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各大词典评选的年度词汇中,AI 相关的新词异军突起。最新出炉的 2025 年柯林斯词典年度词汇,花落「vibe coding」——也不意外,它几乎是今年最热门的 AI 技术。

如果再往回拨一点,翻翻稍早前牛津、韦氏、Dictionary.com 和剑桥等机构发布的一系列热点词,不难发现,AI 已经深刻影响了我们的语言,已然是生活中的高频词。
「Vibe coding」在中文里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翻译,比较流行的译法是「氛围编程」。这个词最早由特斯拉前 AI 总监、OpenAI 创始工程师 Andrej Karpathy 提出,形象地描述了 AI 能让人们「几乎忘记代码本身存在」也可以开发应用的情景。

不懂编程的用户,用自然语言对话,就可以得到代码。详细地说,开发者只需要告诉 AI 自己想要一个什么功能或应用,AI 就能自动生成,实现「凭感觉,写代码」的效果。
「Vibe coding」之所以能够登上 2025 年度词汇宝座,一方面从数据上能看出来——自 2025 年 2 月首次出现以来,这个词在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存在感飙升,贯穿了一整年。柯林斯词典的语言学家从包含 240 亿词汇的语料库中捕捉到了这一趋势,认为这个词充分反映了一年来语言的演变。
另一方面,这个选择揭示出 AI 技术在 2025 年的热度之高:程序员群体在讨论,普通用户也在谈论,「AI 可以帮我写代码」已成为大众认知的一部分。

正如柯林斯官方博客所说,这个词「捕捉了我们与科技演变中的某些根本变化」,它不仅在硅谷科技圈内流行,更折射出 AI 作为「超强辅助」,已渗透日常生活。
整体来看,今年的柯林斯 2025 年度词汇候选名单可谓科技味十足。同榜的还有「clanker」,这个词源自《星球大战》,不过,现在它多用于对 AI 聊天机器人的批评,类似于中文语境里说的「人工智障」。

「biohacking」指生物黑客式的自我改造;「broligarchy」调侃科技富豪把持权力的「兄弟寡头政治」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新词一起勾勒出 2025 年的图景:从工作到娱乐,AI 正重塑我们的语言和生活方式。
实际上,从去年起,各大权威词典发布的年度词汇中,就有多条都和 AI 热潮有非常直接的联系。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把「brain rot」(脑腐)评为 2024 年的年度词汇,是去年讨论度最高的一个年度词汇。这个带点夸张的俚语,指的是「大脑或智力状态的退化」,主要是用来形容过度沉迷于碎片化数字内容,从而导致的迟钝、注意力退化等等。

2024 年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无节制地刷社交媒体,大量低质、无营养的信息让人「脑子生锈」。这个词生动地概括了在碎片化内容时代,身心都在接受信息过载的挑战。牛津语言部总裁卡斯帕·格拉斯沃尔评价说:「brain rot 道出了数字生活潜在的危险。」他认为,这个词标志着有关人性与科技的新一轮文化讨论。
在无人注意的角落,牛津去年的年度词汇候选列表里,还有另一个与 AI 直接相关的词,「slop」,意指「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劣质网络内容」。虽然最后没能当选,但它出现在提名中本身就说明,AI 生成的内容,数量已经到了惹人反感的地步。

无论是「brain rot」还是「slop」,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 2024 年人们对数字内容生态的担忧,以及 AI 算法在其中扮演的复杂角色。
韦氏词典在 2023 年选择的年度词汇,是「authentic」真实的,同时也有「本真」的意思。这个词存在已久,但在充斥 deepfake 和 AI 生成内容的一年里,它的脱颖而出,意义非凡。

2023 年与 AI 相关的新闻和讨论激增,引发了人们对「authentic」这一概念的关注和大量查询,搜索量暴增。正是因为 AI 可以轻易生成以假乱真的图像、视频和文本,人们也就越来越难分辨真伪。所以,对于「真实的、原汁原味的」的追求成为社会心理的一个重要主题。
韦氏词典主编彼得·索科洛夫斯基在解释这一选择时提到,「authentic」有「非伪造、真实可靠」之意,也包含「忠于自我」的延伸意义。它成为年度词汇,某种程度上是对科技充斥下社会心理的映射:当聊天机器人可以模拟人类口吻聊天,当 AI 可以模仿名人声音,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珍视人与信息的真实性。
英国剑桥词典则把目光投向了「hallucinate」幻觉。剑桥把它评为 2023 年的年度词汇,原因在于这个心理学动词在当年获得了全新的技术含义。

原本,hallucinate 主要用来指因为生病或服药副作用,导致出现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东西。不过在 2023 年,人们开始用它描述大语言模型「胡编乱造、产出虚假信息」的现象。
剑桥词典专门为此新增了 AI 相关义项,并表示这一新义「切中了 2023 年人们热议 AI 的核心原因」——生成式 AI 功能强大,但不是没有问题,「hallucinate」正好一语道破了 AI 最大的弱点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剑桥选择「hallucinate」紧随柯林斯词典将「AI」本身选为 2023 年度词汇之后。也就是说,从「AI」这种宏大的技术概念,到「hallucinate」这样具体描述 AI 缺陷的术语,AI 相关词汇在权威词典的年度榜单上实现了连纵霸榜,说明了眼下 AI 居高不下的热度。

从「vibe coding」到「hallucinate」,AI 相关词汇接连登上年度词汇榜,绝非巧合。
当 AI 改变世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的语言;它们有的描述了 AI 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有的反映出人们对 AI 潜在问题的担忧,还有的表达了数字时代人们内心的矛盾与诉求。这一系列语言现象背后,恰恰是 AI 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我们的工作、娱乐和社交。语言的变化又反过来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科技与社会的碰撞。
柯林斯是今年较早发布年度词汇的机构,另一个是 Dictionary.com,但是他们选择了一个奇怪的词:67。读作「六、七」,而不是「六十七」。

Dictionary.com 组委会分析了大量数据,包括新闻标题、社交媒体趋势、搜索引擎结果等,发现从 2025 年夏天开始,对这个数字的搜索量有明显的增长,而且一直在增长。

这个词的意思大概就是「还行」「凑合」「及格线」,「六分七分的样子吧」,类似这种语义。前阵子 Sam Altman 玩梗还用了这个词,让网速不够快的群众摸不着头脑,以为新模型真就是这么草率被公布了。

Dictionary.com 的组委会说,他们自己也还在努力弄明白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它的确展现了一个新词,如何随着年轻人的爱用、多用而迅速风靡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