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的话,买个机器人回家闯祸吧。
它可以精准避开所有正确路线,直直朝你擦得锃亮的镜子撞过去,“哐当”一声碎的是镜子,疼的是钱包……

闯祸的案例不止这一个,自主机器人还是太“我行我素”了。
传奇程序员卡马克表示:
卖自主家用人形机器人,不如转而卖远程家政服务。

卡马克有这种想法,正是因为1X Technologies最近新推出的一款穿毛衣的人形机器人NEO,卖的就是远程服务。
它能完成叠衣服、取水等动作,不过并不是自主行动,而是戴着VR头盔的人远程操控的。

卡马克认为远程家政操作这种方式更实用,可以根据机器人的自主程度灵活调整操作员的工作量,并且这样可以在真实场景中收集机器人训练数据,让机器人慢慢地拥有自主性,也不失为一种提高机器人性能的办法。
而自主机器人之所以被“狙击”,是因为它们闯祸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除了横冲直撞,要是让它进厨房,场面更是一言难尽,把菜撒一地不说,它还能在慌乱中一头撞上橱柜,把自己脑壳摔得零碎……

最绝的是,把家里折腾得一团糟,完了还对你说“Daddy chill”……这谁能冷静下来啊!

然而把这玩意儿带回家的小哥回头发现:我居然花8万买了个这???

只能说看似是冷静了,实则是真没招了。(doge)

当然了,看热闹的网友也赶来嘲笑安慰:

不过,也有人表示:我就想要!

吐槽归吐槽,背后暴露的价格与实用性脱节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从目前的技术来看,当前家用机器人的自主性实在是不敢恭维,体验感比较差。避开障碍物、完成简单烹饪都做不好,更别说满足家庭多样化的实用需求了。
就像卡马克说的,有人支持推出远程操控助手,有用的时候让专人操作,不用的时候就让机器人隐身减少存在感。
以NEO来说,售价2万,租的话是每个月500美元,如果把它租回家,让它和它背后的操控者每天工作8小时,算下来就是请了个价格为2美元一小时的家政保姆……就这还要啥自行车啊。

不过呢,也有人并不买账,直言:这样还不如直接使唤真人,机器人的意义就在于完全的自主性。

还有部分企业把家用机器人当成了“圈钱工具”,搞起了预售。
好吧还是NEO,现在就能交钱,但2026年才交付产品。

让消费者对一个不存在的产品付款,拿消费者的钱来搞开发,最终的效果是否能对得起价格呢?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家用机器人这样的新兴科技产品,很多人缺乏清晰的评判标准,很容易被厂商的宣传误导。
商家一句“解放双手”、“智能便捷”让不少人动了心,结果买回家发现货不对版,平地都能摔。(doge)

趁着AI时代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抱着提升生活品质的期待买下家用机器人,最后却因为高价低能而抓狂。
那么,家用机器人什么时候才能好用不踩坑呢?自主和远程操控哪个才更好呢?
参考链接:
[1]https://x.com/TheLizVariant/status/1985165538834932017
[2]https://x.com/ID_AA_Carmack/status/1985390721315324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