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芯片大厂人事地震,13名高管变动!半导体设备龙头受美出口限制影响,营收大减43亿
5 小时前 / 阅读约15分钟
来源:集微网
英特尔人事变动,应用材料受出口限制影响,AMD推新架构应对竞争,台积电营收增长,大立光营收连红,鸿海9月营收创新高。

1.英特尔人事大地震!外媒爆陈立武接CEO半年13名高管异动;

2.应用材料公司受美出口限制影响 预计2026财年营收减6亿美元;

3.AMD自信应对英特尔、英伟达合作,推新架构迎战;

4.AI供不应求!台积电美元营收季季向上 全年可望超越增长30%目标;

5.大立光9月营收连四红 攀一年高点 10月出货动能不坠;

6.AI服务器、i17出货强劲 鸿海9月营收冲上新高 本季业绩续扬

1.英特尔人事大地震!外媒爆陈立武接CEO半年13名高管异动

IT媒体《CRN》统计显示,英特尔内部近期有13 名高管职位异动,这些变动表明陈立武 (Lip-Bu Tan) 在今年3月接掌CEO后,6个月内已经对这家半导体巨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RN》指出,对英特尔高级主管团队结构进行重大调整是陈立武上任初期的首要任务之一,英特尔一些高层已在今年稍早离职,例如前首席技术长拉文德 (Greg Lavender) 和前首席人资长潘比亚奇 (Christy Pambianchi)。

自那时起,这位CEO继续从人事角度在英特尔留下自己的印记,无论是今年夏天宣布裁员15%,还是从外部引进新高管来领导代工部门、人工智能加速器芯片和服务器CPU的设计工作。

陈立武虽引进了新的管理人才,并从内部提拔了一些主管,但他失去了一位在英特尔工作长达30年的产品主管霍尔索斯(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以及其他几位高管。

最终,英特尔的高级主管团队由新旧面孔组成,与前英特尔CEO基辛格(Pat Gelsinger的团队看起来稍稍不同。主要留任主管包括英特尔财务长津斯纳(David Zinsner)、网络和边缘计算事业部负责人卡蒂(Sachin Katti)、首席法务长博伊斯(April Miller Boise)以及英特尔代工业务负责人钱德拉塞卡兰(Naga Chandrasekaran)。

《CRN》依时间序,整理出13名高管动向。

1、Christy Pambianchi:英特尔首席人资长潘比亚奇于4月底离职,前往建筑巨头Caterpillar担任高级人力资源主管。

2、Greg Lavender:陈立武在 4 月中旬表示,技术长拉芬德(Greg Lavender)即将退休,提拔了网络芯片主管凯提(Sachin Katti)为技术长和AI主管。

3、Sachin Katti:网络芯片主管凯提(Sachin Katti)获拔擢为技术长和AI主管。陈做出这些改变是为了扭转英特尔的颓势。

4、Christoph Schell:英特尔4 月底宣布,首席商务长谢尔(Christoph Schell)将于6月辞去公司销售和行销集团负责人职务。英特尔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监管文件中表示,谢尔是由前CEO季辛格聘用的 ,他已于 6 月底告知公司决定离职,以“寻求其他职业机会”。

5、Greg Ernst:他是接掌的前商务长谢尔的职务,拥有 25 年销售经验的恩斯特(Greg Ernst)将成为该公司的新 CRO。

6、Jean-Didier Allegrucci:英特尔 6 月中旬宣布聘请资深半导体工程师阿古奇(Jean-Didier Allegrucci)来增强其人工智能计算能力,阿古奇曾是苹果资深晶片设计师,时间长达17年,他将担任英特尔的 AI 系统单芯片 (SoC) 工程副总裁。

7、Shailendra Desai:英特尔 6 月中旬也宣布聘请资深半导体工程师德赛(Shailendra Desai),担任人工智能架构和网络副总裁的头衔,德赛曾领导Google多个行动 SoC 设计的硅片工程、架构设计和平台解决方案。

8、Srinivasan Iyengar:爱杨格(Srinivasan Iyengar)从益华电脑(Cadence Design Systems)加入英特尔,并将领导一个新的客户工程中心。在加入英特尔之前,爱扬格至少从 1997 年起就职于益华,这是一家主要的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陈立武于 2009 年至 2021 年担任该公司的CEO。

9、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英特尔产品CEO霍尔特豪斯(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将在公司工作近30年后卸任。

10、Jim Johnson:英特尔 9 月初宣布,在公司拥有 40 年经验的资深主管约翰逊(Jim Johnson)将成为其客户端计算事业部的常任负责人。

11、Kevork Kechichian:英特尔9月宣布挖角克奇奇安(Kevork Kechichian)担任英特尔数据中心事业部新任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他过去曾担任Arm工程部的副总裁,也曾在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和高通工作过。

