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积电高雄厂2nm芯片试产成功;
2.鸿海Q3营收增长11% AI服务器业务成增长新引擎;
3.AI 只是开胃菜,硅光子技术瞄准三大未来战场,光通信、生物医药、自驾车;
4.英伟达对阿联酋AI芯片协议停滞感挫败
1.台积电高雄厂2nm芯片试产成功
高雄市长陈其迈10月5日在高雄市议会定期大会开幕前表示,台积电高雄厂的2nm芯片已成功试产,并赠送市府一块芯片作为纪念。陈其迈在拜会市议会各党团时提到,看到这块晶片时感到非常感动,未来将将其放置于市府大厅展示,让市民见证这一共同努力的成果。
台积电自宣布投资高雄以来,试量产进度超出预期,全球最先进的2nm制程正式落户高雄。陈其迈强调,市府将持续完善半导体S廊带,从先进设备、材料到上下游产业链,以高雄为核心,推动更强韧的产业生态系统。
此外,陈其迈还就剩余土石方管理问题发表看法。他指出,现行土石采取法及区域计划法对滥挖、滥埋等违规行为缺乏刑事罚规范,难以有效遏制不法行为,呼吁加重处罚。
陈其迈还提到,过去送议会审议的剩余土石方管理自治条例中,删除了运输车辆须安装GPS的相关罚则,导致制度缺口。他希望新会期能尽快通过修法,明确从工地出土、土资场到最终去化地点的流程规范,完备管理机制。
台积电在高雄的投资项目自宣布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此次2nm芯片的成功试产,标志着高雄在半导体领域的重大突破。未来,随着半导体S廊带的进一步完善,高雄有望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基地。与此同时,市府在土石方管理上的积极作为,也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鸿海Q3营收增长11% AI服务器业务成增长新引擎
10月5日,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5年9月及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核心业绩指标均刷新历年同期纪录且优于市场预期。该公司第三季度营收达2.0574万亿新台币(约678亿美元),同比增长10.99%,这一亮眼业绩印证了全球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旺盛需求。
根据财报数据,鸿海9月单月营收达8371亿新台币,创下历年9月营收新高,环比增长38.01%,同比增长14.19%。第三季度整体营收表现同样强劲,环比增长14.47%,同比增长10.99%,符合分析师预期。
AI服务器业务已成为鸿海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该公司此前披露,第二季度AI服务器营收已首次超过智能消费电子业务,跃升为第一大收入来源。最新数据显示,云端网络产品(含AI服务器)在鸿海四大产品线中增长最为显著,受惠于AI云端产品拉货动能强劲,其月度、季度和年度同比增长幅度均位居首位。
作为英伟达最大的服务器代工厂,鸿海在全球AI算力基建浪潮中深度受益。据悉,该公司第三季度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幅将超170%,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鸿海在AI产业链进行了全链条布局,已构建从芯片设计到整机组装的完整能力。近期,该公司通过与国内存储厂商合作推动高带宽内存规模化应用,既降低成本又提升交付效率。此外,鸿海与东元电机达成的战略合作,整合了双方在AI服务器与机电工程领域的优势,旨在打造一站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尽管AI服务器业务增长迅猛,鸿海仍依赖为苹果公司组装包括iPhone在内的电子设备来获得相当大部分的收入。随着下半年ICT产品进入传统旺季,消费电子业务环比表现显著回升,与AI服务器业务形成互补。
面对复杂的全球贸易形势,鸿海正在积极调整其生产布局。该公司已在印度生产面向美国市场的iPhone,并在墨西哥与美国德州建设AI服务器工厂。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此前证实,公司正通过战略调整优化电动车业务资源配置,部分产能转向数据中心领域。
展望今年第四季度,鸿海预计AI服务器出货将持续放量,公司运营将保持环比增长。然而,券商机构也提示,未来仍需密切关注全球政经局势、汇率波动及关税政策变化带来的潜在影响。
分析人士指出,鸿海的业绩将进一步增强市场对后ChatGPT时代AI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可持续性的信心。全球资本正涌向这场近乎史无前例浪潮中的供应商——从芯片制造商到网络公司,再到像鸿海这样生产搭载了英伟达芯片服务器的企业。不过,一些投资者警告,在AI服务真正普及之前,当前的估值水平可能难以为继。
随着AI服务器业务占比持续提升,以及在全球产能布局的多元化策略推进下,鸿海正从传统的消费电子代工巨头,成功转型为AI基础设施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3.AI 只是开胃菜,硅光子技术瞄准三大未来战场,光通信、生物医药、自驾车
硅光子技术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因其高效的光传输特性,被视为未来人工智能(AI)和高性能计算(HPC)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台湾经济部产业技术司指出,硅光子技术通过整合电子元件与光学元件,利用成熟的硅晶圆与半导体制程,能够显著提升芯片计算时的传输速度。
