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英国宣布制裁11家中企;
20 小时前 / 阅读约16分钟
来源:集微网
英制裁11家中企遭中方反对;香农芯创发力企业级SSD市场,股价大涨;2025年美国可折叠手机市场将增68%;内存成本大幅上涨;亚马逊裁员3万人;iPhone Air减产传闻不实;AI热潮推升苹果、微软市值;手机直连卫星功能将改变业界生态。

1.英国宣布制裁11家中企,商务部:坚决反对;

2.A股存储新贵:香农芯创发力企业级SSD市场;

3.机构:2025年美国可折叠智能手机市场将增长68%;

4.一加李杰:内存成本存在明确大幅上涨趋势;

5.亚马逊传周二起裁员3万人 近10%办公室白领受影响;

6.投行:iPhone Air订单减产消息可能并不属实;

7.AI热潮推升市值 苹果、微软将与英伟达同列4万亿美元俱乐部;

8.手机直连卫星功能 改变业界生态;


1.英国宣布制裁11家中企,商务部:坚决反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日前就英制裁中国企业答记者问。

问:10月15日,英国外交部宣布新一轮涉俄制裁,其中被制裁的中国企业有11家。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坚决反对英方以涉俄为由,对11家中国企业采取列单措施。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一贯依法依规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项出口,中俄企业正常交往合作不应受到干扰和影响。英方做法是没有国际法依据和联合国授权的单边制裁。英方不顾中方交涉、不顾中英经贸关系良好发展的势头,坚持列单中国企业,对中英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中方敦促英方从维护中英经贸合作大局出发,立即纠正错误做法,撤销对有关中国实体的制裁。中方将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2.A股存储新贵:香农芯创发力企业级SSD市场;




10月23日,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存储巨头宣布第四季度DRAM和NAND闪存价格上调30%,AI需求激增推动存储产品进入“超级涨价周期”。

不过,即使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存储原厂Q4跳涨出货价格,存储模组厂商也不一定能拿到的存储晶圆,存储晶圆已经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在原厂控货拉涨的行情下,价高者也不一定能拿到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存储原厂控货惜售,模组厂商的存货就很重要;另一方面,对上游资源能力的考验就显得更为重要。

作为SK海力士在国内的核心代理商——香农芯创正是兼具存货和上游资源的代表,且自研SSD模组已经开始供货国内互联网大厂。在这一轮存储涨价潮的带动下,香农芯创股价从8月29日到10月24日,由42.14元/股涨到127.57元/股,2个月不到股价涨幅超过3倍有余。



10月22日,香农芯创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2.76亿元,同比增长6.58%,创下单季度收入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下降3.11%;扣非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0.65%。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64亿元,同比增长59.9%;归母净利润3.59亿元,同比下降1.36%;扣非净利润3.56亿元,同比下降15.29%。

背靠SK海力士规模翻倍

2021年10月12日,聚隆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中文全称拟由“安徽聚隆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香农芯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文证券简称拟由“聚隆科技”变更为“香农芯创”,证券代码不变更,仍为“300475”。

至此,联合创泰完成从剥离到再入主上市公司的华丽转身。联合创泰是一家有丰富的代理分销经验电子元器件产品的授权分销商,目前是全球第二大主控芯片品牌MTK和全球第二大存储器SK海力士的供应商。

这也意味着,联合创泰作为香农芯创电子元器件分销的核心业务载体,其主要产品为SK海力士供应的数据存储器和MTK联发科供应的主控芯片,其中SK海力士系DRAM市场三大寡头厂商之一,与三星、美光合计占据全球超过95%的市场份额,而MTK联发科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芯片组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达40%。SK海力士和MTK联发科是子公司联合创泰的核心供应商,2021年公司向其采购金额占比超过了90%。

2021年度,联合创泰实现营业收入1,299,724.84万元,较上年增长99.2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0,207.9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7.33%。

