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颖电子否认上海微电子借壳上市传闻:当前只会考虑IC设计公司
2.SEMI:HBM占DRAM比重达到25%,或造成硅晶圆产能紧张
3.永志半导体完成新一轮融资,系国产高端蚀刻引线框架供应商
4.荣耀原CEO赵明回应加盟智界:不会的
5.人形机器人热潮起:空心杯电机等上游核心部件赛道迎风口
1.中颖电子否认上海微电子借壳上市传闻:当前只会考虑IC设计公司
近日,对于市场传闻称中颖电子可能作为壳资源,吸收上海微电子上市一事,中颖电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时表示:“不清楚传闻来源,请以公司公告为准。当前只会考虑IC设计公司。”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MEE)主要致力于半导体装备、泛半导体装备、高端智能装备的开发、设计、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公司设备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前道、先进封装、FPD面板、MEMS、LED、Power Devices等制造领域。
上海微电子原计划通过IPO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但由于政策限制,于2024年10月主动撤回了IPO申请。
6月,中颖电子公告披露,公司原控股股东威朗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WIN CHANNEL Ltd,拟将合计持有的公司14.20%股份转让予上海致能工业电子有限公司(下称“致能工电”),并将剩余所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9.20%)的表决权委托给致能工电,委托期限为24个月。
本次交易完成后,致能工电将合计控制中颖电子23.40%的表决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原控股股东威朗国际及其一致行动人不再持有公司股份或表决权,公司控制权结构随之发生调整。本次股权转让是中颖电子控制结构成立以来首次发生实质性变化,意味着其进入由地方国资参与的新阶段。
也正式此次股权转移后,上海微电子借壳上市的传闻在市场中不胫而走,潜在借壳对象包括海立股份(600619)、华建集团(600629)上海机电(600835)、张江高科(600895)等。
由于此次股权转让后上海国资成为大股东,有投资者问询是否会对中颖电子产品进入上海国资控股公司有促进作用。中颖电子回复称,控股股东的背景对于公司在部分业务推广层面也能有所帮助。
2.SEMI:HBM占DRAM比重达到25%,或造成硅晶圆产能紧张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近日发布报告指出,尽管人工智能领域蓬勃发展,晶圆厂投资持续增加,但硅晶圆出货量却依然停滞不前。
SEMI表示,人工智能半导体需求依然强劲,部分高价值供应链接近满载运转。然而,硅晶圆出货量未见明显复苏,主要原因在于晶圆厂营运需求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制程复杂性的提高和品质控制要求的严格化,导致生产速度降低。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间,晶圆厂生产周期时间的年复合成长率约为14.8%。在设备数量和利用率不变的情况下,可加工的硅晶圆数量受到限制。
此外,自2020年以来,每片晶圆面积设备支出飙升超过150%。SEMI指出,这种投资的增加并未直接转化为产能的提升,而是转化为更长的加工时间。
值得关注的是,高带宽存储器(HBM)在DRAM中的比重已达25%,成为硅晶圆需求的重要转折点。SEMI指出,HBM每位元消耗的硅晶圆面积是标准DRAM的三倍多,这创造了巨大的硅晶圆潜在需求。随着HBM在DRAM中的占比不断提升,硅晶圆市场面临吃紧的可能性增大。
3.永志半导体完成新一轮融资,系国产高端蚀刻引线框架供应商
近日,江苏永志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永志半导体”)完成新一轮融资,由毅达资本投资。此次融资将助力永志半导体优化产品研发体系、拓展产能布局,加速电子元器件封测设备国产化替代进程,为集成电路芯片封装筑牢根基。
公开资料显示,永志半导体成立于2002年,专注于功率器件冲压引线框架及蚀刻引线框架研发、生产及销售,是国内领先的引线框架供应商。公司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半导体厂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产品广泛地运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网络通信、计算机、仪器仪表等领域。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正朝着高密度、高性能、窄间距方向演进。其中,以QFN(Quad Flat No-leads)为代表的高端蚀刻引线框架市场需求旺盛,但国内供给仍依赖进口。永志半导体自2021年布局蚀刻引线框架业务以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已通过多家头部客户的认证,未来有望实现快速放量,将填补国内高端封装材料的市场空白,打破海外厂商市场垄断。
4.荣耀原CEO赵明回应加盟智界:不会的
8月12日,快科技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称,前荣耀CEO赵明加盟智界汽车消息不实。赵明本人也向网易科技表示:不会的。
近期手机行业人事变动引发广泛关注,前荣耀CEO赵明被传低调加盟智界汽车的消息不胫而走。