回顾硅光子技术的发展历程,美国凭借早期投入和广泛应用,占据全球领先地位。早在2014年,美国便成立了集成光子学制造研究所,并持续推进技术产业化和落地应用。析师林蒧均观察到,受AI产业发展驱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与硅光子相关的研究计划数量在2021年后显著增长,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量子光子”和“数据中心光互连”等领域。
随着AI和HPC需求的不断增长,NSF的研究计划更加重视利用硅光子技术加速数据处理并降低能耗。林蒧均表示,硅光子的应用前景不仅限于AI和HPC,网络通讯、生医传感和自动驾驶(光学雷达)也将成为未来焦点。其中,网络通信有望率先落地并具备较大市场潜力,因为其应用普及性广泛,市场需求大。
欧洲在硅光子技术应用方面同样表现积极。林蒧均分析,欧洲厂商可能不会在半导体先进制程上投入过多,但会加强硅光子在网络通信、生医传感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布局。例如,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参与的癌症检测研究计划,旨在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硅光子“中红外线”(MIR)传感芯片,以实现大规模制造并推动其在生医领域的应用。
对于中国台湾而言,硅光子技术在网络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尤为值得关注。林蒧均指出,中国台湾拥有众多网络设备厂商,若硅光子技术推动网路通讯进一步发展,衍生出相关设备需求,中国台湾厂商有望在这一领域率先切入,占据市场先机。
综合来看,硅光子技术在AI和HPC领域的应用已初见成效,未来在网络通信、生医传感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拓展潜力巨大。中国台湾相关产业若能抓住这一机遇,有望在全球硅光子技术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4.英伟达对阿联酋AI芯片协议停滞感挫败
据报道,美国向阿联酋提供的人工智能芯片协议在签署近五个月后仍处于停滞状态,这一情况令英伟达的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和一些高级政府官员感到沮丧。
该协议涉及一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交易,旨在向阿联酋提供由英伟达生产的人工智能芯片。这一交易被视为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扩大其全球影响力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阿联酋推动其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
然而,自协议签署以来,进展并不顺利。尽管具体细节尚未公开,但知情人士透露,协议的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未预见的障碍,导致目前仍未能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这一停滞状态不仅影响了英伟达的商业计划,也对美国与阿联酋之间的科技合作带来了不确定性。
英伟达作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其产品在自动驾驶、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此次协议的停滞,无疑对公司在全球市场的战略布局产生了负面影响。
回顾该事件的过往,美国与阿联酋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一直较为紧密。阿联酋近年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吸引了众多国际科技企业的关注。此次协议的签署原本被视为双方合作的又一里程碑,未曾料到会在执行阶段遭遇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芯片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持续增长,各国政府和企业均在积极布局。此次协议的停滞,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和企业在该领域的竞争加剧。
此外,据相关文档显示,英伟达在此次交易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其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对协议的停滞表达了强烈关切。这不仅反映了公司对此次交易的重视,也凸显了人工智能芯片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
综上所述,美国向阿联酋提供人工智能芯片协议的停滞,不仅对英伟达的商业计划造成影响,也对美国与阿联酋之间的科技合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未来该协议能否顺利推进,仍需各方共同努力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