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积电12英寸厂选址“内幕”大公开 南京雀屏中选关键优势找到了
2.劳资谈判破裂,现代汽车工会发起七年来首次罢工
3.因未经用户同意在Gmail插广告,谷歌被法国罚款3.25亿欧元
4.红魔11“正式爆料”:搭载散热“黑科技”、支持防水
5.传苹果自研AI搜索,Siri明年"脱胎换骨",iPhone将大升级
1.台积电12英寸厂选址“内幕”大公开 南京雀屏中选关键优势找到了
美国商务部通知台积电将终止南京厂的“验证最终用户”(VEU)资格,时间将是从2025年12月31日起,台积电的南京12英寸厂就不再有采购半导体材料设备的出口管制豁免权,与美国政府先前撤销三星、SK海力士在中国工厂的VEU资格一样。
其实南京厂对台积电整体营运产能而言,比重非常很小,未来设备不能升级影响相当有限。只是在全球布局的意义上,南京厂没有了美国政府的VEU出口许可豁免权之后,身份和存在都显得尴尬了些。
现在的台积电全球布局足迹之广,遍及美、欧、日等国,最先进的制程有台湾和美国两大基地,成熟制程则有台湾、日本、德国(中国松江厂就做一些非常成熟的制程和产品),反观现在南京厂的存在,变得有点进退两难。台积电在2015年决定在南京设立12英寸厂时,没人可以预料得到十年后的今天,地缘政治、美中双方的关系会变得如此动荡。
趁此机会,可以聊聊台积电当年在中国选址设立12英寸晶圆厂的内幕。
其实当年台积电内部在评估12寸晶圆厂的地点时,选了5个地点,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南京、重庆。
北京
生活成本太高了! 意思就是除了贵,没毛病!
上海
以晶圆厂好管理的角度,照理说8英寸厂设立在上海松江,12英寸厂设立在上海是最理所当然的。 但后来没有选上海有几个原因,一是内部考虑到如果12英寸厂也设在上海,长期而言反而会抢到8英寸厂的人,在这点上,一加一并不会等于或大于二。
第二点可能更关键,台积电松江8英寸厂是2003年到上海设立的,等到2014、2015年台积电评估要设12英寸晶圆厂时,上海的身份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据上海当地的供应链透露,上海的想法也“升级”了(但听起来比较象是个别官员的想法),希望能不要再走制造业,想做点产业升级的事,所以可能当时给台积电的条件没有太积极。
2000年之后中国互联网的兴起,上海其实错过了第一批互联网的时代,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分别落户在北京、杭州、深圳。不过,这应该也不完全是政策之故,上海喜欢讲“腔调”,偏爱金融这种高、大、上的行业,互联网行业起步时属性比较“偏门”,在上海算是不受待见。扯远了,拉回来讲台积电,虽然有一说是上海部分官员的想法是考虑到上海已经有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这些重要的晶圆厂,不想再多投资制造业了,所以没有给出比其他竞争城市更好的条件。但也另有一说是台积电确定落脚南京后,有官员因此被检讨。
深圳
房价太高,这牵涉到留才、找人都不容易,但最重要的是深圳没有半导体生态链和产业链,台积电没有在深圳设立12英寸晶圆厂的合理性。
重庆
优点是生活成本不高,但缺点是地理位置不对,距离沿海太远了,考虑到材料等物资的支援,12英寸厂的选址,在地理位置上还是要离上海近一点才行。台积电当时会把重庆列入考虑,其实是因为当时的重庆市长是黄奇帆。黄是早年上海市经济改革的关键官员,也非常懂半导体,有时甚至比他的幕僚还能更精准应答。因此,重庆在地理位置上不具优点,但台积电仍是放入选择池中,应该是卖黄奇帆面子。
黄奇帆还曾经透露一件往事,2016年郭台铭跟黄奇帆提议要在重庆设立新世代的面板生产线,总投资金额高达400亿人民币,但是要重庆市政府出钱,郭台铭表示将在三年后回购,而且会把本金加上利息全部回给重庆市政府。如果当时黄奇帆签下这个400亿的投资案,应该会是很风光的一件事。
但是黄奇帆认为,重庆市把钱借给郭设厂,但郭并没有答应把股权抵押担保,如果这笔钱借出去后变成坏帐,那不就会被扣上国有资本流失了的名。黄考虑了一个月后,没有接受郭台铭的诱惑,婉拒了这项投资案。结果隔年鸿海跑去美国威斯康辛州答应的100亿美元投资案…黄确实有先见之明
南京
优点是房价不高,当地有很多不错的理工大学,这对于未来的人才培育有很大优势。另一个大胜的优点,是南京距离上海非常近,高铁只要一个小时就到了,基本上和上海可以形成同一个生活圈,未来晶圆厂物资的补给动线也非常方便。
据了解,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虽然在宁波出生,但出生隔年就迁居南京生活多年,因此对南京有很特殊的情感。张忠谋无论在中国8英寸或是12英寸晶圆厂的选址上,都没有表露出此番特别的心意,但到了12英寸厂选址时,南京除了本身地理环境的条件胜出,身边人多少也感受到创办人不愿意明讲的特殊情感,因此最后是水到渠成,让当时台积电非常重要的中国12英寸厂投资案,最后决定落脚南京!