荣耀方面,今年1月赵明离职后,中国区CMO姜海荣、销售部部长郑树宝等高管相继离任,华为前高管李健接任CEO。新管理层上任后立即启动深度改革,不仅新设多个一级部门,更对国内外销售体系进行大规模重组。李健在公开场合坦言,公司正面临销量下滑的挑战,需要通过组织变革重振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管理层更迭后,荣耀的上市进程明显提速。这家注册资本高达322亿元的企业,在引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重量级战略投资者后,于2025年6月正式启动上市辅导。根据最新披露的方案,中信证券将分三个阶段推进相关工作,预计2026年初完成辅导验收。这一系列动作显示,经历动荡后的荣耀正全力推进资本化进程。
而智界方面,8月7日,奇瑞与华为在深圳华为总部签署“智界品牌战略2.0合作协议”,宣布共同投入超100亿元,组建5000人研发团队,成立独立运营的“智界新能源公司”。
此举被视作拯救智界的关键一步——要知道,智界自2023年11月首款车型S7上市后,销量一直跌宕起伏:首月交付不足千辆,2024年3月短暂冲到3197辆峰值,今年6月S7却暴跌至491辆,同期R7也仅售3194辆。
销量低迷的背后,是奇瑞与华为的合作摩擦。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曾坦言,与华为合作“不只是痛苦,是革命”,资源争夺激烈、奇瑞产能不足导致内部项目“打架”,智界常处于被动。
而新协议直击痛点:成立独立公司实现产销服一体化,由华为主导全链条管理,奇瑞更是将智界列为“第一优先战略项目”,资源投入不设上限。
5.人形机器人热潮起:空心杯电机等上游核心部件赛道迎风口
目前人形机器人领域正掀起新一波热潮,众多机器人企业不断推进新产品研发,实现多元场景落地,加快商业化进程,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而这一态势的取得则得益于产业链上游技术的突破。在近日召开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诸多新的技术产品被集中展示。
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提速
技术突破是“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最直接的感受。如今,机器人产业正处于规模化、产业化前夜,很多新技术处于突破或者即将取得突破的状态。去年的机器人展会,大部分展示的人形机器人多为站立或悬挂的静止状态,即便是演示环节,大多数也只是执行简单的行走或者手势,少有令人惊喜的复杂动作或者与人互动。
今年这一情况却得到很大改变。大会现场,不仅行走、对话的人形机器人大量增加,甚至包括格斗、踢球等复杂动作的演示。例如,加速进化公司的展区内就演示了人形机器人踢足球的场景,一系列带球、射门、对抗动作吸引了大量现场观众的围观。宇树科技的机器人格斗擂台,也十分引人关注,展区内格斗机器人大秀搏击技巧,成为现场最佳气氛组。逐际动力人形机器人甚至走到展区以外,复杂的舞蹈和拟人行走令人直观感受到技术的进步。
围绕陪伴、教育、养老等五大场景,京东集团展示了50余款不同品牌的前沿机器人产品,首发的JoyInside平台可以显著增强机器人的互动能力,目前已有数十家头部品牌接入。在工业大健康领域,申昊科技的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监测控制设备产品,可用于电力电网、轨道交通、油气化工等行业,提供有效的检测、监测手段。
这些技术一方面呈现出人形机器人从本体硬件、控制算法到数据驱动操作的全链路技术突破,同时也预示了商业应用落地进程正在加快。
灵巧手:空心杯电机+减速器的主流方案
上述技术的突破与产业链上游的创新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对外部环境的关键执行部件,灵巧手一直是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核心,预计占人形机器人全成本比重的20%~30%。同时,灵巧手在精细操作和执行任务的同时,还负担着收集数据、训练大脑、手脑协同等重要功能。
从性能角度看,灵巧手需要满足几方面的性能:运动能力、负载能力、控制能力、感知能力、耐用能力、轻量化等。运动能力主要指标为自由度和运动速度,自由度越高越灵活,目前灵巧手自由度从6-24自由度均有。控制能力注重操作的精度和稳定性。感知能力注重触觉分辨率、力觉感知等。耐用性注重抓握寿命。此外,灵巧手的体积和重量也很关键,要想做到轻巧,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要。
相较而言,电机驱动虽缺乏柔顺性,存在发热等问题,但执行精度、响应速度、负载等性能较高。从本次展会观察,电机驱动正在成为当前灵巧手的主流驱动方案。
至于灵巧手的部件,空心杯电机具备超轻量化设计,且转速快,功率密度高,适合灵巧手使用,是目前的主流驱动电机方案。在传动系统方面,行星减速器+滚珠丝杆的方案成为当前主流。
传动系统是将电机的运动转化为手指关节运动的机构,要求微型化、高扭矩密度、长寿命、抗冲击力强等性能。行星减速器具备高扭矩容量,更适合用于高负载灵巧手,且寿命时间长,部分厂商开发出10万小时寿命产品,直径可小至4mm。丝杆传动的优势在于精度高、自锁性和较高负载。因此,空心杯电机+行星减速器+滚珠丝杆+连杆,具备了自由度、承载力、成本等优势,可以满足当前应用场景需求,将是一段时期内的人形机器人机械传动方面的主流方案。
【鸣志电器(603728)】为国内步进电机龙头,创立于 1994 年,主营业务为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在空心杯电机领域,鸣志电器起步较早,持续投入研发,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鸣志电器在空心杯电机领域相关专利可追溯至2015年。2019年收购瑞士Technosoft Motion AG,进一步加强其在空心杯电机领域的优势。借助步进电机稳固的基本盘和成熟的全球销售网络,鸣志电器空心杯电机有望得到更快推广,以更低的成本获取用户。