2024年香农芯创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42.71亿元,同比增长115.4%;归母净利润2.64亿元,同比下降30.08%。

在这三年中,可以看到香农芯创的营收规模在近翻倍增长,虽然利润受到存储周期波动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公司营收规模上到了新台阶,存货规模也更大了。

2021年香农芯创在手存货6.69亿元,2024年香农芯创在手存货28.58亿元。如今,在本轮存储行业的上行周期,产品的需求更多源自大型科技公司在AI时代的算力基建,持续性可能更强。随着涨价的持续,存货多少将是决定盈利能力的关键,而香农芯创背靠SK海力士,正是其不断加码,提升规模壮大自身的决定性因素。

进军企业级SSD市场

除了背靠SK海力士的资源外,香农芯创更明智之举是提前布局,与SK海力士深度绑定,成立合资公司,进军企业级SSD。

2023年5月26日,香农芯创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出资3500万元,与君海、大普微电子等共同发起设立海普存储,香农芯创占比35%。香农芯创与全球顶级存储企业SK海力士和国内领先的企业级SSD主控芯片设计龙头大普微合作,海普存储将迎来较好发展机遇。海普存储将作为香农芯创控股子公司,也将纳入合并报表。

经过两年多的打磨,合资公司自主品牌“海普存储”建设、开发进展顺利,以深度服务国家大数据产业为出发点,围绕国产化、定制化路线,已完成企业级DDR4、DDR5、Gen4 eSSD的研发、试产,产品性能优异,用于云计算存储(数据中心服务器)等领域。

据悉,海普存储目前已完成部分国内主要的服务器平台的认证和适配工作并正式进入产品量产阶段,预计在2025年开始批量出货。公司将持续与产业链深度合作,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国产先进存储品牌及产品。

香农芯创也强调,公司致力于成为半导体产业链的组织者和赋能者。在高端存储领域历经多年耕耘,现已形成“分销+产品”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芯片分销业务”与“自研产品业务”互为表里,二者在渠道、研发、服务、供应链等环节紧密呼应,为公司的下一步跃升构筑了发展框架。



3.机构:2025年美国可折叠智能手机市场将增长68%;


近日,市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在报告中指出,美国可折叠智能手机市场在经过数年试验后进入稳健增长期,预计到2025年将同比增长68%。推动这一增长的因素包括更广泛的外形尺寸选择、可折叠设计耐用性的提升以及来自多个品牌的更多元化的产品组合。



从厂商表现上看,三星将凭借升级版Galaxy Z Fold和Flip系列保持领先地位,并新增FE版本以扩大其可及性,同时还准备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其期待已久的三折设备。与此同时,摩托罗拉正通过在预付费市场与更广泛的运营商合作,迅速扩大其Razr系列的市场份额,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缩小与三星的份额差距。谷歌的Pixel 10 Pro Fold将于2025年10月推出,定位于三星的高端产品和摩托罗拉以生活方式为导向的设计之间,考验着该品牌如何有效地将其AI优先的安卓体验转化为切实的硬件差异化。

另外,该机构认为美国可折叠智能手机市场最大的结构性转变预计将在2026年末,届时苹果首款可折叠iPhone预计将上市。苹果的上市将迅速提升消费者认知度,并加速高收入群体的换机需求。鉴于苹果生态系统的影响力,其上市年份可能会极大地重塑品牌动态,提升整体市场销量。(校对/李梅)



4.一加李杰:内存成本存在明确大幅上涨趋势;

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供应链成本有较快上涨,其中存在明确大幅上涨趋势的是内存,其他属于阶段性的波动,这对于厂商定价也造成一定的压力。

此前有媒体报道,有存储产业链人士表示,目前部分存储原厂已经对部分Dram和Flash产线采取暂停报价策略;涨价压力亦已传导至终端市场,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24日在微博上直言,“最近内存涨价实在太多”。

