模型,具体任务包括用通俗语言写提示词、执行模型操作。

模型提交后,会收到审阅者的反馈,参与者需根据意见进行修改,直到最终成果能接入OpenAI的系统中。

当AI把苦活干完了,年轻人还如何成长?

金融行业外的人也许永远体会不到凌晨一点收到董事长「请修复」的消息是一种什么感觉。

但这正是投行分析师的工作日常。

华尔街永不眠,所以连带他们也跟着睡不好觉。

他们在处理实际交易时,每周通常需要在工位上工作超过80小时,主要任务是在Excel中为并购、杠杆收购等项目搭建复杂模型。

此外,他们还会经常被要求不断调整PPT幻灯片,反复修改,由此催生了华尔街著名的「pls fix(请改一下)」梗图文化。

除了OpenAI,还有Rogo等为华尔街分析师开发AI软件的初创公司也涌现出来,他们尝试通过为银行提供AI工具,帮助这些分析师从「苦活累活」中解放出来。

但现在,这些「被解放者」们似乎又有了新的担心。

尽管他们时常会抱怨如做幻灯片和推介资料这些「体力活」,但真当AI来接管这些工作时,他们又开始担心起自己的饭碗,也害怕因此失去成长的机会。

因为这些「体力活」并非全无价值。

它们就好像运动员在获得金牌前的锻炼过程,也是初级银行家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成长过程。

当AI取代了他们「吃苦」的过程,也相当于抽走了他们职业生涯初期最宝贵的「第一节阶梯」,可能让他们「成长无路」。

多位资深金融人也表达了类似担忧。

他们认为,这些苦活累活,不只是「入门仪式」,更是上手业务的训练营:

它们有助于新员工建立起与客户打交道所需的专业能力和自信。

更重要的是,一些分析师并非金融科班出身,他们需要在这些基础任务中理解这个行业运作的底层逻辑,学会关注其中的关键细节,培养工作的「手感」。

有着40年金融行业从业经历的Jeanne Branthover,她是DHR Global全球金融服务负责人,她认为读文件、分析数据,这些具体工作背后有一整套流程需要学习。

「如果跳过这些基本功,直接进客户会对这些年轻人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桥水基金CEO Nir Bar Dea

桥水基金CEO Nir Bar Dea认为,我们的确可以用AI完成很多基本任务,但这对于长远的人才成长将是不利的:

「正是你干过那些累活,才有能力做高层次、战略层面的事情。」

还有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如果AI可以把这些苦活累活全干了,是不是意味着华尔街分析师们可以不用加班了?

这可能是想多了,「3.5天工作制」可能只是一种美丽的理想,最终结局可能是AI让你觉得更累。

全球最贵独角兽,开始盈利冲刺

对于OpenAI而言,「Mercury」不仅是技术实验,更可能是其商业化策略的一环。

有人认为,这一计划凸显了OpenAI在Sam Altman带领下急于实现盈利的尝试。

无论是推出ChatGPT的付费订阅,还是与Shopify合作计划在ChatGPT中嵌入购物功能,又或者是在未来探索广告化变现途径……

OpenAI正在加速向盈利目标冲刺。

而AI技术行业化,正是OpenAI实现盈利目标的一个重要破局点。

据OpenAI一位发言人表示,目前公司正在与各领域专家合作,以此提升并评估其模型在各个行业中的能力,这些专家由第三方供应商负责招聘、管理和薪酬发放。

此前,OpenAI还曾招募了工程、科学和数学等领域的几位领域专家来提高其模型的响应能力和性能,并使用第三方数据标注公司来获取高水平的专业人士。

数据显示,2024年OpenAI的云算力支出约70亿美元,其在Stargate计划中累计投资已超过4000亿美元,这个数字在2025年底前有望达到5000亿美元

巨资投入背后,这只全球最贵独角兽仍未实现盈利,它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努力证明自身盈利能力配得上估值。「Mercury」项目正是OpenAI在算力成本高企背景下,加速商业化与盈利的关键一步。

「Mercury」还代表着一种AI自动化所带来的「专家知识的平权化」。

就像微软AI CEO Mustafa Suleyman说的那样:在AI时代知识本身不再是稀缺资产,而会变得「免费且普惠」。

「Mercury」项目背后,AI掀起的「知识自动化革命」,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https://x.com/rohanpaul_ai/status/1980636916337746148%20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10-21/openai-looks-to-replace-the-drudgery-of-junior-bankers-workload 

下一篇:没有更多了
下一篇: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