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就在眼前,英伟达真的给英特尔机会了
2 小时前 / 阅读约11分钟
来源:36kr
英特尔中国区换帅,王锐退休,王稚聪接任。英伟达因违反反垄断法被调查,或面临高额罚款及市场损失。英特尔财务困境严重,难接英伟达退出后的市场,且受地缘政治影响。

一封通告,一纸公文。

北京,9月16日,英特尔中国区总部,首任女董事长王锐即将退休,掌声送走旧人,欢迎老将王稚聪接过权杖。

英特尔中国表示,自2021年以来,王锐重新定义了英特尔中国战略,升级了组织架构,领导了多项新举措,推动与全球运营的深度协同,提升对中国市场的支持,并深化与产业生态伙伴的合作关系。

一切都在英特尔进入中国四十周年的庆典背景下,有条不紊。

几乎就是同一时刻,也就是前一天,9月15日,另一道电波,却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出,搅动整个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风云。

反垄断。

调查对象没有任何悬念,就是英伟达。

英伟达可谓是处于多事之秋,7月31日,因被曝出存在严重安全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约谈了英伟达。

这属于是二连击了。

肉眼可见一个巨大的、价值千亿的市场真空即将出现,优化财报在即的英特尔,一定要接住这波行情。

泼天富贵来了

麻烦,是英伟达自己找上门的。

2019年,英伟达在收购以色列网络芯片公司迈络思(Mellanox)时,就埋下了暗雷。英伟达因违反其在收购迈络思时作出的限制性承诺而被立案调查。

2024年12月9日晚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曾发布公告称,近日,因英伟达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及《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英伟达公司收购迈络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英伟达公司开展立案调查。

截图来源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

据公开信息,此次调查由多个国家的反垄断监管机构联合发起,涉及英伟达在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及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市场行为。监管机构重点关注其是否通过捆绑销售、排他性协议或技术壁垒等手段,限制客户选择其他供应商的GPU产品,进而巩固自身市场地位。

代价是昂贵的。

根据英伟达2024年在中国的171亿美元营收计算,罚款的起步价,可能就是17.1亿美元。如果情节被认定为“特别严重”,在反垄断的语境里,这通常意味着对市场竞争的系统性破坏,罚款金额还可能翻至五倍。

最高,8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9亿元。

对于英伟达来说,罚款只是前菜,真正致命的,是调查本身可能迫使英伟达吐出那块最肥美的市场蛋糕。

毕竟,中国市场对于算力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这片土地所诞生的大模型,是少数能够对硅谷那几家大模型构成实质性威胁的。

甚至英伟达自己,都领教过中国大模型的厉害。在DeepSeek年初爆火出圈的那段时间,它不止颠覆了技术路径,更动摇了“算力霸权=商业成功”的旧秩序,一度让英伟达的市值蒸发千亿美元。

一个巨大的豁口,即将出现。

就在不久前的财报业绩会上,这位总是穿着黑色皮衣的CEO,还在为投资人描绘一幅中国市场高达500亿美元商机、年增长率50%的宏伟蓝图。转头,却在财报的风险提示里,极为保守地写下了“未假设任何对华出口H20芯片情形”。

黄仁勋,赌性很大,他习惯了在牌桌上梭哈,也几乎从未失手。他曾因错失移动芯片市场而果断放弃,转头杀入当时还冷门的新能源汽车;他也曾顶着游戏玩家的骂声,将显卡产能优先供给“矿工”,吃干抹净了两波币圈的红利。

最重要的一把牌,是他提前十多年,用每年公司六分之一收入的代价,豪赌了一个名为CUDA的软件平台。

正是这个在当时被华尔街估值为零的疯狂决定,最终为英伟达构筑起了AI时代最深的护城河,从此奠定其在AI时代的江湖地位。

一个几乎没在牌局上失手的人,这次要面对一个全新的状况。

对英伟达“算力霸权”的围剿,早已是全球性的行业情绪。早在去年,一个名为UALink的“反英伟达联盟”悄然成立,名单上星光熠熠:AMD、英特尔、谷歌、微软、Meta,几乎硅谷有头有脸的公司都去了。

中国的反垄断调查,只是这场全球风暴中,最猛烈的一环。

黄仁勋的平衡术,那套可以在中国年会上扭秧歌,也可以在白宫与总统谈笑风生的灵活身段,第一次,遇到了一个很难摆平的结构性危机。

当真吐出这块蛋糕,想再拿回来,可就难了。不仅阿里、华为等国产平替方案在等着,英特尔、AMD等老对手也在琢磨如何分得一杯羹。

尤其是英特尔这个昔日芯片霸主,正在为优化财报数据发愁的关键时刻,要说不动心,没人会信。

英特尔接不住

“英特尔今天不是一个选择。”高通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亚诺·阿蒙的话,一针见血,一点情面都不给。

这句评价,很直接,英特尔目前就是一个烂摊子。

财务报表上,当真是一片血红:公司正创下35年来最长纪录的、连续六个季度的亏损;2024年,净亏损188亿美元;被寄予厚望、意图对标台积电的代工业务(IFS),在2023年一年就亏掉了70亿美元。

为了止血,公司正在实施规模空前的全球大裁员,计划将员工总数从约11万人削减至7.5万。

那句曾响彻全球的“Intel Inside”广告语,和标志性的“灯等灯等灯”音效,仿佛成了另一个时代的挽歌。

然而,时钟不会倒转,留给英特尔的,怕只有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

即便英伟达吐出中国市场的份额,英特尔也很难接住。

去年8月,英特尔时任CEO基辛格在财报会议上坦诚,英特尔最新推出的AI PC芯片Lunar Lake并不足以在短时间内扭转局面。

在最关键的芯片制造工艺上,它已经被台积电和三星远远甩开,整整落后了两代以上。克里斯蒂亚诺·阿蒙表示,高通会坚持使用台积电与三星,除非英特尔能够推进其制造技术以生产更高效的芯片。