2.劳资谈判破裂,现代汽车工会发起七年来首次罢工
9月2日,现代汽车工会召开中央纠纷委员会会议,决定从9月3日起发起为期三天的局部罢工。这是现代汽车七年来的首次罢工。早班和晚班的工人于9月3日和9月4日各罢工两小时,9月5日罢工四小时。从2019年到2024年,现代汽车劳资双方已连续六年在未发生罢工的情况下达成集体谈判。
然而,自2025年6月以来,双方已进行20轮谈判,但尚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在9月2日的谈判中,管理层提出第二项方案,包括每月基本工资增加9.5万韩元(约合68美元)、相当于基本工资400%的奖金加上1400万韩元的奖金、20万韩元的传统市场代金券、30股公司股票,以及将部分津贴纳入普通工资。工会拒绝了该方案。
此前,现代汽车工会要求每月基本工资增加14.13万韩元(不包括基于工龄的加薪)、相当于2024年净利润30%的绩效奖金、将不设收入差距的退休年龄延长至64岁、实行每周4.5天工作制以及提高节假日奖金。工会辩称,条件允许其诉求,并指出现代汽车2024年的营业利润为14.24万亿韩元,今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3%,以及近期美国关税从25%降至15%。
然而,据称现代汽车管理层认为,美国关税压力和电动汽车需求放缓将继续对未来的营业利润率构成下行风险。
现代汽车管理层尤其坚持认为,诸如延长退休年龄和实行每周4.5天工作制等问题应首先由政府和政界进行讨论,而工会则坚持认为现代汽车应带头解决这些问题,这导致双方分歧加剧。尽管出现了部分罢工,但双方已同意继续谈判。
3.因未经用户同意在Gmail插广告,谷歌被法国罚款3.25亿欧元
9月4日消息,据法新社报道,法国国家信息与自由委员会(CNIL)于9月3日发布声明,宣布对谷歌公司处以3.25亿欧元(按现汇率计算,约合27.06亿元人民币)罚款。此次处罚源于谷歌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不当向Gmail用户推送广告,并违规使用与广告相关的Cookie,其行为已违反《法国数据保护法》相关 规定。
经法国国家信息与自由委员会调查核实,谷歌旗下的谷歌爱尔兰有限公司(GOOGLE IRELAND LIMITED)与谷歌有限责任公司(GOOGLE LLC)存在两项主要违规行为。一方面,两家公司在Gmail邮件服务的“促销”和“社交”标签页中,以邮件形式在普通邮件之间插入广告,向用户进行展示,而这一广告推送行为并未获得用户事先同意;另一方面,在用户创建谷歌账号的过程中,系统存在诱导用户选择的情况——引导用户优先选择与个性化广告展示相关的Cookie,而非通用广告展示相关的Cookie,同时未明确告知用户“为广告目的存储Cookie是使用谷歌服务的前提条件”,导致通过该方式获取的用户同意不具备法律效力,违反了《法国数据保护法》第82条。
针对上述违规行为,法国国家信息与自由委员会已发布公开裁决,除明确3.25亿欧元罚款的具体分配——对谷歌有限责任公司罚款2亿欧元,对谷歌爱尔兰有限公司罚款1.25亿欧元外,还责令两家公司在六个月内完成整改。整改要求包括:未经用户事先同意,不得在Gmail服务用户的邮箱中于邮件间插入广告展示;在用户创建谷歌账号时,需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获取用户对“为广告目的存储Cookie”的合法有效同意。若两家公司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将面临每日分别支付10万欧元滞纳金的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罚款金额的计算仅以法国境内的用户数量为考量依据,即便如此,受谷歌违规行为影响的用户规模仍极为庞大。仅Cookie相关违规行为就涉及超过7400万个谷歌账号,其中5300万用户曾在Gmail邮箱的“促销”和“社交”标签页中,看到过上述违规插入的广告。
4.红魔11“正式爆料”:搭载散热“黑科技”、支持防水
9月4日,红魔游戏手机产品总经理姜超“正式爆料”红魔 11手机,称这次新品进行了全面升级,包括新产品支持防水、散热“黑科技”、旗舰芯片、超大电池、行业全新的全面屏等。
此前有爆料称,红魔11的风扇将迎来升级,同时整机支持IP68,是行业首个带风扇还支持防尘防水的手机。作为参考,红魔游戏手机10系列于去年11月推出Pro及Pro+两款机型,后于今年4月推出一款Air机型。