12、Naga Chandrasekaran:英特尔代工高级主管钱德拉塞卡兰(Naga Chandrasekaran)的职权范围则进一步扩大,涵盖技术开发与制造业务。

13、Christopher George:负责英特尔与美国政府业务的高管乔治(Christopher George)在9 月中旬表示,他将于 10 月 1 日离职。乔治在特朗普总统宣布美国政府将使用先前授予的拨款收购该芯片制造商近 10% 股份近一个月后,在领英(LinkedIn)宣布离任消息。(文章来源:自由财经)

2.应用材料公司受美出口限制影响 预计2026财年营收减6亿美元

芯片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公司近期面临新的挑战。根据公司预测,由于美国扩大限制出口清单,该公司2026财年的收入将减少6亿美元。这一变化意味着未经许可向中国特定客户出口某些产品和供应特定零部件及服务将变得更加困难,导致公司股价在周四盘后交易中下跌约3%。

美国商务部周一扩大了出口黑名单,将上市公司的多数股权子公司纳入其中,严厉打击利用子公司和附属机构规避美国某些出口限制的中国及其他国家企业。应用材料公司预计第四季度营收将受到约1.1亿美元的影响。此前,该公司及其竞争对手ASML Holding 已经面临中国经济疲软和美国关税的压力。8月份,应用材料公司发布了第四季度的销售和利润预测。

新规定可能会进一步扰乱供应链,并将大大增加需要许可证才能接收美国商品和服务的公司数量。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汇编的数据,应用材料公司报告第三季度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8%,达到73亿美元,超过预期的72.2亿美元。这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的公司2024财年的收入增长2.5%,达到271.8亿美元。

为了提高芯片的国内产量并减少对台湾的依赖,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向 NewsNation 表示,华盛顿对亚洲芯片强国的提议将是50-50的制造分成。这一政策动向可能会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美国努力减少对中国技术的依赖的背景下。

3.AMD自信应对英特尔、英伟达合作,推新架构迎战;

近日,针对英特尔与英伟达的合作计划,AMD强调其对自身产品蓝图充满信心,并表示将为PC市场带来更具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据悉,英特尔与英伟达的合作旨在将x86架构的处理能力与RTX 50系列GPU的效能结合在同一平台上,开发出搭载RTX GPU小芯片(Chiplet)的x86 SoC。这一合作无疑将给市场带来新的竞争组合,对AMD构成直接挑战。

然而,AMD资深副总裁Jason Banta对此表示乐观。他指出,AMD对产品蓝图非常有信心,并已推出多项颠覆性技术。例如,Strix Halo系列被誉为笔记本电脑与迷你电脑中表现最出色的选择之一,其效能位居业界前列。此外,凭借XDNA引擎,AMD在设备端AI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移动平台领域,AMD长期致力于打造兼具效能与能源效率的计算产品组合。其Ryzen AI平台已被众多OEM厂商采用,包括笔记本电脑品牌、迷你电脑制造商与掌上游戏机公司,皆围绕AMD SoC打造完整产品线。

尽管英特尔和英伟达的合作预计将加剧市场竞争,尤其是英伟达CEO黄仁勋预期新芯片将整合进1.5亿台笔记本电脑中,但AMD并不担心。Banta表示,AMD在笔记本电脑、桌机、掌上型设备等各种形态产品上都有强势解决方案,对未来竞争力充满信心。

展望未来,AMD计划在明年推出Medusa Point,并于2027年推出Gator Range,两者皆采用下一代Zen 6架构CPU。这一系列新产品将进一步巩固AMD在市场上的地位,展现其在技术创新上的持续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AMD在近年来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逐步提升其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份额。其Zen架构的推出以及在AI和高效能计算领域的突破,均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重要筹码。此次面对英特尔与英伟达的合作,AMD的积极应对和未来产品规划,无疑将为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增添更多底气。

4.AI供不应求!台积电美元营收季季向上 全年可望超越增长30%目标

台积电将于下周四(10月16日)召开法说会,公布上季财报与展望。法人看好,受惠先进制程产能持续供不应求,台积电不仅第三季度美元营收可望优于预期,乐观情况下,第四季度美元营收也可望再攀新高,推升全年美元营收实绩超越原预期的年增30%目标。

对于第四季度相关议题,台积电指出,有关营收和业绩展望信息,依公司公告为准。

法人指出,台积电持续受惠AI应用驱动先进制程需求,来自苹果新机硅含量提升,以及英伟达冲刺AI新应用双引擎挹注,第四季度美元营收有机会持平第三季度,甚至小幅季增个位数百分比,再创新高,并挹注全年营收增长超标。

谈到AI应用议题,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先前于股东会上提到,所有的AI创新者都和台积电合作,AI供不应求,台积电努力增加产能让客户满意。

