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苏姿丰如何带领AMD后来居上叫板英伟达?OpenAI已签署1万亿美元算力协议;甲骨文股价大跌7%
5 小时前 / 阅读约10分钟
来源:集微网
AMD市值从30亿增至超3300亿,与OpenAI达成算力协议,股价飙升。OpenAI签署万亿美元算力协议,甲骨文出租英伟达GPU毛利低,ABB出售机器人业务予软银。

1.从30亿到1万亿,苏姿丰如何带领AMD后来居上叫板英伟达?

2.联手英伟达、AMD等巨头,OpenAI已签署1万亿美元算力协议;

3.甲骨文出租英伟达GPU毛利低 股价大跌7%;

4.ABB出售机器人业务 软银53.75亿美元收购

1.从30亿到1万亿,苏姿丰如何带领AMD后来居上叫板英伟达?

苏姿丰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14年,当苏姿丰(Lisa Su)接任AMD CEO时,公司市值不足30亿美元。如今,AMD的市值已超过3300亿美元,增长超过百倍。这一成就背后是AMD的成功战略转型:从主营游戏显卡和PC处理器,转向更加专注于推动AI革命的数据中心芯片。

周一,在AMD宣布与OpenAI达成伙伴关系后,该公司股价飙升了24%。根据协议条款,OpenAI将购买数万枚AMD芯片,以提供6吉瓦的推理计算能力,使其AI模型能够响应用户查询。

这笔合作为AMD股价注入强劲动力,也彰显出该公司与头号竞争对手英伟达一较高下的雄心。目前,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1万亿美元市值

根据周一的协议,一旦OpenAI达到特定部署目标并且AMD股价上涨,OpenAI将获得1.6亿股AMD股票的认股权证,每股行权价仅为1美分。若AMD股价达到每股600美元,该公司将授予OpenAI最后一笔股票,届时AMD市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

目前,英伟达市值为4.5万亿美元,几乎是AMD的14倍。大多数分析师估计,英伟达在用于AI训练与推理的图形处理器(GPU)市场的份额超过75%。

AMD与OpenAI达成合作

但除了AMD之外,英伟达还面临其他公司的压力,例如为OpenAI等客户生产应用专用定制芯片的博通,甚至是一些大客户的竞争,这些客户已经开始自行设计芯片。

与OpenAI的合作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竞争格局,使天平开始向AMD倾斜。AMD能迎来这一战略转折点,既得益于精准的战略布局,也离不开恰到好处的市场时机。

苏姿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理解那些真正推动下一代AI训练与推理的工作负载。此次合作将极大拓展我们正在推进的工作领域。”

挤垮英特尔

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AMD的主要竞争对手一直是英特尔,后者最近获得了英伟达和美国政府的大笔投资。但是,凭借为PlayStation和Xbox游戏主机设计的流行图形芯片,以及用于消费级PC的CPU,AMD多年来稳步蚕食了英特尔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英特尔却因耗资巨大的芯片制造业务转型计划而举步维艰。AMD早在2009年就剥离了其制造业务,也就是如今的格芯。但是,尽管英特尔已在工艺技术上大幅落后于台积电等先进制造商,该公司却仍持续向亏损的代工业务投入资金。

成功转型

2018年,AMD敏锐地转向云计算领域,推出专为AI工作负载设计的首款数据中心GPU系列Instinct。但自那之后,AMD始终难以撼动英伟达的霸主地位,后者不仅主导AI芯片市场,更掌控着运行大型数据中心集群所需的软件系统。

过去几年,随着AI实验室竞相完善最新模型,市场对用于训练这些模型、处理数十亿甚至数万亿输入参数的高性能芯片的需求激增。如今,需求重点正从训练转向推理,各行业都在寻求能更好赋能商业、娱乐与研究领域的AI工具。这类应用往往也具有更可观的盈利前景。

AMD数据中心芯片

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AI研究员雅各布·费尔戈伊兹(Jacob Felgoise)指出:“过去算力分配明显偏向训练端,但随着AI服务需求增长,未来重心将加速向推理倾斜。AMD一直在努力将自己定位为推理解决方案的首选提供商。”

AMD CEO苏姿丰以及OpenAI高管们一致认为,推理需求将成为AI基础设施的主要驱动力,并认为随着AI产业的发展,任何为开发者提供算力的公司都将获得巨大收益。

AMD拥有一些关键优势,有助于其争夺更多英伟达市场份额。该公司的芯片通常比英伟达更便宜,同时效率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芯片可用性:由于英伟达的GPU被普遍认为是市场上最优秀的芯片,它的采购竞争异常激烈。需求的大幅增长为AMD提供了机会,使其能够将自家产品作为更实惠、且更易获取的替代方案提供给市场。