5.传苹果自研AI搜索,Siri明年"脱胎换骨",iPhone将大升级
9月4日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公司正计划在2026年推出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网络搜索工具,旨在与OpenAI及Perplexity等公司展开竞争。
知情人士表示,苹果正在开发内部代号为“世界知识解答”(部分高管称其为“应答引擎”)的新系统。该系统将深度集成至Siri语音助手,并有望应用于Safari浏览器及iPhone主屏幕的“聚焦”(Spotlight)搜索功能中。
据悉,苹果计划在明年春季正式推出这项服务,并将其作为Siri延迟已久的全面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项目的核心目标是使Siri和苹果操作系统成为用户获取全网信息的入口,其功能模式类似于ChatGPT、谷歌搜索的“AI概览”以及其他新兴AI应用。这一技术将依托大语言模型实现,而该模型是支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
新Siri的底层技术可能部分来源于谷歌,后者是苹果在搜索引擎领域的长期合作伙伴。据称,本周两家公司已正式达成协议,苹果将评估并测试由谷歌开发的AI模型,旨在为语音助手提供技术支撑。
全新的苹果搜索体验将采用融合文本、图片、视频及本地兴趣点的交互界面,并搭载AI驱动的摘要系统,旨在提供比当前Siri更快速、准确且易于理解的结果。
目前版本的Siri能够回答基础问题并提供名人、事件、电影和体育等领域的简单信息,但在处理复杂查询和通用知识搜索时仍显不足,往往需要依赖谷歌或ChatGPT提供结果。自2011年推出以来,这款曾具有开创性的语音助手,逐渐暴露出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美国一家法院裁定苹果可继续维持与谷歌的默认搜索引擎协议,仅需进行微小调整。该协议每年为苹果带来约200亿美元的收入,其延续使投资者感到宽慰。然而,这并未阻止苹果向AI搜索转型的步伐。
今年早些时候,苹果服务业务负责人埃迪·库伊(Eddy Cue)在法庭作证时透露,来自苹果设备的谷歌搜索查询量首次出现下降。“这是20年来未曾发生的情况,”他表示,“我们开始看到传统搜索引擎面临一些真正具有潜力的竞争者”,他所指的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兴搜索方案。
尽管法院的判决降低了苹果开发自主搜索服务的紧迫性,但其在AI领域的战略布局显然仍在持续推进。
Siri迎来全面更新
作为苹果承诺已久的Siri升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版数字助手将能够深度整合用户个人数据与屏幕内容,以更精准地响应查询指令。它还将实现更高精度的语音设备导航功能。而此次更新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代号“Linwood”和“LLM Siri”的技术重构,正在为Siri的AI搜索能力奠定基础。
在近期一场内部全员会议上,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Siri战略总负责人克雷格·费德里吉(Craig Federighi)透露了比预期更宏大的革新蓝图。他表示:“我们在Siri的端到端重塑方面取得的进展,已超越原有目标。这使我们不仅能兑现既定承诺,更将带来远超最初设想的升级体验。”
目前,多个苹果团队正协同推进搜索功能研发,包括费德里吉直接领导的Siri团队、约翰·詹南德里亚(John Giannandrea)负责的人工智能部门,以及埃迪·库伊(Eddy Cue)统领的服务业务团队。该项目由Vision Pro头显创始人迈克·罗克韦尔(Mike Rockwell)统筹执行,前Siri负责人罗比·沃克(Robby Walker)则在詹南德里亚麾下主导技术推进。
苹果计划采用统一的底层搜索架构,同时支持全新的“世界知识解答”功能和此前已宣布但延期的设备内容精准搜索特性。该系统将显著提升用户查找特定图片、文件及其他信息的效率。