究其原因,此轮涨价的核心驱动力并非简单的周期性波动,而是以HBM为代表的AI需求爆发,正彻底打破存储行业的传统供需平衡。


5.亚马逊传周二起裁员3万人 近10%办公室白领受影响;

《路透》周一 (27 日) 引述三位知情人士报导称,亚马逊 (AMZN-US) 计划从周二起裁减多达 3 万个办公室职位,以削减成本并修正疫情期间过度招聘。

该数字仅占亚马逊 155 万名员工总数的一部分,但接近该公司约 35 万名办公室员工的 10%。这将是亚马逊自 2022 年底开始裁减约 2.7 万个职位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

亚马逊发言人拒绝置评。

过去两年来,亚马逊已在多个部门进行小规模裁员,包括装置、通讯、Padcast 等领域。知情人士表示,本周开始的裁员可能影响亚马逊内部多个部门,包括人力资源、装置与服务、营运等部门。

知情人士表示,受影响团队的主管周一被要求接受培训,学习如何在周二上午开始透过电子邮件发送通知后与员工沟通。

亚马逊执行长贾西 (Andy Jassy) 正推动削减官僚文化的政策,作法包括减少管理职,同时他也设立了匿名投诉专线找出效率问题,迄今已收到约 1500 个回应,促成超过 450 项流程改革。

贾西 6 月曾表示,随着 AI 工具普及,将进一步透过自动化裁减重复性工作职位。

此轮裁员规模可能随财务策略调整而变动。《财星》杂志稍早报导,人力资源部门恐遭裁减约 15% 人力。

亚马逊股价周一收涨 1.23% 至 226.97 美元,公司将于周四公布第三季财报。钜亨网


6.投行:iPhone Air订单减产消息可能并不属实;

苹果并未调整 iPhone Air 的生产计划,近期减产传闻遭投行 TD Cowen 驳斥,苹果 (AAPL-US) 周一 (27 日) 仍下滑 2.28% 报每股 268.81 美元。

该投行于 10 月 26 日发布给投资人的报告指出,根据供应链最新调查,苹果 2025 年的 iPhone Air 产量维持不变,相关预测未有下修。

TD Cowen 强调,10 月 iPhone 系列产量预估未出现任何变动,其中包括 iPhone Air。根据其供应链“实地调查”,iPhone Air 的第三季出货量预计维持 300 万支、第四季约 700 万支。整体而言,iPhone 17 系列在第三季组装量维持 5,400 万支,第四季则维持 7,900 万支。

TD Cowen 的报告与近期部分机构的观点相左。

日本瑞穗证券曾于 10 月 17 日指出,苹果将削减 iPhone Air 订单约 100 万支,并同步增加其他型号约 700 万支。随后,分析师郭明錤与《日经新闻》亦表示,供应链已开始缩减 iPhone Air 的产能,甚至有供应商透露,该机型 11 月产量将仅剩 9 月的 10%。

尽管市场传闻不一,TD Cowen 指出,供应链调整不一定反映实际需求或最终销售表现。由于苹果采用“即时生产”(Just-In-Time)管理机制,确保零部件在需要时才运送到生产线,以减少库存浪费与成本。

分析人士表示,苹果产品销售通常呈现阶段性变化:上市初期以 Pro 系列带动销售,非 Pro 型号的需求则会在几个月后上升。作为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阶产品,iPhone Air 的销售节奏可能不同,但苹果仍将依据市场回馈灵活调整生产策略。钜亨网



7.AI热潮推升市值 苹果、微软将与英伟达同列4万亿美元俱乐部;

人工智能 (AI) 芯片巨头英伟达 (NVDA-US) 的市值在 7 月突破 4 万亿美元整数关卡,到目前为止,“4 万亿美元市值具乐部”仅英伟达一家,但在 AI 热潮带动下,苹果 (AAPL-US)、微软 (MSFT-US) 正快速逼近此里程碑,只差一步之遥就能叩关。