在PC/服务器等传统领地,正不断被一个老对手蚕食——AMD。

这家公司的CEO,苏姿丰,成了硅谷近十年最富传奇色彩的“救世主”,是整个硅谷里绝对狠人。2014年,当她接手濒临破产的AMD时,公司负债22亿美元,股价在2美元以下徘徊,被英特尔按在地上摩擦了十几年。

当好事者挖出她的家谱后发现,论辈分,黄仁勋还是她的表舅。当被媒体问及这层关系时,苏姿丰总是显得有些不耐烦:“说真的吗?这真的是我们能谈的最重要的话题吗?”

这位技术信徒,用一场豪赌,将所有资源都押注在了革命性的Zen架构上。

2017年,AMD的第一代锐龙处理器问世。

性能比肩英特尔,价格只有一半。

一战封神。

与此同时,苏姿丰果断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她首先调整了公司的产品战略,重新定位,转向高性能计算和图形处理器领域,放弃了低端PC处理器的市场。

正是这一举措,让AMD跳出了CPU市场的桎梏,得以坐上了AI时代的大船。

在拉斯维加斯CES 2023科技大会上,苏姿丰非常直接地表明了自己对AI的态度:“AI已是AMD当前的第一战略重点,我们正积极与所有客户合作,将联合解决方案推向市场。预计今年第4季度将交付的Instinct MI300加速卡,可以帮助AMD占领市场。”

就在苏姿丰带着AMD疯狂自救的同时,英特尔还沉浸在旧时代的胜利之中。

作为昔日的芯片霸主,英特尔始终放不下CPU的执念,未能及时发现市场对高性能图形处理的需求。直到2018年,英特尔才开始重点关注GPU业务。

时任英特尔CEO的鲍勃·斯旺误判了生成式AI的进化速度,认为“生成式AI不会很快进入市场”。同时,英特尔的数据中心部门也被认为是,不想以成本价生产相关产品。

随着生成式AI在2023年爆火,即大语言模型的横空出世,直接助推了GPU与CPU的生态位对调,即CPU的逐步边缘化。

如今,连被寄予厚望的新兴业务,也在被无情地砍掉。就在新任全球CEO陈立武上任后不久,刚刚在北京落户才两个月的英特尔中国汽车业务,被整个裁撤。

英特尔,真的接不住这份从天而降的富贵。

身不由己

“英特尔的首席执行官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必须立即辞职。”

8月7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条推文,直接砸晕英特尔。毫无任何征兆,非常特朗普的风格。

被瞄准的,是陈立武。这位刚刚履新英特尔CEO仅四个月的华裔,成为白宫的集火目标。

气氛来到这里,英特尔已经身不由己了。

在被总统点名后,陈立武的履历被迅速翻了个底朝天。他被誉为硅谷“最懂中国的局外人”,他创立的华登国际,投资版图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成长史:中芯国际、华润微、中微公司、盛美上海…这些在科创板上名动一时的名字,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这种本应是巨大优势,陈立武能够依靠中国市场的资源,稳住业绩基本盘。

实际上,在中国被约谈这等事情,英特尔可比英伟达经验丰富,去年10月16日,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发文披露英特尔产品安全漏洞问题频发、可靠性差、监控用户、暗设后门等问题,并建议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中国网安协会指出,英特尔的全球年收入近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市场,但这家公司反而不断做出损害中国利益、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事情。

由于陈立武的存在,鉴于他对于中国市场的了解,多少会规避相当一部分的负面影响。

但在当下的地缘环境中,陈立武的背景,却戏剧性地变成了某种“原罪”。他要面对的,不仅是一个衰落的商业帝国,还有无法被预测行动轨迹的总统。

今年,黄仁勋和苏姿丰都来了中国。黄仁勋为了H20芯片的销售,在北京的烈日下奔走,虽然落得个被反垄断的结局;苏姿丰为了MI308芯片的市场,在北京的发布会上许下承诺。

当友商都以一种高调的、可被感知的姿态,向中国市场示好之时,唯独,陈立武没有来,多少有些避嫌的成分存在。

可即便陈立武处处小心,也未能避免一场颠覆性的“包办婚姻”。

特朗普政府宣布,通过将《芯片与科学法案》中早已承诺给英特尔的约109亿美元联邦补贴,直接转换为这家公司高达10%的股权。

政府,从送钱秒变当股东,身份转换之快,着实有些魔幻。

去年今日,市场上流传的还是高通要来收购英特尔,当时,这股消息被描绘得有鼻子有眼睛,多家机构纷纷预测,一旦此次收购得以成功实现,其将标志着科技行业历史上又一起规模空前的并购案诞生。

消息传着传着就没了下文,紧接着就是英特尔糟糕的财报和陈立武的履新。

当下,英特尔在某种意义上,被“国家队整编”了。

白宫与日本软银CEO孙正义共同背书的、那个耗资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AI数据中心网络计划,进展缓慢。强控英特尔,正是为了给这个国家级的战略,寻找一个可以掌控的“抓手”。

英特尔,成了这盘大棋中的一颗棋子。

当一家公司的生存与自救,不再完全取决于商业和技术的逻辑,而是深度捆绑于国家的政治议程时,也就很难实现快速反应了。

终究,中国本土已经有了平替英伟达的方案,即便英特尔在短期内拿出成熟的GPU方案,怕也很难打动中国客户。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