尽管苹果的优先策略是将新搜索能力深度融合至现有生态,但该公司也曾评估开发独立聊天机器人式搜索应用的方案。据彭博社上月报道,苹果正在组建名为“答案、知识与信息”(AKI)的新团队,专项支持搜索技术研发。
新一代Siri及搜索功能预计将随内部代号“Luck E”的系统更新亮相,该版本对应iOS 26.4,计划于明年3月或更早发布。iOS 26初始版本则将于本月伴随新款iPhone旗舰机登场。按计划,iPhone 17系列将于下周二的发布会上面世。
首选合作伙伴
苹果正围绕三大核心组件重构Siri架构:规划器(Planner)、网络与设备搜索系统以及摘要器(Summarizer)。其中,规划器负责解析语音或文本输入并决策响应方式,搜索系统负责检索网络及用户本地数据,摘要器则整合多方信息生成最终答复。
在这一重大战略调整中,苹果正考虑通过代号为“Glenwood”的项目,在新版Siri中引入第三方AI模型来提供部分能力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版本的Siri完全基于苹果自研技术运行。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近期更倾向于为摘要器模块采用谷歌为其定制开发的Gemini模型,该模型将部署于苹果自有的私有云计算服务器上。目前谷歌已完成技术交付,双方正联合开展模型微调与测试工作。
此外,苹果也在评估将Gemini模型用于规划器功能的可行性,但同时仍在考虑采用Anthropic的Claude模型或继续推进自研方案。苹果与谷歌并未排除未来扩大合作范围,将Gemini应用于更多苹果AI及搜索相关功能的可能性。
在用户数据搜索层面,苹果明确表示将坚持采用自研的“苹果基础模型”。这一安排有助于维护用户隐私安全,确保敏感信息完全由苹果自有技术处理,无需经由第三方模型。
值得关注的是,谷歌并非苹果最初的首选合作伙伴。此前Anthropic在谈判中处于领先地位,苹果内部评估显示Claude模型在多项性能指标上优于Gemini。但由于Anthropic每年超过15亿美元的授权报价过高,而谷歌提供了更优惠的商业条款,最终促使苹果转向与谷歌合作,要求其定制开发支持Siri的专用模型。
这并非苹果与谷歌首次就AI合作进行磋商。去年双方曾探讨将Gemini聊天机器人集成至Siri中,但苹果最终转而选择与OpenAI合作(集成了ChatGPT)。虽然苹果和谷歌都公开表示仍在推进协议洽谈,但相关功能至今尚未面向消费者发布。
全新外观与战略布局
除明年上半年即将推出的Siri与AI搜索升级外,苹果还计划于2026年对语音助手实施全面视觉焕新,并推出一款健康领域专用AI助手,为其付费健康订阅服务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另一项针对家用设备的Siri升级也在推进中,旨在显著增强对话交互能力。
这一系列举措是苹果AI战略全面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始终面临硅谷同行的激烈竞争。随着新版Siri在今年春季推迟发布,公司对管理层进行了重组,以加速转型进程。然而,技术突破仍需时日。据悉,即将于下周发布的iPhone 17预计不会搭载重大的AI新功能。
在Siri的开发过程中,苹果服务业务主管库伊与并购负责人阿德里安·佩里卡(Adrian Perica)系统评估了多家潜在收购目标。内部消息显示,苹果曾考虑收购新兴AI企业Perplexity和法国初创公司Mistral。今年7月份,苹果高管还曾与Mistral代表进行了接洽。
尽管在夏季期间对Perplexity的技术实力进行了深入评估,但苹果目前已暂停收购计划,转而通过自主开发的搜索产品与其展开竞争。不过,苹果仍在积极寻求优质并购标的,特别是希望通过收购吸引顶尖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正面临人才流失的挑战。该公司核心的“基础模型”团队由数十名学者、研究员和工程师组成,近期持续出现人员流失。七月初,团队创始人暨负责人庞若鸣离职加入Meta,薪酬总额超过2亿美元。此后,约有十名团队成员相继离职,其中多数随庞若鸣加入这家社交媒体巨头。
上周,又有三名核心AI研究员离职:约翰·皮布尔斯(John Peebles)与杜楠(Nan Du)选择加入OpenAI,而孟昭(Meng Zhao)则转投Anthropic。目前仍有更多团队成员正在积极寻求外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