【鼎智科技(873593)】成立于2008年,是我国微特电机领域内的主要企业,线性执行器处于领先地位,产品矩阵围绕精密运控及其解决方案展开,主要包括线性执行器、混合式步进电机、直流电机和音圈电机等。鼎智科技的空心杯电机属于无刷电机,根据产品构思、结构设计,确定绕线原理,攻克了绕线工艺、绕线成型、线包固化等多项技术难点。目前公司已实现空心杯电机全自动量产,并能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和组件。
【中大力德(002896)】创立于1998年,是一家集电机驱动、微特电机、精密减速器、机器人结构本体及一体化智能执行单元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产品线涵盖了精密减速器系列、传动行星减速器以及多元化的小型与微型减速电机等。围绕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形成了减速器+电机+驱动一体化的产品架构,推出精密行星减速器+伺服电机+驱动的一体机等模组化产品。
六维力传感器:国内企业布局加速
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与外界交互的重要桥梁。在人形机器人搭载的多种传感器中,力传感器都是重要性和价值量最高的类型之一。它是机器人完成复杂精细作业与智能化控制的重要组成。
按测量维度,力传感器分为一至六维,其中六维力传感器可以给出最全面的力觉信息。根据测量原理不同,六维力传感器可以分为应变式、电容式、光电式、压电式等类型。
在产品性能方面,应变式传感器综合性能较优,具有精度高、测量范围广、成本低、高频响特性好等特点。近几年国内玩家逐步入局,产品性能不断迭代,未来将逐渐形成替代。
【柯力传感(603662)】成立于1995年,主要研制和生产各类传感器以及工业物联网系统及多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公司深耕传感器和工业物联网领域,形成智能工业测控与计量、智慧物流设备、 能源环境设备测量、机器人传感器等四大板块的业态布局。公司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已完成人形机器人手腕、脚腕,工业臂、协作臂末端的产品系列开发,掌握了结构解耦、算法解耦、高速采样通讯等技术要点,并已给多家国内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
【宇立仪器】主营多轴力传感器、力控打磨设备和汽车测试设备,围绕力测量和力控制,为全球客户提供系列化的解决方案。多轴力传感器包括六维力传感器、三维力传感器、一维力传感器和关节扭矩传感器。力控打磨设备包括iGrinder智能浮动力控、力控打磨工具和成套的机器人智能打磨设备。
【鑫精诚】专注于微型压力、称重、六维力、扭力等多样化智能传感器及控制仪表的研发与创新,产品涵盖压式、张力、扭矩、拉压、位移、多维力(从二维到六维力)等多种系列传感器,应用于3C自动化、新能源、机器人、精密医疗、汽车等领域。今年初完成近亿元首轮融资,由深创投集团领投,聚合资本、仁智资本共同跟投。主要用于基于MEMS原理的六维力传感器自动化产线建设与投产、新产品研发投入及各类中试实验室建设等。鑫精诚基于MEMS原理的六维力传感器自动化产线今年将正式投产。
轻量化技术:探索减重材料的潜力
轻量化技术也不容忽视,这是人形机器人减少能耗、增加续航,推进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的一道必答题。因此,近来给人形机器人“减重”已被列入几乎所有头部公司的核心指标。实现轻量化的主要路径在于材料的科学选型与创新应用,镁合金、PEEK材料和碳纤维都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此前铝合金因性价比高,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的结构件当中。但是近年来镁合金作为轻量化材料逐渐显露出优势。镁合金密度仅为铝合金的2/3,却在比强度、减震性、电磁屏蔽性和加工性能等方面展现出综合优势,尤其适用于对轻量化、吸能性和成型效率要求较高的结构件。近年来,随着机器人对减重与结构集成需求的提升,逐渐成为铝合金的主要替代材料。
PEEK材料属于特种工程塑料的一种。在物理特性方面,PEEK具有机械特性好、阻燃性好、耐磨、耐腐蚀、耐水解性、耐热、耐剥离以及生物相容等特点。PEEK还具有易于注塑成型、挤出成型和切削加工等优异的加工特性,也成为人形机器人的一大潜在替代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也是一种具备潜力的减重材料,密度仅1.7g/cm³,抗拉强度却达 3000MPa,适合四肢等对重量敏感的部位。天工 Ultra 2.0的手臂结构即采用T800级碳纤维,配合3D编织工艺。
【旭升集团(603305)】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平台型轻量化企业。公司已将智能化镁结构件列为重点方向,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已投入关节壳体、躯干结构等关键部件研发。2020-2024年公司营收从16.28亿元增长至44.09亿元,镁合金业务处于布局阶段。
【宝武镁业(002182)】成立于1993年,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矿业开采、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也积极布局机器人轻量化部件,2024年12月与埃斯顿共同发布镁合金机器人,减重同时提升了节拍速度。依托成熟的镁合金压铸技术,产品有望切入人形机器人结构件赛道。
【中研股份(688716)】是集PEEK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多套PEEK合成设备,150余台产品性能检测设备,完成近万次PEEK合成实验。PEEK产品的“热稳定性、批次稳定性、颜色一致性和高纯度”均已达到国际水平,实现工业化连续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