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线】重庆芯联12英寸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线通线
7 小时前 / 阅读约5分钟
来源:集微网
重庆芯联12英寸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线通线,一期规划产能2万片/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超5300家,产业规模超9000亿元;中国具身智能产业2035年市场规模将破万亿;ABM公司百台光刻机生产基地落户佛山。


1.重庆芯联12英寸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线通线

2.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5300家

3.报告:中国具身智能产业2035年市场规模将破万亿

4.ABM公司百台光刻机生产基地落户佛山


1.重庆芯联12英寸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线通线

9月29日,重庆芯联12英寸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线通线。

据报道,重庆芯联微电子公司核心布局重庆12英寸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线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规划产能2万片/月车规级高端特色工艺晶圆制造生产线,产品包括车用MCU芯片、高端电源管理芯片、RF-SOI射频芯片和高端智能芯片等。

“西部重庆科学城”消息指出,重庆芯联微电子有限公司于2023年10月27日注册成立,位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由重庆国资企业及国家大基金二期联合投资,公司注册资金87亿元。一期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12英寸晶圆月产能2万片。

2.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5300家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过5300家,全球占比达到15%,形成了覆盖基础底座、模型框架、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9000亿元,同比增长24%。

人工智能产业从产业链角度可分为基础层、模型框架层和应用层。2024年,基础层收入同比增长54%,规模达3099亿元;模型框架层收入同比增长18%,规模达315亿元;应用层收入同比增长13%,规模达5665亿元。其中,以AI手机、AI电脑、智能网联汽车等为代表的智能硬件增速尤为显著。

总体来看,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生态三维共振,智能原生的新世界日益清晰。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企业在技术创新、应用落地等方面不断突破,政府则在政策支持、标准制定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的广泛拓展,人工智能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报告:中国具身智能产业2035年市场规模将破万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在京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5》显示,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报告预测,该产业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0亿元,并在2035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具身智能作为一种融合视觉、语言、动作等多模态智能技术的新兴领域,已在交通物流、工业制造、商业服务等多个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广阔前景。中国在这一领域不仅拥有强大的多模态模型研发能力,还能生产用于具身智能体的关键零部件,如伺服系统、传感器和末端执行器,且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基础良好,但仍需集中力量攻克共性技术难题。为此,建议相关部门优先聚焦关键技术攻关,并根据产品成熟度分类拓展应用场景。同时,在实践过程中需不断补齐安全短板,及时研究制定应对就业和伦理等问题的前瞻性措施,以确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回顾中国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国家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方面持续加码,推动了一批具身智能企业的快速成长。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需求的逐步释放,该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具身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极大提升各行业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跃升。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的深入拓展,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4.ABM公司百台光刻机生产基地落户佛山

10月1日,据佛山政府网消息,佛山市人民政府、顺德区人民政府与ABM公司于9月30日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年产百台(套)光刻机及先进封装核心设备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户佛山。

ABM总部位于中国香港,深耕半导体光刻设备领域逾20年,掌握超过2000项光刻机关键零部件的专有技术。截至目前,ABM已向全球超300家客户累计交付近1000台(套)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前道制造、先进封装等领域。

ABM佛山项目拟选址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计划打造全球领先的集高端设备制造、尖端研发和中试功能于一体的光刻机及先进封装核心设备生产基地,首期将建设光刻机、涂胶显影设备及晶圆键合机等核心设备生产基地,规划三年内实现年产百台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