道琼市场数据显示,苹果和微软的市值距离 4 万亿美元门槛都只差不到 2%。要加入此具乐部,微软需要让收盘股价涨到每股 538.13 美元以上,苹果则需收在每股 269.54 美元以上。

微软周二收盘上涨 1.51%,报每股 531.52 美元,与 4 万亿美元所需股价相比相距约 1%。苹果周二上涨 2.28%,收在每股 268.81 美元,差距更小,只有 0.3%。

突破“万亿美元”速度

MarketWatch 分析,英伟达在突破每一个“万亿美元”关卡的速度上,远胜其他科技巨头。

这家芯片公司于 2023 年 6 月收盘市值首次站上 1 万亿美元,接着只花了 180 个交易日就达到 2 万亿美元。之后,又用了 66 个交易日突破 3 万亿美元,并在再过 273 个交易日后,于今年 7 月达到 4 万亿美元。如今,英伟达的市值已超过 4.6 万亿美元。

英伟达周二收盘上涨 2.35%,报每股 190.64 美元。

相比之下,苹果从 1 万亿美元市值成长到 2 万亿美元花了 516 个交易日,从 2 万亿美元到 3 万亿美元则耗费 719 个交易日。截至目前为止,距离苹果首次达到 3 万亿美元市值已过了 583 个交易日。

微软则花了 543 个交易日从 1 万亿美元升至 2 万亿美元,再花 650 个交易日达到 3 万亿美元市值。根据道琼市场数据,微软于 2023 年 6 月 30 日突破 3 万亿美元门槛,距今已 440 个交易日。

今年夏天,微软股价曾两度短暂突破 4 万亿美元,但收盘时还未能站稳此水准。

微软、苹果将发财报

尽管部分投资人对苹果和微软的某些业务领域仍有疑虑,但两家公司股价正持续往新高挺进。

部分华尔街人士认为,苹果在 AI 领域明显落后,某些高阶 AI 功能推出时间表已被迫延后超过一年。微软虽然在云端业务表现强劲,但随着 OpenAI 寻求更多合作伙伴,市场对微软的长期成长动能抱持疑虑。

这两家公司本周都有机会用财报表现,让质疑者噤声。微软将于美东周三 (29 日) 盘后公布财报,苹果也将在隔日揭晓业绩表现。

Jefferies 分析师 Brent Thill 表示,微软前一次公布的财报是“近年最佳表现”,他认为周三公布财报时,Azure 云端业务的成长幅度有望超过市场共识预估的 38%。虽然涵盖 9 月的这一季通常是微软的淡季,Hill 认为,AI 的强劲动能可能会盖过季节性影响。

苹果上一次公布的财报同样表现亮眼,Gabelli Funds 投资经理人 John Belton 指出,本次财报的关键问题在于:“上季的强劲表现是一次性的,还是反映出 iPhone 换机潮的结构性变化?”钜亨网



8.手机直连卫星功能 改变业界生态;

低轨卫星通讯已广泛应用在飞机、航运、油田及偏远地区,业界看好,随着苹果持续扩大iPhone直连卫星功能,将驱动低轨卫星直通手机(Direct To Cell)时代在不久的未来将成真。

目前iPhone直连卫星,仅止于“卫星SOS紧急服务”,但民众更期待的是使用语音、影像及上网功能,要达此目标,还有国际标准、各国频谱、手机技术生态链等问题待解。

以卫星通讯为主的NTN(非地面网路)技术已纳入3GPP标准,手机直连卫星标准(NTN For NR)目前仍在标准制定中。

另一方面,各国也正清点适用于卫星的频谱规划,手机直连卫星也需要芯片、天线、散热等整个智能手机生态链的技术支援,才可望达成。

目前手机直连卫星的“标准、频谱、终端技术”都快速发展中,更将颠覆过往通讯产业生态,除国际卫星营运商SpaceX等积极布局,各国电信业者也进行测试,提前卡位。经济日报