此外,台积电尚未公布第三季度美元营收,法人预期,台积电第三季度美元营收平均约324亿美元,持续跨越300亿美元关卡,下半年逐季升温。

台积电于7月的法说会预期,今年美元营收将年增30%,按照当时数据推算,2025年美元营收将首度超过千亿美元、达约1171.079亿美元。

而从目前产业信息来看,法人指出,受惠先进制程持续供不应求,台积电2025年美元营收增幅可望大幅超越公司先前订下的目标,估计年增近四成。

法人分析,若以保守方式预测,台积电第四季度美元营收平均值约291亿美元,季减约10.2%,但较去年同期增长8.2%,即便如此,台积电2025年美元营收表现仍可望优于公司目标。

台积电先进制程持续扩大贡献,下半年2nm步入量产,接棒成为2026年一大动能。法人预估,台积电2nm放量时,7nm以下整体营收贡献将超过八成,创新高。

其中,3nm家族客户订单持续涌入,成为台积电营收、获利成长的关键,5nm家族也稳健贡献业绩。

根据台积电先前统计,今年第二季度3nm出货占比24%、5nm36%、7nm14%。总体先进制程(包含7nm及更先进制程)的营收达全季晶圆销售金额74%,占比持续创新高。(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5.大立光9月营收连四红 攀一年高点 10月出货动能不坠

手机镜头龙头大立光10月5日公告9月合并营收62.3亿元新台币,攀上一年来高点,月增4%,反映iPhone 17系列新机上市铺货热潮,并且缴出连四月增长的成绩单。展望后市,大立光表示,10月客户拉货动能和9月差不多,产品出货动能不坠。

大立光9月业绩年减4%;第三季度合并营收176.7亿元新台币,季增51%,但较去年同期衰退7%;前三季合并营收439.2亿元新台币,较去年同期增长7%,整体业绩表现稳健向上。

大立光为全球手机镜头龙头,通吃苹果及非苹阵营旗舰机镜头订单,也是iPhone 17系列新机主力镜头供应商,受惠新机铺货潮启动,加上苹果持续追加订单,营收连四月增长。

法人指出,iPhone 17系列新机9月中旬开卖后,销售状况优于预期,带动相关零组件需求持续增温,尤其今年新机因相机功能大幅提升,成为主要卖点,推升大立光出货动能转强。

大立光表示,9月镜头产品出货组合中,1000万像素占比约60%至70%最高,2000万像素以上产品占比约10%至20%,800万像素产品占比约10%以下,其他产品则占10%至20%。

受惠苹果新机上市效应,大立光目前产能已达满载,新机拉货对第三季度毛利率有正面助益,加上第三季度因新台币由升转贬,法人认为汇率走向对大立光上季毛利率表现较为有利。

大立光预计本周四(9日)举行线上法说会,除公布今年第二季度运营成果,也将释出最新运营展望,由董事长林恩平亲自主持。外界预期,iPhone 17后续订单动能,机器人应用出货表现、苹果首款折叠iPhone动向、以及可变光圈订单等四大议题将是会中焦点。(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6.AI服务器、i17出货强劲 鸿海9月营收冲上新高 本季业绩续扬

鸿海10月5日公布9月合并营收8371亿元新台币,创单月历史新高,月增38%,年增14.1%,优于预期,主要受惠辉达GB200、GB300 AI服务器出货强劲,以及iPhone 17系列新机上市双重动能,公司看好本季业绩续扬。

鸿海累计第三季度合并营收2.57万亿元新台币,为历年最强第三季度,季增14.4%,年增10.9%,亦优于预期;前三季合并营收5.49万亿元新台币,为同期新高,年增16.2%。

鸿海表示,9月营收与8月相较,“消费智能产品类别”强劲增长,主要受惠9月iPhone 17系列发布;“元件及其他产品类别”、“云端网络产品类别”则显著成长,主要是消费智能产品的零组件出货增加,以及AI机器出货逐月提升;“电脑终端产品类别”则约略持平。

与去年同期相较,9月“云端网络产品类别”、“元件及其他产品类别”均强劲增长,主要受惠AI机柜拉货动能强劲;“电脑终端产品类别”及“消费智能产品类别”则约略持平,其中,消费智能产品拉货动能优于去年同期,但受汇率影响而约略持平。

鸿海指出,第三季度主要业务与去年同期相比,“云端网络产品类别”强劲增长,主要受惠AI云端产品拉货动能强劲;“元件及其他产品类别”显著增长,反映主要业务零组件拉货;“电脑终端产品类别”及“消费智能产品类别”则略为衰退。就前三季与去年同期比较,“云端网络产品类别”及“元件及其他产品类别” 强劲增长,受惠AI云端产品拉货动能强劲;“电脑终端产品类别”显著成长;“消费智能产品类别”则约略持平。

展望后市,鸿海表示,第四季度AI机器出货持续放量,信息通信(ICT)产品进入传统旺季,看好整体运营将逐季增长。(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