OpenAI总裁兼联合创始人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表示:“我们坚信,世界低估了AI推理的需求,而我们正走向一个芯片不够用的世界。这个市场具有极强的正和效应(参与者都能受益),但现有产能远不能满足需求,芯片短缺将成为必然。”(文章来源:凤凰网)

2.联手英伟达、AMD等巨头,OpenAI已签署1万亿美元算力协议

OpenAI与多家公司达成合作

北京时间10月7日,据《金融时报》报道,OpenAI今年已经签署了大约1万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协议,用于支持其AI模型的运行。这些采购承诺规模远超OpenAI当前的营收,引发了外界对其资金来源的质疑。

周一,OpenAI与芯片制造商AMD达成了新的算力协议,这是它与英伟达、甲骨文和 CoreWeave等公司合作后的又一笔重大交易,显示出OpenAI正全力争夺未来所需的算力资源,以支撑ChatGPT等AI服务的持续增长。

这些协议将为OpenAI在未来十年内提供超过20吉瓦的算力,大致相当于20座核电站的发电功率。据OpenAI高管估算,目前部署每1吉瓦的AI算力约需500亿美元,因此整体成本约为1万亿美元。

押宝OpenAI的科技公司

这些交易将一些世界顶级科技公司与OpenAI捆绑在一起,其成败取决于OpenAI能否成为一家盈利的企业,以履行其日益沉重的财务责任。

“OpenAI根本没有能力兑现这些承诺。”投资公司DA Davidson分析师吉尔·卢里亚(Gil Luria)表示,并补充说OpenAI今年可能亏损约100亿美元。

卢里亚指出,“硅谷那种‘先假装成功,再真成功’的文化,其中一部分就是让别人也下场参与。现在,很多大型公司都在OpenAI身上押下重注”。(文章来源:凤凰网)

3.甲骨文出租英伟达GPU毛利低 股价大跌7%

据报道,甲骨文公司在截至8月的季度里,靠出租配备有英伟达(Nvidia)芯片的服务器,创造了约9亿美元营收,然而毛利仅约1.25亿美元,相当于毛利率仅14%,这远远低于甲骨文整体达到的约70%毛利率。

 消息传出后,甲骨文股价周二(7日)一度崩跌7.1%,收盘跌幅收敛至2.5%,报每股284.24美元;英伟达股价则一度下滑0.6%,收盘跌0.25%,报185.04美元。

 报道称,甲骨文近来转型为全球最重要的云端与AI公司之一,但由于英伟达芯片成本高昂,以及甲骨文在AI芯片租赁业务上采取激进的定价策略,因此在获利方面可能面临挑战。

 报道指出,在某些情况下,甲骨文在出租一小部分英伟达芯片,包含新的和旧款GPU时,甚至出现相当可观的亏损。甲骨文发言人对此不予置评。

 尽管如此,甲骨文股价今年来已大涨约70%,因AI运算需求暴增带动营收成长。甲骨文在上月表示,其云端合约积压订单在一年内激增了359%,云端运算业务未来三个会计年度的营收将成长700%,消息公布后,股价在9月10日当天暴涨36%。

 古根汉分析师迪富奇表示,甲骨文在云端运算交易初期的利润率贡献可能偏低,但随着营收逐步涌入,长期来看,公司不太可能接受毛利率低于25%的合约。他并重申对甲骨文“买进”评级,并表示:“甲骨文已成为AI训练工作负载的业界标准,因为它能以更低成本提供更高效能。这种低成本并非因为他们在亏本销售,而是因为即使收费较低,也能维持合理的利润。”

 由于采购芯片与资料中心建设支出的成本高昂,使甲骨文的整体毛利率承压。在最近一次财报中,该公司毛利率为67.3%,为一年多来最低水平。

4.ABB出售机器人业务 软银53.75亿美元收购

近日,全球知名企业ABB宣布,已与软银集团签署协议,将以53.75亿美元的企业价值将其机器人部门出售给软银集团。这一交易标志着ABB在机器人业务领域的重大调整,同时也预示着软银集团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进一步扩张。

根据协议内容,此次交易需经过监管部门批准并满足其他惯例成交条件,预计将于2026年中后期完成。软银集团表示,此次收购将显著强化其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业务方面的实力。

此前,ABB曾计划将机器人业务分拆为一家单独的上市公司,但最终选择了出售给软银集团。这一决策反映了ABB在战略调整上的新动向,同时也显示了软银集团在高科技领域的积极布局。

软银集团一直以来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有着深厚的投资和研发基础,此次收购ABB的机器人业务,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高科技市场的领先地位。通过整合ABB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优势和软银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双方有望在未来推出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

此次交易的金额高达53.75亿美元,显示了软银集团对机器人业务的高度重视和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随着交易的逐步推进,市场普遍期待双方能够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实现更多的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软银集团近年来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动作频频,包括对多家知名科技企业的战略投资。此次收购ABB机器人业务,不仅是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布局,也是其全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